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撞铆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7615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气动撞铆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气动撞铆机,包括机身,位于机身上的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上左右对称的装有两行程可调的撞铆头、前后位置可调的外定位装置、带动撞铆头工作的气缸、装有主定位升降的导轨、夹紧装置和主定位导向板。所述的气动撞铆机还包括主定位装置,主定位头能够上下运动,并能沿水平导轨移动。所述的主定位升降导轨上设置有主定位升降滑座,所述的主定位升降滑座上设置有一垂直气缸和一水平气缸;所述的垂直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滑座相连;所述的升降滑座上还设置有水平滑座,水平气缸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座上;所述的水平滑座上设置有安装主定位块的安装座。具有快速定位、易于操作,加工速度快,成型质量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气动撞铆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撞铆机,尤其涉及一种气动的撞铆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型材撞铆设备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气液増力传动,由压缩空气和气液增压缸为动力源;一类为液压传动,由液压站提供压力油为动力源。由于气液增压缸同时给两撞铆缸供油,同步性较差,很难达到两撞铆刀的受力的均衡性;液压传递动力一致性较好,但两侧撞铆刀是整体传递动力,调整起来非常困难,极易造成两侧撞铆刀的不同步,且噪音污染很严重。以上两类撞铆机撞铆速度较慢,撞铆时容易造成型材错位,主定位头伸出工作台板以上,工作时不能下落,使操作比较困难,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方便且精度较高,自动化程度与稳定性更高的气动撞铆机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主定位头能够升降,并能沿导轨实现水平移动。主定位头水平移动的位置可以根据型材截面形状及大小自动调整,定位更准确,自动化程度更高。而后通过撞铆气缸带动摆臂以及拨杆完成撞铆过程。因为只有一个撞铆气缸,同时带动两个撞铆头,所以撞铆同步性非常稳定。摆臂与拨杆通过杠杆原理完成对撞铆头的増力,使之在没有液压站的情况下既保持有气动的灵活,又有液压的稳定,且容易调整,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撞铆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气动撞铆机包括机身,位于机身上的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上左右对称的装有两行程可调的撞铆头;所述的工作台后面还装有前后位置可调的外定位装置;所述的工作台上装有带动撞铆头工作的气缸;所述的工作台上同时还装有主定位升降的导轨;所述的工作台上还装有夹紧装置和主定位导向板。所述的气动撞铆机还包括主定位装置,主定位头能够上下运动,并能沿水平导轨移动。
[0007]所述的撞铆头上装有前后位置可微调的撞铆刀安装座,所述的撞铆刀安装座上设置有快速换刀装置,并设置有撞铆刀。所述的撞铆头上还设置有拨块,所述的拨块上设置有调整螺杆,通过调整螺杆与拨块的位置完成撞铆头位置的调整;所述的拨块内还设置有拨杆,所述的拨杆通过转轴与轴承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的拨杆上还设置有摆臂,所述的摆臂通过连接块设置在撞铆气缸的活塞杆上。
[0008]所述的外定位装置通过工作台上的滑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的外定位装置上设有外定位角,通过滑座和强力磁铁设置在外定位座上;所述的外定位座上还设置有锁紧轴,通过可调手柄迫使锁紧轴固定在工作台上。
[0009]所述的主定位升降导轨上设置有主定位升降滑座,所述的主定位升降滑座上设置有一垂直气缸;所述的垂直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滑座相连,垂直气缸的缸体固定在主定位升降导轨的下端;所述的主定位升降滑座上设有一水平气缸,所述的升降滑座上还设置有水平滑座,水平气缸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座上;所述的水平滑座上设置有主定位安装座,所述的主定位安装座上设置有主定位块。
[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1]1.本发明通过气缸、连杆、拨杆、拨块带动撞铆头,使两撞铆头动作同步性高,且撞铆力量大,既保持有气压传动的灵活又有较液压更稳定的动力;与液压组角机相比,既省去液压站又无噪音污染,可节电95%以上,提高了产品质量。
[0012]2.本发明通过可调整撞铆头,使得撞铆刀的位置可任意调整。从而克服了整体调整进给的调整困难,可以大量节约准备时间和劳动强度。
[0013]3.本发明主定位头通过升降气缸水平工进气缸实现了主定位头升降平移功能,对于型材的放置、取出、定位都大为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4]4.本发明由于采用气压传动,使机械传动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外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可调后定位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可调撞铆头结构示意图
