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72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制机械设备,涉及到轧制机械技术中的轧辊技术,尤其是组合轧辊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在轧制机械设备中,轧辊极易损坏,是主要的消耗件。目前国内外现有的轧辊,大多采用整体的铸钢轧辊和铸铁轧辊。铸铁轧辊与铸钢轧辊相比,其耐磨性较好,但是强度较差,容易断辊。为了提高轧辊表面硬度,近年来应用了轧辊的离心铸造技术,离心铸造轧辊的辊面和辊心分别采用不同成分的金属铸造,以求得轧辊表面硬度和轧辊辊身强度的统一。由于这种轧辊的制造成本高,旧辊一次性报废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等原因,离心轧辊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随后,出现了组合式轧辊,组合轧辊在一定程度解决了材料浪费等问题,并且组合轧辊采用耐磨合金辊套,轧辊寿命提高了很多,但是其辊轴与辊套的联接方式多采用键联接或焊接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崩套、滚键等事故频繁发生。针对组合轧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1997年2月19日,中国专利号CN1142993A公开的一种高能量组合轧辊,克服当前组合轧辊现有技术的不足,很好的解决了组合轧辊使用过程中崩套,剥落的问题。其主要是介绍了一种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依压轧力为基准对轧辊有效工作部位输入能量,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强度、刚度、抗剥落性和耐磨性的高能量轧辊。但是,经实际调查,该高能量轧辊在生产中鲜有应用,因为它存在以下缺点该高能量组合轧辊的辊套与辊轴的装配操作过程复杂;辊套的卸载难度大;装配和卸载均要依靠专门为此产品设计的液压设备,由于整套的液压设备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升高;该高能量组合轧辊工作过程中因长期振动,辊套形变(能量)减小时,必须将轧辊卸下重新装配,费时费力;轧辊辊套卸载时易造成辊轴外表面和轧辊辊套内表面的刮伤,极大缩短了辊轴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在最大限度提高了轧辊的强度、刚度、抗剥落性和耐磨性的同时,很好的解决了上述专利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该组合轧辊的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对于组合轧辊应用于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种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由轧辊辊轴、加压螺母、上下对开式轴承、加压垫圈、轧辊辊套、压力螺栓组成。所述的轧辊辊轴是锥形轴,在轧辊辊轴的上端加工有锯齿形螺纹,在轧辊辊轴的下端加工有一轴肩,轴肩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六个压力螺栓孔; 所述的轧辊辊套的内表面是锥形面,轧辊辊套的上端面是环形斜面,下端面是平面,轧辊辊套以较小的过盈的配合套在轧辊辊轴上;所述的加压垫圈的上端面是平面,下端面是环形斜面,加压垫圈安装在轧辊辊轴上,且加压垫圈的下端面与轧 辊辊套的上端面之间是环形斜面接触;所述的加压螺母的内侧加工有锯齿形螺纹,加压螺母安装在轧辊滚轴上,加压螺母上的锯齿形螺纹和轧辊辊轴细端的锯齿形螺纹是螺纹配,加压螺母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六个压力螺栓孔;所述的压力螺栓一共有12个,分别安装在加压螺母上的六个压力螺栓孔中和轧辊辊轴的轴肩上的六个压力螺栓孔中;所述的上下对开式轴承由上端盖、下底座和滚子组成,滚子位于上下对开式轴承的下底座的环形凹槽内,上下对开式轴承的上端盖有环形凹槽,上下对开式轴承安装在轧辊辊轴上且位于加压垫圈和加压螺母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极大地提高了轧辊的强度、刚度、抗剥落性和耐磨性,降低了轧辊在生产和应用中的成本,使现有的轧辊的应用更具经济性。

