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体结构、灯具及灯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3293发布日期:2024-04-08 11:2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灯体结构、灯具及灯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灯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灯体结构,以及设置有该灯体结构的灯具、包括上述灯具的灯光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灯具(如射灯、筒灯等)的防眩环与前罩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2、第一种,使用弹性片结构对防眩环与前罩进行连接,但由于弹性片通常呈薄片状,导致其强度较弱,使得弹性片容易出现不良问题,如,弹性片的弹性势能失效、弹性片由于受挤压发生不规则变形等,而这些问题会影响防眩环与前罩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容易出现防眩环与前罩相互脱离的问题。

3、第二种,通过螺丝对防眩环和前罩进行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存在的缺点是:拆装麻烦,且需要借助专用工具(如螺丝刀)。

4、第三种,采用锁扣结构对防眩环与前罩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灯体结构9包括防眩环91和前罩92,防眩环91的一端具有容纳腔911,容纳腔911的内腔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卡块912和第二限位卡块913,第一限位卡块912和第二限位卡块913沿容纳腔911的周向分布,沿防眩环91旋转装配至前罩92的方向,第一限位卡块912位于第二限位卡块913的上游端;前罩92具有筒部921,筒部921的外周壁设置有限位导向件922和第三限位卡块923,限位导向件922与第三限位卡块923沿筒部921的周向分布,且限位导向件922与第一限位卡块912匹配设置,第三限位卡块923与第二限位卡块913匹配设置,其中,限位导向件922具有导向部9221和限位部9222,导向部9221呈螺旋状,限位部9222沿筒部921的轴向自导向部9221背向筒部921的伸出端延伸;沿防眩环91旋转装配至前罩92的方向,限位部9222位于导向部9221的下游端处,且导向部9221的上游端与筒部921的伸出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导向部9221的下游端与筒部921的伸出端之间的距离,限位导向件922位于第三限位卡块923的上游端。当防眩环91与前罩92进行装配时,将筒部921插入至容纳腔911内,并使限位导向件922位于第一限位卡块912和第三限位卡块923之间,第二限位卡块913位于第一限位卡块912和第三限位卡块923之间;随后转动防眩环91,使得第一限位卡块912沿防眩环91旋转装配至前罩92的方向向限位导向件922移动、第二限位卡块913向第三限位卡块923移动;当防眩环91与前罩92装配到位时,第一限位卡块912与限位导向件922的限位部9222邻接,且第二限位卡块913越过第三限位卡块923并与第三限位卡块923邻接。虽然,采用上述锁扣结构对防眩环91与前罩92进行连接能够实现防眩环91与前罩92之间的快速拆装,且无需借助专用工具;但是,上述锁扣结构存在的不足是:(1)第二限位卡块913和第三限位卡块923之间的扣合过程为硬接触,且需要依靠蛮力控制第二限位卡块913越过第三限位卡块923,导致塑胶件(如第二限位卡块913、第三限位卡块923)极易出现过度磨损、失效;(2)对各卡点点位的精度要求高,如,需要保证第一限位卡块912与限位导向件922的限位部9222邻接时,第二限位卡块913必须已越过第三限位卡块923并与第三限位卡块923邻接,使得对模具的工艺要求高,导致模具加工工艺繁琐复杂,且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装配且便于生产的灯体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灯体结构的灯具。

3、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灯具的灯光系统。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体结构,包括前罩和防眩环,前罩具有环部和筒部,防眩环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敞口成型于防眩环的第一端,防眩环的第二端具有防眩部,其中,筒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扣合件,扣合件包括导向部和限位部,导向部沿筒部的周向延伸,导向部具有限位段和弹性导向段,限位段与筒部连接,弹性导向段与限位段的第一端连接,弹性导向段与筒部之间具有间隙,弹性导向段可弹性变形,导向部自限位段的第二端向环部延伸;容纳腔的内腔壁上设置有限位卡块,限位卡块可经由弹性导向段移动至限位段,防眩环与前罩完成装配时,筒部插入至容纳腔内,筒部的伸出端与防眩部邻接,限位段位于防眩部和限位卡块之间并与限位卡块邻接,限位卡块可与限位部邻接。

