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迎宾投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1583发布日期:2023-01-04 10:4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迎宾投射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投射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迎宾投射灯。


背景技术:

2.目前,迎宾灯是一种新型的车用光源,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的车门位置。当打开车门时,迎宾灯会投影出现如各种的文字、图案,设计别致,广受大家的欢迎。
3.现在市场上的汽车迎宾灯通常投影出的效果都为单一图案,无法动态展示,并不能适应消费者日益对汽车迎宾灯产品的丰富多彩的动态显示效果的要求,并且,投影灯led功率一般高于内饰灯功率,工作期间发热量可使led温度高达上百度,对与pcba影响较大,影响pcba使用寿命,严重甚至损毁元器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迎宾投射灯,提高图案出光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动态迎宾投射灯,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出光组件,以及设于壳体上的镜头片,所述出光组件包括:
6.灯板,所述灯板上排列有多个灯体;
7.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上设有与灯体对应设置的聚焦区域;
8.mla透镜,正对镜头片设置,所述mla透镜上设有与聚焦区域对应设置的多个图案区域,多个所述图案区域构成整体图案;
9.所述灯板、聚焦透镜、mla透镜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灯体被设置为依次拼接点亮,以形成动态的图案。
10.进一步,所述灯体被设置为依次拼接点亮、同时点亮、交替点亮和呼吸闪烁点亮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11.进一步,所述灯体呈矩阵排列设置,所述图案区域由多个微透镜单元构成。
12.进一步,所述聚焦透镜上形成有安装部位和聚焦部位,所述聚焦区域布置于所述聚焦部位上,所述安装部位与灯板连接,所述聚焦部位与灯板之间构成第一光腔。
13.进一步,所述出光组件还包括mla支架,以及遮覆于mla支架上的遮光板,所述mla透镜被限位在mla支架与遮光板之间,且所述mla支架与聚焦透镜连接,所述遮光板上设有与mla透镜相配的出光口,所述聚焦透镜与mla透镜之间构成第二光腔。
14.进一步,所述第一光腔和第二光腔的截面积大于mla透镜设置。
15.进一步,所述聚焦透镜对应聚焦区域的外侧设有弧形设置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置入在第一光腔和/或第二光腔内。
16.进一步,所述灯板包括用于供灯体布置的铝基板,以及pcb板,所述pcb板与铝基板之间设有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间隔并连接所述铝基板与pcb板。
17.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镜头片布置于所述前壳上,所述后壳背部
间隔设有散热片。
18.进一步,所述壳体外还设有安装框架,所述壳体角度可调节的设置在安装框架上。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通过在灯板上设置多个灯体,灯体通过聚焦透镜对mla透镜出光,并且每个灯体对应mla透镜中的一个图案区域,从而通过对灯体的控制,形成动态的出光效果;
20.2、通过将灯体布置在铝基板上,铝基板与pcb板之间通过插针组件间隔开,并通过插针组件形成连接,从而对铝基板上的温度起到隔离作用,减少对pcb板及其元器件的影响,保证pcb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光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光组件的剖视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光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光组件另一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壳体;1.1、前壳;1.2、后壳;1.21、散热片;1.22、第二定位柱;1.3、第一导光罩;1.4、防水透气塞;1.5、固定转轴;1.6、连接罩;1.61、开槽;1.62、限位孔;
32.2、镜头片;
33.3、灯板;3.1、灯体;3.2、铝基板;3.3、pcb板;3.4、插针组件;3.5、第一定位孔;3.6、第二定位孔;
34.4、聚焦透镜;4.1、聚焦区域;4.2、安装部位;4.3、聚焦部位;4.4、延伸部;4.5、第一定位柱;
35.5、mla透镜;5.1、图案区域;
36.6、第一光腔;7、mla支架;7.1、槽口;
37.8、遮光板;8.1、出光口;
38.9、第二光腔;10、安装框架;10.1、第二导光罩;10.2、凸耳;10.21、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
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41.如图1-10所示,一种动态迎宾投射灯,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出光组件,以及设于壳体1上的镜头片2,所述出光组件包括:
42.灯板3,所述灯板3上排列有多个灯体3.1;
43.聚焦透镜4,所述聚焦透镜4上设有与灯体3.1对应设置的聚焦区域4.1,其中,聚焦区域4.1由多个透镜单元排列构成,透镜单元在灯体3.1一侧形成弧形的入光面,并在镜头片2一侧形成弧形的出光面;
