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凿,尤其涉及ー种用于与动カ驱动的锤钻(hammer drill)或动カ驱动的电锤(rotary hammer)连接的凿式钻头(chisel bit)。
发明内容
本发明g在提供改进的凿的形状和材料,并且还提供改进的制造凿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尖凿,包括杆,杆的横截面基本呈圆形并且杆具有纵轴线,并且杆包括渐缩工作端区域,杆在渐缩工作端区域中渐缩至工作点,渐缩工作端区域包括至少三个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有肋表面,每个有肋表面包括细长肋,细长肋从有肋表面突出并且沿着有肋表面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其中, 相邻的有肋表面在位于相邻的细长肋之间的基本直缘区域处沿着相邻的有肋表面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彼此相会。根据该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下述特征中的ー个或多个特征。每个基本直缘区域可以相对于纵轴线沿径向向外伸出。每个基本直缘区域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在横截面中可以是圆润的。渐缩工作端区域可以包括位于有肋表面与工作点之间的工作点区域,エ作点区域包括至少三个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无肋表面,无肋表面在工作点处相会。每个无肋表面可以从对应的有肋表面延伸但是与对应的有肋表面不共面。无肋表面会合的角度可以大于有肋表面会合的角度。每个肋可以包括前端表面,前端表面与工作点区域的对应的无肋表面基本共面并且延伸到对应的无肋表面。每个肋可以具有基本平行地沿纵向延伸并且基本平坦的侧壁。每个肋可以具有沿自身长度基本恒定的宽度。每个肋在对应的有肋表面的上方可以具有沿自身长度变化的高度。例如,每个肋可以包括位于沿自身长度上的居间处的顶点。尖凿可以包括至少四个,例如正好四个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有肋表面。有肋表面的数量可以与无肋表面的数量相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平凿,其具有工作边缘,该平凿包括杆和工作端区域,杆基本呈圆柱形且具有纵轴线,工作端区域包括位于纵轴线的相对两侧的ー对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有肋表面,每个有肋表面从杆的圆柱形表面直接延伸,并且每个有肋表面包括从有肋表面突出并且沿着有肋表面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多个细长的肋,每个肋在所述有肋表面的上方具有沿自身长度的大部分基本恒定的高度,所述肋从所述有肋表面突出。根据该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下述特征中的ー个或多个特征。平凿的每个有肋表面的肋可以彼此基本平行,并且可以与顺着纵轴线延伸且与有肋表面垂直的平面基本平行。平凿的每个有肋表面可以具有至少三个肋,例如具有正好三个肋。每个有肋表面的肋中的至少ー个肋可以比有肋表面的其他ー个或多个肋长。例如,中间肋可以比位于所述中间肋的两侧处的肋长。平凿的每个肋可以具有沿自身长度基本恒定的宽度。平凿的每个肋可以具有基本平坦的侧壁和/或基本平坦的上表面。基本平坦的上表面与如下的表面基本平行该肋从所述表面突出。平凿的工作端区域可以包括比圆柱形的杆宽并且延伸至工作边缘的加宽部分。每个有肋表面的两个肋可以沿着加宽部分的相对侧向边缘延伸或与加宽部分的相对侧向边缘相邻。每个有肋表面的两个肋的对应的侧壁可以形成相对侧表面的一部分,相对侧表面限定加宽部分的相对侧向边缘。平凿的工作端区域可以包括位于有肋表面与工作边缘之间的工作边缘区域,工作边缘区域包括ー对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无肋表面,每个无肋表面从对应的有肋表面延伸,无肋表面在工作边缘处相会。每个无肋表面可以与如下有肋表面不共面该无肋表面从该有肋表面延伸。无肋表面会合的角度可以大于有肋表面会合的角度。每个肋可以包括前端表面,前端表面与工作边缘区域的对应的无肋表面基本共面并且延伸到对应的无肋表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钢凿,包括细长的杆,杆具有纵轴线;以及エ作端区域,其中,杆的钢具有包含贝氏体的微结构,并且工作端区域的钢具有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根据该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下述特征中的ー个或多个特征。杆和工作端区域可以被焊接在一起,例如被摩擦焊接在一起。工作端区域的钢可选自如下的群组,所述群组由S7、1.2357 50CrMoV13-14、L 2542 45WCrV7 以及 L 2362 X63CrMoV 5-1 组成,并且所述钢 优选为S7。杆的钢可选自如下的群组,所述群组由I. 658234CrNiMo6以及I. 2249 45SiCrV6组成,并且所述钢优选为I. 658234CrNiMo6。凿可以包括尖凿,在尖凿中,工作端区域包括エ作点。例如,凿可以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尖凿。作为选择,凿可以包括平凿,在平凿中,工作端区域包括工作边缘。例如,凿可以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平凿。