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8682发布日期:2022-09-14 12:2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景观灯是一种户外装饰性照明灯具,既有观赏性也有照明性质,是现代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还强调艺术灯的景观与景区历史文化、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景观灯利用不同的造型、相异的光色与亮度来造景。例如红色光的灯笼造型景观灯为广场带来一片喜庆气氛,绿色椰树灯在池边立出一派热带风情。景观灯适用于广场、居住区、公共绿地等景观场所。
3.景观灯的分类比较多,大体可以分为路灯、地脚灯、步道与庭院灯、高杆灯、低位灯具、投射灯具、路灯杆装饰景观灯、灯光小品灯、下照灯、埋地灯、壁灯、水下灯、嵌入式灯、光纤照明系统、太阳能灯具等。景观灯的种类多样,结构多样,部分景观灯的安装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多人配合操作,稳固性较低;景观灯的照射角度与照射方向调节不便,且不能跟随使用场景进行调整,以使其实用性较低。
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照射角度与照射方向调节不便、稳固性较低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照射角度与照射方向调节不便、稳固性较低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支撑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其中:
8.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的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内腔竖直间隔设置有从动轴和主动轴,所述从动轴上套设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轴上套设的主动齿轮相啮合连接,且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的外边缘穿过所述第一支撑管侧壁上的第一调节口延伸至外部;
9.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顶端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底端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的顶端水平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远端铰接于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灯具,且所述灯具后端通过导向口内活动穿设的辅助杆铰接连接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管内腔的螺杆上;所述螺杆的下端螺纹装配于所述第二支撑管内腔中下部的转动环内孔;同轴固定于所述转动环顶部的从动锥齿轮与其外侧的主动锥齿轮相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上设置有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管侧壁上的第二调节口的调节杆。
10.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轴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同轴设置,所述从动轴的底端可转动设
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底端的卡槽内,其顶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布置;所述从动轴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第二支撑管底端的连接卡槽可拆卸连接;
11.所述主动轴竖直设置,其底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底端的卡槽内,其顶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顶端的卡槽内。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管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底端,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管可转动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调节轮同轴间隔设置于所述主动轴上,且所述调节轮的外周壁设置有防滑纹。
1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上间隔套设有两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调节杆转动连接,其外圈固定于所述第二调节口上。
15.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为可伸缩结构,其包括:与所述轴承内圈相连接的外杆和滑动设置于所述外杆内腔的内杆,所述外杆与所述内杆通过卡槽与卡块之间的滑动连接进行限位。
1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管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柄。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远端与连接杆铰接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呈倒u型结构,其两下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壁铰接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中上部为无螺纹的光杆结构,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管顶部的滑槽内。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外壁对应所述调节轮的位置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管,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可拆卸连接。
20.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的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以调节灯具水平方向的照射位置;
22.(2)本实用新型的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通过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以调节灯具竖直方向的照射位置,进而有效增大灯具的照明范围,提高其实用性;
23.(3)本实用新型的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通过第一支撑管、从动轴与第二支撑管之间的配合,以使灯具稳定的转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中支撑组件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中第一支撑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中角度调节组件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中第二支撑管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中第二支撑管内腔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中调节杆与转动柄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32.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33.100、支撑组件;101、底座;102、第一支撑管;1021、第一调节口;1022、固定凹槽;103、从动轴;104、主动轴;105、从动齿轮;106、主动齿轮;107、调节轮;108、保护套
34.200、角度调节组件;201、第二支撑管;2011、导向口;2012、第二调节口;2013、限位凹槽;202、支撑杆;203、固定架;204、辅助杆;205、滑块;206、螺杆;207、转动环;2071、限位凸起;208、从动锥齿轮;209、主动锥齿轮;210、调节杆;2101、轴承;2102、外杆;2103、内杆;211、转动柄;212、连接杆;
35.300、灯具。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9.一种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如图1~图6所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支撑组件100和角度调节组件200。
