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及辅助光源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576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照明器具及辅助光源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LED (Light Emitting D1de)等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器具及辅助光源单元,涉及在具备主光源单元及辅助光源单元的照明器具中抑制明亮感下降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利用以LED等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光源单元的照明器具逐渐普及。另一方面,作为建筑物用照明器具,通常使用在由罩和器具主体围出的区域内容纳光源单元的吸顶灯等照明器具。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具备包括发光元件的光源单元的吸顶灯型照明器具。图12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照明器具900具备:器具主体903、主光源单元910、电源单元940、罩950。主光源单元910具有:包括安装基板及LED的主发光模块912、以及设置于其表面的扩散透镜911。主发光模块912配置在器具主体903的正面侧。罩950以覆盖主光源单元910的状态固定于器具主体903。构成罩950的材料是透光性材料。
[0004]照明器具900使罩950朝向下方而安装于顶棚。来自主发光模块912的出射光透过扩散透镜911及罩950而放出到照明器具900的外部。在室内将照明器具900安装于顶棚的情况下,来自主光源单元910的出射光从照明器具900的正下方扩散到墙壁的下方。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6441号公报
[0008]实用新型的概要
[0009]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然而,将上述以往的照明器具例如在室内安装于顶棚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顶棚及墙壁的上方等来自主光源单元的出射光无法到达的范围。在室内存在出射光无法到达的范围时,一般来说用户会有室内整体较暗的感觉。对此,除了上述以往的照明器具的构造之夕卜,还有具备照射顶棚及墙壁的上方的辅助光源单元的方法。此外,还可以考虑将辅助光源单元配置于顶棚侧、即板状部的背面侧,从而使光朝向与板状部的背面平行的方向出射,该板状部的背面侧是板状部的设置有主光源单元的一侧的相反侧。
[0011]但是,在这种构造中,来自辅助光源单元的出射光的部分可能会被板状部的背面遮挡。结果,墙壁的上方有时会变暗。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具备主光源单元及辅助光源单元,并且抑制来自辅助光源单元的出射光被遮挡所导致的明亮感下降。
[0013]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001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器具主体,具有由非透光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主光源单元,设置于所述板状部的正面侧;以及辅助光源单元,设置于所述板状部的背面侧,所述辅助光源单元具备多个线状光源,所述多个线状光源使各自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板状部的背面平行,并且配置在各个线状光源距离该板状部的背面的偏移量彼此不同的位置,所述各线状光源由多个发光元件的排列构成,并且在所述多个线状光源中包含发光效率不同的多种发光元件,在所述多个线状光源中的至少2个线状光源中,距离所述板状部的背面的偏移量越大的线状光源,越多地包含发光效率最高的种类的发光元件。
[0015]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照明器具中,在辅助光源单元中,在距离板状部的背面的偏移量彼此不同的位置配置有多个线状光源。将该照明器具例如在室内安装于顶棚的情况下,越是距离板状部的背面的偏移量大的线状光源,越能够抑制从线状光源中包含的发光元件向墙壁的上方的出射光被板状部的背面遮挡。这是因为,越是距离板状部的背面的偏移量大的线状光源,来自所包含的发光元件的出射光中的、不被板状部的背面遮挡的极限的出射光越朝向下侧。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照明器具中,观察辅助光源单元中的距离板状部的背面的偏移量不同的至少2个线状光源时,距离板状部的背面的偏移量较大一方的线状光源与较小一方的线状光源相比,更多地包含发光效率最高的种类的发光元件。因此,来自发光效率最高的种类的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容易到达墙壁的上方,亮度大的出射光在墙壁的上方扩散。这是因为,向发光元件提供同等电力的情况下,发光效率越高的发光元件,出射光的亮度越大。由此,墙壁的上方变得更明亮。其结果,用户会感到室内整体的明亮度提高。
[0017]这样,在具备主光源单元及辅助光源单元的照明器具中,能够抑制来自辅助光源单元的出射光被遮挡所导致的明亮感下降。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