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制造钢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提供凿的杆部分,该杆部分由第一钢成分形成;(b)提供凿的工作端部分,该工作端部分由第二钢成分形成,第二钢成分与第一钢成分不同;(C)将杆部分与工作端部分接合在一起;(d)加热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使得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二者均具有包含奥氏体的微结构;以及(e)冷却经过加热的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使得杆部分的第一钢成分采用包含贝氏体的微结构,并且使得工作端部分的第二钢成分采用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根据该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下述特征中的ー个或多个特征。根据第四方面的方法中的步骤(C)可以包括将杆部分与工作端部分焊接在一起的处理,例如将杆部分与工作端部分例如通过摩擦焊接而焊接在一起的处理。该方法中的步骤(d)可以包括如下的处理将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到至少730摄氏度的温度,例如加热到至少750摄氏度、至少850摄氏度、至少950摄氏度或至少1050摄氏度的温度。可以将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到不超过1200摄氏度的温度,例如加热到不超过1100摄氏度的温度。步骤(d)中的加热处理可以执行至少8分钟,例如,执行至少12分钟,或执行大约17. 5分钟。该方法中的步骤(e)可以包括如下的处理对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进行淬火(淬火冷却),例如进行气体淬火。淬火气体可以包括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例如,步骤(e)中的冷却处理可以执行至少5分钟,例如,执行至少6分钟,执行大约7. 25分钟,执行不超过10分钟和/或执行不超过8分钟。
杆部分的贝氏体微结构提供韧性和耐用性,而不提供脆性。工作端部分的马氏体微结构提供硬度。具有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的工作端部分的第二钢成分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回火,以达到所需要的硬度和耐用性(即,所需要的硬度与脆性之间的平衡)。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制造钢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提供凿的杆部分,该杆部分由第一钢成分形成,第一钢成分选自如下的群组,所述群组由 L 6582 34CrNiMo6 以及 I. 224945SiCrV6 组成;(b)提供凿的工作端部分,该工作端部分由第二钢成分形成,第二钢成分选自如下的群组,所述群组由 S7、l. 2357 50CrMoV13-14、l. 2542 45WCrV7 以及 I. 2362 X63CrMoV5-1组成;(c)将杆部分与工作端部分接合在一起;(d)将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到至少730摄氏度的温度,使得已接合 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二者均具有包含奥氏体的微结构;以及(e)冷却经过加热的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使得杆部分的第一钢成分采用包含贝氏体的微结构,并且使得工作端部分的第二钢成分采用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根据该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下述特征中的ー个或多个特征。根据第五方面的方法中的步骤(C)可以包括将杆部分与工作端部分焊接在一起的处理,例如将杆部分与工作端部分例如通过摩擦焊接而焊接在一起的处理。根据第五方面的方法中的步骤(d)可以包括如下的处理将已接合的杆部分和エ作端部分加热到例如至少750摄氏度、至少850摄氏度、至少950摄氏度或大约1050摄氏度的温度。可以将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到不超过1200摄氏度的温度,例如加热到不超过1100摄氏度的温度。步骤(d)中的加热处理可以执行例如至少8分钟,至少12分钟,或者大约17分钟。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方法中的步骤(e)可以包括如下的处理对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进行淬火(淬火冷却),尤其是进行气体淬火。淬火气体可以包括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步骤(e)中的加热处理可以执行至少5分钟,例如,执行至少6分钟,例如执行大约 . 25分钟。步骤(e)中的冷却处理可以执行不超过10分钟,例如,执行不超过8分钟。杆部分的贝氏体微结构提供韧性和耐用性,而不提供脆性。工作端部分的马氏体微结构提供硬度。