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显象管的电子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47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彩色显象管的电子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显象管的电子枪,它包含能够在彩色显象管的整个荧光屏范围内产生高清晰度和优越的聚焦特性的电子透镜结构。
显象管的清晰度主要取决于电子束光点的直径及其形状。准确地说,除非电子束光点,即,由电子束的轰击在荧光屏上构成的亮点具有小的直径或接近真圆,否则是不能获得高清晰度的。
但是,鉴于随着电子束偏转角的增大而加长了从电子枪到荧光屏面电子束轨迹这一事实,即使保持住最佳聚焦电压而在荧光屏面中央部分产生小直径真圆电子束光点,也会在荧光屏周围部分形成一种过焦状态,因此不可能在周围部分产生质量优良的电子束光点或有高清晰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巳使用所谓的动态聚焦系统,在该系统中,聚焦电压和电子束的偏转角一起增大,以便减弱主透镜电场。然而,如以下所说明的,该系统不适合于驱动一字排列式彩色显象管。
准确地说,在具有沿水平扫描方向排列成一直线的三个电子束发射体的一字排列式彩色显象管中,为了产生自会聚效应,使水平偏转磁场分布和垂直偏转磁场分布分别产生枕形和桶形畸变,因而,通过该部分的电子束畸变成非圆形状。
荧光屏〔通常是在电子束排列方向(水平方向)上具有长边的横向长方形〕尤其具有在水平周围部分的大的畸变。


图1是用于说明四极透镜磁场与电子束之间关系的图。标号1、2和3表示电子束,而4表示水平偏转磁场。
用于说明在枕形磁场分布的水平偏转磁场与电子束之间关系的图在图2中示出,图中标号6表示两极磁场分量,标号7表示四极磁场分量,而标号9表示电子束。
图3展示用于说明电子束光点的形状畸变的图,图中标号9L表示电子束的高亮度部分(核心),而标号9L则表示它的低亮度部分(模糊部分)。
图1中,从页背面出来的三束电子束1、2和3进入枕形分布的水平偏转磁场4,并按箭头5所指方向偏转。准确地说,把枕形分布水平偏转磁场看作是由如图2A所示的两极磁场分量6和图2B所示的四极磁场分量7组成的。两极磁场分量6按箭头8所示方向对电子束9施加偏转效应。
四极磁场分量7在三电子束上施加自会聚效应。然而,就单一电子束9而论,水平散射和垂直会聚导致一种横向长的、扁平的截面形状。
该散射效应按这种方向起作用,以便抵消由随电子束偏转角增大而加长的电子束轨迹所造成的电子束光点的过焦,因此,在一字排列式彩色显象管电子束光点的水平方向偏转周期内保持了最佳聚焦状态。然而,由于增加了上述会聚效应,所以,大大增加了过焦度。
结果,在荧光屏中心部分形成的电子束光点呈现如图3用“00”表示的圆形,而在水平周围部分形成的电子束光点则畸变为包括高亮度核心9H和低亮度模糊部分9L的一种非圆形状。特别是,沿模糊部分9L垂直方向的大的伸长在聚焦特性方面起不利的作用。
在该情况下,倘若使用通用动态聚焦系统,即使或在水平或在垂直方向均匀地减弱主透镜的功能,并因而甚至消除了垂直方向的模糊部分9L,在水平方向尽管巳有最佳聚焦状态仍会形存欠聚焦状态,因此增大水平直径。
结果,使电子束光点在水平方向过度地伸长而降低了清晰度。
日本专利JP-A-62-58549中公开了巳解决上述问题并能够在整个荧光屏范围内产生高清晰度的显象管装置。
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特许公报中所公开的显象管装置的电子枪的图,其中,4A是电子枪的总截面图,图4B是第一聚焦极的正视图,以及图4C是第二聚焦极的正视图。标号10a、10b和10c表示阴极,标号110表示控制电极,标号120表示加速电极,标号130表示第一聚焦电极,标号140表示第二聚焦电极,标号150表示阳极,而附加到标号110至150上的小写字母字符表示相应的各电子束通道孔。
字符C表示电子枪轴(与管轴重合),字符LM表示主透镜,而字符S1至S4表示从电子枪轴C(与中心电子束重合)到每个电极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的距离。
图4中,沿着管轴在控制电极110与阳极150之间至少顺序地排列着加速电极120,第一聚焦电极130和第二聚焦电极140。竖向电子束通道孔130d,130e和130f排列在第一聚焦电极130靠近第二聚焦电极140的一侧的端面,以及横向电子束通道孔140a、140b和140c排列在第二聚焦电极140靠近第一聚焦电极130的端面处。
