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4215发布日期:2023-01-12 18:2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调节照明角度的照明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


背景技术:

2.在嵌入式安装的灯具中,如天花灯通过加装转动模组,可获得照明角度可调的功能。为了与转动的灯体进行适配,在面环处通常需要开设有一缺口来容纳倾斜转动的灯体,但这样通常会存在缝隙,产生漏光的现象。
3.在一些嵌入式灯具中,为了避免灯体转动时漏光,还会加装具有遮光片的防漏光模组,这些遮光片为具有弹性的弧形塑料件或金属件。比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筒灯用的遮光装置,包括散热器、遮光板、外环、蜂窝板、摆动环,所述散热器内部安装有不变焦筒,不变焦筒上固定安装有光源,光源的底部固定有上反射杯,所述遮光板的上端可滑动安装在散热器上,遮光板的下端抵靠在旋转环的顶部,旋转环配合安装在外环内部,外环的内部配合安装有防眩罩,所述蜂窝板卡装在上反射杯和内环之间,内环卡装在不变焦筒上,所述摆动环的上、下端分别和散热器、连接环与旋转环相连接,摆动环和连接环之间安装有角度调节装置。这种遮光板在灯体转动时,通过卡片可滑动安装在遮光板限位槽内,即需要转动时,该遮光板需要发生变形从而适配灯体的的倾斜。长期以往,遮光板有可能会出现复位/变形不顺畅的情况,不能很好的进行遮光。
4.为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可调节照明角度的灯具的转动结构和遮光结构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在灯体通过调角组件相对于面环进行角度调节时,第一调角件的遮光块覆盖住第二调角件的弧形缺口,使光线不从缺口溢出,而且灯体发出的光线可随调节后的角度出射,有效提升出光效能。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包括调角组件和面环,以及通过所述调角组件相对于所述面环进行角度调节的灯体,所述调角组件包括第一调角件和第二调角件,所述第一调角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灯体底部,所述第一调角件设有遮光块;
8.所述第二调角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面环内侧,所述第二调角件设有一弧形缺口;
9.所述第一调角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调角件转动,在完成转动时,所述遮光块覆盖住所述弧形缺口。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角件包括顶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板下侧的转动部;
11.所述第二调角件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侧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部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转动槽中、并与所述转动座滑动抵接。
12.在该天花灯中,灯体通过调节组件与面环发生位置偏移,具体来说,是调角组件中
的第一调角件与灯体的底部连接,第二调角件与面环的内侧连接,在第一调角件相对于第二调角件转动时,也会带动灯体相对于面环进行转动,进而发生照明角度的调节,获得出光方向调节的效果。在调节过程中,第一调角件设置的遮光块会覆盖住第二调角件的弧形缺口,这样光线不会从弧形缺口溢出,可确保光线远着第二调角件和面环出射,可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具有良好的出光效能。
13.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圆弧块和环形体,所述第一圆弧块与所述环形体之间设有一间隙。
14.在第一圆弧块和环形体留有的间隙,可为第一圆环块发生弹性变形提供形变空间。
15.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体设有第二圆弧块,所述第二圆弧块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圆弧块的环形体弧面上。第二圆环块用于与弧形缺口配合,进而可遮挡和覆盖住弧形缺口,使光线不漏出。
16.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体还设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由外侧朝至内侧斜向下形成,所述第一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圆弧块;所述第二斜面由内侧朝向外侧斜向下形成,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第二圆弧块;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底端终止于所述环形体底部设有的凸台。
17.在第一调角件中,环形体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与第一圆弧块和第二圆弧块配合,使得第一圆弧块和第二圆弧块可在转动槽中顺畅形变,并沿着转动槽的侧壁进行滑动。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凸台所在平面的法线具有一夹角θ1,所述天花灯的最大转动角度为θ2,所述θ1与所述θ2具有以下关系式:
[0019][0020]
其中,d为所述环形体顶部开口的内径。
[0021]
经过优化,夹角θ1由最大转动角度θ2和顶部开口的内径d计算得出,确保该斜面夹角可为第一圆弧块提供优良的转动效果。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体还设有筋条,所述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弧块和所述环形体。环形体设有连接第一圆弧块和环形体的筋条,可确保第一圆弧块的结构强度。