具有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的工作端部分的第二钢成分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回火,以达到所需要的硬度和耐用性(即,所需要的硬度与脆性之间的平衡)。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中的每个方面的凿可以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方法制造的,或者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方法制造的。方法中的杆部分提供凿的杆区域,并且方法中的工作端部分提供凿的工作端区域。根据本发明的凿是与诸如锤钻或电锤等动カエ具一起使用的凿式钻头。凿的杆在位干与工作端区域相対的相对端区域处可以具有动カ工具连接构造,例如“SDS”型连接构造,例如SDS PLUS or SDS MAX 连接构造。
图I示出尖凿的实施例;
图2示出图I中的尖凿的细节;图3a和图3b进ー步示出图I和图2中的尖凿的示意图;图4示出平凿的实施例;图5示出图4中的平凿的细节;图6a和图6b进ー步示出图4和图5中的平凿的示意图;图7进ー步示出图4至图6中的平凿的细节;以及图8示出了图7的细节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来自对比测试的凿的钻孔深度的数据的箱形图。
图10是示出来自对比测试的凿的顶端磨损的数据的箱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图2和图3示出尖凿I的实施例。图I示出整个凿1,图2示出图I的细节,图3a示出凿I的前端视图,而图3b示出图2的细节的侧视图。尖凿I包括具有纵轴线5的横截面基本呈圆形的杆3。在杆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凿与锤钻或电锤连接的已知类型的连接构造27。在杆3的相对端设置有渐缩工作端区域7,在该渐缩工作端区域7中杆3渐缩至工作点9。渐缩工作端区域7包括四个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有肋表面11,每个表面11包括从该表面11突出并且沿着该表面11的长度延伸的细长肋13。相邻的有肋表面11在位于相邻的细长肋13之间的基本直缘区域15处沿着表面11的长度彼此相会。每个基本直缘区域15相对于纵轴线5沿径向向外伸出。渐缩工作端区域7包括位于有肋表面11与工作点9之间的工作点区域17。工作点区域17包括四个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无肋表面19,四个无肋表面19在工作点9处相会。每个无肋表面19从对应的有肋表面11延伸,但是与对应的有肋表面11不共面。无肋表面19会合的角度大于有肋表面11会合的角度。姆个肋13包括前端表面21,前端表面21与工作点区域17的对应的无肋表面19基本共面并且延伸到对应的无肋表面19。每个肋13具有基本平行地沿纵向延伸并且基本平坦的侧壁23,并且每个肋13具有沿自身长度基本恒定的宽度。另外,每个肋13在各有肋表面的上方具有沿自身长度变化的高度,从而每个肋13包括位于沿自身长度上的居间处的顶点25。尖凿I的杆3由具有包含贝氏体的微结构的钢形成,并且凿I的工作端区域7由具有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的钢形成。杆3和工作端区域7通过摩擦焊接被焊接在一起,并且焊缝以附图标记29表示。图4至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平凿2的实施例。图4示出整个凿2,图5示出图4的细节,图6a示出凿2的前端视图,图6b示出图5的细节的侧视图,图7示出图5的细节的垂直侧视图,而图8示出沿图6b的侧视图中的线X-X截取的截面。具有工作边缘4的平凿2包括具有纵轴线8的基本呈圆柱形的杆6。在杆6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凿与锤钻或电锤连接的已知类型的连接构造27。在杆6的相对端设置有工作端区域10,工作端区域10在纵轴线8的相对两侧具有ー对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有肋表面12。每个有肋表面12从杆的圆柱形表面直接延伸,并且包括从该表面12突出并且沿着该表面12的一部分长度延伸的三个细长肋14a、14b和14c。每个肋14在表面12的上方具有沿自身长度L的大部分基本恒定的高度H,每个肋从该表面12突出。
平凿2的每个有肋表面12的肋14彼此基本平行,并且肋14与顺着纵轴线8延伸并且与有肋表面12垂直的平面平行。每个有肋表面12的中间肋14b比位于中间肋两侧的肋14a和14c长。每个肋14具有沿自身长度L基本恒定的宽度W,并且具有基本平坦的上表面16,上表面16与表面12基本平行,肋14从该表面12突出。平凿2的工作端区域10包括位于有肋表面12与工作边缘4之间的工作边缘区域18。工作边缘区域18包括ー对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无肋表面20,每个无肋表面20从对应的有肋表面12延伸,该对无肋表面20在工作边缘4处相会。每个无肋表面20与有肋表面12不共面,无肋表面20从有肋表面12延伸,并且无肋表面20会合的角度大于有肋表面12会合的角度。每个肋14包括前端表面22,前端表面22与工作边缘区域18的对应的无肋表面20基本共面并且延伸到对应的无肋表面20。 平凿10的工作端区域10包括比圆柱形杆6宽并且延伸至工作边缘4的加宽部分24。每个有肋表面12的两个肋14a、14c沿着加宽部分24的相对侧向边缘延伸,从而两个肋的对应的侧壁26形成相对侧表面28的一部分,相对侧表面28限定加宽部分24的相对侧向边缘。