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结构和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2678发布日期:2022-12-07 04:2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面罩结构和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罩结构和灯具。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照明产品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一般带主辅光照明的灯具,辅光部分只是起辅助照明或装饰作用,亮度较高,给人视觉冲击较强,不利于提供氛围感。市面上最常见的主辅光结构分为两组独立的发光单元和两个以上发光区域,通过导线连接每路发光模块,结构复杂,光源和结构件较多,成本较高。而市面上现有的共用光源的辅光与主光在同一平面上,无法呈现立体光效,给用户的感觉较为单一,形成的氛围感较差。
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带主辅光照明的灯具存在氛围感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罩结构和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带主辅光照明的灯具氛围感较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面罩结构,包括:面罩,面罩具有主出光面和绕主出光面的周侧延伸的侧出光面;遮光环,遮光环的纵截面为l型,遮光环设置在面罩的侧部且至少遮挡侧出光面的高度上的一部分,且遮光环至少遮挡侧出光面与主出光面的连接位置处,侧出光面未被遮光环遮挡的部分为l形,以形成立体光轮廓。
6.进一步地,遮光环与面罩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地,遮光环和面罩卡接配合。
8.进一步地,遮光环和面罩彼此朝向的表面的二者之一上设置有卡接凸起,遮光环和面罩彼此朝向的表面的二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卡接凹槽,卡接凸起嵌入卡接凹槽内,以使遮光环朝向面罩的一侧与面罩的侧壁贴合设置。
9.进一步地,遮光环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侧出光面和主出光面抵接。
10.进一步地,面罩的至少一部分由遮光环的下部伸出,以使主出光面包括底部出光面段和绕底部出光面段的周向边缘延伸的过渡面段,遮光环的第一个端面与过渡面段抵接。
11.进一步地,面罩的侧部包括沿远离主出光面的方向横截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侧部段和第二侧部段,遮光环套设在第一侧部段处,并保持第二侧部段裸露出光,遮光环的第二个端面与第一侧部段和第二侧部段的交界面抵接。
12.进一步地,面罩的边缘形成托边结构,面罩结构还包括边框,边框为环形结构,托边结构搭接在边框上,以使侧出光面的至少一部分裸露在边框与遮光环之间的区域内并形成辅助出光面。
13.进一步地,边框包括:搭接板段,托边结构搭接在搭接板段上;遮挡板段,遮挡板段
由搭接板段伸出,且遮挡板段与托边结构位于搭接板段的同一侧;氛围板段,氛围板段由搭接板段伸出,氛围板段与遮挡板段分别位于搭接板段的两侧,氛围板段相对于遮挡板段远离搭接板段的中心。
14.进一步地,边框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与搭接板段和遮挡板段连接,且限位板向边框的中心伸出并与托边结构抵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底盘,光源底盘具有光源;上述的面罩结构,光源底盘与面罩结构连接。
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面罩结构包括面罩和遮光环,面罩具有主出光面和绕主出光面的周侧延伸的侧出光面;遮光环的纵截面为l型,遮光环设置在面罩的侧部且至少遮挡侧出光面的高度上的一部分,且遮光环遮挡侧出光面与主出光面的连接位置处,侧出光面未被遮光环遮挡的部分为l形,以形成立体光轮廓。
17.通过将面罩分为主出光面和绕主出光面的周侧延伸的侧出光面,使面罩具有不同的出光方向。通过将遮光环设置在面罩的侧部,使得遮光环能够遮挡部分光线射出面罩,将面罩分为能够出光的亮区域和光线被遮挡的暗区域,遮光环至少遮挡侧出光面的高度上的一部分以及遮挡侧出光面与主出光面的连接位置处,也就是面罩被遮光环遮挡后,具有两个不同的发光区域,主出光面起到主要发光的作用,或者说是照明的作用,未被遮挡的侧出光面起到辅助发光的作用,起到提供氛围的作用,使得一个光源既能够照明又能够提供氛围感。将遮光环的纵截面设置为l型有利于遮光环稳定包围在面罩外,保证遮光效果。侧出光面未被遮光环遮挡的部分为l形,这样设置辅助出光区域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出光,以形成立体光轮廓,同时增大照明面积。通过对面罩的出光区域进行划分,形成了主出光区域和辅助出光区域,而主出光区域与辅助出光区域的配合能够形成立体的光效,有利于提升房间内的氛围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增加了生活的品质。同时面罩为一体化结构,有利于面罩的制作和装配。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面罩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图1中的部分面罩结构示意图。
