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7745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自动装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装铆装置,包括一上模板、一下模板、一上浮板、一下浮板、一送料组件、两夹块、一冲头座、一输送管及一驱动件,该下浮板装设于下模板且设有一第一通孔,该两夹块滑动地组设于该上浮板,每一夹块设有一半圆形的穿孔,每一夹块的底部设有一斜壁,该冲头座穿设于上浮板,冲头座设有一正对该两穿孔的第二通孔,输送管连接第二通孔的底端,该下模板设有两穿过下浮板并穿设于上浮板的插柱,每一插柱的顶部设有一斜面。该自动装铆装置的送料组件将铆钉送入输送管,铆钉经输送管送至被该两夹块夹住,上模板下移并下压料片,料片向下抵顶上浮板使该两夹块远离从而可将铆钉铆接于料片的铆孔,无需逐个手动操作铆钉,自动且高效。
【专利说明】自动装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装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铆钉铆接于料片时,通常的做法是先手动放置好料片,再将铆钉对准料片的铆孔,自料片的上方向下压入并铆接于料片的铆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装铆装置,自动而高效地将铆钉铆接于料片。
[0004]—种自动装铆装置,包括一上模板、一下模板、一上浮板、一位于上浮板下方的下浮板、一送料组件、两夹块、一滑动连接于下浮板的冲头座、一输送管及一连接该冲头座的驱动件,该上模板与上浮板之间放置一具有一铆孔的料片,该下浮板装设于下模板且设有一贯穿下浮板的顶面及底面的第一通孔,该两夹块滑动地组设于该上浮板且背向滑动后可复位,每一夹块朝向另一夹块的一端设有一半圆形的穿孔,该两穿孔连通并正对第一通孔,每一夹块的底部设有一斜壁,该冲头座穿设于上浮板且靠近该两夹块的底面,冲头座设有一正对该两穿孔的第二通孔,输送管连接第二通孔的底端,该下模板设有两穿过下浮板并穿设于上浮板的插柱,每一插柱的顶部设有一斜面,一铆钉经送料组件送入输送管且被推动至穿过第二通孔及第一通孔,该铆钉的杆部抵顶该两穿孔的边缘使该两夹块背向滑动后复位并夹住铆钉,该驱动件驱使该冲头座滑动使第二通孔与铆钉错开,该上模板下移并下压料片使铆钉穿过料片的铆孔,料片向下抵顶上浮板使该两夹块的斜壁抵顶该两插柱的斜面,该两夹块背向滑动,该铆钉铆接于该铆孔。
[0005]该自动装铆装置的送料组件将铆钉送入输送管,铆钉经输送管送至被该两夹块夹住,上模板下移并下压料片,料片向下抵顶上浮板使该两夹块远离从而可将铆钉铆接于料片的铆孔,无需逐个手动操作铆钉,自动且高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7]图1是本发明自动装铆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08]图2是图1中的自动装铆装置连同一料片的立体组装图。
[0009]图3是图1中的上浮板于另一方向的立体放大图。
[0010]图4是图3中的上浮板于另一方向的视图。
[0011]图5是图1中的其中一夹块的立体放大图。
[0012]图6是图5中的夹块于另一方向的视图。
[0013]图7是图2中的冲头座连接输送管的立体放大图。
[0014]图8是本发明自动装铆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送料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装铆装置,包括一上模板、一下模板、一上浮板、一位于上浮板下方的下浮板、一送料组件、两夹块、一滑动连接于下浮板的冲头座、一输送管及一连接该冲头座的驱动件,该上模板与上浮板之间放置一具有一铆孔的料片,该下浮板装设于下模板且设有一贯穿下浮板的顶面及底面的第一通孔,该两夹块滑动地组设于该上浮板且背向滑动后可复位,每一夹块朝向另一夹块的一端设有一半圆形的穿孔,该两穿孔连通并正对第一通孔,每一夹块的底部设有一斜壁,该冲头座穿设于上浮板且靠近该两夹块的底面,冲头座设有一正对该两穿孔的第二通孔,输送管连接第二通孔的底端,该下模板设有两穿过下浮板并穿设于上浮板的插柱,每一插柱的顶部设有一斜面,一铆钉经送料组件送入输送管且被推动至穿过第二通孔及第一通孔,该 铆钉的杆部抵顶该两穿孔的边缘使该两夹块背向滑动后复位并夹住铆钉,该驱动件驱使该冲头座滑动使第二通孔与铆钉错开,该上模板下移并下压料片使铆钉穿过料片的铆孔,料片向下抵顶上浮板使该两夹块的斜壁抵顶该两插柱的斜面,该两夹块背向滑动,该铆钉铆接于该铆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浮板的顶面设有一收容槽,该两夹块可滑动地收容于该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容槽包括位于上方的一第一槽及连通第一槽底部的比第一槽宽的一第二槽,每一夹块包括收容于第一槽的一基体及设于该基体的底部的收容于第二槽的一滑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夹块的基体朝向另一夹块的一端延伸一夹持部,该两穿孔分别设于该两夹持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容槽贯穿上浮板的两侧,两挡板固定于上浮板的两侧并挡止于收容槽的两端,每一挡板与对应的夹块之间设置一弹性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浮板的顶面设有一与收容槽垂直相交的穿槽,该上浮板的底面设有一连通穿槽的容置槽,该两穿孔正对该穿槽,该冲头座包括一主体及自主体向上延伸的一抵块,抵块穿过容置槽并穿设于穿槽,该第二通孔贯穿抵块的顶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容槽的底壁于穿槽的两侧设有两通槽,该两插柱穿设于该两通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装设一柱形的导套,该导套沿圆周面设有一卡槽,该主体延伸出两卡置于该卡槽的两侧的卡钩。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浮板的顶面设有一滑槽,该第一通孔设于该滑槽的底壁,该主体滑动地装设于滑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料组件包括一一连接块、一传送部及一倾斜的料斗,该连接块设有一滑道,该料斗的底部设有一出口,该传送部设有一倾斜的连通该滑道且顶部连通该出口的传送道,铆钉装入该料斗后经该出口头部朝上地滑入传送道并滑向该滑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送部设有一贯穿该传送部远离连接块的一侧及该传送道的底壁的一第三通孔,一第一气管连接第三通孔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输送管的第一端自第二通孔的底端向下延伸穿过第一通孔及下模板后弯折180度并向上延伸至邻接滑道远离传送部的一端,该第一气管朝第三通孔供气从而将铆钉推入输送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第二气管连接于输送管的底部靠近连接块的一侧,铆钉自滑道滑至输送管的底部后,第二气管供气从而向上推动铆钉穿过下模板、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装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浮板与下浮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件,下模板设有一凹槽,下浮板装设于凹槽,下浮板与凹槽的底壁之间也设置若干弹性件。
【文档编号】B21J15/10GK103934402SQ20131001658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
【发明者】谢世利, 谭勇, 陈俊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