该装置具有用于把第一预定聚焦电压加到第一聚焦电极130、把预定高电压加到阳极150,以及把随着电子束偏转角的增大而变成高于第一聚焦电压值的动态电压加到第二聚焦电极140的电压控制装置。
在该结构中,当水平偏转为零时,也就是说,在第一聚焦电极130和第二聚焦电极140二者处于相同电位时,不管电极的电子束通道孔是纵向的(长边沿着竖直方向,即,沿着垂直于水平方向的方向)还是横向的(长边沿着水平方向),电子束都基本上不受影响。
从而,在第二聚焦电极140与阳极150之间引起电位差,并且,由此导致的在该处形成的三个主透镜LM使三束电子束被聚焦,而在荧光屏的中心部分处于最佳会聚状态。
随着水平偏转角的增大,第二聚焦电极140的电位变成高于第一聚焦电极130的电位,由此在两二极之间通过竖向电子束通道孔130d、130e和130f和横向电子束通道孔径140a、140b和140c产生四极透镜电场。
同样地,在第二聚焦电极140与阳极150之间电位差的减小减弱了主透镜的功能。
图5和6是用于说明四极透镜电场对电子束的影响的图。在这些图中,为便于理解起见,使具有单一竖向电子束通道孔212的平板电极213与具有单一横向电子束通道孔214的平板电极215相对排列,并将电压V1和V2加到它们之上。
图5中,在两电极之间构成的四极透镜电场,在满足V1<V2电压条件下,如图6所示,相对于中心部分而言,上和下部分是正电位而右和左部分是负电位。因此,产生沿箭头216所指方向的电力线,使得电子束217在沿着箭头216所指方向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作用下呈现竖向截面。
这与图2B中示出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图2B中,由于四极磁场分量,使电子通过偏转磁场后呈现横向截面。因此,有可能用两种场相互弥补以防止电子束横向变扁平。
另外,如前所述,随着偏转角的增大,减弱了主透镜的聚焦功能,并因而同时防止了由于电子束光点的偏转而形成的过聚焦。导致沿荧光屏的周围部分也产生了直径小而且差不多准确圆形的电子束光点。
同样地,在图4中,把动态聚焦电压加到第二聚焦电极140上易于引起三电子束之间的会聚位移。作为克服这种位移的措施,保持关系S4<S3<S1<S2,式中,S1是从电子枪轴C(与电子束和管轴重合)到控制电极110和加速电极120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110b、110c、120b和120c的距离,S2是从电子枪轴C到在第一聚焦电极130靠近加速电极120的端面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130b和130c的距离,S3是从电子枪轴C到第一聚焦电极130和第二聚焦电极140的相对端上边侧电子束通道孔130e、130f、140b和140c的距离,以及S4是从电子枪轴C到第二聚焦电极140和阳极150的相对端上边侧电子束通道孔140e、140f、150b和150c的距离。
结果,边侧电子束的轨道轴就动态电压变化而言保持恒定,从而,使边侧电子束的会聚失调和由偏转磁场畸变而引起的电子束光点畸变减小到最低限度。
在前述先有技术中,在改变第二聚焦电极的动态电压的同时,为了使从阴极发射的横向上排成一直线的三束电子束集中于荧光屏面上,要改变控制电极与第一聚焦电极之间、第一聚焦电极与第二聚焦电极之间,以及第二聚焦电极与阳极之间之间三个电子束通道孔的距离。
这使得在组装相应电极时,必须采用特殊的电子枪装配夹具来使电子束通道孔的距离S1、S2、S3和S4相互匹配,以及使第一聚焦电极的竖向电子束通道孔与第二聚焦电极的横向电子束通道孔相互匹配,因此使装配工作非常困难并且不适宜于大量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彩色显象管的电子枪,其中采用具有新颖电极结构的电子透镜以保证在整个荧光屏范围内有高的清晰度和优越的会聚特性,并且,其电极很容易装配,从而可避免前述先有技术的缺点。
该目的是通过如下结构而达到的,其中,至少在用于发射沿水平扫描方向(以下称之为“水平方向”)排成一直线的三束电子束的阴极对面、沿电子枪轴设置控制电极,加速电极,聚集电极和阳极,所述聚焦电极包含第一聚焦电极和第二聚焦电极,该第一聚焦电极根据所涉及的电子束数量包含一个竖向的或三个圆形的电子束通道孔,用若干沿第二聚焦电极方向紧固的平行平板电极(垂直板)从电子束排列方向夹持这些电子束通道孔,这些平行平板电极由一凸缘电极围住;根据涉及的电子束数量而用一对或三对沿第一聚焦电极方向紧固在第二聚焦电极上的平行平板电极(水平板),在垂直于电子束排列的方向(垂直方向)上夹持一个横向的或三圆形的电子束通道孔。
