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0028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属于微纳制造领域。该装置由主传动轴(3)、第一从动轴(4)、第二从动轴(5)、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组成。上述轧辊相互啮合,轧辊设有凹槽辊道(15),凹槽辊道(15)内设有微纹理轧制工具。通过电机和斜齿轮,同步驱动轧辊旋转,由微纹理轧制工具在活检针管外表面复印形成纹理。本实用新型具有微细纹理生成简单、开发成本低、可与医用活检针的生产线直接集成、方便生成用于超声波定位的医用活检针三棱锥形凹坑纹理的优势。
【专利说明】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微细纹理生成方法及其装置,特别涉及的是用于超声波定位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方法及其装置,属于微纳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活检病理学分析是疾病诊断的依据,病灶经过CT或超声等检测出后,还需要进行取样和病理分析才能够得出结论。医用活检针是一种医疗器械,被广泛用于肾脏、肝脏、肺、乳腺、甲状腺、前列腺、胰腺、睾丸、子宫、卵巢、体表等多种器官的活检过程中,进行肿瘤和不明种肿瘤等的活组织取样、吸取细胞。在医用活检针穿刺提取活体组织时通过借助超声波引导确定所要提取组织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活检穿刺过程中,光滑的针头针管表面对于超声波的反射将形成类似的镜面反射,很难准确定位活检针在活体组织中的准确位置,对病灶的采样大多都是靠医生的经验和可视性检查系统如超声、CT。目前在活检针针管外表面普遍通过标注刻度线定位进针的深度,但是对于进针的方位还不能准确获得;还有的研究通过在活检针上增加角度测量仪,进行倾角检测增加准确定位病灶的采样,但由于需要在针头上加装传感装置,应用到实际加工中比较困难。鉴于技术、经济的原因,目前应用在医用活检针头中用于超声波定位的微细纹理生成方法及其装置在推广应用中受到了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及方法,本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在活检针针头外表面上预定位置生成微细纹理,根据生成的微细纹理对超声波的反射能准确获得针头在活检过程中位置,为鉴别诊断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科学的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和手段。
[0004]一种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主传动轴轧辊、第一从动轴轧辊、第二从动轴轧辊、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第一从动轴斜齿轮、第二从动轴斜齿轮组成;上述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构成等边三角形布局;主传动轴轧辊安装于主传动轴上,第一从动轴轧辊安装于第一从动轴上,第二从动轴轧辊安装于第二从动轴上;上述主传动轴轧辊、第一从动轴轧辊、第二从动轴轧辊相互啮合;上述主传动轴轧辊、第一从动轴轧辊、第二从动轴轧辊的辊身表面是由彼此成120度夹角的两段线段沿轧辊轴线旋转后形成的;该表面沿周向还开设有凹槽辊道,该凹槽辊道的曲面形状是由一段角度为120度的内圆弧沿轧辊轴线旋转后形成的;三段内圆弧拼合后形成一个与针头针管外表面一致的圆形孔(14);上述主传动轴轧辊、第一从动轴轧辊、第二从动轴轧辊中的一个轧辊或任意几个轧辊的凹槽辊道内设有一个或若干个微纹理轧制工具;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和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安装于主传动轴上,并且分别位于主传动轴轧辊左右两侧,第一从动轴斜齿轮安装于第一从动轴上,第二从动轴斜齿轮安装于第二从动轴上;其中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和第二从动轴斜齿轮相啮合,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和第一从动轴斜齿轮相啮合。
[0005]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的微细纹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医用针头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初始化,将针头针管喂入主传动轴轧辊、第一从动轴轧辊、第二从动轴轧辊形成的圆形孔中;步骤2、通过步进电机驱动主传动轴,经由相互啮合的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与第一从动轴斜齿轮传递旋转运动到第一传动轴、经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与第二从动轴斜齿轮传递旋转运动到第二传动轴,同步驱动主传动轴轧辊、第一从动轴轧辊、第二从动轴轧辊旋转;步骤3、摩擦同步带动针头针管运动,由设置在轧辊的凹槽辊道内的微纹理轧制工具压缩针头针管外表面,在针头针管外圆柱面上复印形成凹坑。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能与医用活检针生产线无缝连接。
[0007]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传动轴轧辊、第一从动轴轧辊、第二从动轴轧辊的凹槽辊道内设置的微纹理轧制工具彼此结构相同,或不相同,或部分相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微纹理轧制工具可以通过钎焊的方式安装于凹槽辊道内。
[0008]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轴轧辊、第一从动轴轧辊、第二从动轴轧辊的凹槽辊道内均设有一个微纹理轧制工具,且微纹理轧制工具均为结构相同的三棱锥凸块结构。微纹理轧制工具将在针头针管外圆柱面上复印形成三个成120度夹角分布三棱锥形凹坑,形成的三个三棱锥凹坑能最好的反射超声波,用于准确定位活检针头在活体组织中的位置。具有三棱锥形凹坑的医用活检针头在超声波装置的辅助下能准确识别和控制不锈钢针头在活检过程中的所处位置及动作走向,进而提取到准确的活体组织。
[0009]由于轧制的微细纹理尺度在微米级别,乳制所需要的轧制力较小,因此上述步骤I中,在轧制微细纹理的过程中针头针管中不需要加入芯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2为固定机架及轧辊凹槽辊道示意图;
[0012]图3为主传动轴示意图;
