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的可转位面铣刀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64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的可转位面铣刀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且可转位的面铣刀片,所述类型的面铣刀片包括上侧和下
侧、与上侧和下侧平行的中性平面以及多个可交替应用的切削刃,所述切削刃沿周边边界 线形成在多个间隙表面与上侧及下侧之间的过渡部中,并且所述切削刃各自地包括去屑主 刃和表面擦拭辅助刃,当平面视图中看时,该表面擦拭辅助刃与主刃形成钝角。
背景技术
用于去屑加工的铣削工具,尤其是用于金属(钢、铝、钛等)工件的去屑加工的铣 削工具通常包括可旋转的基体或铣刀主体(通常大部分为钢的),以及硬质合金、陶瓷等的 多个可更换的铣削刀片。因为铣削刀片由于它们被较快磨损的事实而为消耗件,所以通常 希望使铣削刀片形成有尽可能大数量的切削刃。为此,可将铣刀片制成双面的,下侧与上侧 形成有相同数量的切削刃,同时与单面铣刀片相比切削刃的数量增加一倍。因此,用于面铣 的铣刀通常装备有为双面的并具有方形基本形状的铣削刀片,具有四个切削刃,即沿上侧 及下侧的四对相协作的主刃和辅助刃,并且铣削刀片以约45°的有效安装角安装在铣刀主 体中。在这种情况下,主刃和辅助刃相互形成135。的角。 形成本发明基础的问题与双面面铣刀片有关,所述类型的双面面铣刀片被称为 "负的",并且其形成有间隙表面,该间隙表面垂直于与上侧和下侧平行的中性平面地延伸。 为了提供一方面存在于(旋转地)起作用的表面擦拭辅助刃后面的间隙表面和另一方面所 生成的工件平面表面之间的必要间隙,铣削刀片以负的轴向倾斜角安装在铣刀主体中。同 时,还给予铣削刀片负的径向倾斜角,以便提供一方面在去屑主刃后面的间隙表面和另一 方面由去屑主刃形成的大致锥形表面之间的间隙。铣削刀片的负的轴向倾斜一方面引起比 当铣削刀片正地倾斜时引起的那些切削力大的轴向切削力,而另一方引起难以掌控的切屑 形成以及切屑排出的问题,以致切屑往往被斜着向下朝所产生的平面表面引导,而不是从 该平面表面离开。 在另外描述本发明的背景之前,应指出,在此文献中出现的某些基本概念,例如 "间隙角"可以为名义上的或有效的特性。例如,当间隙角为"名义上的"时,间隙角只涉及 上述的铣削刀片,即没有结合铣刀主体,但如果间隙角为"有效的",则对间隙角的参考出现 在铣削刀片安装在可旋转的铣刀主体中以进行去屑时。 在具有较早类型的铣削刀片中特别强调分别由负的轴向和径向倾斜引起的问题, 这些较早类型的铣削刀片具有棱形基本形状并包括切削刃,切削刃的主刃是直的并沿着它 们的共同间隙表面成对平行,辅助刃也是直的并沿着它们的共同间隙表面成对平行。在此 情形,主刃变为特别钝的切削并引起明显的切屑形成和切屑排出问题,这是因为它们必须 以大的负轴向角倾斜,以给予所产生的工件平面表面和表面擦拭辅助刃后面的间隙表面之 间的期望的有效间隙角。 近来,已经出现了对上述问题的许多解决方案建议。因此,在US5807031中,公开 了双面的方形面铣刀片,该面铣刀片的去屑主刃名义上相对于铣削刀片的中性平面倾斜,更准确地说以这样的方式倾斜,即从靠近相协作的辅助刃的第一端开始计算,各个主刃首 先朝铣削刀片的下侧下降,并且随后从最低点再次朝相对端上升。这样,无论铣削刀片本身 (即铣削刀片的中性平面)具有足够大的负轴向角以便提供表面擦拭辅助刃后面的必要间 隙,都以通常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适当的主刃的有效轴向角从相对较大的负值减小 到较小的更正的值。然而,尽管如此,这种已知的铣削刀片仍伴随有许多缺点和缺陷。 一个 这样的缺点是辅助刃的间隙表面-类似于较早的铣削刀片的对应的间隙表面_为平面并且 垂直于铣削刀片的中性平面延伸。这意味着为了给予紧接着起作用的辅助刃后面的足够的 有效间隙,铣削刀片仍然需要相当大的轴向负倾斜角。另一缺点是在铣削刀片的每个角部 沿公共间隙表面的两个辅助刃相互平行。这意味着各个辅助刃和相关联的主刃之间的过渡 部形成相当得尖或形成"抖动(bobish)"角部(当在侧视图表面上观察时),以致辅助刃和 倾斜的主刃之间的角显著小于180。。