平凿2的杆6由具有包含贝氏体的微结构的钢形成,并且平凿2的工作端区域10由具有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的钢形成。杆6和工作端区域10通过摩擦焊接被焊接在一起,并且焊缝以附图标记30表示。凿I和凿2中的每ー者均可以采用下述方法步骤形成(a)提供凿的杆部分,该杆部分由第一钢成分形成;(b)提供凿的工作端部分,该工作端部分由第二钢成分形成,第二钢成分与第一钢成分不同;(c)例如通过摩擦焊接等焊接操作将杆部分与工作端部分接合在一起;(d)加热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使得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二者均具有包含奥氏体的微结构;以及(e)冷却经加热的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使得杆部分的第一钢成分采用包含贝氏体的微结构,并且使得工作端部分的第二钢成分采用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该方法中的步骤(d)可以包括将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到至少730摄氏度的温度,例如加热到至少750摄氏度、至少850摄氏度、至少950摄氏度或至少1050摄氏度的温度。可以将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到不超过1200摄氏度的温度,例如加热到不超过1100摄氏度的温度。步骤(d)中的加热处理可以执行至少8分钟,例如,执行至少12分钟,或执行大约17. 5分钟。该方法中的步骤(e)可以包括对已接合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进行淬火(淬火冷却),例如进行气体淬火。淬火气体可以包括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例如,步骤(e)中的冷却处理可以执行至少5分钟,例如,执行至少6分钟,执行大约7. 25分钟,执行不超过10分钟和/或执行不超过8分钟。工作端区域的钢可以选自如下的群组,所述群组由S7、l. 235750CrMoV 13-14、I. 2542 45WCrV7以及I. 2362 X63CrMoV 5-1组成,并且该钢优选为S7。杆的钢可以选自如下的群组,所述群组由I. 658234CrNiMo6以及I. 2249 45SiCrV6组成,并且该钢优选为
I.658234CrNiMo6。杆部分的贝氏体微结构提供韧性和耐用性,不提供脆性。工作端部分的马氏体微结构提供硬度。具有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的工作端部分的第二钢成分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回火,以达到所需要的硬度和耐用性(即,所需要的硬度与脆性之间的平衡)。图9是在B40等级的混凝土上使用4个不同的凿样品在15秒的操作期间所钻得的钻孔深度的箱形图。数据是从四个样本集A、B、C和D的凿的范围中收集的。样本集A、B和C包括来自三个不同来源的并非根据本发明的现有的尖凿。样本集D包括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相关方面的形状和材料的尖凿。对于每个样本集,測量新凿(A、B、C、D)在15秒的操作期间能够钻得的钻孔深度,并且测量已使用了 240分钟的凿(A’、B’、C’、D’)在15秒的操作期间能够钻得的钻孔深度。该图示出当凿是新凿时,根据本发明的凿的速度稍微低于比较例中的凿的速度。然而,尤其在与来自样本集A、B和C的已使用了 240分钟的凿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已使用了240分钟的根据本发明的凿的速度非常良好。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凿的速度在凿已经使用了 240分钟之后变得更快,而不是如所看到的来自样本集A、B和C的凿那样速度降低。速度随着使用而提高是根据本发明的凿所体现出的优点。
图10是示出来自对比测试的在使用了 4小时之后凿的顶端磨损的数据的箱形图。样本集A、B、C和D与图9中的相同的样本集对应。可以看出,在使用了 4小时之后,样本集D的凿,即根据本发明的凿中的顶端磨损较低。较低的顶端磨损是有利的,因为这样能够获得更长的凿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尖凿,包括 杆,所述杆的横截面基本呈圆形并且所述杆具有纵轴线;以及 渐缩工作端区域,所述杆在所述渐缩工作端区域中渐缩至工作点,所述渐缩工作端区域包括至少三个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有肋表面,每个有肋表面包括细长肋,所述细长肋从所述有肋表面突出并且沿着所述有肋表面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其中,相邻的有肋表面在位于相邻的细长肋之间的基本直缘区域处沿着所述相邻的有肋表面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彼此相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凿,其中,每个基本直缘区域相对于所述纵轴线沿径向向外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凿,其中,每个基本直缘区域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在横截面中是圆润的。