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LED彩色平板柔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2498发布日期:2023-01-12 23:3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LED彩色平板柔光灯的制作方法
一种大功率led彩色平板柔光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彩色平板柔光灯,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功率led彩色平板柔光灯,属于柔光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led彩色平板柔光灯是新型节能照明灯具之一,既有良好的照明效果,又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led彩色平板柔光灯光线柔和、舒适而不失明亮,其性能优良,具有功效高、光衰低、寿命长,色温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酒店、会议室、工厂或办公室、商业用途、住宅或者公共设施、学校、医院需要节能及高显色性指数照明的地方;
3.然而现有的led彩色平板柔光灯在使用容易出现散光的情况,不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相应的遮光聚光调节,同时在进行支撑以及移动时较为不便。
4.因此,亟需对led彩色平板柔光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led彩色平板柔光灯,在照明时能够根据使用遮光聚光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同时在进行支撑以及携带时也较为方便,提高了led彩色平板柔光灯在使用时的实用性。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7.一种大功率led彩色平板柔光灯,包括平板柔光灯主体,所述平板柔光灯主体前端面的外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遮光板,所述平板柔光灯主体的背部设置有调节支撑结构;
8.所述平板柔光灯主体前端面的外围分布有若干个微型固定板,每两个相平行的所述微型固定板为一组,每组的每个所述微型固定板上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卡扣,每两个平行的所述卡扣与所述遮光板卡设固定;
9.所述调节支撑结构包括有主体框架以及调节支撑杆,所述调节支撑杆远离支撑端的两侧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支撑杆与所述主体框架的连接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主体框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通过螺纹杆螺纹旋和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微型固定板与所述卡扣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卡扣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阻尼孔,所述卡扣远离所述阻尼孔的一侧设置有插槽,所述遮光板与所述插槽插接。
11.优选的,所述插槽的上端面设置有贯穿至所述卡扣上端面的插孔,所述插槽的下端面卡设有定位孔,所述遮光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插孔、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定位孔通过插杆贯穿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底部设置有强力吸附磁石,所述插杆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强力吸附磁石相互吸引的第二强力吸附磁石,所述插槽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还贴附有橡胶垫。
13.优选的,所述主体框架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突出所述平板柔光灯主体的上端以及下端,所述主体框架的下端面设置有固定插杆。
14.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一螺纹孔一端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且将所述第一螺纹孔包裹,所述连接环的外圈设置有辅助连接环,所述主体框架靠近所述第二螺纹孔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所述连接环卡合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开设有用于所述辅助连接环卡合的环形卡槽。
15.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端设置有转动手柄,所述调节支撑杆的支撑端面设置有橡胶防滑垫。
16.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利用若干个遮光板与平板柔光灯主体前端面铰接的设置不仅仅能够实现正常的遮光聚光效果,同时能够在照明时根据使用遮光聚光需求将遮光板进行相应的调节,提高了灵活性,同时利用主体框架以及铰接设置的调节支撑杆能够根据使用角度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支撑,在进行携带时能够对突出平板柔光灯主体上端以及下端的主体框架进行握持,从而便于进行携带。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支撑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板连接剖视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支撑杆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框架剖视图。