图I为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的装配主视图。图2为加压螺母的主视图。图3为加压螺母的俯视图。图4为上下对开式轴承-下底座的主视图图5为上下对开式轴承-下底座的俯视图。图6为上下对开式轴承-上端盖的主视图图7为上下对开式轴承-上端盖的俯视图。图8为上下对开式轴承的主视图。I、轧辊辊轴 2、加压螺母 3、上下对开式轴承 4、加压垫圈5、轧辊辊套 6、轴肩7、压力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所示的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的装配主视图,包括轧辊辊轴I、加压螺母2、上下对开式轴承3、加压垫圈4、轧辊辊套5、轴肩6、压力螺栓7。如图I所示,轧辊辊轴I是锥形轴,轧辊辊轴I的上端具有锯齿形螺纹,轧辊辊轴I的下端有一轴肩6。轧辊辊套5的内表面是锥面,轧辊辊套5的上端面是环形斜面,下端面是平面,轧辊辊套5以过盈配合套在轧辊辊轴I上,轧辊辊轴I的轴肩6能够轴向定位轧辊辊套5。轧辊辊轴I的锥形轴设计和轧辊辊套5的内表面的锥形面设计,使轧辊辊轴与轧辊辊套的卸载和装配更为方便,同时有效防止在卸载和装配过程中,造成轧辊辊轴I的外表面和轧辊辊套5的内表面的大面积刮伤。如图I所示,加压垫圈4的上端面是平面,下端面是环形斜面,加压垫圈4安装在轧辊辊轴I上,加压垫圈4的下端面和轧辊辊套5的上端面是环形斜面接触,其作用是使轧辊辊套5所受的压缩力既有轴向分力也有径向分力,从而使轧辊辊轴I的轴向和径向的强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0029]如图I所示,上下对开式轴承3安装在加压垫圈4和加压螺母2之间,使得加压螺母2旋转加压时,加压垫圈4和加压螺母2之间的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加压螺母2能够最大限度地对轧辊轴套5进行转向压缩。如图2所示,加压螺母2的内侧有锯齿形螺纹;如图3所示,加压螺母2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六个压力螺栓孔。加压螺母2安装在轧辊滚轴I上,加压螺母2上的锯齿形螺纹和轧辊辊轴I上端的锯齿形螺纹是螺纹配合,实现轧辊辊套5的初次轴向压缩,即输入轧辊辊套5 —定的压缩位能。如图4、5、8所示,上下对开式轴承包括上端盖、下底座和滚子,滚子位于上下对开式轴承的下底座的环形凹槽内,上下对开式轴承的上端盖有环形凹槽。如图I所示,压力螺栓7分别安装在加压螺母2上的六个压力螺栓孔中和轧辊辊轴轴肩6上的六个压力螺栓孔中,旋转拧紧压力螺栓7可实现轧辊轴套5的二次轴向压缩,以达到轧辊辊套5的最大储能;当轧辊辊套5因轧机长期振动而轴向形变(储能)减少时,在不拆卸轧辊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实时地拧紧压力螺栓7,给轧辊轴套5实时施加轴向力,保持轧辊辊套5的的形变(储能)基本不变;在卸载轧辊辊套5时,转动轴肩6上的压力螺栓7,将轧辊辊套5沿轴向顶出,轧辊辊套与轧辊辊轴分离,使轧辊辊套5的卸载和更换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的装配方案是如图I所示,装配前,先将加压螺母2和轴肩6上的压力螺栓7全部卸下,轧辊辊套5自轧辊辊轴I的上端安装在轧辊辊轴I上;如图I所示,依次安装加压垫圈4和上下对开式轴承3于轧辊辊轴I上。