因此,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此角等于165。 -170° 。 因为主刃和辅助刃之间的角部过渡部是铣削刀片的绝对最常暴露于力、热和腐蚀的部分, 所以铣削刀片上相当明显的抖动(bob)意味着铣削刀片变得易碎并得到有限的使用寿命。 另外,抖动磨损容易引起完成的擦拭表面中的可见条纹,更准确地说,本身为浅的形式,但 是尽管如此,在其他方面,表面中的大部分有害的凹槽是平面的。换句话说,所产生的表面 的最后加工变得相当普通。 根据US 7306409,类似于上面描述的铣削刀片并基本上受到与上面描述的铣削刀 片相同的缺陷损害的面铣刀片是先前已知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和特征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先前已知的面铣刀片的上述缺陷,并且提供改进的面铣刀 片。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面铣刀片,该双面面铣刀片在铣刀主体中的轴 向负倾斜角减小到绝对最小,同时仍使铣刀的性能最佳。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 铣刀片,在该面铣刀片中能实现期望的切削技术改进,而没有由铣削刀片中材料(硬质合 金)的量的不必要减少而使铣削刀片弱化。另外,铣削刀片的设计应提供使辅助刃下面的 间隙适合于加工的材料需要增大的间隙的具体应用的可能性,而不影响铣削刀片在铣刀主 体中的安装。又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面铣刀片,该面铣刀片能通过压制并烧结例如硬质合金 粉末而制造,而没有使此过程更难以实现和/或不利地影响铣削刀片的表面质量的铣削刀 片的设计。最合适地,铣削刀片应可以直接压制,即得到其的最终形状,而不用磨削。
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限定的特征实现至少主要目的。在从 属权利要求中进一步限定了根据本发明的面铣刀片的优选实施方式。


附图中 图1是示出端面铣刀形式的铣削工具的分解透视图,其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铣削 刀片, 图2是铣刀的基体的侧视图,其目的是示出各个铣削刀片在铣刀主体中轴向倾斜 的结果,
图3是从下方看的平面视图,其目的是示出铣削刀片的径向倾斜的结果, 图4是示出铣削刀片的上侧的顶部侧视图, 图5是示出铣削刀片的相等的下侧的底部侧视图, 图6是从铣削刀片的上面看的平面视图, 图7是图6的截面VII-VII, 图8是穿过铣削刀片的角部的放大的详细截面,示出一对上侧和下侧辅助刃之间 的间隙表面的设计, 图9是示出间隙表面的可选实施方式的类似详细截面, 图10是铣削刀片的放大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对角地在各个角部的平分线的方向上的铣削刀片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铣削刀片的各个辅助刃的以更大比例制成的详细截面,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铣削刀片的第二可选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14是示出靠近主刃的间隙表面如何断开的部分平面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三可选实施方式的透视图,示出铣削刀片的角部表面如何断开, 图16是根据图15的铣削刀片的端面视图,以及 图17是示出包括在根据图15和图16的铣削刀片中的辅助刃的轮廓形状的放大 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3中,示出了端面铣刀形式的铣削刀具,其包括基体或铣刀主体1和多个可 更换的铣削刀片2。铣刀主体1可围绕Cl标注的中心轴线在旋转方向R上旋转,并包括在 前端或下端的用于每一个铣削刀片2的多个容屑槽3。在此示例中,容屑槽的数目等于五 个。容屑槽3凹入旋转对称的包络面4内并包括由平面底部表面5表示的座或刀片座。尽 管完全可以直接抵靠底部表面5施加各个铣削刀片,但是在此情形,在底部表面5和铣削刀 片2之间设置了垫板6。此垫板通过管螺钉7来保持抵靠底部表面5而半永久地固定,螺钉 10的阳螺纹9能紧固在管螺钉7的阴螺纹8中,以固定适当的铣削刀片2。
