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吊车拆除方法

文档序号:3061606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冶金吊车拆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炼系统大型吊装设备检修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大型冶金吊车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铁的冶炼过程中,通常通过板坯连铸工艺产生炼钢板坯。炼钢板坯的重量可达数百吨,因此需要大型冶金吊车对炼钢板坯进行吊运,以便进行后续工艺。在一些情况下(例如,拆除旧厂房扩建新厂房),需要拆除大型冶金吊车。然而, 通常情况下,大型冶金吊车拆安施工场地狭小,无法布置大型吊装机具,无法直接利用卷扬机进行吊装,无法设置桅杆等辅助吊装机具。因此,在目前拆除大型冶金吊车还存在诸多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拆除大型冶金吊车存在的困难,本发明提供一种冶金吊车拆除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方便、安全地拆除用于吊运200吨以上的炼钢板坯的冶金吊车。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冶金吊车拆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冶金吊车停车前使用所述冶金吊车将第一汽车吊放置在厂房内预定高度的吊装孔平台上,然后将冶金吊车停放在厂房的一侧,使用第一汽车吊将冶金吊车的板钩从吊装孔平台放至地面,在地面放置第二汽车吊,使用第二汽车吊将板钩运送至指定位置;使用厂房内设置的电葫芦将冶金吊车的主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以及副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拆除并放置在所述平台上,使用第一汽车吊和第二汽车吊将拆除的主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以及副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配合运送至地面并运送至指定位置;使用厂房内的另一冶金吊车将所述冶金吊车拖运至设置在厂房的另一侧的吊装梁,利用该吊装梁上的卷扬机拆除主小车车体和副小车车体;利用电葫芦和卷扬机分解拆除冶金吊车的驾驶室以及电气室;使用所述另一冶金吊车将冶金吊车拖运至厂房的所述一侧,使用电葫芦拆除冶金吊车的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然后使用电葫芦拆除冶金吊车的第一副端梁和第二副端梁;使用电葫芦分别拆除冶金吊车的第一主端梁和第二主端梁;使用电葫芦拆除主小车走行装置、主小车传动系统、副小车走行装置以及副小车传动系统,拆除第一主端梁和第二主端梁上的轨道;对冶金吊车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进行局部挖空,使用电葫芦分段拆除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完成冶金吊车的拆除。在拆除第一主端梁和第二主端梁时,可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下方与冶金吊车的车轮之间加垫块固定并临时焊牢。拆除第一主梁的步骤可包括设置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将第一主梁固定到电葫芦吊梁;对第一主梁的上翼板、第一腹板、第二腹板进行局部挖空;将第一主梁分段切割为多个部分,并使用电葫芦将所述多个部分吊运至地面。第一固定臂的一端可焊接到第一主梁的大约1/6主梁长度位置处,第一固定臂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焊接到电葫芦吊梁;第二固定臂的一端可焊接到第一主梁的大约5/6 长度位置处,第二固定臂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焊接到电葫芦吊梁。可根据上翼板的尺寸在上翼板上间隔地挖空多个区域。可分两次对第一主梁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进行局部错位挖空,第一次挖空在第一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一区域;在第二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三区域,所述多个第三区域与第一腹板的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之间的多个第二区域一一对应,第二次挖空在第一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二区域,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分别位于多个第一区域之间;在第二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四区域,所述多个第四区域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三区域之间,所述多个第四区域与第一腹板的多个第二区域之间的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一一对应。将第一主梁分段切割为多个部分并使用电葫芦将所述多个部分吊运至地面的步骤可包括将第一主梁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主梁的一端到大约1/6主梁长度位置,第二部分为大约1/6主梁长度位置至大约1/3主梁长度位置,第三部分为大约1/3主梁长度位置至大约2/3主梁长度位置,第四部分为大约2/3主梁长度位置至大约5/6主梁长度位置,第五部分为大约5/6主梁长度位置至第一主梁3的另一端,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固定臂与第一主梁的焊接位置,第五部分包括第二固定臂与第一主梁的焊接位置;在第一主梁的第三部分的两端焊接两个吊鼻,通过钢绳连接两个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主梁切割掉第三部分,使用电葫芦将第三部分吊运至地面;在第二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主梁切割掉第二部分,使用电葫芦将第二部分吊运至地面;在第四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主梁切割掉第四部分,使用电葫芦将第四部分吊运至地面;在第一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部分切割掉第一固定臂,使用电葫芦将第一部分吊运至地面;在第五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五部分切割掉第二固定臂,使用电葫芦将第五部分吊运至地面。