由夹持第一聚焦电极的电子束通道孔的平行平板电极(垂直板)和夹持第二聚焦电极的电子束通道孔的平行平板电极(水平板)产生四极透镜电场。
此外,第一聚焦电极上的凸缘电极结构形成一倾斜的电场,用于补偿凸缘电极的前端与夹持第一聚焦电极的电子束通道孔的水平板之间的边侧电子束的会聚失调。在该情况下,对于控制电极、加速电极、第一聚焦电极和第二聚焦电极来说,边侧电子束通道孔离电子枪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而阳极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离电子枪轴比上述各电极具有较大的距离,由此保证边电子束的会聚。
按照本发明,保证了每个电极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离电子枪轴有相同的距离,因此,有可能不用任何移位就装配一个一字排列式电子枪,而同时生产出在整个荧光屏范围内呈现高清晰度特性和令人满意的会聚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
图1是展示四极透镜磁场与电子束之间关系的图。
图2展示枕形磁场分布的水平偏转磁场与电子束之间的关系图。
图3展示电子束光点的畸变图案。
图4A、4B和4C展示显象管的传统电子枪。
图5和6是说明四极电场对电子束的影响的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的实施例。
图8A、8D、8E和8F展示用于图7实施例中的第一聚焦电极其凸缘电极的实例,而图8B和8C展示用于图7实施例中的第二聚焦电极的实例。
图9A、9B和9C展示加到第二聚焦电极上的动态聚焦电压特性曲线图。
图10A和10B说明由图7中示出的电子枪的第一和第二聚焦电极产生的四极透镜电场的功能。
图11A和11B展示图7中示出的本发明电子枪的会聚系统。
图7中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图8A是从图7中箭头A方向观察的第一聚焦电极的正视图,而8B是从图7中箭头B方向观察的第二聚焦电极的正视图。字符K1、K2和K3表示热阴极(以下简称为“阴极”),标号10表示控制电极,标号20表示加速电极,标号30表示第一聚焦电极,标号40表示第二聚焦电极,标号50表示阳极,标号11、12、13、21、22、23、31a、32a、33a、31b、32b、33b、41a、42a、43a、41b、42b、43b、51、52和53表示电子束通道孔,字符C表示电子枪轴,字符CB表示中央电子束,以及字符SB1和SB2表示边侧电子束。
图7中,一字排列式彩色显象管的电子枪是由阴极K1、K2和K3、控制电极10、加速电极20、第一聚焦电极30,第二聚焦电极40和阳极50所组成的,该阳极是最后的加速电极。
第一聚焦电极30具有第一平板电极(垂直板),在其靠近第二聚焦电极40一侧的端面上有三个圆形的电子束通道孔31a、32a和33a,此外,它还包含四块平行平板34、35、36和37,这些平板从第一聚焦极上加工有电子束通道孔的、对着第二聚焦极40的一端向着第二聚焦极40而竖立,这些平板垂直取向,并沿着水平方向分别将各电子束通道孔夹在中间。如图7和图8A所示,凸缘电极38包围各平行平板34、35、36和37组成第一平板电极,并从前端34a、35a、36a和37a朝着第二聚焦电极40延伸预定的距离。
虽然所示出的凸缘电极38是与第一聚焦电极30结构上相连的,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结构上与第一聚焦电极30独立构成,并可以连接到与第一聚焦电极30相同的电位。
另一方面,第二聚焦电极40包含第二平板电极(水平板),该电极在其靠近第一聚焦电极30的端面上有三圆形电子束通道孔41a、42a、43a,还有一对沿第一聚焦电极30水平取向和安装的平行平板45和46,该平板如图8B中所示从垂直方向把电子束通道孔夹在中间。也可以如图8C所示为每束电子束设置一对这种平板(也就是说,分三对)。
如图8D至8F所示,也可以在平行平板34和37的外侧,沿电子束轴线,以相对于被平行平板35和36夹在中间的中心电子束的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凸缘电极38。
