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05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霓虹灯的结构,尤其是一种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
目前,随着经济的繁荣,各城市、乡镇的许多场所日益广泛地使用霓虹灯而现有的霓虹灯的结构主要是由一段一段的灯体组成,其相互连接起来以后,再用一个外接灯光控制器控制。由于这种霓虹灯自身没有控制装置,所以安装时十分不便,费时费力,控制效果单调。需要一一用电线相连后,再调试其总的控制器。如果出现某段灯不亮等情况,则必须使正条灯停电,待换接上新的灯后,再调试总控制器方可使用。并且现有的霓虹灯的自身结构不具备防雨水等功能,一般需外部附设防雨装置。因此,其操作、使用、安装、维修均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其将微型的灯光控制器直接与霓虹灯的电路连接后固设在灯体内,使灯光控制器与霓虹灯结合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其灯的接头为防雨设计,而使之可以可靠地直接在室外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它由灯体和灯光控制器组成;其中灯光控制器电路与灯体电路相接,并且其一端固设在灯体的一端,其另一端设有凹形前接头;灯体的另一端设有凸形后接头,后接头的外层设有锁紧保护层壳。其灯光控制电路的一路输出由三极管T1接可控硅KG1组成,另一路输出由三极管T2接可控硅KG2。
所述的前接头与后接头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所述的前接头与后接头可为卡合固接或螺合固接。
所述的灯体的尾部可卡合或螺合一尾盖。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灯光控制器直接与霓虹灯结为一体,而使霓虹灯的使用、维修、组装更为方便,灯光的装饰效果变换性更大,并且可安全地在室外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参见
图1,本实用新型的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由灯体2和灯光控制器3组成。其中灯光控制器电路3与灯体2的电路相接。灯光控制器电路3一端固设在灯体2的一端,其另一端设有凹形前接头6。灯体2的另一端设有凸形后接头4,后接头4的外层设有锁紧保护层壳8,其起到加固锁紧前接头6与后接头4的间接作用。前接头6与后接头4可为卡合固接或螺合固接,所以安装十分方便,只需简单地将前、后接头连接即可,因此也大大提高了组装速度。当某段需要更换时,只要拆开两端接头,再换一新的同样结构霓虹灯。
前接头6与后接头4之间设有密封垫圈5,因而可以有效地防雨水灯的渗入,能够安全地在室外使用。
另外,在灯体的尾部可卡合或螺合一尾盖7,以保护用电的安全。
参见图2,灯光控制电路的一路输出由三极管T1接可控硅KG1组成,另一路输出由三极管T2接可控硅KG2。三极管T1与可控硅KG1导通输出时,三极管T2与可控硅KG2截止;当三极管T2与可控硅KG2导通输出时,三极管T1与可控硅KG1。从而实现了灯体2内的小灯轮流发光,产生霓虹灯追光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其特征在于它由灯体和灯光控制器组成;其中灯光控制器电路的输出与灯体电路相接,并且其一端固设在灯体的一端,其另一端设有凹形前接头;灯体的另一端设有凸形后接头,后接头的外层设有锁紧保护层壳。其灯光控制电路的一路输出由三极管T1接可控硅KG1组成,另一路输出由三极管T2接可控硅KG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接头与后接头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接头与后接头可为卡合固接或螺合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体的尾部可卡合或螺合一尾盖。
专利摘要一种内藏控制器式霓虹灯,它由灯体和灯光控制器组成,其中灯光控制器电路与灯体电路相接,并且其一端固设在灯体的一端,其另一端设有凹形前接头;灯体的另一端设有凸形后接头,后接头的外层设有锁紧保护层壳,其灯光控制电路的一路输出由三极管T1接可控硅KG1组成,另一路输出由三极管T2接可控硅KG2,本实用新型使用、维修、组装更为方便,灯光的装饰效果变换性更大,并且可安全地在室外使用。
文档编号F21V23/00GK2257587SQ9622055
公开日1997年7月9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3日
发明者刘世全 申请人:刘世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