40.其中,支撑组件100包括底座101和设置于底座101顶部的第一支撑管102,第一支撑管102内腔竖直间隔设置有从动轴103和主动轴104,从动轴103上套设的从动齿轮105与主动轴104上套设的主动齿轮106相啮合连接,且主动轴104上设置有调节轮107,调节轮107的外边缘穿过第一支撑管102侧壁上的第一调节口1021延伸至外部;角度调节组件200包括可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撑管102顶端的第二支撑管201,第二支撑管201的底端与从动轴103连接;第二支撑管201的顶端水平设置有支撑杆202,支撑杆202的远端铰接于固定架203;固定架203上设置有灯具300,且其灯具300通过导向口2011内活动穿设的辅助杆204铰接连接滑块205,滑块205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管201内腔的螺杆206上;螺杆206的下端螺纹装配于第二支撑管201内腔中下部的转动环207内孔;同轴固定于转动环207顶部的从动锥齿轮208与其外侧的主动锥齿轮209相啮合连接,主动锥齿轮209上设置有穿设于第二支撑管201侧壁上的第二调节口2012的调节杆210。
41.具体地,第二支撑管201的内腔设置有滑块205、螺杆206、转动环207、从动锥齿轮208与主动锥齿轮209。
42.其中,通过转动调节轮107以带动主动齿轮106进行转动,进而使与主动齿轮106相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10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管201进行转动,以调节灯具300水平方向的照射位置;通过转动调节杆210以带动主动锥齿轮209进行转动,进而使与主动锥齿轮209相啮合连接的从动锥齿轮20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环207进行转动,以使螺纹装配于转动环207上的螺杆206进行竖直上下移动,且在滑块205在导向口2011内进行上下滑动,进而调节灯具300竖直方向的照射位置。上述楼宇公共区域景观灯固定装置有效增大了灯具300的照明范围。
4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孔,用于将底座101固定安装面上。
4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转动环207的底端侧壁设置有限位凸起2071,限位凸起2071与第二支撑管201内的限位凹槽2013可转动连接,以限制转动环207进行上下移动。
4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管201与第一支撑管102同轴设置。
4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块205、螺杆206与转动环207同轴设置,且滑块205与第二支撑管201的内壁滑动连接。
47.进一步地,滑块205、螺杆206、转动环207与第二支撑管201同轴设置。
48.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从动轴103与第一支撑管102同轴设置,从动轴103的底端可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撑管102底端的卡槽内,其顶端活动穿过第一支撑管102的顶端布置;从动轴103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与第二支撑管201底端的连接卡槽可拆卸连接;主动轴104竖直设置,其底端可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撑管102底端的卡槽内,其顶端可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撑管102顶端的卡槽内。
49.具体地,从动轴103的顶端可转动穿设于第一支撑管102的顶端;通过连接凸起与连接卡槽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使从动轴103带动第二支撑管201进行转动。
5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管102的卡槽内设置有轴承,以使从动轴103与主动轴104的上下两端采用轴承可转动设置。
51.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为了使第二支撑管201进行平稳地转动,第一支撑管10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凹槽1022,固定凹槽1022同轴套设于第二支撑管201的底端,以使第一支撑管102可转动设置。
52.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为了有效调节从动轴103的转动,主动齿轮106与调节轮107同轴间隔设置于主动轴104上,调节轮107的直径大于从动轴103的直径,且调节轮107的外周壁设置有防滑纹,从外部能够轻松的拨动调节轮107转动。
53.使用时,可通过调节轮107外周壁设置的防滑纹,手动拨动调节轮107转动,调节轮107带动主动齿轮106进行转动,进而使与主动齿轮106相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105进行转动;从动齿轮105带动从动轴103进行转动,从动轴103带动第二支撑管201进行转动,即间接实现角度调节组件200的转动。或根据需要,同角度调节组件200中的调节机构一样,并也可以将调节轮107设置为锥齿轮,并配设相应的转动调节杆、主动锥齿轮和转动柄,以提高其操作的便捷性。
5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轮107位于主动齿轮106的上方,且调节轮107不与从动轴103相接触。
55.进一步地,如图2、图5~图6、图8所示,为了使调节杆210带动主动锥齿轮209进行平稳的转动,调节杆210上间隔套设有两轴承2101,轴承2101的内圈与调节杆210转动连接,其外圈固定于第二调节口2012上。
56.具体地,通过两轴承2101使调节杆210进行平稳的转动。
57.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调节杆210为可伸缩结构,其包括:与轴承2101内圈相连接的外杆2102和滑动设置于外杆2102内腔的内杆2103,外杆2102与内杆2103通过卡槽与卡块之间的滑动连接进行限位。
58.具体地,外杆2102的内腔沿其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卡槽,内杆2103位于外杆2102的内腔的一端上对称设置有两卡块,卡块分别与对应的卡槽滑动连接。其中,卡槽的长度大于卡块的长度,以使内杆2103可以在外杆2102的内腔进行滑动;通过卡槽与卡块之间的连接,以使调节杆210整体进行转动,且外杆2102与内杆2103相对静止。
5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误触调节杆210,将调节杆210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当需要使用调节杆210时,向外拉动内杆2103,以延长调节杆210的长度;转动内杆2103,通过卡槽与卡块之间的连接带动外杆2102进行转动,进而实现主动锥齿轮209的转动。当不需要使用调节杆210时,向内推动内杆2103,以缩短调节杆210的长度,进而防止发生误触。
60.进一步地,如图2、图5~图6、图8,为了便于转动调节杆210,调节杆210延伸至第二支撑管201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柄211。
61.具体地,内杆2103延伸至第二支撑管201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柄211。
62.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5所示,支撑杆202的远端与连接杆212铰接连接,且连接杆212的下端呈倒u型结构,其两下端分别与固定架203的两侧壁铰接连接。
63.进一步地,如图2、图5、图7所示,为了使螺杆206进行平稳的上下移动,螺杆206的中上部为无螺纹的光杆结构,其滑动设置于第二支撑管201顶部的滑槽内。
64.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为了避免非误触调节轮107,第一支撑管102的外壁对应调节轮107的位置设置有保护套108,保护套108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管102,其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管102可拆卸连接。
6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66.使用时,转动调节轮107以带动主动齿轮106进行转动,进而使与主动齿轮106相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105进行转动;
67.从动齿轮105带动从动轴103进行转动,从动轴103带动第二支撑管201进行转动,以调节灯具300水平方向的照射位置。
68.向外拉动转动柄211,进而带动内杆2103向外滑动,以延长调节杆210的长度;
69.转动转动柄211,通过卡槽与卡块之间的限位带动外杆2102进行转动,进而实现调节杆210的转动;
70.通过转动调节杆210以带动主动锥齿轮209进行转动,进而使与主动锥齿轮209相啮合连接的从动锥齿轮208进行转动;
71.从动锥齿轮208带动转动环207进行转动,以使螺纹装配于转动环207上的螺杆206进行竖直上下移动;
72.螺杆206带动滑块205在导向口2011内进行上下滑动,进而调整辅助杆204的相对位置,以调节灯具300竖直方向的照射位置。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