组成第二平板电极的平行平板的前端45a和46a沿着电子枪轴C伸进第一聚焦电极的凸缘电极38中、离第一聚焦电极30的平行平板的前端34a、35a、36a和37a预定间隔l。第二聚焦电极40的端面具有三个圆形的电子束通道孔41b、42b和43b。阳极50靠近第二聚焦电极40的端面加工有三个圆形的电子束通道孔51、52和53。这些通道孔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离电子枪轴C的距离S2大于上述阴极K1、K2、K3、控制电极10、加速电极20、第一聚焦电极30和第二聚焦电极40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离开电子枪轴C的距离S1。因此,在第二聚焦电极40与阳极50之间形成主透镜,由此把边侧电子束SB1和SB2会聚在荧光屏上。
控制电极10和加速电极20分别具有三个圆形的电子束通道孔11、12、13和21、22、23,并在第一聚焦电极30较靠近加速电极20的端面中加工三个圆形的电子束通道孔31b、32b、33b。
工作时,加到各相应电极的电压是阴极50V至170V,控制电极OV,加速电极400V至800V,第一聚焦电极电压Vf为5KV至8KV,以及阳极电压(Eb)为25KV至30KV。如图9A所示,用一随垂直和水平电子束偏转而同步变化的动态电压(DVf)加到第二聚焦电极。准确地说,和在第一聚焦电极30加上聚焦电压Vf不同,用图9A中示出的沿荧光屏水平方向的电压DVfH和沿荧光屏垂直方向的电压DVfV供给第二聚焦电极40。当电子束的偏转量为零时,所供给的动态电压(DVf)为5KV至8KV,等于第一聚焦电极的电压Vf。如图9B和9C所示,该动态电压随着电子束的水平和垂直偏转量而逐渐增大。当电子束偏转为最大时,该电压比第一聚焦电极电压Vf高出0.4KV至1KV。
如上所述,当电子束偏转量为零时,第一聚焦电极30与第二聚焦电极40之间没有电位差,因此,所述电子束不受安装在第二聚焦电极上的平行平板(第二平板电极,水平板)45、46或在第一聚焦电极内部的平行平板(第一平板电极或垂直板)的影响,结果,借助于第二聚焦电极40与阳极50之间的主透镜,各电子束在最佳聚焦的情况下会聚在荧光屏的中心部分。
但是,随着电子束偏转量的增大,第二聚焦电极40的电压增大而超出第一聚焦电极30的电压,因此,第一聚焦电极30中的平行平板(垂直板)34、35、36和37,以及安装在第二聚焦电极40上的平行平板(水平板)45、46构成四极透镜电场,而同时降低了在第二聚焦电极40与阳极50之间的电位差,从而削弱了主透镜的聚焦功能。
图10A和10B是用来说明由图7中示出的电子枪的第一和第二聚焦电极产生的四极透镜电场功能的图,其中,图10A是第一聚焦电极的部分正视图,而图10B是第二聚焦电极的部分截面图。
图10A和10B中,字符Fh、Fu和FV表示由电场施加到电子束上的力,而与图7中相同的零件用相同的标号标志。
由第一聚焦电极30中的平行平板(垂直板)34、35、36、37和安装在第二聚焦电极40的平行平板(水平板)45、46所构成的电场是所谓的四极透镜电场。在垂直方向构成松聚焦电场,而在图10A中示出的第一聚焦电极30内部的垂直板34与35之间、35与36之间,以及36和37之间(图上仅示出在35与36之间的电场)构成水平方向的锐聚焦电场,因此,电子束被力Fh-Fu(Fh>Fu)沿水平方向显著地会聚。同样,在安装于第二聚焦电极40上的水平板45与46之间构成沿垂直方向尖锐而沿水平方向基本上不起作用的散射透镜,结果,力FV沿垂直方向产生很大的散射。
因此,电子束具有沿第一聚焦电极30与第二聚焦电极40之间垂直方向的纵向截面,这现象与参照图2所说明的,由四极磁场分量把电子束沿水平方向畸变成横向截面的情况正好相反,结果,补偿了在第一与第二聚焦电极之间的功能,防止电子束横向压扁。
另一方面,鉴于主透镜的放大率随电子束偏转量的增大而减小这一事实,在增大偏转情况下,电子束在荧光屏上过焦度更小,这样,就有可能不仅在中心部分,而且沿荧光屏的周围部分,在最佳聚焦情况下会聚电子束,从而,产生基本上准确圆形的电子束光点。
图11A和11B是说明图7中示出的本发明电子枪的会聚系统的图。字符Fa、Fa′和Fb表示电场对电子束施加的力,而与图7中相同的零件都用和图7中相同的标号或字符标志。图11A是说明荧光屏中心部分的偏转状态的图,而图11B是说明荧光屏各转角的偏转状态的图。