可按照与第一主梁相同的拆除方式拆除第二主梁。可通过气割枪来执行挖空操作和切割操作。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冶金吊车拆除方法,无需使用大型吊装机具,利用厂房现有的电葫芦、卷扬机等可方便地拆除用于吊运200吨以上的炼钢板坯的冶金吊车,便于冶金吊车的更换或维修。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并且更易于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冶金吊车的总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冶金吊车拆除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临时固定主梁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冶金吊车的主梁的截面图;图5示出了对主梁的上翼板进行挖空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对主梁的腹板进行挖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在厂房中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冶金吊车,这两个冶金吊车可单独操作,也可彼此配合操作,用于吊运炼钢板坯以及其它相关部件、材料等。图1是一个冶金吊车的总体结构的俯视图。参照图1,冶金吊车包括主小车1和副小车2。主小车1安装在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上,主小车1可通过主小车走行装置沿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上的导轨横向运动。副小车2安装在第一副梁5和第二副梁6上, 副小车2可通过副小车走行装置沿第一副梁5和第二副梁6上的导轨横向运动。第一主梁 3和第二主梁4通过第一主端梁7和第二主端梁8而彼此连接。第一副梁5和第二副梁6 通过第一副端梁9和第二副端梁10而彼此连接。第一副端梁9和第二副端梁10均连接到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第一主梁3的两端设置有车轮,第二主梁4的两端也设置有车轮,这些车轮可由设置在厂房的预定高度位置的两条纵向导轨支撑,并且可沿着所述两条纵向导轨运动,从而带动主小车1和副小车2沿纵向运动。因此,冶金吊车可沿着两条纵向导轨从厂房的一侧(例如厂房北侧/南侧)运动到厂房的相对的另一侧(例如厂房南侧/ 北侧)。主小车1可吊运较重的炼钢板坯(例如重达200吨的炼钢板坯),副小车2可吊运相对较轻的炼钢板坯(例如重达60吨的炼钢板坯)。通过主小车1和副小车2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可将不同重量的炼钢板坯吊运至指定位置。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冶金吊车拆除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1和图2,在拆除冶金吊车之前,按照准备工作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的准备(例如,打道卡、设置警示灯、悬挂警示标志等),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可进行冶金吊车的拆除工作。在步骤201,在冶金吊车停车前使用所述冶金吊车将第一汽车吊(例如50吨汽车吊)放置在厂房内预定高度(例如,16米高)的吊装孔平台上,然后将冶金吊车停放在厂房的一侧(例如厂房南侧),使用第一汽车吊将冶金吊车的板钩从吊装孔平台放至零米地面, 断开钢绳,在零米地面放置第二汽车吊(例如75吨汽车吊),使用第二汽车吊将板钩运送至指定位置。在步骤202,使用厂房内设置的电葫芦(例如16吨电葫芦)将冶金吊车的主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以及副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等进行保护性拆除(即,非破坏性拆除) 并放至16米平台,使用第一汽车吊和第二汽车吊将拆除的主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副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配合运送至零米地面,并运送至指定位置。在步骤203,使用厂房内的另一冶金吊车将冶金吊车拖运至设置在厂房的另一侧 (例如厂房北侧)的吊装梁。此时,该吊装梁已作好吊装准备,利用该吊装梁上的卷扬机拆除主小车车体和副小车车体。在步骤204,利用电葫芦以及卷扬机,分解拆除冶金吊车的驾驶室以及电气室。驾驶室设置在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中的一个主梁的下翼板的下表面上,电气室设置在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中的一个主梁的上翼板的上表面上。在步骤205,使用所述另一冶金吊车将冶金吊车拖运至厂房的所述一侧(例如南侧)。例如,第一副梁5和第二副梁6可分别重16. 35吨,在拆除副梁轨道后,可分别重约 14. 35吨,可以使用16吨电葫芦拆除第一副梁5和第二副梁6。可采用分段的方式进行拆除,先使用电葫芦拆除第一副梁5和第二副梁6,然后使用电葫芦拆除第一副端梁9和第二副端梁10。在步骤206,在拆除第一副梁5和第二副梁6之后,使用电葫芦分别拆除第一主端梁7和第二主端梁8。第一主端梁7和第二主端梁8均与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连接。 在拆除第一主端梁7和第二主端梁8时,需将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的活动铰固定,具体地,可在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下方与冶金吊车的车轮之间加垫块固定并临时焊牢。在步骤207,使用电葫芦拆除主小车走行装置、主小车传动系统、副小车走行装置、 副小车传动系统,拆除第一主端梁7和第二主端梁8上的轨道。轨道中可包含相应的小件, 拆除了轨道就附带拆除了小件。例如,轨道及小件可约重3吨。在步骤208,对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进行局部挖空,使用电葫芦拆除第一主梁 3和第二主梁4,完成冶金吊车的拆除。由于主梁较重,因此需要对主梁局部挖空并分段拆除。