[0019]图5组角刀快速装夹结构示意图
[0020]图6可升降、平移主定位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托料装置2.工作台3.可升降平移主定位头4.压紧装置5.后定位装置6.撞铆头7.机身8.后调整板9.调整丝杆10.后定位滑座11.可调把手12.滑块13.后定位块14.固定轴15.读数板16.挡圈17.调整丝杆18.拨块19.箱体20.调整丝杆21.刻度螺母22.调整把手23.拨杆24.支承轴25.轴承26.撞铆刀安装座27.撞铆刀28.撞铆刀夹紧块29.转轴30.主定位块31.调整丝杆32.主定位块安装座33.挡板34.水平气缸35.水平气缸安装板36.垂直气缸安装板37.垂直气缸38.升降导轴39.升降滑座40.水平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气动撞铆机,包括托料装置1,工作台2,可升降平移主定位装置3,压紧装置4,可调整后定位装置5,可调整挤角头6和机身7。两只可调整撞铆头6沿工作台2上的导向装置在同一气缸作用下完成工进、工退,使得两撞铆头的同步性、稳定性更高。
[0023]如图3所示,可调整后定位装置5包括:后定位滑座10,沿后定位滑座10上下调整的强磁滑块12,固定在滑块12上的后定位块13,及通过锁紧可调把手11锁紧的固定轴14 ;固定在工作台2上的调整板8,调整板8上设置有调整丝杆9,调整丝杆9的螺纹端旋在后定位滑座10内,通过旋转调整丝杆9实现后定位滑座10的位移。调整板8上安装有读数板15,从而可清楚的看到后定位滑座10的移动距离。后定位滑座10通过固定轴14固定在工作台2上。[0024]图4、图5所示为撞铆头、撞铆刀调整结构示意图。撞铆头6包括箱体19,拨块18,与箱体19相连的撞铆刀安装座26,安装在撞铆刀安装座26上的撞铆刀夹紧块28和撞铆刀27 ;撞铆刀夹紧块28通过转轴29设置在撞铆刀安装座26上,并能绕转轴29做小幅度的旋转,从而完成锁紧、松开撞铆刀,达到快速换刀的目的。拨块18通过螺钉与箱体19固定在一起,调整丝杆20通过刻度螺母21设置在箱体19上,通过调节调整丝杆20实现箱体19与拨块18的相对位移;拨杆23通过支承轴24和轴承25设置在工作台2上。通过旋转拨杆23带动拨块18位移,从而带动撞铆刀工进。拨杆23与支撑轴24和拨块18之间,采用杠杆原理达到増力的目的。
[0025]如图6所示,可升降、平移主定位头包括:主定位块30,主定位块30通过调整丝杆31和主定位块安装座32固定在水平滑座40上,水平滑座40在升降滑座39的导向装置内,通过水平气缸34实现工进、工退,水平气缸34通过水平气缸安装板35固定在升降滑座39上。垂直气缸37通过垂直气缸安装板36固定在升降导轴38上。垂直气缸37的活塞杆连接在升降滑座上,实现升降滑座的工作行程。
[0026]如图3至图5所示,气动撞铆机的工作顺序是:主定位头升起一主定位头水平进给—主定位块顶紧型材自动停止一压紧机构压紧型材一撞铆头工进一完成撞铆一撞铆头工退一压紧机构复位一主定位头水平快退一主定位头垂直下落至工作台面以下一取出撞铆的型材。此工作过程快速、稳定、定位准确、撞铆质量高,且便于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撞铆机,其特征是:它包括机身7,托料装置1,工作台2,可升降平移的设置在工作台2上的主定位装置3,设置在工作台2上的压紧装置4,可移动的设置在工作台2上的可调整后定位装置5及可调整撞铆头6。所述的可调整后定位装置5和可调整撞铆头6可分别沿工作台2上的导向装置滑动;所述的可调整撞铆头6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撞铆头位置的调整丝杆20 ;所述的可调整后定位装置5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后定位装置5位置的调整丝杆9 ;所述的撞铆头6上还设置有用于装夹撞铆刀27的撞铆刀安装庭26 ;所述的可升降平移的主定位装置3设置在固定在工作台2上的升降导轴38上,所述的可升降平移的主定位头3上设置有安装主定位块30的主定位块安装座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撞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撞铆刀安装座26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撞铆刀夹紧块28的转轴29 ;所述的撞铆刀安装座26固定在箱体19上,并可沿箱体19上的导向装置微调其位置;所述的箱体19内设置有带动箱体移动的拨块18 ;所述的工作台2上设置有拨动拨块18移动的拨杆23 ;所述的拨杆23上设置有通过一只气缸带动两拨杆23位移的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撞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定位头3通过设置在升降导轴38上的升降滑座39及设置在升降导轴38底端推动升降滑座39升降的垂直气缸37 ;所述的升降滑座39上设置有推动水平滑座40移动的水平气缸34 ;水平滑座40沿升降滑座39上的导向装置滑动;所述的主定位块安装座32固定在水平滑座4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撞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调整丝杆9设置在调整板8上,且丝杆部分旋入后定位滑座10内;所述的后定位滑座10上设置有固定后定位滑座10的固定轴14和可调把手11 ;所述的后定位滑座10上设置有固定在滑块12上用于定位的后定位块13。
【文档编号】B21D39/00GK103861962SQ201210571873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苗青晓, 王丛丛 申请人:济南雷德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