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荧光灯尾接法制造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06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凑型荧光灯尾接法制造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领域,涉及紧凑型荧光灯的生产制造技术。
紧凑型荧光灯为达到体积紧凑之目标,其放电通道通常是由二支或更多支基本平行的玻璃放电管相互连通而成的。为实现这些平行放电管的连通,目前采用的制造工艺主要是弯管法和桥接法。
所谓弯管法是将放电管加热软化,弯曲成U型管(或π管等);所谓桥接法是在放电管侧壁用火焰加热并吹气,形成衣领状小孔;再将两支放电管的衣领状小孔熔接起来,形成H管[注]。这两种工艺都有其局限性,一般弯管法只适用于双管灯的制造,若制造四管灯或六管灯,则必须借助桥接法才能将两个或三个U形管连通起来,桥接法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桥接位置一般需离顶端10mm左右,从而产生了不发光的盲端,这对于四管灯,六管灯来说是一个不必要的缺陷;二是两根放电管之间的距离受到限制,一般不能大于3mm,从而造成发光管相互遮挡,损失光效。
本发明将提供一种新的制造技术,使得放电管的连通能免除现有技术带来的限制和不足。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放电管的侧向尾管将放电管一一连通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尾接法”,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将放电管1的适当部位加热软化(见图一),所谓适当部位是由灯管设计和加工工艺两个因素综合决定的。
2.将加热软化的放电管侧向弯曲成L型,形成所谓的尾管2(见图二)。在弯管时可以适当拉伸,使尾管管径略有收缩,尾管的管径及其锥度,尾管与放电管的夹角及弯曲方向,这些参数可根据具体设计和工艺来决定。
3.将尾管按需要长度进行切割(见图三)。通常可使用砂轮片切割,火焰切割等方法来进行。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切割先用火焰将尾管按需要长度烧断,此时尾管孔3被封闭了,熔接前再用火焰加热与吹气相配合的方法恢复其尾管孔,该方法的可取之处是将获得小而圆滑的尾管孔,有利于熔接。
4.将两支需要连通的放电管的尾管孔对齐,加热熔接,构成气密的放电通道(见图四)。
以上即为尾接法的主要工艺过程。
尾接法保持了桥接法的长处,能用于任意多管灯的制造。同时尾接法将通道连通处移至顶端,从而除去了桥接法产生的盲端。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侧向尾管的切割长度可在0.5mm-15mm之间选取,因此相邻放电管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调整尾管长度的手段来确定,不再受桥接工艺本身的制约了,为设计新颖的遮挡系数较小的多管灯创造了条件,至于尾接法的工艺实施条件也并不复杂,在实际生产中只需将原有的所谓“平头”工序改为“拉尾”工序(即尾管加工工序),其它工序基本沿用现有的工艺及装备,这对于任何一个有一定基础的节能灯生产厂来说,都是切实可行的。
下面以双U灯为例,具体说明尾接法的运用。
将图5-a所示的内壁已涂有三基色荧光粉的U型管,按工艺步骤1,2加工侧向尾管,并用火焰烧断法将其切割,尾管孔不必在此时恢复。(该尾管的主要尺寸如图5-b所示。注意尾管弯曲方向应反向作对。)待这些U型管的另一端封上灯芯后,再用火焰加吹风的方法打出尾管孔,然后将两支对应的U型管熔接起来(见图5-c),最后经排气等工序完成双U灯的制作。
综上所述,尾接法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放电通道制造技术。随着配套工装设备的完善,尾接法将在紧凑型节能灯的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参阅UNITED STATES PATENT 4,324,44权利要求
1.一种紧凑型荧光灯制造技术,其特征在于灯管的部分放电通道是按下述方法形成的先将放电管1的适当部位加热软化并弯曲拉伸成侧向尾管2,再将尾管切割至所需长度,然后将需要相互连通的放电管的尾管孔3对齐,熔接成气密的放电通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尾管的切割除了使用通常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先用火焰将尾管按需要长度烧断,熔接前再用火焰加热与吹气相配合的方法恢复其尾管孔。
3.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侧向尾管的长度可以在0.5mm-15mm之间选取。
4.一种紧凑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灯管的部分放电通道是按以下方法形成的先将放电管的适当部位加热并弯曲拉伸成侧向尾管,再将尾管切割至所需长度,然后将需要相互连接的放电管的尾管孔对齐,熔接成气密的放电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的紧凑型荧光灯制造技术,其特点是在内壁涂有荧光粉的放电管1端部弯制出侧向尾管2,通过尾管的熔接,将两支或更多支基本平行的玻璃放电管连通起来,再经过其他必要的加工,制成双管或多管紧凑型荧光灯。
文档编号H01J9/26GK1116359SQ9411224
公开日1996年2月7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1日
发明者胡惠国, 陆坚培, 田国良 申请人:上海爱兰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