具体地,设置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第一固定臂的一端焊接到第一主梁3的大约1/6主梁长度位置处,第一固定臂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焊接到电葫芦吊梁;第二固定臂的一端焊接到第一主梁3的大约5/6长度位置处,第二固定臂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焊接到电葫芦吊梁。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用作临时固定装置,将第一主梁3固定到电葫芦吊梁。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可由20号钢材制成。图3示出了临时固定第一主梁 3的示意图,其中,图3中的(b)是沿图3中的(a)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其中,标号301、 302表示柱间支撑下弦,标号303表示第一固定臂,标号304表示第二固定臂,标号305、306 表示2 X 2滑车组,标号307表示电葫芦吊梁,标号308表示在电葫芦吊梁上焊接的卡子,标号309表示在主梁上焊接的吊鼻,标号310表示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被插入主梁的上翼板中进行焊接。图4示出了第一主梁3的截面图。参照图4,第一主梁3包括上翼板31、第一腹板 32、第二腹板33以及下翼板34。上翼板31、第一腹板32、第二腹板33以及下翼板34具有预定厚度,并且彼此结合形成长条形的中空的主梁。第二主梁4的结构可与第一主梁3的结构相同。在拆除第一主梁3时,需要对上翼板31、第一腹板32、第二腹板33进行局部挖空, 以减轻第一主梁3的重量。可使用气割枪切割掉上翼板31、第一腹板32、第二腹板33的特定部分,来进行局部挖空。图5示出了对主梁的上翼板进行挖空的示意图。参见图5,可根据上翼板的尺寸在上翼板上间隔地挖空多个区域。优选地,可以等间隔地挖空多个区域。图5中示出了在上翼板中挖空了两种尺寸的多个区域,即18个第一尺寸的区域以及3个第二尺寸的区域,但这仅仅是示例,可适当改变挖空的区域的数量和尺寸。图6示出了对主梁的腹板进行挖空的示意图。参见图6,可分两次对第一主梁3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进行错位挖空。第一次挖空在第一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一区域,如图6中的I部分所示;在第二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三区域,如图6中的II部分所示,多个第三区域与第一腹板的多个第一区域之间的多个第二区域一一对应。第二次挖空在第一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二区域,多个第二区域分别位于多个第一区域之间,如图6中的II 部分所示;在第二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四区域,多个第四区域分别位于多个第三区域之间,如图6中的I部分所示,多个第四区域与第一腹板的多个第二区域之间的多个第一区域一一对应。可在副梁拆除期间进行第一次挖空。S卩,以主梁的中心线为准,不能相对于主梁的中心线对称进行挖空,每次挖空的孔洞需要错位,这样防止吊车梁局部点位受力而发生垮塌。例如,第一主梁3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两次挖空的重量总计可以达到5. 875吨。参照图6,对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的两次挖空共计27个区域,但是这仅仅是示例, 可适当改变挖空的区域的数量。上翼板、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的挖空区域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在对第一主梁3挖空之后,将第一主梁3分段切割为多个部分,使用电葫芦将所述多个部分吊运至地面。优选地,参照图3,首先将第一主梁3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主梁3的一端到大约1/6主梁长度位置;第二部分为大约1/6主梁长度位置至大约1/3主梁长度位置; 第三部分为大约1/3主梁长度位置至大约2/3主梁长度位置;第四部分为大约2/3主梁长度位置至大约5/6主梁长度位置;第五部分为大约5/6主梁长度位置至第一主梁3的另一端。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固定臂与第一主梁3的焊接位置,第五部分包括第二固定臂与第一主梁3的焊接位置。接着,在第一主梁3的第三部分的两端焊接两个吊鼻,通过钢绳连接两个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主梁3切割掉第三部分,使用电葫芦将第三部分吊运至地面。接着,在第二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主梁3切割掉第二部分,使用电葫芦将第二部分吊运至地面。接着,在第四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主梁3切割掉第四部分,使用电葫芦将第四部分吊运至地面。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拆除顺序可互换。接着,在第一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部分切割掉第一固定臂,使用电葫芦将第一部分吊运至地面。接着,在第五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五部分切割掉第二固定臂,使用电葫芦将第五部分吊运至地面。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的拆除顺序可互换。可分别将吊运至地面的第一部分至第五部分运送至指定位置。最后,可按照与第一主梁3相同的拆除方式拆除第二主梁4。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冶金吊车拆除方法,无需使用大型吊装机具,利用厂房现有的电葫芦、卷扬机等可方便地拆除用于吊运200吨以上的炼钢板坯的冶金吊车,便于冶金吊车的更换或维修。