图11A中,鉴于在荧光屏的中心部分第一聚焦电极30的电压Vf与第二聚焦电极的电压DVf相同这一事实(Vf=DVf<<Eb),阳极50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离电子枪C的距离S2大于第二聚焦电极40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41b离电子枪轴C的距离S1,因此,边侧电子通道孔被向外移动。于是,边侧电子束SB1在阳极50的边侧电子束通道孔51、53(53未示出)中构成的散射透镜的内侧(在中央电子束CB一侧)穿过,因此,受力Fa而向内弯曲朝向中心电子束CB,由此与中心电子束CB一起被会聚到荧光屏上。
另一方面,在图11B中,当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第二聚焦电极40的电压DVf高于第一聚焦电极30的电压Vf时(Vf<DVf<<Eb)时,第二聚焦电极40与阳极50之间的电压降低到这种程度,即,使加到阳极50的边侧电子通道孔51、53(53未示出)处边侧电子束的力Fa′减小到力Fa(Fa>Fa′),该力Fa′使朝中心电子束CB弯曲的边侧电子束SB1′未能与中心电子束CB一起会聚在荧光屏上。在该过程中,在从第一聚焦电极30的凸缘电极38的前端T向垂直板34、35、36、37(37未示出)的前端34a、35a、36a、37a、(37a未示出)延展的区域内,形成如图11B中示出的朝第二聚焦电极40向内倾斜的电场。
这个倾斜的电场使电子束受到聚焦作用,从而,使边侧电子束SB1受力Fb的作用而弯向中央电子束CB。
有可能通过改变凸缘电极38的前端T和垂直板34、35、36、37的前端34a、35a、36a、37a之间的距离L来控制凸缘电极38内的倾斜电场的幅度。和改变第二聚焦极40的电压DVf的方法相比,在中心电子束CB的方向上加到边侧电子束SB1上的力Fa′〔该边侧电子束穿过阳极50的电子束通道孔51、53(53未示出)〕与凸缘电极38施加的力Fb组合而具有如图11A中力Fa相同的作用,结果,即使在荧光屏转角处,边侧电子束SB1也与中央电子束CB会聚在一起。
图11中,示出安装在凸缘电极38中的第二聚焦电极40上的水平板45(46)。水平板45的结构并不需要局限于这种形状,而可以把该水平板的前端安置在邻近凸缘电极38的前端的适当位置上。
此外,在图11B中示出的力Fb是通过把凸缘电极38的前端T,从垂直板34、35、36、37的前端34a、35a、36a、37a向第二聚焦电极40凸出而产生的。凸缘电极38具有使由聚焦电极产生的透镜电场免受彩色显象管的管颈的内壁上携带的电荷的影响的屏蔽作用。
因此,从以上说明可理解到,按照上述实施例,在荧光屏的整个表面上边侧电子束和中心电子束以基本上呈准确圆形、小直径的电子束光点(也就是说,不降低清晰度)会聚在一起。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具有上述单级聚焦电极的电子枪,而且同样也适用于具有多级聚集电极的电子枪。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如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具有三个阴极的一字排列式三电子束电子枪,而且,还可以以相同的效果用于具有若干电子束而不是三束电子束的各种电子枪,或具有由三束电子束共用的单阴极的电子枪。
权利要求
1.一种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对准一个方向的三束电子束的阴极,加速电极、聚焦电极和阳极,这些电极以上述次序沿电子枪轴向排列,所述聚焦电极包括较靠近加速电极安装的第一聚焦电极,以及较靠近所述阳极安装的第二聚焦电极,它们各自具有若干用于通过从所述阴极发射的三束电子束的电子束通道孔,所述第一聚焦电极包括具有若干平行平板的第一平板电极,所述平行平板沿着朝向第二聚焦电极的方向紧固在第一平板电极上、并且、沿电子束排列方向把穿过电子束通道孔的每束电子束夹在中间,所述电子束通道孔是在第一聚焦电极面对第二聚焦电极的端面上形成的,所述第一聚焦电极还包括包围所述第一平板电极的凸缘电极,所述第二聚焦电极包括具有一对平行平板的第二平板电极,所述一对平行平板以朝第一聚焦电极竖立的方式安装并沿电子枪轴以与第一聚焦极相反的方向延伸,同时,沿着垂直于电子束排列方向的方向,把穿过电子束通道孔的电子束夹在中间,所述通道孔是在与第一聚焦电极相对立的第二聚焦极的端面上形成的,所述电子枪还包括用于把预定的聚焦电压加到所述第一聚焦极、以及把随着电子束偏转角的增大而变成高于所述聚焦电压值的电压加到所述第二聚焦极上的电压控制装置。