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所述渐缩工作端区域包括位于所述有肋表面与所述工作点之间的工作点区域,所述工作点区域包括至少三个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无肋表面,所述无肋表面在所述工作点处相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凿,其中,每个无肋表面从对应的有肋表面延伸但是与所述对应的有肋表面不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凿,其中,所述无肋表面会合的角度大于所述有肋表面会合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凿,其中,每个肋包括前端表面,所述前端表面与所述エ作点区域的对应的无肋表面基本共面并且延伸到所述对应的无肋表面。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每个肋均具有基本平行地沿纵向延伸并且基本平坦的侧壁。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每个肋具有沿自身长度基本恒定的宽度。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每个肋在对应的有肋表面的上方具有沿自身长度变化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凿,其中,每个肋包括位于沿自身长度上的居间处的顶点。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包括至少四个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有肋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凿,包括正好四个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有肋表面。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包括与所述有肋表面相同数量的无肋表面。
15.一种平凿,包括 杆,所述杆基本呈圆柱形并且具有纵轴线;以及 工作端区域,其包括位于所述纵轴线的相对两侧的ー对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有肋表面,每个有肋表面从所述杆的圆柱形表面直接延伸,并且每个有肋表面包括从所述有肋表面突出并且沿着所述有肋表面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多个细长的肋,每个肋在所述有肋表面的上方具有沿自身长度的大部分基本恒定的高度,所述肋从所述有肋表面突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凿,其中,每个有肋表面的肋彼此基本平行,并且与顺着所述纵轴线延伸且与所述有肋表面垂直的平面基本平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凿,其中,每个有肋表面具有至少三个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凿,其中,每个有肋表面具有正好三个肋。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每个有肋表面的肋中的至少ー个肋比所述有肋表面的其他ー个或多个肋长。
20.根据基于权利要求18的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凿,其中,中间肋比位于所述中间肋的两侧处的肋长。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每个肋具有沿自身长度基本恒定的宽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每个肋具有基本平坦的上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凿,其中,所述基本平坦的上表面与如下表面基本平行所述肋从所述表面突出。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3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所述工作端区域包括位于所述有肋表面与工作边缘之间的工作边缘区域,所述工作边缘区域包括ー对会合的基本平坦的无肋表面,每个无肋表面从对应的有肋表面延伸,所述无肋表面在所述工作边缘处相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凿,其中,每个无肋表面与如下有肋表面不共面所述无肋表面从所述有肋表面延伸。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凿,其中,所述无肋表面会合的角度大于所述有肋表面会合的角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每个肋包括前端表面,所述前端表面与所述工作边缘区域的对应的无肋表面基本共面并且延伸到所述对应的无肋表面。
28.—种钢凿,包括 细长的杆,所述杆具有纵轴线;以及 工作端区域, 其中,所述杆的钢具有包含贝氏体的微结构,并且所述工作端区域的钢具有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凿,其中,所述杆和所述工作端区域被焊接在一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凿,其中,所述杆和所述工作端区域被摩擦焊接在一起。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所述工作端区域的钢选自如下的群组,所述群组由 S7、l. 2357 50CrMoV13-14U. 2542 45WCrV7 以及 I. 2362 X63CrMoV 5-1组成。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其中,所述杆的钢选自如下的群组,所述群组由 I. 6582 34CrNiMo6 以及 I. 224945SiCrV6 组成。