如图4和图5更清楚看到的,铣削刀片2具有正方形基本形状并包括四个切削刃 ll,每一个切削刃11包括靠近第一间隙表面13的去屑主刃12以及靠近第二间隙表面或角 部表面15的表面擦拭辅助刃14(在此称为"擦拭刃")。因为铣削刀片为双面的,所以铣削 刀片安装在铣刀主体1中的适合倾斜的位置。因而,在图2中,能看到最终确定铣削刀片2 在铣刀主体1中的实体几何位置的底部表面5如何不平行于中心轴线C1延伸,而是相对于 中心轴线Cl和旋转方向R向下/向前倾斜。这样,在存在于辅助刃14下方或旋转在辅助 刃14后方的间隙表面15和由辅助刃14产生并整平的平面表面之间提供了有效间隙。为 了以类似方式在主刃11的间隙表面13和由主刃产生的锥形表面之间提供间隙,底部表面 5另外地以径向负倾斜角倾斜(参见图3)。为了使表面15的间隙良好地起作用,轴向倾斜 角应至少等于4。,但是可以更大。在示例中,轴向倾斜角等于6。,这产生约6。的有效间 隙角a (参见图2)。此有效间隙角a也受径向倾斜角的影响,但是影响有限。径向倾斜角 可以等于8。或更大。轴向倾斜角和径向倾斜角一起确定了主刃后方的有效间隙角P(参 见图3)。适当地,13应在8° -20°的范围内。
应指出,铣刀主体1合适地由钢或铝制成,而可更换的铣削刀片2由硬质合金、陶 瓷或其它硬且耐磨材料制成。 现参考图4-12,其仅详细示出了合适的铣削刀片2,即没有与铣刀主体1结合。铣 削刀片包括上侧16A和下侧16B(参见图7和图11),下侧16B的形貌或切削几何设计与上 侧16A的设计相一致。通常,上侧和下侧与中性平面NP平行,中性平面NP位于上侧和下侧 的中间。中性平面NP垂直于铣削刀片的几何中心轴线C2延伸,在此情形,当铣削刀片形成 有用于螺钉10的通孔17时,中心轴线C2也形成通孔的中心轴线。如前面已经指出的,铣 削刀片具有方形基本形状并包括四个切削刃ll,每一个切削刃包括主刃12和表面擦拭辅 助刃14。在图4中,某些附图标记11、12、13和14设置有后缀a、b、c和d,以将切削刃相互 分开。图5中的相对应的附图标记没有这种后缀。在图4中,第一切削刃lla被认为起作 用的,主刃12a和辅助刃14a在铣削操作过程中相互协作,而标注为lla、llb、lld的三个其 它的切削刃(第二、第三和第四)是不起作用的。在图4中,起作用的主刃12a示出为邻近 不起作用的辅助刃14b,同时起作用的辅助刃14a邻近不起作用的主刃12d。
在上侧16A以及下侧16B中,包括了平面表面18,该平面表面18形成铣刀片抵靠 垫板6的接触或基底表面。在平面表面18的外周,形成有切屑表面19,切屑表面19与间 隙表面13、15的上部一起界定出不同的切削刃。为了分开与起作用的切削刃lla邻近的间 隙表面13、15,在图4中间隙表面13、15设置有后缀。就此而论,还应指出,附图标记12、 14 指形成在间隙表面和切屑表面之间的过渡部中的切削刃线。 因为在此情形中,铣刀的有效安装角k (参见图2)应等于约45° ,所以成对相协 作的辅助刃14和主刃12相互形成135°的钝角,如在平面视图中观察到的(参见图6)。而 且,辅助刃14垂直于平分线B延伸,而平分线B则与每对主刃12和间隙表面13形成45° 的角,主刃12和间隙表面13朝铣削刀片的公共的各个角部延伸。 在图10中,能看到各个主刃12在第一端20和第二端21之间延伸。主刃从第一 端20起在向下方向上朝铣刀片的下侧16B下降,更准确地说以角y下降,以便随后从最低 点22再次朝相对的第二端21上升。在图11中,RP标示平行于中性平面NP的两个参考平 面。 根据本发明,在每对单独的上侧辅助刃和下侧辅助刃14之间延伸并用作间隙表 面的角部表面15形成有上部分表面151和下部分表面152(也参见图8),上部分表面151 和下部分表面152与每个参考平面RP形成锐角n。在此示例中,所述角n等于85。,涉 及到的互补角9等于5° 。 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部分表面151、152是平面并且经由边界线153相 互转变,边界线153有利地可以为半径过渡部,即为绝对窄的且凹拱形形状表面。而且,两 个部分表面151、152是相等的,但是为镜像倒置的,所以由此得出结论,边界线153位于铣 削刀片的中性平面NP中。在此示例中,两个V形汇聚的部分表面151、152之间的角A变 为170° 。 当然,角n可以从上述的85。值向上以及向下偏离。但是,n应至少等于