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2.10、面罩;11、主出光面;111、底部出光面段;112、过渡面段;12、侧出光面;121、辅助出光面;13、卡接凹槽;14、第一侧部段;15、第二侧部段;16、托边结构;20、遮光环;21、卡接凸起;30、边框;31、搭接板段;32、遮挡板段;33、氛围板段;34、限位板;40、光源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4.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
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带主辅光照明的灯具氛围感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罩结构和灯具。
27.如图1和图2所示,面罩结构包括面罩10和遮光环20,面罩10具有主出光面11和绕主出光面11的周侧延伸的侧出光面12;遮光环20的纵截面为l型,遮光环20设置在面罩10的侧部且至少遮挡侧出光面12的高度上的一部分,且遮光环20遮挡侧出光面12与主出光面11的连接位置处,侧出光面12未被遮光环20遮挡的部分为l形,以形成立体光轮廓。
28.通过将面罩10分为主出光面11和绕主出光面11的周侧延伸的侧出光面12,使面罩10具有不同的出光方向。通过将遮光环20设置在面罩10的侧部,使得遮光环20能够遮挡部分光线射出面罩10,将面罩10分为能够出光的亮区域和光线被遮挡的暗区域,遮光环20至少遮挡侧出光面12的高度上的一部分以及至少遮挡侧出光面12与主出光面11的连接位置处,也就是面罩10被遮光环20遮挡后,具有两个不同的发光区域,主出光面11起到主要发光的作用,或者说是照明的作用,未被遮挡的侧出光面12起到辅助发光的作用,起到提供氛围的作用,使得一个光源既能够照明又能够提供氛围感。将遮光环20的纵截面设置为l型有利于遮光环20稳定包围在面罩10外,保证遮光效果。侧出光面12未被遮光环20遮挡的部分为l形,这样设置辅助出光区域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出光,以形成立体光轮廓,同时增大照明面积。通过对面罩10的出光区域进行划分,形成了主出光区域和辅助出光区域,而主出光区域与辅助出光区域的配合能够形成立体的光效,有利于提升房间内的氛围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增加了生活的品质。同时面罩10为一体化结构,有利于面罩10的制作和装配。
29.需要说明的是,遮光环20为环状结构,遮光环20能够绕侧出光面12一周,以使得主出光区域和辅助出光区域间隔设置。
3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灯具包括光源底盘40和上述的面罩结构,光源底盘40具有光源;光源底盘40与面罩结构连接。将光源底盘40与面罩结构连接形成完整的灯具,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结构,可以在只使用一个光源和电源供电线路的情况下同时提供主光和辅光,形成立体光效。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所示,遮光环20与面罩10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有利于遮光环20与面罩10之间的拆装,便于对面罩结构进行维修和清理,同时使得面罩结构的使用更加多样化,例如,想要光线更加明亮的情况下,可以将遮光环20拆卸下来,提供大面积的照明。想要氛围感提高生活品质时,可以将遮光环20安装上,提供主光和辅光,以提升氛围感。
33.可选地,遮光环20和面罩10卡接配合,能够保证遮光环20与面罩10之间稳定连接,同时有利于遮光环20与面罩10之间的拆装。
34.具体的,遮光环20朝向面罩10的表面上设置有卡接凸起21,面罩10朝向遮光环20的表面上设置有卡接凹槽13,卡接凸起21嵌入卡接凹槽13内,以使遮光环20朝向面罩10的一侧与面罩10的侧壁贴合设置。通过卡接凸起21与卡接凹槽13的配合,能够保证遮光环20
稳定贴合在面罩10外,保证遮光效果。
35.当然,遮光环20和面罩10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
36.具体的,遮光环20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侧出光面12和主出光面11抵接。将遮光环20的两个端面抵接在侧出光面12和主出光面11上,能够保证遮光环20稳定贴合在面罩10上,保证遮光效果。