[0023]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块由所述顶板朝所述第二圆弧块方向水平延伸形成。顶板的中线与转动部的中线不重合,在转动部相对于转动座转动时,顶板延伸出来的遮光块可有效覆盖弧形缺口。
[0024]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所述转动槽由所述第一弧形片和所述第二弧形片共同围绕形成,所述弧形缺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弧形片中;
[0025]
所述第一弧形片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片的内侧壁。
[0026]
第一弧形片的内侧壁与第一圆弧块配合连接,第二弧形片的内侧壁与第二圆弧块配合连接。
[0027]
进一步地,还包括光源组件、透镜和反光杯,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
灯体内部的安装腔体中;所述反光杯设置于所述面环内部的面环腔体中。
[0028]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29]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在调角组件中,第一调角件相对于第二调角件转动时,也会带动灯体相对于面环进行转动,进而发生照明角度的调节,获得出光方向调节的效果。在调节过程中,第一调角件设置的遮光块会覆盖住第二调角件的弧形缺口,这样光线不会从弧形缺口溢出,可确保光线远着第二调角件和面环出射,可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具有良好的出光效能。
[0030]
(2)本实用新型的天花灯,环形体的第一斜面与凸台所在平面的法线具有夹角θ1,由最大转动角度θ2和顶部开口的内径d计算得出,经过该优化设计,确保该斜面夹角可为第一圆弧块提供优良的转动效果。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的爆炸分解图。
[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角组件中第一调角件和第二调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直立时的截面图。
[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转动时的截面图。
[003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角组件的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0]
实施例1
[0041]
图1为本实施例的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的爆炸分解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调角组件中第一调角件和第二调角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一种天花灯100,可嵌入安装至天花板或吊顶中,具有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功能。该天花灯100包括灯体1、
调角组件2和面环3,进一步地,还包括光源组件4、透镜5和反光杯6。其中,灯体1内部具有一安装腔体10,光源组件4和透镜5安装在安装腔体10中。光源组件4包括发光体41和基板42,其中,本实施例的发光体41为cob光源,该发光体41贴合在基板42上,并由透镜5所覆盖。这样,发光体41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5处理后出射。在安装腔体10中还设有电源组件,以及灯体的外侧设有散热器,这些为照明装置的常用组件,此次不再赘述。面环3为光线的最终出光部,在面环3中设有面环腔体30,反光杯6则安装在面环腔体中。
[0042]
发光体41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5、调角组件2内部的调节腔体后,再经过反光杯6反射后,投射到所需照明位置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天花灯为可调节照明角度的照明装置,其主要是灯体1通过调角组件2相对于面环3进行转动,从而可进行角度调节,这样光线可按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投射。
[0043]
图3为本实施例的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的天花灯直立时的截面图,结合参考图2和图3,调角组件2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调角件2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调角件22,其中,第一调角件21固定连接于灯体1的底部,第二调角件22固定连接于面环3的内侧。在第二调角件22与面环3的连接结构中,可通过紧固件7,如螺钉将第二调角件22与面环3固定在一起。
[0044]
第一调角件21可相对于第二调角件22进行转动,这样,灯体1也可相对于面环3进行转动。
[0045]
此外,第一调角件21设置有遮光块210,第二调角件22设置有弧形缺口220,在完成转动后,遮光块210覆盖住弧形缺口220,避免光线从弧形缺口220漏出。
[004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角件21包括顶板211和转动部212,转动部212为具有开口的类球状结构,其位于顶板211下侧。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12与顶板211为一体成型结构。
[0047]
第二调角件22包括基座221和转动座222,转动座222为开设有弧形缺口220的环状结构,其位于基座221上侧。其中,基座221也具有环状结构。在转动座222内部设有转动槽223。在天花灯装配完成后,第一调角件21的转动部212位于转动槽223中,并与转动座222滑动抵接。具体来说,是转动部212的外侧壁与转动座222的内侧壁抵接着进行滑动。