虽然本发明是参照其示例性的实施例被具体描述和显示的,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冶金吊车拆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冶金吊车停车前使用所述冶金吊车将第一汽车吊放置在厂房内预定高度的吊装孔平台上,然后将冶金吊车停放在厂房的一侧,使用第一汽车吊将冶金吊车的板钩从吊装孔平台放至地面,在地面放置第二汽车吊,使用第二汽车吊将板钩运送至指定位置;使用厂房内设置的电葫芦将冶金吊车的主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以及副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拆除并放置在所述平台上,使用第一汽车吊和第二汽车吊将拆除的主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以及副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配合运送至地面并运送至指定位置;使用厂房内的另一冶金吊车将所述冶金吊车拖运至设置在厂房的另一侧的吊装梁,利用该吊装梁上的卷扬机拆除主小车车体和副小车车体;利用电葫芦和卷扬机分解拆除冶金吊车的驾驶室以及电气室; 使用所述另一冶金吊车将冶金吊车拖运至厂房的所述一侧,使用电葫芦拆除冶金吊车的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然后使用电葫芦拆除冶金吊车的第一副端梁和第二副端梁; 使用电葫芦分别拆除冶金吊车的第一主端梁和第二主端梁;使用电葫芦拆除主小车走行装置、主小车传动系统、副小车走行装置以及副小车传动系统,拆除第一主端梁和第二主端梁上的轨道;对冶金吊车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进行局部挖空,使用电葫芦分段拆除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完成冶金吊车的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拆除第一主端梁和第二主端梁时,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下方与冶金吊车的车轮之间加垫块固定并临时焊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拆除第一主梁的步骤包括 设置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将第一主梁固定到电葫芦吊梁; 对第一主梁的上翼板、第一腹板、第二腹板进行局部挖空;将第一主梁分段切割为多个部分,并使用电葫芦将所述多个部分吊运至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固定臂的一端焊接到第一主梁的大约1/6主梁长度位置处,第一固定臂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焊接到电葫芦吊梁;第二固定臂的一端焊接到第一主梁的大约5/6长度位置处,第二固定臂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焊接到电葫芦吊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上翼板的尺寸在上翼板上间隔地挖空多个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分两次对第一主梁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进行局部错位挖空,第一次挖空在第一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一区域;在第二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三区域,所述多个第三区域与第一腹板的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之间的多个第二区域一一对应,第二次挖空在第一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二区域,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分别位于多个第一区域之间;在第二腹板间隔地挖空多个第四区域,所述多个第四区域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三区域之间,所述多个第四区域与第一腹板的多个第二区域之间的所述多个第一区域 --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第一主梁分段切割为多个部分并使用电葫芦将所述多个部分吊运至地面的步骤包括将第一主梁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主梁的一端到大约1/6主梁长度位置, 第二部分为大约1/6主梁长度位置至大约1/3主梁长度位置,第三部分为大约1/3主梁长度位置至大约2/3主梁长度位置,第四部分为大约2/3主梁长度位置至大约5/6主梁长度位置,第五部分为大约5/6主梁长度位置至第一主梁3的另一端,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固定臂与第一主梁的焊接位置,第五部分包括第二固定臂与第一主梁的焊接位置;在第一主梁的第三部分的两端焊接两个吊鼻,通过钢绳连接两个吊鼻和电葫芦吊钩, 然后从第一主梁切割掉第三部分,使用电葫芦将第三部分吊运至地面;在第二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主梁切割掉第二部分,使用电葫芦将第二部分吊运至地面;在第四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主梁切割掉第四部分,使用电葫芦将第四部分吊运至地面;在第一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一部分切割掉第一固定臂,使用电葫芦将第一部分吊运至地面;在第五部分的中部焊接吊鼻,通过钢绳连接吊鼻和电葫芦吊钩,然后从第五部分切割掉第二固定臂,使用电葫芦将第五部分吊运至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按照与第一主梁相同的拆除方式拆除第二主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气割枪来执行挖空操作和切割操作。
全文摘要
一种冶金吊车拆除方法包括使用第一汽车吊将冶金吊车的板钩放至地面,使用第二汽车吊将板钩运送至指定位置;使用电葫芦将冶金吊车的主小车和副小车上的减速机和卷筒拆除;使用另一冶金吊车将所述冶金吊车拖运至厂房另一侧的吊装梁,卷扬机拆除主小车和副小车车体;利用电葫芦和卷扬机分解拆除驾驶室以及电气室;使用所述另一冶金吊车将冶金吊车拖运至厂房的所述一侧,使用电葫芦拆除第一和第二副梁以及第一和第二副端梁;使用电葫芦拆除第一和第二主端梁;使用电葫芦拆除主小车走行装置、主小车传动系统、副小车走行装置、副小车传动系统,拆除第一和第二主端梁上的轨道;对第一和第二主梁局部挖空,使用电葫芦分段拆除第一和第二主梁。
文档编号B23P19/00GK102556853SQ2011104595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何斐, 刘胜林, 刘良宁, 吴荣善, 涂修利, 魏相亮 申请人: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