37.具体的,面罩10的至少一部分由遮光环20的下部伸出,以使主出光面11包括底部出光面段111和绕底部出光面段111的周向边缘延伸的过渡面段112,遮光环20的第一个端面与过渡面段112抵接。在遮光环20的下部伸出部分面罩10,能够在主出光面11上设置底部出光面段111,使得光线主要通过底部出光面段111进行照明,在底部出光面段111的周向边缘延伸设置过渡面段112,便于遮光环20的第一个端面抵接在过渡面段112上,避免同时能够增大主出光面11的出光角度,增强出光的立体效果。此外,过渡面段112的设置使得主出光区域的部分光能够从过渡面段112处射出,使得主出光区域处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的光效,此外,搭配辅助出光区域进一步提升氛围感。同时底部出光面段111和过渡面段112共同形成主出光面11可以保证主出光面11的出光面积,以保证照明的效果。
38.具体的,面罩10的侧部包括沿远离主出光面11的方向横截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侧部段14和第二侧部段15,遮光环20套设在第一侧部段14处,并保持第二侧部段15裸露出光,遮光环20的第二个端面与第一侧部段14和第二侧部段15的交界面抵接。遮光环20设置在靠近主出光面11的第一侧部段14处,能够将主出光面11与面罩10的侧部的出光位置分隔开,通过设置远离主出光面11的第二侧部段15裸露出光,实现了第二侧部段15的辅助出光功能,增强出光的立体效果。第二侧部段15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侧部段14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二侧部段1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主出光面11的外侧,且第二侧部段15处的侧出光面12裸露在外,提供辅助光,这样就使得主光在内侧,辅光在主光的外部围成一圈,提供一个立体的光效。或者说是中心是强光,外围是弱光的光效。
39.具体的,面罩10的边缘形成托边结构16,面罩结构还包括边框30,边框30为环形结构,托边结构16搭接在边框30上,以使侧出光面12的至少一部分裸露在边框30与遮光环20之间的区域内并形成辅助出光面121。托边结构16的设置能够便于边框30与面罩10连接,将托边结构16搭接在边框30上,以便在边框30与遮光环20之间留出空间使侧出光面12提供辅助出光面121,增强出光的立体效果。
40.需要说明的是,边框30能够对侧出光面12在边框30以上远离主出光面11的部分进行遮挡,避免辅助出光的亮度过高刺激人眼。
41.具体的,边框30包括搭接板段31、遮挡板段32和氛围板段33,托边结构16搭接在搭接板段31上;遮挡板段32由搭接板段31伸出,且遮挡板段32与托边结构16位于搭接板段31的同一侧;氛围板段33由搭接板段31伸出,氛围板段33与遮挡板段32分别位于搭接板段31的两侧,氛围板段33相对于遮挡板段32远离搭接板段31的中心。通过设置搭接板段31以便稳定承托托边结构16,遮挡板段32由搭接板段31伸出且将遮挡板段32与托边结构16设置在搭接板段31的同一侧,遮挡板段32用于与光源底盘40抵接,以避免光从主出光面11和辅助出光面121以外的区域射出,同时以便遮挡板段32与搭接板段31形成空间对光源进行保护。将氛围板段33与遮挡板段32分别位于搭接板段31的两侧,并且氛围板段33相对于遮挡板段32远离搭接板段31的中心,以使氛围板段33远离辅助出光面121,对出射的光线能够进行不
同方向的反射或折射,增强出射光线的立体效果。
42.需要说明的是,光源发出的光会经过主出光面11和辅助出光面121直接射出,而由于主出光面11的面积大于辅助出光面121的面积,就使得主出光面11处光强较强,辅助出光面121处光强较弱。此外,辅助出光面121为l形的,一部分光从l形的辅助出光面121直接向下射出,而另一部分光从l形的辅助出光面121射出后经过氛围板段33和遮挡板段32的反射向下射出,进一步增加氛围感。
43.具体的,边框30还包括限位板34,限位板34与搭接板段31和遮挡板段32连接,且限位板34向边框30的中心伸出并与托边结构16抵接。将限位板34由边框30的中心伸出且与托边结构16抵接,能够保证托边结构16稳定设置在边框内,避免发生晃动。
44.实施例二
45.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遮光环20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侧出光面12和主出光面11之间具有间隙。
46.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环20的两个端面与侧出光面12和主出光面11之间没有抵接,而是有一个很小的缝隙,这样在拆装遮光环20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对面罩10的碰撞。
47.实施例三
48.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遮光环20与面罩10的卡接结构不同。
49.在一个未图示出的实施例中,遮光环20朝向面罩10的表面上设置有卡接凹槽,面罩10朝向遮光环20的表面上设置有卡接凸起,以使遮光环20与面罩10稳定连接。
5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51.1、通过设置遮光环20将面罩10分为主出光面11和侧出光面12,实现了灯具在同一光源照射和电源供电线路下两个不同区域的出光;
52.2、通过将侧出光面12未被遮光环20遮挡的部分设置为l形,以形成立体光轮廓,增大照明面积;
53.3、通过边框30与面罩10上的托边结构16搭接,能够保证面罩结构的稳定,同时对部分侧出光面12进行遮挡,保证辅助出光的效果。
54.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