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层,所述第一传输层包括: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一导轨两侧的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所述第一导轨为网状结构;第二传输层,所述第二传输层与所述第一传输层平行,所述第二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层下方,所述第二传输层包括:第二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两侧的挡板,分别为: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其中,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水平方向的右边。
【专利说明】一种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工业加工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力口,相应的原料和半成品以及成品的运输量加大。
[0003]目前,在大型企业中,使用全自动的生产线进行生产,由于全是机器进行流水线操作,以及大型自动化设备进行运输,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流的负担,但由于小企业资金有限,加工设备以及工件规模较小,所以一般都使用人工、推车等小型设备进行物流。
[0004]目前,单体式加工车间中,工人单人操作一定数量的机床进行加工,在拿取原料和放置加工好的工件时,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并且由于刚加工好的工件表面可能存在杂质,如:铁屑等,在加工好后还需要进行清洗,而清洗需要耗费较大的工作量,目前工人将工件加工好后,一般是放置在一预先放置机床旁边的装置中,然后将装置运输到下个岗位。
[0005]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6]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人工将加工好的工件运输到下个岗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或者使用传统的传输装置将加工好的工件运输到下个岗位需要进行大量的清洁工作,所以,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的运输装置或人工进行工件运输存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传输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的运输装置或人工进行工件运输存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进行工件运输的技术效果。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0009]第一传输层,所述第一传输层包括: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一导轨两侧的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所述第一导轨为网状结构;
[0010]第二传输层,所述第二传输层与所述第一传输层平行,所述第二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层下方,所述第二传输层包括:第二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两侧的挡板,分别为: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其中,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
[0011]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
[0012]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水平方向的右边,且所述第二支撑架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距离为一预设距离值。
[0013]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具体包括:第一圆柱主体、第二圆柱主体和锥形底座,在竖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为:锥形底座、第一圆柱主体、第二圆柱主体,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主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主体在水平方向均设有直径相等的N个通孔,N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
[0014]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主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主体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过所述通孔进行连接。
[0015]其中,所述网状结构具体为孔为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的网状结构。
[0016]其中,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
[0017]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8]由于采用了双层导轨进行运输,上层导轨可以运输工件并且过滤掉杂质,减少了清洁的工作量,下层导轨可以收集杂质回收利用,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的运输装置或人工进行工件运输存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进行工件运输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传输装置中传输层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传输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的运输装置或人工进行工件运输存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进行工件运输的技术效果。
[0024]采用了双层导轨进行运输,上层导轨可以运输工件并且过滤掉杂质,减少了清洁的工作量,下层导轨可以收集杂质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的运输装置或人工进行工件运输存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进行工件运输的技术效果。
[0025]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6]实施例一
[0027]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应用于机床加工中,请参考图1-图4,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0028]第一传输层101,所述第一传输层101包括:第一导轨1011,以及所述第一导轨1011两侧的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所述第一导轨为网状结构;
[0029]第二传输层102,所述第二传输层102与所述第一传输层101平行,所述第二传输层102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层101下方,所述第二传输层102包括:第二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两侧的挡板,分别为: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其中,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一导轨1011连接;
[0030]第一支撑架103,所述第一支撑架10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102连接;
[0031]第二支撑架104,所述第二支撑架10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102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10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03水平方向的右边,且所述第二支撑架104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架103的距离为一预设距离值。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撑架103位于第二导轨102的左端,第二支撑架104位于第二导轨102的中部。
[0032]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103具体包括:第一圆柱主体1031、第二圆柱主体1032和锥形底座1033,在竖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为:锥形底座1033、第一圆柱主体1031、第二圆柱主体1032,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主体1031和所述第二圆柱主体1032在水平方向均设有直径相等的N个通孔,N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
[0033]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柱主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主体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过所述通孔进行连接。
[0034]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圆柱主体1031和第二圆柱主体1032通常均设有5个孔,利用5个孔和螺母以及螺栓,可以对第一支撑架103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使用。
[0035]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结构具体为孔为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的网状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因加工的工件尺寸有要求,设置将孔的大小设置为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可以达到较好的过滤杂质而不过滤掉工件,同时保障较高传输速度的效果。
[0036]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在实际应用中,假设工人正在加工工件,将加工好的共计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才传输装置进行传输到半成品放置装置中,在第一导轨的末端放置半成品放置装置用于装加工好的工件,在第二导轨的末端放置杂质放置装置用于装杂质进行回收利用,且经过传输装置的工件清洗工作量将减少。
[0037]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038]由于采用了双层导轨进行运输,上层导轨可以运输工件并且过滤掉杂质,减少了清洁的工作量,下层导轨可以收集杂质回收利用,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的运输装置或人工进行工件运输存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进行工件运输的技术效果。
[0039]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4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传输层,所述第一传输层包括: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一导轨两侧的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所述第一导轨为网状结构; 第二传输层,所述第二传输层与所述第一传输层平行,所述第二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层下方,所述第二传输层包括:第二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两侧的挡板,分别为--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其中,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 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 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水平方向的右边,且所述第二支撑架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距离为一预设距离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具体包括:第一圆柱主体、第二圆柱主体和锥形底座,在竖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为:锥形底座、第一圆柱主体、第二圆柱主体,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主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主体在水平方向均设有直径相等的N个通孔,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主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主体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过所述通孔进行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结构具体为孔为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的网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
【文档编号】B23Q7/14GK203566408SQ201320805968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胡宗斌 申请人:绵阳市德成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