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散热壳体及具有其的舞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5772发布日期:2023-04-20 06:2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散热壳体及具有其的舞台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舞台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层散热壳体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背景技术:

1、为了追求亮度更高、效果更丰富的舞台灯,市面上舞台灯的功率随之增大。然而传统的舞台灯主要依靠设置散热器来将灯腔中的热量散发到外界空气中,但仍还有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舞台灯的壳体进行散发。在舞台灯工作过程中,灯腔中的热源分布较为集中,当靠近热源的壳体吸收了一定的热量后,部分热量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另一部分热量则沿壳体传递到壳体温度较低的位置再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整个壳体的热量分布极不均匀,散热效率低。

2、这样的散热方式往往导致位于灯体内部的光源及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无法通过壳体大量散发,从而需要提高散热器风机的功率来进行弥补,带来较大的噪音。而且灯腔内部温度若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其光源及电子元件会因为超温而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烧坏,严重影响舞台灯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双层散热壳体及具有其的舞台灯,解决舞台灯外壳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散热壳体,包括内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壳外的外壳,所述内壳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内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腔体的气体从所述进风口流动至所述出风口。

3、通过设置所述双层散热壳体,再利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腔体内温度较高的气体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再流向所述内壳另一端的所述出风口,使所述第一腔体内温度较高的气体可以与所述外壳充分接触,提高了双层散热壳体的散热效率。随着气体的不断流动,所述内壳外侧壁的热量不仅可以被及时带走,同时使温度较高的气体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分布更均匀,进而提高所述外壳的换热效率;与此同时,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避免了热量聚集在所述第一腔体或者是所述第二腔体的某一处,使得靠近该位置的电子元器件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的情况。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鳍片。使得任意相邻的2根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形成导风通道,引导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体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与此同时,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内壳或者所述外壳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两者间的换热效率,能及时散发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热量。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连接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散热鳍片、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三者一体成型。这样的设置不仅保证了所述双层散热壳体的支撑强度,同时也使得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连接更紧密,且一体成型的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散热鳍片。通过设置若干根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增加了所述外壳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所述外壳与外界之间的换热效率。

7、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盖、后盖以及相对设置的2个侧盖,所述侧盖安装有用于枢接的转动轴,所述第一腔体由所述前盖、所述后盖扣合在所述侧盖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外侧。这样的设置,使所述侧盖外可以不设置所述外壳,由于所述转动轴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周向力,通过设置一定支撑强度的所述侧盖来安装所述转动轴,可以给所述转动轴提供稳定的支撑,避免所述转动轴安装位置附近壳体出现开裂的现象。

8、进一步地,所述前盖的侧边、所述后盖的侧边均与所述侧盖密封连接。这样的设置,避免水汽或水珠从所述前盖、后盖与所述侧盖的连接处进入,保证了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密封性。