72° (e =18° ),且至多等于89。 (e =r )。 在图11和图12中,其中,在图6的平分线B的方向观察铣刀片,能看到根据本发 明的铣削刀片的各个辅助刃14相对于参考平面RP以适中的角e倾斜,更准确地说,以这
7样的方式倾斜,即连接到主刃12的端部或点23比与之相对的端部或点24位于更低的水 平上。在此示例中,辅助刃和参考平面RP之间的角e等于3° 。就此而论,应指出,切削 刃12、14经由一个或多个传统类型的半径过渡部相互转变。在此示例中,这样的半径过渡 部25示出为位于切削刃的间隙表面13、15之间的薄的凸形表面的形式。所描述的辅助刃 14的倾斜必然导致铣刀片的最暴露部分,即辅助刃和主刃之间的角部过渡部将没有急剧的 抖动,当切削刃-如在侧视图中观察到的-相互形成明显小于180。的角时,将是这种结果。 更准确地说,辅助刃14和主刃12沿基本上直(或略微拱形)的切削刃线相互转变,如从根 据图11的侧视图观察到的。换句话说,两个切削刃线沿略微弯曲且因此协调的过渡线相互 转变,这加强了角部过渡部并赋予铣削刀片延长的使用寿命。 尽管在此示例中e精确地等于3。,但是此角可以改变,只要其至少等于1°即
可。另一方面,此角应不大于7。。有利地,此角e在2° -5°的范围内。 对于肉眼,辅助刃14显现为是直的,不仅在根据图6的平面视图中,而且在根据图
12的放大的侧视图中都为直的。然而,实际上,至少在一个坐标方向上,辅助刃可具有除了
真正的线性以外的其它形状。具体地,辅助刃可为凸拱形的,如根据图6的平面视图观察到
的,端点23和24之间的直线形成了构成辅助刃的弧线的弦,这个弦确定了角e 。给予切削
刃线14略微凸形形状也是可行的,如根据图11和图12的侧视图观察到的。 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具有某一凸弓形或拱形的表面擦拭辅助刃14,所产生的工件
平面表面可被给予有利的表面结构。代替在表面中留出微小的、降低的槽或沟的是,在当辅
助刃是直的且经由比较急剧的抖动转变成主刃时的情况下,在略微凹形的表面区域和平滑
表面之间形成了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的顶峰,在其它方面,上述略微凹形的表面区域一起变
为平面。 这里,应指出,各个参考平面RP以这样的方式定向,即全部四个辅助刃14的最高 位置端点24位于平面RP中。换句话说,平面RP相对于中性平面NP的高度由各个端点24 和中性平面NP之间的轴向距离确定。 尽管上述切削刃ll本身可以,例如通过磨削而为尖的,但是切削刃ll在优选实施 方式中形成有所谓的加强斜面26(参见图4),即上侧和下侧在紧邻的相应间隙表面中绝对 窄的表面。就此而论,还应提到,铣削刀片可被直接压制,以致在压制和烧结后直接获得铣 削刀片的最终形状,而不需要通过磨削等进行后处理。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靠近主刃12的间隙表面13中的每一个间隙表面为平 面,并且垂直于中性平面延伸。这意味着抵靠角部表面的部分表面151、152的边界线27将 以略微V形的方式相对于彼此延伸。在此情形,单个边界线153比辅助刃14的每一个都稍 微更长。此外,应注意,边界线153与两个辅助刃14中的每一个平行。因此,可以断定,边 界线153与中性平面NP形成的角e与单个辅助刃14与参考平面RP形成的角相同。
如图8所示,由部分表面151、152形成的V形构造可被认为形成了腰部,腰部的最 深位置的部分为边界线153。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部分表面151、152可被认为朝铣削刀 片的中心轴线C2大致向内倾斜。其中,腰部的底部,即边界线153相对于辅助刃14共有的 平面VP沉降的深度d在此实施方式中受铣削刀片的厚度T(参见图7)和部分表面的角e 影响。如果9是大的,则d变大,且反之亦然。明确地,d可在0.04-0. 80mm的范围内。
