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40512发布日期:2024-05-11 00:1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平板灯,具体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


背景技术:

1、摄影平板灯主要是应用在演播室、直播间等摄影拍摄场合,起到照明、补光或者模拟特殊光效光照的作用。

2、现有摄影平板灯的外形多为矩形,授权公告号cn2113109298u,名称为一种led平板灯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现有平板灯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矩形的外框,设于外框内的柔光板、灯板、背板和后盖,其中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珠,后盖内设置有风扇和控制模块。该结构中,由于各个部件模块都是设置在外框内,整个平板灯成为一体式结构,虽然集成度高,有利于减少体积,但是会导致整个平板灯结构复杂,重量大,当架设起来后调整角度会较为费劲。另外,在高度较高或在某些角度时,一体式的结构也会导致调节旋钮、查看显示屏信息等操控作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体结构简单、重量轻、方便操控作业的分体式摄影平板灯。

2、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包括灯体和控制器,所述灯体包括:散热板,其背面设置有多根平行的鳍片;灯板,贴附于所述散热板的前面,其上设置有多颗灯珠;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分别固定连接在散热板上沿鳍片长度方向的两侧;透光片,位于灯板的前方,其中的两侧分别设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角度调节装置,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散热板上,用于调节灯体的照射方向;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缆与灯板连接,用于对灯板进行供电和传输控制信号。

4、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板在沿鳍片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分别一体设置有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所述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的宽度大于散热板的厚度。

5、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上均设置有用于配合插接所述透光片边缘的凹槽。

6、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板由至少两块子散热板拼接构成,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均与每一块子散热板固定连接。

7、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均由两个子边框构成,两个所述子边框盖合固定连接以夹持所述散热板的侧边。

8、进一步改进,位于散热板背面的子边框上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多根鳍片配合插接的插槽。

9、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板的背面设置有至少一处卡接结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与卡接结构可拆卸固定连接。

10、进一步改进,每处所述的卡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挂孔和一个锁孔,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可锁紧的万向机构、设于万向机构前端的固定板以及设于固定板上的锁紧机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挂孔数量相同的且可与每个挂孔对应挂接的挂柱,在所述挂柱挂接上挂孔时,所述锁紧机构与锁孔锁定。

11、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固定板背面的套筒、可前后移动配合连接于套筒上的卡杆以及套接在卡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抵住卡杆和套筒,使所述卡杆前部在挂柱挂接上挂孔时穿过固定板而伸进所述锁孔中。

12、进一步改进,所述万向机构为双球头万向调节支架。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灯体与控制器分离的分体式设计,在使用时可将控制器放置在合适操作的位置处,方便进行操控作业,由于控制器与灯体分离,大大简化了灯体的结构,降低了重量。另外散热板作为灯体结构的一部分,其背面设置有多根平行的鳍片,该鳍片不仅起到散热作用,同时也加强了结构强度,只需再设置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便可使整体结构满足强度方面的要求,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重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包括灯体(1)和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1)在沿鳍片(111)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分别一体设置有第三边框(112)和第四边框(113),所述第三边框(112)和第四边框(113)的宽度大于散热板(11)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框(112)和第四边框(113)上均设置有用于配合插接所述透光片(13)边缘的凹槽(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1)由至少两块子散热板拼接构成,所述第一边框(14)和第二边框(15)均与每一块子散热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14)和第二边框(15)均由两个子边框构成,两个所述子边框盖合固定连接以夹持所述散热板(11)的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其特征在于:位于散热板(11)背面的子边框上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多根鳍片(111)配合插接的插槽(10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1)的背面设置有至少一处卡接结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3)与卡接结构可拆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其特征在于:每处所述的卡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挂孔(114)和一个锁孔(115),所述角度调节装置(3)包括可锁紧的万向机构(31)、设于万向机构(31)前端的固定板(32)以及设于固定板(32)上的锁紧机构(33),所述固定板(32)上设置有与挂孔(114)数量相同的且可与每个挂孔(114)对应挂接的挂柱(321),在所述挂柱(321)挂接上挂孔(114)时,所述锁紧机构(33)与锁孔(115)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33)包括设置于固定板(32)背面的套筒(331)、可前后移动配合连接于套筒(331)上的卡杆(332)以及套接在卡杆(332)上的弹簧(333),所述弹簧(33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抵住卡杆(332)和套筒(331),使所述卡杆(332)前部在挂柱(321)挂接上挂孔(114)时穿过固定板(32)而伸进所述锁孔(115)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机构(31)为双球头万向调节支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摄影平板灯,包括灯体和控制器,所述灯体包括:散热板,其背面设置有多根平行的鳍片;灯板,贴附于所述散热板的前面,其上设置有多颗灯珠;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分别固定连接在散热板上沿鳍片长度方向的两侧;透光片,位于灯板的前方,其中的两侧分别设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角度调节装置,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散热板上,用于调节灯体的照射方向;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缆与灯板连接,用于对灯板进行供电和传输控制信号。本技术由于控制器与灯体分离,大大简化了灯体的结构,降低了重量,在使用时可将控制器放置在合适操作的位置处,方便进行操控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林璧光,赵斯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南光影视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8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