[0021]图4是图3所示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的部分放大图。
[0022]图5是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中的辅助光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6是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中的辅助光源单元的发光模块的电路图。
[0024]图7是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中的辅助光源单元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
[0025]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的效果的截面图。
[0026]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的效果的图,图9的(a)是比较例的图,图9的(b)是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的图。
[0027]图10是变形例的照明器具中的辅助光源单元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图10的(a)表示线状光源的变形例,图10的(b)是表示LED的发光效率为2种的变形例的图。
[0028]图11是变形例的照明器具中的辅助光源单元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图11的(a)表示发光效率最高的LED配置于全部线状光源的变形例,图11的(b)是表示安装基板具有3个配置区域的变形例的图。
[0029]图12是以往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方式》
[0031]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照明器具。以下说明作为发光元件利用LED的方式。
[0032]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该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0033]1.整体构成
[0034]如图1所示,照明器具I具备:器具主体3、主光源单元10、中心光源单元20、辅助光源单元30、电源单元40、罩50、罩60。照明器具I是安装在顶棚使用的吸顶灯。
[0035]2.各部构成
[0036](器具主体)
[0037]器具主体3具有板状部5和设置于板状部5的背面侧的冠状部7。板状部5是在中央设有贯通孔5a的圆板状,具有圆环状的平板部5b、在平板部5b的内侧延伸并且高出一截的圆环状的中央部5c、以及在平板部5b的外侧延伸并且低一截的圆环状的外周部5d。冠状部7是扁平的方筒状(用7a表示筒侧面),方筒下端向外方延伸,将延伸端的轮廓形成为圆形状。以下,将该延伸端的内部称为平坦部7b,将延伸端的轮廓部称为凸缘部7c。方筒上端被设有贯通孔7d的顶板7e封闭。在板状部5的外周部5d固定罩50。罩50向板状部5的固定,通过被承接件51夹持来进行。
[0038]如图2所示,在冠状部7的顶板7e以等间隔设有4个垫片61。垫片61防止罩60等与顶棚直接接触。构成垫片61的材料例如是具有透光性的硅树脂。回到图1,冠状部7通过设置于板状部5的外周部5d和冠状部7的凸缘部7c的螺孔被螺合而固定于板状部5。在由板状部5和冠状部7围出的空间中容纳电源单元40。构成板状部5及冠状部7的材料例如是铁合金或铝这样的非透光性材料。通过铝形成板状部5及冠状部7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冲压形成即可。构成板状部5及冠状部7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9](主光源单元)
[0040]主光源单元10由主发光模块12和设置于其表面的主光源透镜11构成。主发光模块12将子单元13排列4个而构成。各子单元13包括1/4圆弧状的安装基板13a和配置于安装基板13a的表面的多个LED13b。由于将1/4圆弧状的安装基板13a排列4个而构成,所以主光源单元10的形状作为整体是圆环状。各LED13b的发光色例如是白色。主光源透镜11是使来自主发光模块12的出射光扩散的透镜。主光源透镜11的形状是位于LED13b的上方的部分凸起的圆环状。构成主光源透镜11的材料例如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等透光性材料。主发光模块12被主光源透镜11及板状部5夹持,通过设置于主光源透镜11的内外周的螺孔螺合,从而固定于主光源透镜11及板状部5。
[0041]主光源单元10在板状部5的平板部5b的正面侧以在图1所示的Z轴方向上分别重合的方式配置。由此,如图3所示,在板状部5的平板部5b的正面侧,使主出射方向成为与板状部5垂直的方向而设置有中心光源单元20。
[0042](中心光源单元)
[0043]回到图1,中心光源单元20由中心发光模块22和设置于其表面的中心透镜21构成。中心发光模块22包括圆环状的安装基板22a和配置为圆周状的多个LED22b。各LED22b的发光色例如是白色。中心透镜21是使来自中心发光模块22的出射光扩散的透镜。中心透镜21的形状与主光源透镜11的形状同样,是位于LED22b的上方的部分凸起的圆环状。构成中心透镜21的材料例如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等透光性材料。
[0044]中心光源单元20在板状部5的中央部5c的正面侧以在图1所示的Z轴方向上分别重合的方式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