在图9中,示出了铣削刀片的可选实施方式,铣削刀片的角部表面15仍具有大致凹形形状,但是其中,两个部分表面151、 152由中间表面154间隔开,两个部分表面151、 152 朝中间表面154经由边界线或半径过渡部153为边界。表面151U52和154可以为平面的, 如图9所示,或者为凹拱形的。例如,各个部分表面151、152可以为凹拱形的,同时中间表 面154为平面的。同样,相反的关系也是可行的。此外,形成整体上为具有比较大的半径的 凹拱形表面的形式的角部表面也是可行的。而且,通过具有不同半径的多个不同部分表面 赋予角部表面凹形形状也是可行的,不过只要最靠近辅助刃存在的两个部分表面具有相同 的半径和相同的角n即可。 合适地,根据本发明的铣削刀片可通过多轴向压制(MAP)来制造,上述粉末混合 物不仅在两个冲头(这两个冲头以常规方式垂直压紧待制造生坯件的上侧和下侧),而且 也在至少两个另外的冲头(这两个另外的冲头压紧主体的侧面或间隙表面)之间被压制。 为了在最终压制之后有利于移出两个水平操作的冲头并避免对生坯件的间隙表面的损坏, 可分别根据图13-14和图15-17所示的两个实施方式制造铣削刀片。 根据图13-17的两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通过包括两个表面区域来断开两个直 径方向上相对的间隙表面中的每一个,如在平行于中性平面NP的任意平面的平面视图观 察到的,这两个表面区域相互形成大于180°的角,且经由在铣削刀片的上侧和下侧之间延 伸的转折线而相互间隔开。 在根据图13和图14的实施方式中,断开的表面由靠近主刃12的间隙表面13组 成。尽管只有一对直径方向上相对的间隙表面是必要的,以有利于移除侧面冲头,但是在此 情形中,全部四个间隙表面13已经制成断开表面的形式,其中包括两个表面区域28a、28b, 表面区域28a、28b由边界线29间隔开。这样,铣削刀片变为对称的。在此示例中,表面区 域28a、28b为平面,而边界线29为直的,边界线29在铣削刀片的上侧16A和下侧16B之间 延伸,更准确地说在相对的端点30a、30b之间延伸。每个这样的转折点还形成两个部分刃 121、 122之间的过渡部,而这两个部分刃121、 122 —起形成主刃12。表面区域28a、28b之间 (并且因此也为部分刃121、122之间)的角o大于180° ,如上面指出的,且在此示例中等 于184° 。然而,实际上,角o可以改变,但是应至少等于180.5° ,且至多等于190。。有 利地,角o可以在181-186°或183-185°的范围内。 在根据图13和图14的示例中,边界线29位于主刃12的端部中间,例如它们由端 点20、21构成。这意味着表面区域实现了相等,但是具有镜像倒置的轮廓形状,并且两个刃 部分121、122变为等长。 通过以上述方式使铣削刀片形成有断开表面形式的至少一对直径方向上相对的 间隙表面,两个直径方向上相对的水平操作的冲头可按这样的方式从最终压制的生坯件沿 着线性运动路径縮回,即确定此形状的冲头表面上的每一点立即脱离开生坯件,而没有对 铣削刀片的任何表面产生刮擦。换句话说,铣削刀片的设计保证了良好的表面质量,而这则 允许直接压制制造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的非磨削铣刀片。 在根据图15-17的实施方式中,形成靠近辅助刃14的间隙表面的各个角部表面15 根据本发明被断开。更准确地说,两个部分表面151、152中的每一个(一起形成角部表面 15)沿公共边界线29断开,边界线29在每个部分表面中将两个表面区域28a、28b分开。同 样,在此情形,表面区域28a、28b为平面且边界线29是直的。但是,与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 相比,根据图15-17的铣削刀片以这样的方式形成,S卩边界线29以与辅助刃14成锐角x地延伸,约对角地跨过角部表面15。因此,形成边界线29的端部的两个点30a、30b在此情 形也将沿辅助刃14的每一个形成转折点。