9、进一步地,所述侧盖靠近所述前盖和/或所述后盖的侧边凸出有凸条,所述前盖和/或所述后盖靠近所述侧盖的一侧边对应所述凸条凹陷有凹槽。通过所述凸条与所述凹槽的配合,所述前盖和/或所述后盖可以快速且牢固地与所述侧盖配合安装,安装后不易相互松开,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10、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为风机,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均设置有所述风机,以所述内壳为基准,所述风机靠近所述内壳端部的一侧均向靠近所述外壳方向倾斜。由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距离较短,如果所述风机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所述内壳,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沿垂直所述内壳的方向,大部分气体被吹入所述第二腔体后撞击所述外壳,损失了大部分的动能,气体随后再沿所述外壳向所述出风口流动,减弱了所述风机对气体沿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方向上运动的驱动力,而本方案中所述风机的设置,使得大部分气体能够直接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沿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运动,加快气体的整体流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舞台灯,包括前述任一种所述双层散热壳体,还包括机箱、枢接于机箱上方的支撑臂以及用于产生照明效果的灯头,所述灯头枢接于所述支撑臂的内侧,所述双层散热壳体为所述灯头的外壳、所述支撑臂的外壳或所述机箱外壳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有效减低所述灯头、支撑臂或所述机箱内部的温度,有效防止位于这些部位内的电子元器件因高温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12、进一步地,所述双层散热壳体为所述灯头的外壳,所述第一腔体具有一出光口,所述出光口安装有密封其的出光镜头;还包括用于产生光束的光源以及扣合于所述双层散热壳体远离所述出光口一端的散热器,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远离所述出光口的一端,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中的一个靠近所述光源设置,另一个靠近所述出光口设置。由于舞台灯的主要热量来自于灯头,所以将所述灯头的外壳设置为所述双层散热壳体可以有效提高所述灯头的散热效率,进一步保证所述舞台灯性能的稳定。进一步,由于所述灯头内大部分的热量来自于所述光源,所以在舞台灯工作过程中,所述光源附近围绕着大量温度较高的气体,将所述出风口或所述进风口中的一个靠近所述光源设置,另一个靠近所述出光口设置,加长了温度较高的气体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流动通道,使得气体得到有效冷却,保证所述光源的正常使用以及其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110)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壳(110)外的外壳(120),所述内壳(110)围合形成第一腔体(130),所述外壳(120)与内壳(11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140),所述内壳(110)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30)连通的进风口(111)与出风口(112);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腔体(140)的气体从所述进风口(111)流动至所述出风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140)内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进风口(111)至所述出风口(112)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鳍片(1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141)连接所述内壳(110)与所述外壳(120),所述第一散热鳍片(141)、所述内壳(110)与所述外壳(120)三者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0)远离所述第二腔体(140)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散热鳍片(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1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盖(113)、后盖(114)以及相对设置的2个侧盖(115),所述侧盖(115)安装有用于枢接的转动轴(160),所述第一腔体(130)由所述前盖(113)、所述后盖(114)扣合在所述侧盖(115)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外壳(120)设置在所述前盖(113)与所述后盖(114)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13)的侧边、所述后盖(114)的侧边均与所述侧盖(115)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115)靠近所述前盖(113)和/或所述后盖(114)的侧边凸出有凸条(116),所述前盖(113)和/或所述后盖(114)靠近所述侧盖(115)的一侧边对应所述凸条(116)凹陷有凹槽(1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风机(150),所述进风口(111)、所述出风口(112)均设置有所述风机(150),以所述内壳(110)为基准,所述风机(150)靠近所述内壳(110)端部的一侧均向靠近所述外壳(120)方向倾斜。

9.一种舞台灯,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双层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箱(200)、枢接于机箱(200)上方的支撑臂以及用于产生照明效果的灯头(300),所述灯头(300)枢接于所述支撑臂的内侧,所述双层散热壳体为所述灯头(300)的外壳(120)、所述支撑臂的外壳(120)或所述机箱(200)外壳(120)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散热壳体为所述灯头(300)的外壳(120),所述第一腔体(130)具有一出光口,所述出光口安装有密封其的出光镜头(310);还包括用于产生光束的光源(320)以及扣合于所述双层散热壳体远离所述出光口一端的散热器(330),所述光源(320)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130)内远离所述出光口的一端,所述进风口(111)、所述出风口(112)中的一个靠近所述光源(320)设置,另一个靠近所述出光口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散热壳体及具有其的舞台灯,其中一种双层散热壳体包括内壳以及设置在内壳外的外壳,内壳围合形成第一腔体,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内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还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驱动第二腔体的气体从进风口流动至出风口,通过设置双层散热壳体,再利用动力机构驱动气体流动,提高了双层散热壳体的散热效率。随着气体的不断流动,内壳外侧壁的热量不仅可以被及时带走,同时使温度较高的气体在第二腔体内分布更均匀,进而提高外壳的换热效率;与此同时,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避免了热量聚集在第一腔体或者是第二腔体的某一处,使得靠近该位置的电子元器件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楷,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