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8469发布日期:2023-12-29 21:0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眩光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led灯,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灯具。


背景技术:

1、目前led灯具广泛应用于生活上的各个方面,由于其节能、耐用的特性市使其逐渐取代传统光源。目前很多led灯具的光学结构仍使用传统反光杯式结构,即灯具安装有多颗led光源,并对应的装配有多个反光杯,led光源与其他发光体一样也会使人眼感受到眩光。

2、然而,现有的反光杯仅仅靠反光杯的遮光角来限制眩光,当人们朝灯具看时,还是会感受到光源直投光线的刺激;此外,此类led灯具只在反射器的出光口有亮斑,灯具整体亮度极不均匀。

3、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led吊顶灯光线刺眼以及灯具整体亮度不均匀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眩光灯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led吊顶灯光线刺眼以及灯具整体亮度不均匀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眩光灯具,包括:

4、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用于安装防眩光灯具的零部件;

5、若干灯具部件,若干个所述灯具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内,用于提供光源;

6、第一调光部件,所述第一调光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内,用于使得所述灯具部件所发出的光线更均匀;

7、第二调光部件,所述第二调光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内,用于对所述灯具部件所发出的光线进行防眩光处理。

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件包括:

9、灯罩,所述灯罩具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用于吊装;

10、若干腔室,若干个所述腔室形成在所述灯罩内,用于安装所述灯具部件、所述第一调光部件和所述第二调光部件。

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腔室包括:

12、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形成在所述灯罩内并位于所述灯罩的中部位置;

13、两第二腔室,两个所述第二腔室形成在所述灯罩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腔室沿所述第一腔室呈对称设置。

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具部件包括:

15、若干光源件,若干个所述光源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内,用于提供光源;

16、若干第一连接件,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光源件和所述壳体部件之间,用于将所述光源件和所述壳体部件可拆卸连接。

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光部件包括:

18、若干透镜,若干个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内并位于所述壳体部件内靠近所述灯具部件的位置,用于使得所述灯具部件所发出的光线更均匀;

19、若干第二连接件,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透镜和所述壳体部件之间,用于将所述透镜和所述壳体部件可拆卸连接。

2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光部件包括:

21、第一眩光板,所述第一眩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并将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完全覆盖,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灯具部件起到防眩光作用;

22、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眩光板和所述第一腔室之间,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眩光板;

23、两第二眩光板,两个所述第二眩光板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腔室并将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完全覆盖,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灯具部件起到防眩光作用;

24、两第二安装结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眩光板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眩光板。

2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26、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宽度方向的一侧壁的顶部位置,用于供所述第一眩光板的一端伸入;

27、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壁的顶部位置,用于所述供第一眩光的另一端伸入。

2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

29、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开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用于供所述第二眩光板的一端伸入;

30、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二对接槽开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壁的顶部位置,用于供所述第二眩光的另一端伸入。

3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32、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内并与所述灯具部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灯具部件。

3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件包括:

34、通信件,所述通信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内并与外界遥控设备连接,用于接收外界的遥控指令;

35、控制件,所述控制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内并分别与所述通信件和所述灯具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通信件所传输的遥控指令控制所述灯具部件。

3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眩光灯具,通过在壳体部件内设置第一调光部件,第一调光部件可将灯具部件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分散,使得从壳体部件折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然而,第一调光部件还可起到美观的作用;还通过在壳体部件上安装第二调光部件,在人们抬头看向灯罩的情况下,壳体部件内的第二调光部件可照射出的光线进行处理,从而使得人们在看向灯罩时对眼部的刺激度较低。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腔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部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部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光部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眩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眩光灯具,包括壳体部件、若干灯具部件、第一调光部件和第二调光部件。其优点在于,通过在壳体部件内设置第一调光部件,第一调光部件可将灯具部件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分散,使得从壳体部件折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然而,第一调光部件还可起到美观的作用;还通过在壳体部件上安装第二调光部件,在人们抬头看向灯罩的情况下,壳体部件内的第二调光部件可照射出的光线进行处理,从而使得人们在看向灯罩时对眼部的刺激度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付磊,郑乐朋,蔡海燕,徐仁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鸿宝照明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