2.一种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对准一个方向的三束电子束的阴极,和按下列次序沿电子枪轴向排列的加速电极,一对聚集电极以及阳极,所述聚焦电极包括较靠近加速电极安装的第一聚焦电极,以及较靠近所述阳极安装的第二聚焦电极,各聚集极具有若干用于通过从所述阴极发射的三束电子束的电子束通道孔,所述第一聚焦电极包括具有若干平行平板的第一平板电极,所述平行平板沿着朝向第二聚焦电极的方向紧固在第一平板电极上、并且、沿电子束排列方向把穿过电子束通道孔的每束电子束夹在中间,所述电子束通道孔是在第一聚焦电极面对第二聚焦电极的端面上形成的,所述第一聚焦电极还包括包围所述第一平板电极的凸缘电极,所述第二聚焦电极包括为每束电子束安装一对平行平板的第二平板电极,所述每对平行平板以朝第一聚焦电极竖立的方式安装并沿电子枪轴以与第一聚焦极相反的方向延伸,同时,沿着垂直于电子束排列方向的方向,把穿过电子束通道孔的电子束夹在中间,所述通道孔是在与第一聚焦电极相对立的第二聚焦极的端面上形成的,所述电子枪还包括用于把预定的聚焦电压加到所述第一聚焦极、以及把随着电子束偏转角的增大而变成高于所述聚焦电压值的电压加到所述第二聚焦极上的电压控制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1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电极伸入所述凸缘电极之中。
4.按照权利要求2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电极伸入所述凸缘电极之中。
5.按照权利要求1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聚焦电极中构成的电子束通道孔是三个具有垂直于电子束排列方向的较大直径的竖向孔或三个圆孔,这些通道孔用于分别通过三束电子束,以及在第二聚焦极中构成的电子束通道孔是三个具有沿电子束排列方向的较大直径的横向孔或三个圆孔,这些通道孔用于分别通过三束电子束。
6.按照权利要求2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聚焦电极中构成的电子束通道孔是三个具有垂直于电子束排列方向的较大直径的竖向孔或三个圆孔,这些通道孔用于分别通过三束电子束,以及在第二聚焦极中构成的电子束通道孔是三个具有沿电子束排列方向的较大直径的横向孔或三个圆孔,这些通道孔用于分别通过三束电子束。
7.按照权利要求3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聚焦电极中构成的电子束通道孔是三个具有垂直于电子束排列方向的较大直径的竖向孔或三个圆孔,这些通道孔用于分别通过三束电子束,以及在第二聚焦极中构成的电子束通道孔是三个具有沿电子束排列方向的较大直径的横向孔或三个圆孔,这些通道孔用于分别通过三束电子束。
8.按照权利要求4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聚集电极中构成的电子束通道孔是三个具有垂直于电子束排列方向的较大直径的竖向孔或三个圆孔,这些通道孔用于分别通过三束电子束,以及在第二聚焦极中构成的电子束通道孔是三个具有沿电子束排列方向的较大直径的横向孔或三个圆孔,这些通道孔用于分别通过三束电子束。
9.一种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排列成一直线的三束电子束的阴极,一对用于聚焦从所述阴极发射的电子束的聚集电极,以及用于把预定的电压加到所述聚焦电极的电压控制装置,其中,把随着电子束偏转角的增大而变成高于所述聚焦电压值的动态电压加到第二聚焦电极上。
10.一种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排列成一直线的三束电子束的阴极,聚焦电极,它包括第一和第二聚焦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电极各自具有若干用于通过电子束的小孔并沿电子枪轴排列、用于聚焦从所述阴极发射的电子束其中,所述第一聚焦电极包括(1)具有若干平行平板的第一平板电极,所述平行平板沿着朝向垂直于第二聚焦电极的方向延伸、并且、预定把穿过电子束通道孔的每束电子束夹在中间,以及(2)在所述第一平板电极一侧的一对凸缘电极,后者沿电子束排列方向设置在所述平板电极附近、并且、朝着所述第二聚焦电极延伸到超过所述第一平板电极的位置,所述第二聚焦电极包括具有至少一对平行平板电极的第二平板电极,所述至少一对平行平板预定沿着垂直于电子束排列方向的方向,把穿过电子束通道孔的电子束夹在中间,所述平行平板电极水平取向并沿着和所述第一平板电极及所述凸缘电极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电子枪还包括用于把预定的聚焦电压加到所述第一聚焦极、以及把随着电子束偏转角的增大而变成高于所述聚焦电压值的电压加到所述第二聚焦极上的电压控制装置。