加压螺母2以螺纹配合安装在轧辊辊轴I上,用大的力矩扳手拧紧加压螺母2,加压螺母给轧棍棍套5施加一定的轴向压力,使轧棍棍套5有一定的较小的轴向形变(储能)。将压力螺栓7安装在加压螺母2和轴肩6的压力螺栓孔中,并用力矩扳手分别转动加压螺母上的六个压力螺栓和轴肩上的六个压力螺栓,使每个压力螺栓对轧辊辊套5产生相同的预紧力。继续用大的力矩扳手向下旋转加压螺母2,使加压螺母2最大限度地对轧辊辊套5施加轴向压力,轧辊辊套5套发生较大的压缩形变,实现轧辊辊套5的初次轴向压缩。随着轧辊辊套5被压缩,轧辊辊套5对加压螺母2的反作用力增大,使得加压螺母2受到的阻力增大以致加压螺母2不能继续转动,而停止对轴套施加轴向压力。此时,如果轧辊辊套5还没有达到所要求的应变(储能),可以再利用加压螺母2上和轴肩6上的压力螺栓7对辊套进行二次压缩,具体操作是用力矩扳手转动加压螺母上的六个压力螺栓,使对轧辊辊套5施加轴向力,在转动压力螺栓7的时候注意,要用力矩扳手测得每个压力螺栓的扭矩相同,使得每个压力螺栓对轧辊辊套5的作用力相同,保证轧辊辊套受力均匀。同样的操作方法可使轴肩6上的压力螺栓7对轧辊辊套5施加轴向力,从而实现辊套的二次压缩(储能)。卸载方案首先利用力矩扳手松开加压螺母2上的六个压力螺栓,然后再利用大的力矩扳手将加压螺母2卸下;加压螺母卸下后,依次将上下对开式轴承3和加压垫圈4卸下;利用力矩扳手反向转动轴肩6上的六个压力螺栓7,使压力螺栓7对轧辊辊套5施加轴向力,从而将轧辊辊套5顶出,使与轧辊辊套与轧辊辊轴分离,这样就实现了轧辊辊套5的卸载。
权利要求1.一种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由轧辊辊轴、加压螺母、上下对开式轴承、加压垫圈、轧辊辊套、压力螺栓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轧辊辊轴是锥形轴,在轧辊辊轴的上端加工有锯齿形螺纹,在轧辊辊轴的下端加工有一轴肩,轴肩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六个压力螺栓孔; 所述的轧辊辊套的内表面是锥面,轧辊辊套的上端面是环形斜面,下端面是平面,轧辊辊套以较小的过盈的配合套在轧辊辊轴上; 所述的加压垫圈的上端面是平面,下端面是环形斜面,加压垫圈安装在轧辊辊轴上,且加压垫圈的下端面与轧辊辊套的上端面之间是环形斜面接触; 所述的加压螺母的内侧加工有锯齿形螺纹,加压螺母安装在轧辊辊轴上,加压螺母上的锯齿形螺纹和轧辊辊轴细端的锯齿形螺纹是螺纹配,加压螺母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六个压力螺栓孔; 所述的压力螺栓一共有12个,分别安装在加压螺母上的六个压力螺栓孔中和轧辊辊轴轴肩上的六个压力螺栓孔中; 所述的上下对开式轴承由上端盖、下底座和滚子组成,滚子位于上下对开式轴承的下底座的环形凹槽内,上下对开式轴承的上端盖有环形凹槽,上下对开式轴承安装在轧辊辊轴上且位于加压垫圈和加压螺母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属于组合轧辊技术领域,由轧辊辊轴、加压螺母、上下对开式轴承、加压垫圈、轧辊辊套、压力螺栓,构成。轧辊辊轴是锥形轴,在轧辊辊轴的轴肩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六个压力螺栓孔;轧辊辊套的内表面是锥形面;加压垫圈的上端面是平面,下端面是环形斜面;加压螺母的内侧加工有锯齿形螺纹,四周均匀分布有六个压力螺栓孔;上下对开式轴承由上端盖、下底座和滚子组成。本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的轴向和径向的强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增强了轧辊的强度、刚度、抗剥落性和耐磨性,克服了现有组合轧辊崩套,剥落等问题。
文档编号B21B31/00GK202366949SQ201120429179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高瑞进 申请人:高瑞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