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照明可移动防爆的巷道灯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15527发布日期:2023-11-22 15:2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照明可移动防爆的巷道灯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巷道灯,特别涉及一种隧道照明可移动防爆的巷道灯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基于巷道灯的使用场景以及原理,在对隧道进行照明的时候会遇到多种情况,但不限于以下提到的一种,巷道灯因为采用led照明,因此具有安全、稳定、质量安全等级高的特点,适用于煤矿井下具有甲烷和煤尘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场合。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爆巷道灯,包括灯盒和透明的灯罩,所述灯盒与灯罩通过翻转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翻转连接件用以翻转并支撑灯罩,该翻转连接件包括固接在所述灯盒内壁上的连接杆和固接在所述灯罩内壁的拉杆;所述拉杆上设有滑槽,在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与该连接杆垂直的凸柱,所述凸柱适配卡接在所述拉杆滑槽内并沿滑槽滑动,采用此种翻转连接件的防爆巷道灯可以降低对灯具的维修难度,方便维修工操作,同时也提高了灯具的整体外观美感。

3、现有的隧道照明防爆巷道灯及使用方法在进行隧道内照明的时候有的都是固定使用,一些临时照明无法解决,且有时隧道或是矿道中温度较高,长时间作业时其发光元器件也会产生长时间发热导致使用寿命降低或损坏,而且在一些有易燃易爆气体或是颗粒物漂浮的环境中也有电弧将危险品点燃的可能性。

4、基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我们发现现有技术的巷道灯很难同时规避以上问题,故而,我们提出一种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安全性高且散热性能良好,也便于移动的隧道照明防爆巷道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一种隧道照明可移动防爆的巷道灯及使用方法,其优点是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安全性高且散热性能良好,也便于移动。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隧道照明可移动防爆的巷道灯及使用方法,包括座架,所述座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支腿,所述座架的顶部栓接有设备架,所述设备架的底部栓接有功能舱,所述设备架的顶部栓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外侧活动连接有led灯条,所述设备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灯罩,所述灯罩设置在led灯条外侧,所述灯罩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盖;

3、所述功能舱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的内侧粘接有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的内侧与led灯条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导线和密封外壳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胶粘接,所述密封外壳内壁的底部栓接有液泵,所述液泵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贯穿密封外壳至密封外壳的内侧并活动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外侧与导热管接触,所述密封外壳内壁的底部栓接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液泵栓接,所述换热器的顶部与冷却管活动连接;

4、所述密封外壳的底部栓接有隔爆外壳,所述连接导线的底部电性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隔爆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电控接头,所述电控接头的顶部与连接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导线外接不间断电源。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座架用于对结构之间进行连接,并且通过支腿便于在巷道灯在移动的时候进行随时防止,设置的功能舱可以为巷道灯提供一定的功能性,其密封外壳可以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气体进入导致设备损坏或是有易燃物品接触电弧的风险,设置的连接导线用于将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进行连接,密封胶的设置可以避免外部气体从底部结构连接处进入密封外壳中,设置的液泵配合水箱可以便于抽取冷却液,并且在换热器降温后通过冷却管供给到导热管处配合对led灯条进行辅助散热,设置的隔爆外壳可以提供较高的安全性,并且作为连接导线和供电设备的连接位置。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爆外壳内侧的底部栓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内侧与外接不间断电源紧密接触。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塞,可以便于提升隔爆外壳和不间断电源的连接线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气体从隔爆外壳的内侧进入。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爆外壳包括左外壳,所述左外壳的后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右外壳,所述右外壳的内侧栓接有感应开关,所述左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与感应开关配合使用的感应触点。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座外壳配合右外壳,用于对内部结构进行保护,其感应开关配合感应触点用于检测左外壳和右外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在没有闭合的情况下控制电控接头不进行通电,避免外部开放环境中的易燃气体发生爆燃。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外壳的前侧栓接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右侧与右外壳卡接,所述左外壳的内侧开设有配合槽,所述右外壳的内侧栓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配合槽配合使用。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扣,可以便于在左外壳和右外壳进行闭合以后对其进行进一步固定,并且通过密封条与配合槽相互配合,提升左外壳和右外壳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气体从结构接缝处进入。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架的底部栓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侧与支腿配合使用,所述支腿的底部套设有脚垫。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环,可以便于对支腿进行限位,避免过度张开导致的无法正常使用。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设备架的顶部栓接有防砸网,所述防砸网的顶部与顶盖栓接,所述导热管的外侧通过胶粘片与led灯条粘接。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砸网,可以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撞击或是物品掉落导致的结构损坏,胶粘片的粘接可以使导热管和led灯条的接触更加紧密。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设备架的顶部和顶盖的底部均栓接有卡架,所述卡架的内侧粘接有密封圈,所述卡架的内侧与灯罩卡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架,可以便于将顶盖、设备架和灯罩进行连接,设置的密封圈可以避免气密性差导致的内部密封性不足。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罩为钢化玻璃材料制成,所述灯罩的内侧设置有透明四氟丙烯酸酯填充物。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钢化玻璃材料制成的灯罩具有一定的强度,设置的透明四氟丙烯酸酯填充物可以在内部或是外部发生爆炸的时候避免碎片飞溅。

