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式充电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6621发布日期:2022-12-17 10:0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隐形式充电电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隐形式充电电筒。


背景技术:

2.电筒是一种手持发光照明器具,其主要以干电池为能源,利用干电池与能发光的电珠组成电回路。当开关打开的时候,电路接通,电珠中有电流流过,使电珠发光,达到照明目的。为了达到电筒充电目的,人们将普通电池更换为充电电池,并在电筒外部增设充电口,用于给充电电池充电。普通的电筒一般将充电口露置于电筒底部外面,不仅占用了开关按键的设置空间,还容易受到水汽灰尘的侵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隐形式充电电筒,充电接口布置合理,充电简单方便,且具有防水防尘功能。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隐形式充电电筒,包括外壳、发光组件、电路组件、充电接口、电源组件和开关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外护罩、灯头罩、连接座、灯身罩和灯尾罩,所述灯头罩与所述连接座的顶端连接,所述外护罩套接在所述灯头罩和所述连接座外,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灯头罩内,所述电路组件设于所述连接座内,所述充电接口露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侧面,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充电接口均与所述电路组件电连接;所述灯身罩与所述连接座的末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设于所述灯身罩内,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电路组件电连接;所述灯尾罩与所述灯身罩连接,所述开关组件露置于所述灯尾罩的末端。
6.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外护罩之间。
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胶垫、镜片、光杯、led灯板、散热座和第二密封圈,所述镜片设于所述光杯的顶端,所述led灯板设于所述光杯的末端,所述散热座套接在所述光杯外,所述胶垫设于所述镜片与所述灯头罩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光杯与所述灯头罩之间。
8.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路组件包括探针、控制电路板和上弹簧,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座内,所述探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上弹簧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组件之间,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路组件包括连接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和上弹簧,所述连接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座内,所述连接电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上弹簧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组件之间,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连接电路板电连接。
1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电路
板电连接,所述指示灯露置于所述连接座侧面。
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内盖,所述内盖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腔体,所述内盖的侧面开设有用于露置所述充电接口的第一开口,所述内盖的侧面开设有用于露置所述指示灯第二开口。
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按芯和下弹簧,所述按芯露置于所述灯尾罩的末端,所述下弹簧设于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按芯之间。
1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按钮侧盖和按钮顶帽,所述按钮侧盖套接在所述灯尾罩的末端,所述按钮顶帽套接在所述按芯的末端,所述按钮顶帽卡接在所述灯尾罩与所述按钮侧盖之间。
1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隐形式充电电筒还夹子,所述夹子设于所述外壳外。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待充电时,拉开取下外护罩,将外部的数据线插入充电接口进行充电,完成充电后,合上外护罩,可以隐藏充电接口,防止受到水汽灰尘的侵害。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接口布置合理,充电简单方便,不会占用开关组件的设置空间,且具有防水防尘功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隐形式充电电筒的组合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隐形式充电电筒的分解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隐形式充电电筒的剖面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隐形式充电电筒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3.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一种隐形式充电电筒10,包括外壳110、发光组件120、电路组件130、充电接口140、电源组件150和开关组件160,所述外壳110包括外护罩111、灯头罩112、连接座113、灯身罩114和灯尾罩115,所述灯头罩112与所述连接座113的顶端连接,所述外护罩111套接在所述灯头罩112和所述连接座113外,所述发光组件120设于所述灯头罩112内,所述电路组件130设于所述连接座113内,所述充电接口140露置于所述连接座113的侧面,所述发光组件120和所述充电接口140均与所述电路组件130电连接;所述灯身罩114与所述连接座113的末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150设于所述灯身罩114内,所述电源组件150与所述电路组件130电连接;所述灯尾罩115与所述灯身罩114连接,所述开关组件160露置于所述灯尾罩115的末端。例如,所述充电接口140为usb、type-c、usb-micro、dc座
等现有技术的充电接口140。
