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磨夹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磨夹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为顶面与底面,一轴孔沿本体轴心贯穿该顶面与底面,所述本体的顶面与底面之间依次分别为圆锥状的夹持段、颈轴以及连接段,所述本体的壁面沿轴向设有至少四个剖沟,所述夹持段的轴孔的外表面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外表面设有耐磨层。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缓冲层,减轻工件在旋转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周向力,同时通过设置耐磨层,防止工件与夹持段接触处磨损严重,提高其耐磨效果,节约维修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防磨夹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夹紧部件,尤其涉及一种防磨夹头。
【背景技术】
[0002]细长精密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进而会影响到加工精度,增大工件加工难度。为了消除上述不利因素,减少这类细长工件在切削过程中的受力变形,在机床的床身中部或主轴箱的前面都会安装固定有夹头。
[0003]现有技术中,工件直接安装在夹头上,由于受到旋转切削力的作用,工件与夹头接触部位需产生大的摩擦,一方面损伤夹头本身,另一方面对工件造成一定的损坏。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防磨夹头。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磨夹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为顶面与底面,一轴孔沿本体轴心贯穿该顶面与底面,所述本体的顶面与底面之间依次分别为圆锥状的夹持段、颈轴以及连接段,所述本体的壁面沿轴向设有至少四个剖沟,所述夹持段的轴孔的外表面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外表面设有耐磨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5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为镀铬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6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采用螺纹连接。
[001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缓冲层,减轻工件在旋转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周向力,同时通过设置耐磨层,防止工件与夹持段接触处磨损严重,提高其耐磨效果,节约维修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3]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0014]所述一种防磨夹头,包括本体I,所述本体I的两端分别为顶面10与底面20,一轴孔6沿本体I轴心贯穿该顶面10与底面20,所述本体I的顶面10与底面20之间依次分别为圆锥状的夹持段5、颈轴3以及连接段2,所述本体I的壁面沿轴向设有至少四个剖沟4,所述夹持段5的轴孔6的外表面设有缓冲层7,所述缓冲层7的外表面设有耐磨层8。
[0015]所述缓冲层7的厚度为5mm,所述耐磨层8为镀铬层,所述耐磨层8的厚度为6mm。
[0016]所述连接段2采用螺纹连接,连接牢靠。
[0017]综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在制造过程中,通过设置缓冲层7,减轻工件在旋转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周向力,同时通过设置耐磨层8,防止工件与夹持段接触处磨损严重,提高其耐磨效果,节约维修成本。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磨夹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I)的两端分别为顶面(10)与底面(20),一轴孔(6)沿本体(I)轴心贯穿该顶面(10)与底面(20),所述本体(I)的顶面(10)与底面(20)之间依次分别为圆锥状的夹持段(5)、颈轴(3)以及连接段(2),所述本体(I)的壁面沿轴向设有至少四个剖沟(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段(5)的轴孔(6)的外表面设有缓冲层(7),所述缓冲层(7)的外表面设有耐磨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磨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7)的厚度为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磨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8)为镀铬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磨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8)的厚度为6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磨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采用螺纹连接。
【文档编号】B23Q3/00GK103551869SQ201310496266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2日
【发明者】崔邦军 申请人:昆山邦琪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