20、一种隧道巷道灯控制系统,所述隧道巷道灯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感应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采集单元,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有冷却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有亮度调节模块,所述亮度调节模块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有照明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有排气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有远程检测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双向电性连接有运行监控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有场地报警模块;

21、所述隧道巷道灯控制系统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供电开关,所述供电开关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有供电单元;

22、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移动电源和外接电源;

23、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感温模块和感光模块;

24、所述感应模块为包括感应开关,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感应开关,所述感温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并安装在灯罩的内部,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光传感器并安装在灯罩的内部,所述冷却模块包括液泵和换热器,所述照明模块包括灯条,所述排气模块包括排气泵并安装在顶盖的底部,所述场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并安装在座架的底部,所述移动电源包括蓄电池,所述外接电源包括外接不间断电源,所述供电开关包括电控接头。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感应模块,可以便于感应隔爆外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在其未关闭的状态将不会对用电结构进行供电,设置采集单元的感温模块配合感光模块可以便于观察环境中的亮度以及温度,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冷却模块进行冷却或是通过亮度调节模块调节照明模块的亮度,设置的排气模块可以在作业前排除灯罩内部的气体,使其内部气体降低,提供更好的导热效果以及安全性,设置的场地报警模块可以在感温模块感应到过高温度时判断为作业现场不适宜作业,以警示人员,设置的运行监控模块监控用电量等参数,远程检测模块可以便于让场外人员对工作场地的状态进行实时观察并且便于进行作业计划的修改,设置的移动电源配合外接电源可以在单一电源断电后让巷道等依然可以正常作业。

26、一种隧道照明可移动防爆的巷道灯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s1.首先,通过支腿将巷道灯放置在作业位置,而后通过外接不间断电源与巷道灯进行连接以供电,首先,将卡扣打开,而后将右外壳沿着合页从左外壳前侧打开,将隔爆外壳暴露在外,而后使外接不间断电源的电源线位于密封塞的内侧,并且与电控接头连接,而后将右外壳重新关闭在左外壳的前侧;

28、s2.外接不间断电源配合蓄电池对led灯条和液泵以及换热器进行供电,在外接不间断电源中断供电的时候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led灯条正常照明,同时液泵抽取水箱中的冷却液,并且供给到换热器中进行冷却,最后通过冷却管和与之接触的导热管对led灯条进行降温;

29、s3.当灯条损坏或是需要维护的时候,可以将顶盖取下,之后可以对灯罩进行拆卸,以对内部的led灯条进行动作。

30、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通过设置座架用于对结构之间进行连接,并且通过支腿便于在巷道灯在移动的时候进行随时防止,设置的功能舱可以为巷道灯提供一定的功能性,其密封外壳可以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气体进入导致设备损坏或是有易燃物品接触电弧的风险,设置的连接导线用于将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进行连接,密封胶的设置可以避免外部气体从底部结构连接处进入密封外壳中,设置的液泵配合水箱可以便于抽取冷却液,并且在换热器降温后通过冷却管供给到导热管处配合对led灯条进行辅助散热,设置的隔爆外壳可以提供较高的安全性,并且作为连接导线和供电设备的连接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