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制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13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自动制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扣机,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的针扣生产机械。
背景技术
针扣是服装配件,主要用于实现皮带、鞋等穿着用品的扣合。其主要部件由金属或塑料做成,大致分为扣体和扣针两部分,扣体形状多样,如蛋型、方型、圆型、D字型、三档型、日字型等。扣针设于扣体的中央,作用是卡进需要锁紧的带状物预先设定的小洞,实现针扣锁定的功能。现有的针扣制作需要多种机械 配合多种工序来完成,半成品在不同工序的切换不但需要许多人力,还浪费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制扣机,可自动将原料加工成成品针扣,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制扣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上的自动制扣装置,所述自动制扣装置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可按照预先设定的行程竖直运动,其底部设有左右对称的阶梯状缺口 ;所述中模设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并可与所述上模的竖直运动配合作水平运动;所述下模固设于所述机座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模从开口处往内分为3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的外侧为切削刃、内侧为第一弯曲刃,第二阶梯为第二弯曲刃,第三阶梯内固设有扣针模。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扣针模下表面设有弧形槽。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扣针模前端设有向下的下凸起,所述自动制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下凸起相配合的扣针成型模,所述扣针成型模可与所述上模的竖直运动互相配合作水平运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扣针成型模末端设有管槽,上端设有与所述下凸起配合的上凸起。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制扣机还包括压管装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压管装置包括片材输送装置、出料输送装置、成型柱以及可以作相向运动的压管上模和压管下模。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制扣机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机座上的电机和由所述电机带动的凸轮,所述凸轮驱动分别与所述上模和压管装置连接的两个杠杆。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制扣机还包括用于将扣管输送至所述自动制扣装置的振动盘。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制扣机还包括线材校直器和线材同步输送器。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全自动制扣机可将针扣生产需要的各个部件自动生产出来,并且自动将生产出的各个部件装配成成品,途中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对现有技术中半人工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本全自动制扣机采用全自动化组装,杜绝了人工生产的随意性带来的产品缺陷,使成品质量稳定可靠。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制扣机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制扣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制扣机的上模主视图;[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制扣机的扣针模和扣针的主视图;[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制扣机的上模和扣针模的立体图;[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制扣机的制扣装置的立体图;[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制扣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压管模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0025]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一种全自动制扣机,包括机座I和设于机座I上的自动制扣装置2,所述自动制扣装置2包括上模3、中模4和下模5,所述上模3可按照预先设定的行程竖直运动,其底部设有左右对称的阶梯状缺口 ;所述中模4设于所述上模3和下模5之间并可与所述上模3的竖直运动配合作水平运动;所述下模5固设于所述机座I上。[0026]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上模3从开口处往内分为3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的外侧为切削刃31、内侧为第 一弯曲刃32,第二阶梯为第二弯曲刃33,第三阶梯内固设有扣针模6。[0027]如图4所示,所述扣针模6下表面设有弧形槽61。[0028]所述扣针模6前端设有向下的下凸起62,所述自动制扣装置2还包括与所述下凸起62相配合的扣针成型模7,所述扣针成型模7可与所述上模3的竖直运动互相配合作水平运动。[0029]所述扣针成型模7末端设有管槽71,上端设有与所述下凸起62配合的上凸起72。[003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扣针模6和扣针成型模7共同作用,将扣针原料裁剪成适当长度继而定位在扣体上和成型。其中扣针模6的弧形槽61可以将扣针原料的一端压紧并围绕在扣体上。