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8368发布日期:2022-07-29 22:3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工地施工区域面积较为分散,尤其地下室及人防小房间施工时,局部区域光线未达到施工条件要求,且传统布置照明,只能满足小面积空旷区域照明,对于墙体较多区域,很大面积得不到充足的照明,给施工造成困难。此外,即使有照明灯,移动较为困难,且给照明灯供电的电源通常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且灯线布置较繁琐,影响现场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要解决地下室及人防小房间照明设施高度不能调节,照明灯电源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包括光源,可调节支撑管,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把手和滚轮;所述第一支撑架整体为梯形,包括第一顶板,第一支撑杆和加固杆;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支撑杆有一组,分别倾斜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底面四个转角位置处;所述加固杆有一组,分别固定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支撑杆之间,一组加固杆沿水平方向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滚轮有一组,分别设置在每根第一支撑杆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上方,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支撑杆对应第一支撑杆有一组,每根第二支撑杆的一端沿竖向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顶面的转角位置处;所述第二顶板固定设置在一组第二支撑杆的顶端;所述可调节支撑管穿设过第二顶板的中部位置,可调节支撑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所述光源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可调节支撑管的顶端;可调节支撑管的外壁穿设高度调节固定件;所述把手有两个,分别倾斜固定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二支撑杆的顶部。
6.进一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光源,控制器连接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
7.进一步,所述滚轮为带限位片的万向轮。
8.进一步,所述可调节支撑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外壁设有滑槽,所述高度调节固定件通过外套管可沿内套管的外壁上下移动。
9.进一步,所述把手的尾端设有防滑橡胶垫。
10.进一步,所述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
11.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顶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二顶板焊接连接;所述把手与第二支撑杆焊接连接;所述加固杆与第一支撑杆焊接连接。
12.进一步,所述光源与可调节支撑管可拆卸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 通过设置可调节支撑管,使得光源的高度可以上下调节,照射范围更广泛。
1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灯源的供电系统结构简单,无需使用过多线路,体积轻巧,充电移动方便,节省使用空间,提高施工效率。
16.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设有滚轮和把手,移动方便,操作便捷,提高施工效率。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光源、2-可调节支撑管、3-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把手、6-滚轮、7-第一顶板、8-第一支撑杆、9-加固杆、10-太阳能电池板、11-蓄电池、12-控制器、13-第二支撑杆、14-第二顶板、15-高度调节固定件、16-防滑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22.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包括光源1,可调节支撑管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把手5和滚轮6;所述第一支撑架3整体为梯形,包括第一顶板7,第一支撑杆8和加固杆9;所述第一顶板7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0,蓄电池11和控制器12;所述第一支撑杆8有一组,分别倾斜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7底面四个转角位置处;所述加固杆9有一组,分别固定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支撑杆8之间,一组加固杆9沿水平方向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滚轮6有一组,分别设置在每根第一支撑杆8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4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3的上方,包括第二支撑杆13和第二顶板14;所述第二支撑杆13对应第一支撑杆8有一组,每根第二支撑杆13的一端沿竖向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7顶面的转角位置处;所述第二顶板14固定设置在一组第二支撑杆13的顶端;所述可调节支撑管2穿设过第二顶板14,可调节支撑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板10的上;通过调节可调节支撑管2的高度,调整光源1的位置,从而将灯源照射到所需范围。所述光源1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可调节支撑管2的顶端;可调节支撑管2的外壁穿设高度调节固定件15;所述把手5有两个,分别倾斜固定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二支撑杆13的顶部。
23.本实施例,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11,蓄电池11通过导线连接光源1,控制器12连接蓄电池11和太阳能电池板10。使用太阳能电池板10,蓄电池11和控制器12给光源1提供电源,减少电源体积和重量,更加轻巧。
24.本实施例,所述滚轮6为带限位片的万向轮。
25.本实施例,所述可调节支撑管2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外壁设有滑槽,所述高度调节固定件15通过外套管可沿内套管的外壁上下移动,当需要调节高度的时候,将外套管与内套管的位置相对移动,调整好所需的位置时,用高度调节固定件15固定住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位置。
26.本实施例,所述把手5的尾端设有防滑橡胶垫16,这样防止操作人员在握住把手5的时候打滑。
27.本实施例,所述蓄电池11为铅酸蓄电池11。
28.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8与第一顶板7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3与第二顶板14焊接连接;所述把手5与第二支撑杆13焊接连接;所述加固杆9与第一支撑杆8焊接连接。
29.本实施例,所述光源1与可调节支撑管2可拆卸连接。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可调节支撑管(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把手(5)和滚轮(6);所述第一支撑架(3)整体为梯形,包括第一顶板(7),第一支撑杆(8)和加固杆(9);所述第一顶板(7)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0),蓄电池(11)和控制器(12);所述第一支撑杆(8)有一组,分别倾斜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7)底面四个转角位置处;所述加固杆(9)有一组,分别固定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支撑杆(8)之间,一组加固杆(9)沿水平方向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滚轮(6)有一组,分别设置在每根第一支撑杆(8)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4)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3)的上方,包括第二支撑杆(13)和第二顶板(14);所述第二支撑杆(13)对应第一支撑杆(8)有一组,每根第二支撑杆(13)的一端沿竖向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7)顶面的转角位置处;所述第二顶板(14)固定设置在一组第二支撑杆(13)的顶端;所述可调节支撑管(2)穿设过第二顶板(14),可调节支撑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板(10)的上;所述光源(1)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可调节支撑管(2)的顶端;可调节支撑管(2)的外壁穿设高度调节固定件(15);所述把手(5)有两个,分别倾斜固定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二支撑杆(13)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11),蓄电池(11)通过导线连接光源(1),控制器(12)连接蓄电池(11)和太阳能电池板(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6)为带限位片的万向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管(2)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外壁设有滑槽,所述高度调节固定件(15)通过外套管可沿内套管的外壁上下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的尾端设有防滑橡胶垫(16)。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1)为铅酸蓄电池(1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杆(8)与第一顶板(7)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3)与第二顶板(14)焊接连接;所述把手(5)与第二支撑杆(13)焊接连接;所述加固杆(9)与第一支撑杆(8)焊接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与可调节支撑管(2)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包括光源,可调节支撑管,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把手和滚轮;所述第一支撑架整体为梯形,包括第一顶板,第一支撑杆和加固杆;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支撑杆有一组,分别倾斜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底面四个转角位置处;所述加固杆有一组,分别固定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支撑杆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放置照明灯装置,可调节支撑管,使得光源的高度可以上下调节,照射范围更广泛;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灯源的供电系统结构简单,充电移动方便,节省使用空间,提高施工效率;设有滚轮和把手,移动方便,操作便捷,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宁飞 张强 罗景源 李林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7
技术公布日:2022/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