44.mla透镜5,正对镜头片2设置,所述mla透镜5上设有与聚焦区域4.1对应设置的多个图案区域5.1,多个所述图案区域5.1构成整体图案;
45.所述灯板3、聚焦透镜4、mla透镜5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灯体3.1被设置为拼接点亮或同时点亮,以形成动态的图案。
46.具体的,采用lin通讯,使用英迪芯芯片存储发出的信号,根据不同信号做出相应的效果,可实现灯体3.1同时点亮、交替点亮和呼吸闪烁点亮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实现图案的动态效果。
47.作为可选的,出光面较入光面较为凸出,入光面较为平坦设置。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体3.1、聚焦区域4.1和图案区域5.1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呈矩阵排列设置,所述图案区域5.1由多个微透镜单元构成,四个图案区域5.1分割整体图案,每次点亮一个区域,通过拼接点亮形成动态效果。
49.如图5至图8所示,作为对聚焦透镜4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聚焦透镜4上形成有安装部位4.2和聚焦部位4.3,所述聚焦区域4.1布置于所述聚焦部位4.3上,所述安装部位4.2与灯板3连接,通过安装部位4.2将聚焦部位4.3相对灯板3拱起,以使所述聚焦部位4.3与灯板3之间构成第一光腔6,灯体3.1通过第一光腔6和聚焦部位4.3汇集,从而提高出光效果。
50.如图3和图6所示,作为对出光组件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出光组件还包括mla支架7,以及遮覆于mla支架7上的遮光板8,mla支架7内设有贯通的腔体,所述mla透镜5被限位在mla支架7与遮光板8之间,所述聚焦透镜4、遮光板8与mla透镜5之间构成第二光腔9。
51.另外的,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第一导光罩1.3,第一导光罩1.3布置于镜头片2与出光口8.1之间,且所述第一导光罩1.3的截面呈锥台设置。
52.作为对mla透镜5安装的进一步解释,所述mla支架7上设有供mla透镜5的端部置入的槽口7.1,遮光板8部分的压设在mla透镜5的边缘部位,从而将mla透镜5压紧在mla支架7与遮光板8之间。
53.如图10所示,具体的,所述mla支架7与聚焦透镜4通过螺栓连接并固定于灯板3上,所述遮光板8与mla支架7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遮光板8上设有与mla透镜5相配的出光口8.1,聚焦透镜4上设有第一定位柱4.5,灯板3上设有第一定位孔3.5和第二定位孔3.6,后壳1.2上设有第二定位柱1.22,第一定位柱4.5与第一定位孔3.5相配,第二定位柱1.22与第二定位孔3.6相配,提高壳体1和出光组件的装配效率。
54.作为可选的,所述第一光腔6和第二光腔9的截面积大于mla透镜5设置,以保证光线引导和光利用率。
55.如图7和图8所示,具体的,所述聚焦透镜4在聚焦区域4.1内,对应透镜单元的外侧
还设有延伸部4.4,所述延伸部4.4呈弧形设置,且延伸部4.4伸入在第一光腔6和/或第二光腔9内,从安装角度,mla支架7上设有与延伸部4.4相匹配的凹部,从而提高mla支架7与聚焦透镜4的定位效果。
56.如图9所示,作为对灯体3.1散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灯板3包括用于供灯体3.1布置的铝基板3.2,以及pcb板3.3,所述pcb板3.3与铝基板3.2之间设有插针组件3.4,所述插针组件3.4间隔并连接所述铝基板3.2与pcb板3.3,从而对铝基板3.2上的温度起到隔离作用,减少对pcb板3.3及其元器件的影响,保证pcb板3.3的使用寿命,其中,灯体3.1可选为led灯。
57.具体的,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所述镜头片2布置于所述前壳1.1上,所述后壳1.2背部间隔设有散热片1.21,所述散热片1.21与后壳1.2一体设置,从而对铝基板3.2后部进行散热。
58.作为可选的,所述后壳1.2上形成有连通灯板3的线路连通口。
59.作为可选的,所述铝基板3.2与后壳1.2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后壳1.2上还设有连通间隙的管口,所述管口上套设有防水透气塞1.4。
60.如图1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外还设有安装框架10,所述壳体1角度可调节的设置在安装框架10上,其中,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与安装框架10一侧连接的固定转轴1.5,固定转轴1.5可选为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以限定壳体1的角度位置,所述安装框架10的另一侧设有凸耳10.2,所述凸耳10.2上沿壳体1的转动轴线凸出设有凸部10.21,所述凸部10.21上形成有导向斜面,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连接罩1.6,所述连接罩1.6上设有用于供凸耳10.2插入的开槽1.61,以及用于供凸部10.21置入在其中的限位孔1.62,所述开槽1.61下端贯通设置。
61.具体的,所述凸部10.21呈十字型设置,所述限位孔1.62呈下端小口,上端大口的衔接,十字型凸部10.21的下端与限位孔1.62抵接,其两侧与限位孔1.62随动的配合,通过以上改进,使得壳体1可相对安装框架10做角度调节,容许安装偏差,降低装配难度。
62.另外的,所述安装框架10上还设有第二导光罩10.1,所述第二导光罩10.1的截面呈锥台设置,且第二导光罩10.1的小端衔接第一导光罩1.3的大端。
6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