[0048]
转动部212又包括第一圆弧块2121和环形体2122。本实施例的第一圆弧块2121和环形体2122为分体式设置,即在第一圆弧块2121与环形体2122之间设有一间隙2123。由于第一圆弧块2121的外侧壁滑动抵接于转动座222的内侧壁,在第一圆弧块2121发生弹性变形时,间隙2123可为该弹性变形提供形变空间。
[0049]
环形体2122在远离第一圆弧块2121的弧面上还设有第二圆弧块2124,第二圆弧块2124的外侧壁经过弧形缺口220插入到转动槽223中,并且第二圆弧块2124的外侧壁也滑动抵接于转动座222的内侧壁。
[005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环形体2122还设置有第一斜面2125和第二斜面2126,如图3所示,第一斜面2125由环形体2122的外侧朝至内侧斜向下内收形成第二斜面2126由内侧朝向外侧斜向下延伸形成,其中,第二斜面2126靠近第二圆弧块2124;第一斜面2125靠近第一圆弧块2121。第一斜面2125和第二斜面2126的底端终止于环形体2122底部设置的凸台2127,凸台2127用于放置透镜5。
[005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2125与凸台所在平面的法线具有一夹角θ1,其中,θ1与该天花灯的最大转动角度θ2具有以下关系式:
[0052]
θ1=arctan(d-0.5cosθ2)/(0.5d*sinθ2),d为环形体2122顶部开口的内径。
[0053]
本实施例的天花灯的转动角度可以设置为40
°
,相比较于现有的天花灯的最大转动角度30
°
,可增大调节范围。关于该关系式将在本文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
[0054]
回到图2,环形体2122还设置有筋条2128,该筋条2128的一端与第一圆弧块2121连接,另一端与环形体2122的底部连接,可确保第一圆弧块2121乃至转动部212的结构强度。
[0055]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动时对弧形缺口220进行覆盖遮挡的遮光块210是由顶板211朝第二圆弧块2124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可以理解的是,顶板211的中线与转动部212的中线不重合,在第一调角件21的转动部212相对于第二调角件22的转动座222转动时,从顶板211延伸出来的遮光块210可有效覆盖住弧形缺口220。
[0056]
更具体地,转动座222包括第一弧形片2221和第二弧形片2222,第一弧形片2221和第二弧形片2222连接在一起共同围绕形成了转动槽223。在连接过程中,第一弧形片222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于第二弧形片2222的内侧壁,弧形缺口220则设置在第二弧形片2222中。这样,第一圆弧块2121的外侧壁滑动抵接于第一弧形片2221的内侧壁,第二圆弧块2124的外侧壁滑动抵接于第二弧形片2222的内侧壁。
[0057]
本实施例提供的天花灯中,在第一调角件21相对于第二调角件22转动时,也会带动灯体1相对于面环3进行转动,进而调节照明角度,获得出光方向调节的效果。在调节过程中,第一调角件21设置的遮光块210会覆盖住第二调角件22的弧形缺口220,这样光线不会从弧形缺口溢出,可确保光线远着第二调角件和面环出射,可兼具角度调节和遮光,具有良好的出光效能。另外,本实施例的天花灯的最大转动角度可提升至40
°
,有效增大照明范围。
[0058]
实施例2
[0059]
图4为本实施例的天花灯在转动时的截面图,在图1-图3的基础上参考图4,在转动时,调角组件的第一调角件21相对于第二调角件22进行转动,当到达最大转动角度时,第一调角件21的第一圆弧块2121的外侧壁抵接于第二调角件22的第一弧形片2221的内侧壁顶部;环形体2122靠近第二圆弧块2124的底部插入反光杯5的内部腔体中,此时第二圆弧块2122的外侧壁抵接于第二弧形片2222的内侧壁。遮光块210覆盖住弧形缺口,且弧形块210的边缘抵接于第二弧形片2222的顶部。
[0060]
本实施例的天花灯可在增大照明角度调节范围时,确保不漏光,提升照明效能。
[0061]
实施例3
[0062]
图5为本实施例的调角组件的设计示意图,在图2和图3的基础上结合参考图5。本实施例对第一斜面2125与凸台2127所在平面的法线的夹角θ1,与天花灯的最大转动角度θ2具有的关系式:θ1=arctan(d-0.5cosθ2)/(0.5d*sinθ2)进行说明。
[0063]
在第一调角件21中,环形体设有的第一斜面2125与凸台2127所在平面的法线y形成了夹角θ1,且第一斜面2125与凸台2127相交于f点,夹角θ1也为∠efg,以下为夹角θ1的求算过程。(由于凸台2127的高度较小,此次求算过程凸台高度值作忽略处理。)
[0064]
如图5所示,d为环形体顶部开口的内径,由于环形体与透镜不同轴设置,透镜的中轴m将内径划分为s1和s2,即d=s1+s2,s1=d-s2;
[0065]
夹角θ2为∠bac,此处的夹角θ2为天花灯设计的最大转动角度,比如已知的40
°

[0066]
透镜的高度为lp,其中位于第一调角件的高度为l2,未位于第一调角件的高度为l1,由此可知lp=l1+l2,l1=lp-l2。
[0067]
透镜的出光孔的内径为d,半径为0.5d。
[0068]
根据正弦定律和余弦定律,有:
[0069]
sinθ2=l2/0.5d,l2=0.5d*sinθ2;
ꢀꢀꢀꢀꢀꢀꢀ①
[0070]
cosθ2=s2/0.5d,s2=0.5d*cosθ2;
ꢀꢀꢀꢀꢀꢀꢀ②
[0071]
又由于s1=d-s2,l1=lp-l2;
[0072]
求算得;s1=d-0.5d*cosθ2;
ꢀꢀꢀꢀꢀꢀꢀꢀꢀꢀꢀꢀꢀ③
[0073]
l1=lp-0.5d*sinθ2;
ꢀꢀꢀꢀꢀꢀꢀꢀꢀꢀꢀꢀ④
[0074]
根据正切定律,以及以上
①②③④
有:
[0075]
tanθ1=(s1-0.5d)/l2=(d-0.5d*cosθ2)/0.5d*sinθ2。
[0076]
求算得到夹角θ1为:
[0077]
θ1=arctan(d-0.5cosθ2)/(0.5d*sinθ2)
[0078]
透镜位于第一调节件的高度l2=0.5d*sinθ2。
[0079]
夹角θ2(∠bac)为天花灯设计的最大转动角度,为已知角度值。
[0080]
以上内容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