更准确地说,点30a形成第一刃部分141之间的 转折点(参见图17),第一刃部分141比第二刃部分142长。在所示的优选示例中,点30a 非常靠近辅助刃14的一端,由此,第二刃部分142的长度仅为第一刃部分141的长度的一 小部分。在此示例中,辅助刃14的总长度由端点23和24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一刃部分141 在点30a和23之间的长度(没有标注)比第二刃部分142在点30a和24之间的长度大超 过10倍。这意味着辅助刃的总长度的大部分可被有效地用于辅助刃在由相连接的去屑主 刃12产生的平面表面上的表面擦拭功能。实际上,刃部分141的长度应比刃部分142的长 度大至少5倍,合适地至少大10倍。 为了阐明刃部分141、142(以及表面区域28a、28b)之间的角,在图17中绘制了两 条点划线,并且它们与相应的刃部分形成90。的角,这些线之间的角标注为V。在此示例 中,V等于4. 24° ,因此得出结论,o在此情形等于184. 24° 。 就此而论,应指出,边界线29也可以完全对角地定位,即,使得边界线29的端点 30a、30b与辅助刃14的相对端点一致。这样,消除了刃部分142,同时保持了完整的直的辅 助刃14。 輛日月隱,点 通过以上述方法赋予一对上侧和下侧辅助刃之间的各个角部表面凹形形状,铣削 刀片的轴向负倾斜(参见图2)可显著减小。角部表面成形为凹形腰部的事实本身必然导 致铣削刀片材料(硬质合金)的一定减少,但是因为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主刃的间隙表面仍 为平面并垂直于铣削刀片的中性平面延伸,所以对于铣削刀片的总强度来说,所述材料减 少将是可忽略的,其中,应考虑去屑主刃上的应力显著大于辅助刃上的应力,辅助刃仅有的 目的是擦拭所生成的表面。根据本发明的铣削刀片的另一优点是铣削刀片的最敏感部分, 即相协作的辅助刃和主刃之间的角部过渡部通过辅助刃相对于中性平面倾斜的事实而显 著加强。通过制造具有根据图13-17的断开的间隙表面的铣削刀片,可提供角部表面的凹 形形状,而不会损害铣削刀片的表面精加工和尺寸精度。另一优点是铣削刀片的设计提供 使辅助刃下的间隙适合机加工的材料需要增大的间隙的具体应用的可能性,而不影响铣削 刀片在铣刀主体中的安装。
本发明的可行改进 在图l-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角部表面15的上部分表面和下部分表面151、152为 平面。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凸或凹拱形部分表面是可行的,只要最靠近辅助刃存在的 部分表面151、152与每个参考平面RP形成锐角n即可。在具有拱形部分表面的这种实施 方式中,角n被定义为最靠近辅助刃的各个部分表面的切线与参考平面RP形成的角。
10
权利要求
双面的可转位面铣刀片,包括上侧(16A)和下侧(16B)、中性平面(NP)以及多个可交替应用的切削刃(11),所述中性平面(NP)与所述上侧(16A)和所述下侧(16B)平行并且所述中性平面(NP)与几何中心轴线(C2)形成直角,所述切削刃(11)沿周边边界线形成在多个间隙表面(13、15)与所述上侧及所述下侧之间的过渡部中,并且所述切削刃(11)各自地包括去屑主刃(12)和表面擦拭辅助刃(14),当在平面视图中观察时,所述辅助刃(14)与所述主刃形成钝角,其特征在于,角部表面(15)在每对上侧辅助刃和下侧辅助刃(14)之间延伸,所述角部表面(15)用作间隙表面并经由部分表面(151、152)连接到所述辅助刃,当在侧视图中观察时,所述部分表面(151、152)与平行于所述中性平面(NP)的各个参考平面(RP)形成锐角(η)。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各个部分表面(151U52)为平面。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两个部分表面(151U52)被至少一 个中间表面(154)间隔开。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表面(154)为平面且经由直边 界线(153)而转变成所述部分表面(151、152)。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表面被包括在具有凹拱形形 状的一个单个连续角部表面中。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一对上侧主刃和下侧主刃 (12)之间的各个间隙表面(13)为平面并垂直于所述中性平面(NP)延伸。