26.图中,1-平板柔光灯主体,2-遮光板,3-调节支撑结构,4-微型固定板, 5-卡扣,6-主体框架,7-调节支撑杆,8-第一螺纹孔,9-第二螺纹孔,10-螺纹杆,11-连接杆,12-阻尼孔,13-插槽,14-插孔,15-定位孔,16-连接孔,17
‑ꢀ
插杆,18-强力吸附磁石,19-第二强力吸附磁石,20-橡胶垫,21-固定插杆,22-连接环,23-辅助连接环,24-环形槽,25-环形卡槽,26-转动手柄,27-橡胶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28.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led彩色平板柔光灯,包括平板柔光灯主体1,平板柔光灯主体1前端面的外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遮光板2,平板柔光灯主体1的背部设置有调节支撑结构3;
29.平板柔光灯主体1前端面的外围分布有若干个微型固定板4,每两个相平行的微型固定板4为一组,每组的每个微型固定板4上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卡扣5,每两个平行的卡扣5
与遮光板2卡设固定;
30.调节支撑结构3包括有主体框架6以及调节支撑杆7,调节支撑杆7远离支撑端的两侧与主体框架6内部的两侧转动连接,调节支撑杆7与主体框架6的连接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8,主体框架6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8相通的第二螺纹孔9,第一螺纹孔8与第二螺纹孔9通过螺纹杆10螺纹旋和连接。
31.进一步的,微型固定板4与卡扣5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杆11,卡扣5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杆11连接的阻尼孔12,卡扣5远离阻尼孔12的一侧设置有插槽 13,遮光板2与插槽13插接。
32.更进一步的,插槽13的上端面设置有贯穿至卡扣5上端面的插孔14,插槽 13的下端面卡设有定位孔15,遮光板2上开设有连接孔16,插孔14、连接孔 16以及定位孔15通过插杆17贯穿连接。
33.再进一步的,定位孔15底部设置有强力吸附磁石18,插杆17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强力吸附磁石18相互吸引的第二强力吸附磁石19,相互吸引的强力吸附磁石18与第二强力吸附磁石19,能够将贯穿插孔14、连接孔16以及定位孔15 后的插杆17进行固定,防止脱落,提高了遮光板2的固定效果,插槽13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还贴附有橡胶垫20,橡胶垫20的设置在遮光板2插进插槽13 内时不会出现刮伤的情况,同时提高防滑性以及夹持固定效果。
34.进一步的,主体框架6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突出平板柔光灯主体1的上端以及下端,突出的部分便于进行握持提拉,从而便于将平板柔光灯主体1进行携带移动,主体框架6的下端面设置有固定插杆21,固定插杆21的设置使平板柔光灯主体1能够进行插在特定的带有孔洞或者柔软的土地上,提高了平板柔光灯主体1在放置时的灵活多样化。
35.更进一步的,调节支撑杆7靠近第一螺纹孔8一端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环22,连接环22直径大于第一螺纹孔8且将第一螺纹孔8包裹,连接环22的外圈设置有辅助连接环23,主体框架6靠近第二螺纹孔9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环22卡合的环形槽24,环形槽24内开设有用于辅助连接环23卡合的环形卡槽 25,调节支撑杆7通过连接环22与环形槽24进行转动连接,利用环形卡槽25 与辅助连接环23的设置能够防止连接环22与环形槽24出现脱落的情况。
36.进一步的,螺纹杆10的外端设置有转动手柄26,转动手柄26便于转动螺纹杆10,调节支撑杆7的支撑端面设置有橡胶防滑垫27,橡胶防滑垫27能够提高调节支撑杆7在支撑时的防滑效果。
37.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led彩色平板柔光灯的原理如下:当需要根据使用遮光聚光需求进行调节遮光板2角度时,只需要用手去拨动遮光板2即可,由于遮光板2与卡扣5连接,卡口5与微型固定板4通过连接杆 11与阻尼孔12连接的设置,从而使遮光板2在调节角度时具有阻尼效果,不会轻易出现晃动,在需要将平板柔光灯主体1进行调节支撑角度时,通过转动螺纹杆10,使螺纹杆10在第一螺纹孔8和第二螺纹孔9内转动,使螺纹杆10与第一螺纹孔8脱离,然后将调节支撑杆7进行相应的角度调节,在调节后,再次转动螺纹杆10,使螺纹杆10再次在第一螺纹孔8与第二螺纹孔9内转动,从而使螺纹杆10再次与第一螺纹孔8进行螺纹旋和连接,从而将调节后的调节支撑杆7进行固定。
38.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
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39.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0.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