11.一种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排列成一直线的三束电子束的阴极,第一聚焦电极,它包括具有若干平行平板电极的第一平板电极,后者加工有用于通过从所述阴极发射的电子束的小孔、并以垂直于电子枪轴的方向延伸,所述平行平板电极以这样的方式顺序安排,即,以便沿着电子束排列方向把穿过所述通道孔的电子束夹在其中,所述第一聚焦极还包括一对沿电子枪轴延伸到超出所述第一平板电极、并沿电子束排列方向、以相对于夹在所述平行平板电极中间的中心电子束点对称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平板电极两侧的平板电极,第二聚焦电极,它至少包含一对按这样的方式排列的第二平行平板电极,即,以便把在垂直于电子束排列的方向上把已穿过所述第一聚焦电极的通道孔的电子束夹在其中,所述第二平板电极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沿电子枪轴、以预定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平板电极和所述凸缘电极相对配置,以及用于把预定的聚焦电压加到所述第一聚焦电极、并把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而变成高于所述聚焦电压值的动态电压加到所述第二聚焦电极的电压控制装置。
12.一种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三束电子束的排列成一直线的若干阴极,第一聚焦电极,它包含具有若干加工有用于通过从所述各阴极发射的电子束的小孔的平行平板电极的第一平板电极,所述平行平板电极以这样的方式沿电子枪轴延伸,即,以便把穿过所述通道孔的电子束沿其排列方向顺序地夹在其中,一对平板凸缘电极,它沿着电子枪轴延伸超出第一聚焦电极的平板电极,该凸缘电极沿电子束排列方向、以相对于由所述平板电极的平行平板电极夹在中间的中心电子束相互点对称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平板电极两侧,第二聚焦电极,它包括至少具有一对按这样的方式排列的平行平板电极的第二平板电极,即,以便把巳穿过所述第一聚焦电极的所述通道孔的电子束沿其排列方向夹在其中,并以这样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即,使得该平行平板电极沿电子枪轴、以预定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平板电极和所述凸缘电极相对配置,用于把预定的聚焦电压加到所述第一聚焦电极,以及把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而变成高于所述聚焦电压的动态电压加到所述第二聚焦电极的电压控制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的彩色显象管电子枪,其第一聚焦极包括多个排列成在电子束排列方向上把穿过通道孔的电子束夹在其中的垂直板电极以及围绕该垂直板电极的凸缘电极。第二聚焦极包括一对排列成沿垂直于电子束排列的方向把穿过通道孔的电子束夹在其中的水平板电极,后者沿电子枪轴、以与所述垂直板电极和凸缘电极相反的方向而延伸。由此改善了显象管荧光屏周围部分的分辨率,并便于电子枪的装配。
文档编号H01J29/50GK1041243SQ8910724
公开日1990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88年9月16日
发明者高桥芳昭, 石井荣, 古山征义, 白井正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日立装置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