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包括尖凿,在所述尖凿中,所述工作端区域包括工作点。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凿,其中,所述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I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尖凿。
35.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ー项所述的凿,包括平凿,在所述平凿中,所述工作端区域包括工作边缘。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凿,其中,所述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凿。
37.一种制造钢凿的方法,包括 (a)提供所述凿的杆部分,所述杆部分由选自如下群组的钢形成,所述群组由1.658234CrNiMo6 以及 I. 2249 45SiCrV6 组成; (b)提供所述凿的工作端部分,所述工作端部分由选自如下群组的钢形成,所述群组由S7、l. 2357 50CrMoV 13-14、I. 254245WCrV7 以及 I. 2362 X63CrMoV 5-1 组成; (c)将所述杆部分与所述工作端部分焊接在一起; (d)将已焊接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到至少730摄氏度的温度;以及 (e)使经过加热的已焊接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冷却,从而使得所述杆部分的钢采用包含贝氏体的微结构,并且使得所述工作端部分的钢采用包含马氏体的微结构。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将所述杆部分与所述工作端部分摩擦焊接在一起。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d)包括将已焊接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到至少850摄氏度的温度。
40.根据权利要求37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d)包括将已焊接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到至少950摄氏度的温度。
41.根据权利要求37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d)包括将已焊接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至少8分钟。
42.根据权利要求37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d)包括将已焊接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加热至少12分钟。
43.根据权利要求37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e)包括对已焊接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进行淬火。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e)包括对已焊接的杆部分和工作端部分进行气体淬火。
45.根据权利要求I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凿,所述钢凿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7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凿,尖凿包括横截面呈圆形并且具有纵轴线的杆,杆包括渐缩工作端区域且在该区域中渐缩至工作点,该区域包括至少三个会合的基本平坦有肋表面,有肋表面包括细长肋,肋从有肋表面突出并且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相邻的有肋表面在相邻的肋之间的基本直缘区域处沿着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彼此相会。平凿包括杆和工作端区域,杆基本呈圆柱形且具有纵轴线,工作端区域包括位于纵轴线相对两侧的一对会合的基本平坦有肋表面,有肋表面从杆的表面直接延伸并且包括从有肋表面突出并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多个细长肋,肋在有肋表面的上方沿自身长度的大部分具有恒定高度。凿由钢制成,杆具有贝氏体微结构,工作端区域具有马氏体微结构。
文档编号B23K20/12GK102689365SQ201210077859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2日
发明者大卫·N·约翰逊, 弗洛里安·普罗布斯特, 托马斯·J·奎因 申请人:百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