上凸起72和下凸起62可将扣针原料的另一端压成弧形,使扣针15更好地实现锁止的功能。[0031]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制扣机还包括压管装置8。[0032]优选地,所述压管装置8包括片材输送装置、出料输送装置81、成型柱82以及可以作相向运动的压管上模83和压管下模84。[00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管装置8用于将金属片材压成扣管。[003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不设有压管装置8,使用者必须采用现成的管材作为扣管。[0035]优选地,所述制扣机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机座I上的电机9和由所述电机9带动的凸轮10,所述凸轮10驱动分别与所述上模3和压管装置8连接的两个杠杆11。[0036]优选地,所述制扣机还包括用于将扣管输送至所述自动制扣装置2的振动盘12。优选地,所述制扣机还包括线材校直器13和线材同步输送器14。下面以针扣的生产过程详述上述全自动制扣机每个部件的工作原理:1、将扣管的生产原料长金属片通过片材输送装置输送到压管模中,此时压管上模83和压管下模84同时向成型柱82运动,长金属片进入压管模的部分被压管上模83和压管下模84切断并围绕成型柱82挤压成圆管状的扣管。扣管也可以采用现成的金属管材,此时不再需要压管装置8。2、扣管被出料输送装置81输送到振动盘12内储存,振动盘12将扣管排列有序地输送到扣针成型模7的管槽71中。3、制作针扣的扣体的材料金属棒通入线材校直器13,因为此类金属棒通常是成捆销售的,使用前必须经过线材校直器13的校直才能正常生产。线材校直器13由一组水平校直轮和一组竖直校直轮组成。4、经过校直的金属棒进入线材同步输送器14,线材同步输送器14由输送轮和同步齿轮组成,线材同步输送器14可根据自动制扣装置2的生产速度将金属棒同步送入制扣
装置5、金属棒进入自动制扣装置2后,中模4向前移动与下模5共同承托金属棒,自动制扣装置2的上模3开始下压,其切削刃31最先与金属棒接触并将金属棒根据生产需要切断成适当长度。6、上模3继续下压,此时第一弯曲刃32与所述金属棒接触,使金属棒弯曲形成第
一弯曲端。7、当上模3下压至第二阶梯将要与中模4水平时,中模4向后收回,此时只有下模5承托金属棒,金属棒被第二弯曲刃33弯曲形成第二弯曲端;此时扣针成型模7将扣管送到下模5适当位置,第二弯曲端被弯曲至与金属棒体成90度,同时第一弯曲端卡进扣管的两头从而形成矩形的扣体。8、步骤7进行的同时,扣针模6将扣针原料挤压成扣针形状并固定在扣体上,扣针15的固定由扣针模6下表面设有的弧形槽61和下模5共同挤压完成,扣针15尖端的弯曲由上凸起72和下凸起62共同挤压完成。9、针扣制作完成后中模4向前将成品针扣推出模具。10、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实现批量生产。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制扣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上的自动制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制扣装置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可按照预先设定的行程竖直运动,其底部设有左右对称的阶梯状缺口 ;所述中模设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并可与所述上模的竖直运动配合作水平运动;所述下模固设于所述机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从开口处往内分为3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的外侧为切削刃、内侧为第一弯曲刃,第二阶梯为第二弯曲刃,第三阶梯内固设有扣针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针模下表面设有弧形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针模前端设有向下的下凸起,所述自动制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下凸起相配合的扣针成型模,所述扣针成型模可与所述上模的竖直运动互相配合作水平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针成型模末端设有管槽,上端设有与所述下凸起配合的上凸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扣机还包括压管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管装置包括片材输送装置、出料输送装置、成型柱以及可以作相向运动的压管上模和压管下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扣机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机座上的电机和由所述电机带动的凸轮,所述凸轮驱动分别与所述上模和压管装置连接的两个杠杆。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扣机还包括用于将扣管输送至所述自动制扣装置的振动盘。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扣机还包括线材校直器和线材同步输 送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制扣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上的自动制扣装置,所述自动制扣装置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可按照预先设定的行程竖直运动,其底部设有左右对称的阶梯状缺口;所述中模设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并可与所述上模的竖直运动配合作水平运动;所述下模固设于所述机座上。本全自动制扣机可将针扣生产需要的各个部件自动生产出来,并且自动将生产出的各个部件装配成成品,途中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对现有技术中半人工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本全自动制扣机采用全自动化组装,杜绝了人工生产的随意性带来的产品缺陷,使成品质量稳定可靠。
文档编号B21D53/46GK203109106SQ2013201040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黄业仁 申请人:黄业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