5、由上可见,通过对灯体结构的设计,使得当防眩环与前罩进行装配时,前罩上扣合件能够通过其弹性导向段的弹性变形将防眩环的限位卡块更省力地引导至限位段与前罩的环部之间,并使限位卡块、限位段及防眩部的相互配合实现防眩环与前罩之间的相互夹紧、固定,从而防止装配后的防眩环与前罩脱离;此外,该设计还能够低对防眩环和前罩加工精度、装配精度等要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及模具的加工难度。

6、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弹性导向段朝向环部的一面上凸出成型有止退凸起;沿限位卡块与扣合件的装配方向,止退凸起的上游端与限位段的伸出端共同成型有第一引导面,止退凸起的下游端成型有第二引导面。

7、由上可见,止退凸起能够对限位卡块进行限位,防止装配后的防眩环沿装配方向的反向移动,进而防止装配后的防眩环与前罩脱离;第一引导面的设计使得限位卡块能够更容易地越过止退凸起并向限位部移动,进而使得防眩环与前罩的装配更加的省力;而第二引导面的设计使得在对防眩环与前罩进行拆卸时,限位卡块能够更容易地越过止退凸起并脱离与扣合件的配合,进而使得防眩环与前罩的拆卸更加的省力。

8、进一步的方案是,沿装配方向,限位卡块的上游端处成型有第三引导面,限位卡块的下游端处成型有第四引导面;第三引导面可与第二引导面配合,第四引导面可与第一引导面配合。

9、由上可见,第三引导面能够与第二引导面配合,以进一步使防眩环与前罩拆卸时限位卡块能够更容易、更省力地越过止退凸起;第四引导面能够与第一引导面配合,以进一步使防眩环与前罩装配时限位卡块能够更容易、更省力地越过止退凸起。

10、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限位段背向筒部的第一外周面与弹性导向段背向筒部的第二外周面齐平;间隙的第一宽度介于限位段的第二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

11、由上可见,上述设计既使得弹性导向段能够有较为灵活的弹性变形空间,避免防眩环与前罩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蛮力;又能够保证弹性导向段自身的强度及弹性导向段与限位段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从而避免弹性导向段自身发生断裂和/或弹性导向段与限位段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断裂。

12、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防眩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两块连接块,连接块具有第一螺纹孔;灯体结构还包括前环,前环具有两个连接耳,两个连接耳与两块连接块一一对应,连接耳上具有第一通孔;灯体结构还包括两颗第一螺栓,两颗第一螺栓与两个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一颗第一螺栓穿过相对应的一个第一通孔后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一螺纹孔连接。

13、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灯体结构的整体设计更加的优化、合理,并使得前环能够跟随防眩环一同相对前罩进行拆装,以便于用户对前环、防眩环进行更换,且有利于用户的个性化设置。

14、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灯体结构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的第一端与环部连接,前罩的内周壁上具有环状凸起,散热器、环状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卡位。

15、由上可见,散热器能够对光源产生的热量进行疏散,以降低光源的温度,保证光源工作的稳定性,并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而前罩内的环状凸起则能够与散热器配合以第一卡位内设置的光学元件进行夹紧固定,进而无需额外采用锁紧件对光学元件进行固定,简化了设置有该灯体结构的灯具的装配步骤,并降低了该灯具的生产成本。

16、进一步的方案是,筒部的伸出端具有两个以上的卡爪,两个以上的卡爪沿筒部的周向分布,两个以上的卡爪与环状凸起之间形成第二卡位。

17、由上可见,在筒部的伸出端设置卡爪,使得卡爪配合环状凸起能够对相关元器件(如蜂窝网格、透光镜片等)进行夹紧固定,且无需额外使用锁紧件,既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设置需求,又能够提升设置有该灯体结构的灯具的光照效果,同时还降低了灯具的生产成本。

1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扣合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扣合件沿筒部的周向分布;限位卡块的数量为两块以上,两块以上的限位卡块与两个以上的扣合件一一对应。

19、由上可见,通过扣合件数量及限位卡块数量的设置,使得防眩环与前罩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可靠,有效的防止装配后的防眩环与前罩脱离。

20、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其中,包括上述的灯体结构。

21、由上可见,设有上述很多个体结构的灯具可生产成本及模具的加工难度,同时还使得灯具便于拆装及维护。

2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光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其中,还包括上述的灯具,控制终端与灯具电连接和/或控制终端与灯具进行信息交互。

23、由上可见,设有上述灯具的灯光系统可降低布置成本,并使灯具的拆装、维护更加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