24.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待充电时,拉开取下外护罩111,将外部的数据线插入充电接口140进行充电,完成充电后,合上外护罩111,可以隐藏充电接口140,防止受到水汽灰尘的侵害。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接口140布置合理,充电简单方便,不会占用开关组件160的设置空间,且具有防水防尘功能。
25.进一步地,所述外护罩11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1111,用于增加摩擦,便于拉开和合上。
2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1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16,所述第一密封圈116设于所述连接座113与所述外护罩111之间。如此通过第一密封圈116可以减少连接座113与外护罩111间隙,进一步地提高本电筒的防水作用。
27.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120包括胶垫121、镜片122、光杯、led灯板124、散热座125和第二密封圈126,所述镜片122设于所述光杯的顶端,所述led灯板124设于所述光杯的末端,所述led灯板124的底部设有负极片1241,所述散热座125套接在所述光杯外,所述胶垫121设于所述镜片122与所述灯头罩112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126设于所述光杯与所述灯头罩112之间。例如,所述胶垫121为l型胶垫121。如此通过led灯板124发光,光杯和镜片122反射聚焦,散热座125散热,胶垫121减少镜片122与灯头罩112间隙,第二密封圈126减少光杯与灯头罩112间隙,既可以提高连接紧密性,又可以提高本电筒的防水作用。
28.进一步地,所述电路组件130包括探针131、控制电路板132和上弹簧133,所述控制电路板132竖直设置于所述连接座113内,所述探针1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120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32电连接,所述上弹簧133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32与所述电源组件150之间,所述充电接口140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32电连接。例如,所述导电片131为负极片。例如,所述上弹簧133包括正极弹簧和负极弹簧。例如,所述探针131为pogo pin探针131。如此,使发光组件120、控制电路板132与电源组件150之间弹性连接,电筒受到轴向力时照明电路导通,松开时照明电路断开。
29.进一步地,所述电路组件130还包括指示灯134,所述指示灯134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32电连接,所述指示灯134露置于所述连接座113侧面。如此,通过指示灯134指示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控制电路板132设有用于检测充电电池电量的检测模块,检测模块根据检测到充电电池的电量情况,驱动指示灯134发出不同颜色或明暗的光。例如,电池充电过程中,当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电池的电量未满时,指示灯134红灯亮,当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电池的电量充满时,指示灯134绿灯亮。
30.进一步地,所述电路组件130还包括内盖,所述内盖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控制电路板132的腔体,所述内盖的侧面开设有用于露置所述充电接口140的第一开口,所述内盖的侧面开设有用于露置所述指示灯134第二开口。例如,所述内盖包括上盖135和下盖136,所述上盖135和所述下盖136共同围成用于容置所述控制电路板132的腔体,所述上盖135和所述下盖136其中任意一个的侧面开设有用于露置所述充电接口140的第一开口,所述上盖135和所述下盖136其中任意一个的侧面开设有用于露置所述指示灯134第二开口。如此,通过上盖135和下盖136合理安装控制电路板132。
31.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组件150包括充电电池。
32.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160包括按芯161和下弹簧162,所述按芯161露置于所述
灯尾罩115的末端,所述下弹簧162设于所述电源组件150与所述按芯161之间。如此,按下按芯161,照明电路导通,led灯板124发光;松开按芯161,下弹簧162带动按芯161复位,照明电路断开,led灯板124熄灭。
33.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160还包括按钮侧盖163和按钮顶帽164,所述按钮侧盖163套接在所述灯尾罩115的末端,所述按钮顶帽164套接在所述按芯161的末端,所述按钮顶帽164卡接在所述灯尾罩115与所述按钮侧盖163之间。如此,通过按钮顶帽164保护按芯161,通过按钮顶帽164卡接在灯尾罩115与按钮侧盖163之间,可以避免按钮顶帽164脱落。
3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10还包括第三密封圈117,所述第三密封圈117设于所述灯身罩114与所述灯尾罩115之间。如此通过第三密封圈117可以减少灯身罩114与灯尾罩115间隙,进一步地提高本电筒的防水作用。
35.进一步地,所述灯头罩112、所述连接座113、所述灯身罩114和所述灯尾罩115依次连通,所述灯头罩112的顶端设有透光口,所述灯头罩112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座113的顶端螺接,所述灯身罩114的顶端套接在所述连接座113的末端,所述灯身罩114的末端与所述灯尾罩115的顶端螺接。如此,可以便于安装电筒各部件。
36.进一步地,所述隐形式充电电筒10还夹子170,所述夹子170设于所述灯身罩114外。如此,通过夹子170可以将电筒夹持在外部的建筑或物品上,增强实用性。
37.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请参阅图4,所述电路组件130中采用连接电路板137代替实施例1的探针131,所述连接电路板137竖直设置于所述连接座113内,所述连接电路板13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120和所述控制电路板132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32上设有弹片1331,所述充电接口140与所述连接电路板137电连接。如此,同样可以使发光组件120和控制电路板132电连接。
38.进一步地,所述电路组件130还包括弹簧座138,所述上弹簧133设于所述弹簧座138内,所述弹簧座138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32与所述电源组件150之间。例如,所述弹簧座138为柔性部件,给予上弹簧133一定支持和限位,延长上弹簧133使用寿命。
39.进一步地,所述夹子170设于所述灯尾罩115外。
40.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120还包括压紧环127,所述压紧环127的顶端夹持在所述散热座125与所述led灯板124之间,所述压紧环127的末端穿过所述led灯板124进入所述连接座113内。如此,通过压紧环127可以将led灯板124牢固安装在连接座113内。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