7.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当在侧视图中观察时,各个 辅助刃(14)以适当的角(O相对于所述参考平面(RP)倾斜,更准确地说,以这样的方式 倾斜,即所述辅助刃(14)的与相协作的所述主刃(12)连接的端部(23)位于比与之相对 的端部(24)低的水平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O至少等于r 。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O至多等于7。。
10.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两个直径方向上相对的间 隙表面(13、13 ;15、15)中的每一个间隙表面通过包括两个表面区域(28a、28b)而被断开, 当在平行于所述中性平面(NP)的任意平面的平面视图中观察时,所述表面区域(28a、28b) 相互形成大于180。的转折角(cO,并且所述表面区域(28a、28b)经由边界线(29)而相互 间隔开,所述边界线(29)在所述上侧(16A)和所述下侧(16B)之间延伸。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折角(o)至少等于180.5° 。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折角(o)至多等于 190° 。
13. 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线(29)平行于 所述中心轴线(C2)延伸。
14. 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线(29)以与连 接的辅助刃或主刃成锐角(x)地延伸。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断开的间隙表面为一对上侧辅助刃 和下侧辅助刃(14)之间的角部表面(15)的形式。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面铣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线(29)在一对相对端(30a、30b)之间延伸,所述相对端(30a、30b)各自形成被包括在各个辅助刃(14)中的第一 刃部分(141)和第二刃部分(142)之间的转折点,并且所述第一刃部分(141)比所述第二 刃部分(142)长且连接到相协作的主刃(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的可转位面铣刀片,所述类型的面铣刀片包括上侧和下侧(16A、16B)、与上侧和下侧平行的中性平面以及多个可交替应用的切削刃(11),所述切削刃(11)沿周边边界线形成在多个间隙表面(13、15)与上侧及下侧之间的过渡部中,并且所述切削刃(11)各自地包括去屑主刃(12)和表面擦拭辅助刃(14),当在平面视图中观察时,所述辅助刃(14)与主刃形成钝角。角部表面(15)在每对上侧辅助刃和下侧辅助刃(14)之间延伸,所述角部表面(15)用作间隙表面并经由部分表面(151、152)连接到辅助刃,当在侧视图中观察时,所述部分表面(151、152)与平行于中性平面的各个参考平面形成锐角。
文档编号B23C5/02GK101745675SQ20091025376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7日
发明者伦纳特·维尔堡, 利夫·维丁, 斯特凡·勒曼, 艾米尔·欧伯拉思克 申请人: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