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9389发布日期:2023-10-06 02:2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灯座,具体涉及一种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1、灯具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灯具通常包括光源及底座,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部分灯具需要频繁的调整光源的高度和照射角度,以达到理想的照射效果,如摄影行业的摄影灯、美容行业的美容灯等,传统的底座通常体积较大或固定在建筑上,无法或不方便进行调节。

2、为了方便调节光源的高度和照射角度,现有的灯具的底座通常包括支撑臂和调节组件,支撑臂至少为两个,相邻支撑臂之间通过调节组件连接,如申请号为cn202121959787.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美容灯结构板,可以对灯的高度和照射角度进行调节。

3、但现有灯具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调节组件要么结构复杂,支撑力强但调节效率低。要么方便调节,结构简单但无法保证支撑效果。

5、(2)现有的调节组件通常与支撑臂固定。频繁的调整光源的高度和照射角度,调节组件容易损坏,一体设置的灯具在修理时整个灯具无法投入使用,耽误工作进度。而且在需要更换光源时,需要将整个底座进行更换,更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方便调节,同时保证支撑效果的调节组件。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和转动部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所述转动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包括使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在转动部的转动轴线方向保持相对固定的限制结构,所述连接端一与连接端二之间设有使连接端二在与连接端一保持固定和与连接端一相对转动之间切换的切换结构,所述连接端二朝向连接端一的端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弹簧和滚球,所述连接端一朝向连接端二的端面设有多个凹槽,所有所述凹槽位于同一虚拟圆上,且该虚拟圆的圆心与转动部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滚球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正对限位槽槽口的凹槽内壁抵接,所述凹槽沿转动部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深度小于滚球的半径,所述凹槽的槽口设有方便滚球滚出凹槽的斜坡,所述斜坡与槽口的接壤长度大于或等于1/2凹槽槽口的周长,且小于3/4凹槽槽口的周长。

3、转动部以转动轴线为轴,相对于固定部进行转动,采用上述方案,使支撑臂和调节组件相对独立,固定部和转动部分别与一根支撑臂固定,可通过螺栓固定,方便根据使用场景更换不同尺寸的支撑臂,在调节组件出现问题时,也可单独拆下进行修理或更换。

4、切换结构可以使固定部和转动部在不需要转动时保持相对固定,也可以解除固定。转动部与固定部出现相对转动时,滚球切换至不同的凹槽,弹簧保证滚球顺利进入相邻凹槽,优选限位槽至少为3个且沿通孔一的轴线旋转对称。

5、实际使用时,转动部位于固定部靠近光源的一侧,通过转动转动部可调节固定部和转动部之间的夹角。设定固定部和转动部朝向地面的夹角为x,转动部转动使滚珠从斜坡一侧滚出凹槽时,x变大,转动部转动使滚珠从背向斜坡的一侧滚出凹槽时,x变小。只设置一侧斜坡,使得转动部在向下转动时,需要使用更大的力,能与切换结构共同作用,防止光源在重力作用下下坠,能更好的保持光源的稳定。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调节,同时保证支撑效果。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内分别设有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同轴设置,且通孔一的内径大于通孔二的内径,所述连接端一包括穿设在通孔一内的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通孔一之间设有使控制件与通孔一保持相对固定的防动结构,所述控制件包括与限位槽所在端面抵接的台阶面,所述凹槽设置在台阶面上。

8、采用上述方案,方便本实用新型装配和维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凹槽的内壁为小于半球的球冠形,所述滚球的直径小于凹槽内壁所在虚拟球的直径。

10、采用上述方案,使滚球能稳定的位于凹槽内,转动转动部时,滚球能更好的滚入或滚出凹槽,保证调节效果,提高使用体验。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切换结构包括滑动杆和设置在连接端二朝向通孔一的端面上的多个切换槽,所有所述切换槽沿通孔一的周向排列,且所述切换槽与凹槽一一对应,所述滑动杆包括沿滑动杆的径向延伸而成的可与切换槽形成限位的切换端,所述控制件内设有供滑动杆沿自身轴向滑动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包括供切换端滑动的滑动槽。

12、采用上述方案,切换端嵌入切换槽时,固定部和转动部保持相对固定,需要切换至可转动状态时,滑动杆沿轴线滑动,使切换端脱离切换槽即可,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切换槽与凹槽一一对应,保证切换结构切换顺利。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孔一内设有防止切换端脱离滑动槽的防脱盖,所述防脱盖与控制件或连接端一固定连接,所述防脱盖与切换端之间设有弹性件。

14、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按压滑动杆远离防脱盖的一端,控制滑动杆滑动。限制切换端的移动范围,保证切换效果,在滑动杆无外力作用时,切换端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嵌入切换槽的状态,防止因为疏忽导致切换完后,转动部和固定部仍然处于可转动状态。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限制结构包括连接端三,所述连接端一、连接端二和连接端三均呈圆柱形,所述连接端二位于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三之间,所述连接端三包括通孔三,所述滑动杆穿设在通孔三内。

16、采用上述方案,方便组装,保证转动部转动时始终围绕通孔一的轴线转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动结构包括与控制件远离防脱盖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定位盖、设置在通孔一内壁的沿其轴向延伸的凸块和设置在控制件上的供凸块嵌入的插槽,所述插槽上设有供凸块沿通孔一的轴向进入插槽的开口,所述定位盖设置在通孔三内,所述定位盖上设有供滑动杆穿出的穿出孔,所述通孔三的内壁上设有与定位盖形成限位的凸环。

18、采用上述方案,方便组装,使操作者能更好的对滑动杆施力,使调节更顺畅。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孔三的内壁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盖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包括供定位块进入定位槽的进口,所述定位槽的进口与插槽的开口相对。

20、采用上述方案,定位块与定位槽配合,凸块和插槽配合,能更好的防止控制件在通孔一内转动。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部和转动部相背的两端分别设有插入槽一和插入槽二。

22、采用上述方案,插入槽一和插入槽二供支撑臂插入,优选螺栓沿插入槽一的径向贯穿插入槽一和支撑臂,螺栓沿插入槽二的径向贯穿插入槽二和支撑臂,使固定部和转动部能稳定地与两支撑臂固定,提高底座在调结和使用时的稳定性。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部靠近连接端一的外壁设有斜面一,所述转动部靠近连接端二的外壁设有斜面二,斜面一和斜面二相对或相背设置。

24、采用上述方案,增大本实用新型可转动的角度。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