[0013]图4为斜齿轮示意图;
[0014]图5为轧辊示意图
[0015]图6为主传动轴装配示意图;
[0016]图7为从动轴示意图;
[0017]图8为从动轴装配示意图;
[0018]图9为主传动轴端盖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名称:I为固定机架;2为主传动轴端盖;3为主传动轴;4为第一从动轴;5为第二从动轴;6为主传动轴轧辊;7为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8为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9为第一从动轴乳辊;10为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1为第二从动轴乳辊;12为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3为从动轴端盖;14为三段内圆弧拼合后形成一个与针头针管外表面一致的圆形孔;15为凹槽辊道;16为微纹理轧制工具。【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成等边三角形布局的3个传动轴、安装在三个传动轴上的3个带有三棱锥凸块的轧辊、3对互相啮合的斜齿轮和高刚度机架。其特征在于:在结构上包括固定机架1、两端通过主动轴端盖(2)与轴承固定于固定机架的带键槽的主传动轴
3、一端通过端盖与顶部机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底部固定机架连接的带键槽的第一从动轴4、一端通过端盖与底部固定机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顶部机架连接的带键槽的第二从动轴5、主传动轴3上通过键槽固定的主传动轴轧辊6、主传动轴轧辊(6)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键槽固定的两个相同尺寸的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和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第一从动轴4通过键槽固定的第一从动轴轧辊9和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第二从动轴5通过键槽固定的第二从动轴轧辊11和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
[0022]所述的用于超声波定位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主传动轴3由步进电机带动旋转、经由相互啮合的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与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传递旋转运动到第一从动轴4、经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与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传递旋转运动到第二从动轴5,实现旋转运动在各个传动轴之间的传递。在维持不锈钢针头针管圆形形状和无芯棒下,通过电机和斜齿轮,同步驱动轧辊旋转,摩擦驱动针头针管运动,然后由三棱锥凸块压缩不锈钢针头针管外表面,复印形成超声波反射最佳位置的三棱锥形凹坑。不同直径规格的医用活检针头外表面的三棱锥形凹坑可有不同尺寸的安装在轧辊的三棱锥凸块生成;具有三棱锥形凹坑的医用活检针头在超声波装置的辅助下能准确识别和控制不锈钢针头在活检过程中的所处位置及动作走向,进而提取到准确的活体组织。
[0023]本实用新型在针头针管外圆柱面上复印形成的三个成120度夹角分布三棱锥形凹坑,形成的三个三棱锥凹坑能最好的反射超声波,用于准确定位活检针在活体组织中的位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能与医用活检针头针管生产线无缝连接。
[0024]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主传动轴(3)、第一从动轴(4)、第二从动轴(5)、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组成; 上述主传动轴(3)、第一从动轴(4)、第二从动轴(5)构成等边三角形布局;主传动轴轧辊(6 )安装于主传动轴(3 )上,第一从动轴轧辊(9 )安装于第一从动轴(4 )上,第二从动轴轧辊(11)安装于第二从动轴(5)上;上述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相互啮合; 上述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的辊身表面是由彼此成120度夹角的两段线段沿轧辊轴线旋转后形成的;该表面沿周向还开设有凹槽辊道(15),该凹槽辊道(15)的曲面形状是由一段角度为120度的内圆弧沿轧辊轴线旋转后形成的;三段内圆弧拼合后形成一个与针头针管外表面一致的圆形孔(14); 上述主传动轴轧辊(6 )、第一从动轴轧辊(9 )、第二从动轴轧辊(11)中的一个轧辊或任意几个轧辊的凹槽辊道(15)内设有一个或若干个微纹理轧制工具(16); 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 )和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 )安装于主传动轴(3 )上,并且分别位于主传动轴乳辊(6)左右两侧,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安装于第一从动轴(4)上,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安装于第二从动轴(5)上;其中主传动轴第一斜齿轮(7)和第二从动轴斜齿轮(12)相啮合,主传动轴第二斜齿轮(8)和第一从动轴斜齿轮(10)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传动轴轧辊(6)、第一从动轴轧辊(9)、第二从动轴轧辊(11)的凹槽辊道(15)内设置的微纹理轧制工具(16 )彼此结构相同,或不相同,或部分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活检针微细纹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轴轧辊(6 )、第一从动轴轧辊(9 )、第二从动轴轧辊(11)的凹槽辊道(15)内均设有一个微纹理轧制工具(16),且微纹理轧制工具(16)均为结构相同的三棱锥凸块结构。
【文档编号】B21G1/08GK203599440SQ201320631558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张臣 申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