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2838发布日期:2023-10-14 20:0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具体涉及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


背景技术:

1、led筒灯是一种嵌入到天花板内光线下射式的照明灯具,一般装设在卧室、客厅、卫生间的周边天棚上。可以用不同的光源、导光板、扩散板,来取得不同的光线效果。筒灯不占据空间,可增加空间的柔和气氛,如果想营造温馨的感觉,可试着装设多盏筒灯,减轻空间压迫感。

2、市面上led筒灯大部分只有一种发光形式,即主照明模式,朝下发光,照亮正下方的区域,发光形式单一,产品功能单一,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照明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旨在解决现有的筒灯发光形式单一,功能简单,没有更好的照明体验等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包括后盖,内部具有一侧敞口的发光腔;固定挡边,设于所述发光腔的敞口侧且沿所述后盖的圆周方向设于所述后盖的外侧;反光杯,设于所述发光腔内,以将所述发光腔隔成中心的第一发光腔和外周的第二发光腔;第一发光件,设于所述第一发光腔内;第二发光件,设于所述第二发光腔内;所述固定挡边上依次贴合设置有导光环和反光面环,所述导光环的内周侧设于所述第二发光腔内,所述反光面环的内周侧与所述反光杯的外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腔的敞口侧设有第一扩散罩。

6、可选地,所述反光面环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光环的直径。

7、可选地,所述第一扩散罩的外周设有第一固定卡环,所述反光面环或所述反光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卡环相配合的第一嵌槽。

8、可选地,所述反光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后盖上。

9、可选地,所述导光环的内周设有第二固定卡环,所述后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卡环相配合的第二嵌槽。

10、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扩散罩,所述第二扩散罩的外周设于所述第二嵌槽相配合的第三固定卡环。

11、可选地,所述后盖上设有螺丝柱,所述反光杯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螺丝柱上。

12、可选地,还包括铝基板,所述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为设于所述铝基板上的若干灯珠。

13、可选地,所述反光面环与所述反光杯一体注塑成型。

14、可选地,所述反光杯为内部空心而两端敞口的圆台状,所述反光杯的较大端靠近所述发光腔的敞口侧。

15、3、有益效果

16、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具有两种发光模式,一种朝下发光,一种侧面出光,相较于现有的单一形式发光的筒灯,发光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使用户可以得到更好的照明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环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光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罩的外周设有第一固定卡环,所述反光面环或所述反光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卡环相配合的第一嵌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后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环的内周设有第二固定卡环,所述后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卡环相配合的第二嵌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扩散罩,所述第二扩散罩的外周设于所述第二嵌槽相配合的第三固定卡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上设有螺丝柱,所述反光杯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螺丝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铝基板,所述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为设于所述铝基板上的若干灯珠。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环与所述反光杯一体注塑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为内部空心而两端敞口的圆台状,所述反光杯的较大端靠近所述发光腔的敞口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发光形式的氛围筒灯,包括后盖,内部具有一侧敞口的发光腔;固定挡边,设于所述发光腔的敞口侧且沿所述后盖的圆周方向设于所述后盖的外侧;反光杯,设于所述发光腔内,以将所述发光腔隔成中心的第一发光腔和外周的第二发光腔;第一发光件,设于所述第一发光腔内;第二发光件,设于所述第二发光腔内;所述固定挡边上依次贴合设置有导光环和反光面环,所述导光环的内周侧设于所述第二发光腔内,所述反光面环的内周侧与所述反光杯的外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腔的敞口侧设有第一扩散罩。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筒灯发光形式单一,功能简单,没有更好的照明体验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郑宏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聚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