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3092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包括管道旋压装置、管道固定装置;管道旋压装置包括主轴、主轴旋转驱动器、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模头,模头安装在主轴端头上,主轴旋转驱动器、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与主轴机械连接,主轴旋转驱动器驱动主轴旋转、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驱动主轴直线运动,主轴旋转带动模头旋转,主轴直线运动带动模头直线运动;管道固定装置包括复合管支撑座、V型夹头、升降机,多个V型夹头平行的设在复合管支撑座上,升降机设在相邻的V型夹头之间的复合支撑座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模头的强制性旋压,将内管不锈钢管材冷扩而产生热塑性变形,使内管的不锈钢管与外面的碳钢管能贴合紧密,结合强度达到2.1MPa以上。
【专利说明】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管的复合加工管机,特别涉及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的冷挤压复合管机。
【背景技术】
[0002]利用碳钢管的强度及不锈钢的防腐性能,在碳钢管内壁复合一层不锈钢材料而成的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既有碳钢管的强度,又有不锈钢管的防腐蚀性能,是替代这两种材料的一种新型材料,其生产工艺,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是冷拔的加工工艺,其缺点是模头的规格多,磨损也较严重,复合强度不高。
[0003]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模头的强制性旋压,将内管的不锈钢管材冷扩而产生热塑性变形,使内管的不锈钢管与外面的碳钢管能贴合紧密的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包括管道旋压装置、管道固定装置;
[0006]所述管道旋压装置包括主轴、主轴旋转驱动器、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模头,所述模头安装在主轴端头上,主轴旋转驱动器、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与主轴机械连接,主轴旋转驱动器驱动主轴旋转、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驱动主轴直线运动,主轴旋转带动模头旋转,主轴直线运动带动模头直线运动;
[0007]所述管道固定装置包括复合管支撑座、V型夹头、升降机,多个所述V型夹头平行的设在复合管支撑座上,所述升降机设在相邻的V型夹头之间的复合支撑座上。
[0008]进一步讲,主轴包括内轴、外轴,所述外轴套在内轴上,内轴能在外轴内转动,模头固定在内轴端头上;
[0009]所述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包括移动小车、直线驱动电机,直线驱动电机设在移动小车上、并能驱动移动小车直线运动,移动小车与外轴机械固定,移动小车移动带动外轴移动,外轴带动带动内轴移动;
[0010]所述主轴旋转驱动器包括旋转驱动电机、旋转传动机构,旋转驱动电机通过旋转传动机构向内轴传动。
[0011 ] 进一步讲,直线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0012]还可以,复合管机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固定轴、触头、弹性部件、接近开关,固定轴一端固定在模头后端部、另一端固定接近开关及弹性部件一个端头,触头通过弹性部件与固定轴连接,在压力作用下触头使弹性部件发生变形,触头接近接近开关时接近开关发出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接近开关电性连接、并接受接近开关发射的信号,控制器与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电性连接、并能控制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加速或减速或关闭。
[0013]还可以,复合管机还包括超声波检测仪,所述超声波检测仪设在内轴上、并随内轴转动和直线运动。
[0014]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使用以上结构,通过模头的旋压和自动进给,内管的不锈钢管受压与外面的碳钢管贴合紧密,结合强度达到2.1MPa以上,全线在生产过程中间环节不需要人工干预,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A-A。
[0018]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头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运用图3模头结构加工控制示意图。
[0020]附图5为图3中P点放大图。
[0021]图中:管道旋压装置1、管道固定装置2、主轴3、主轴旋转驱动器4、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5、模头6、合管支撑座7、V型夹头8、升降机9、压力传感器10、控制器11、固定轴12、触头13、弹性部件14、接近开关15、内轴31、外轴32、移动小车41、直线驱动电机42、旋转驱动电机51、旋转传动机构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2中,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包括管道旋压装置1、管道固定装置2 ;
[0023]管道旋压装置I包括主轴3、主轴旋转驱动器4、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5、模头6,主轴3包括内轴31、外轴32,外轴32套在内轴31上,内轴31能在外轴32内转动,模头6安装在内轴31端头上,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4包括移动小车41、直线驱动电机42,直线驱动电机42设在移动小车41上、并能驱动移动小车41直线运动,移动小车41与外轴32机械固定,移动小车41移动带动外轴32移动,外轴32移动带动内轴31移动;
[0024]主轴旋转驱动器5包括旋转驱动电机51、旋转传动机构52,旋转驱动电机51通过旋转传动机构52向内轴31传动;
[0025]直线驱动电机42、旋转驱动电机51为变频电机,内轴31旋转带动模头6旋转,夕卜轴32直线运动带动内轴31直线运动,从面带动模头6直线运动;
[0026]管道固定装置2包括复合管支撑座7、V型夹头8、升降机9,多个所述V型夹头8平行的设在复合管支撑座7上,升降机9设在相邻的V型夹头8之间的复合支撑座7上,把加工的外管件放置于复合管支撑座7的V型夹头8上,工作时,通过升降机9调整外管件管口中心点与模头中心点对应位置,提高加工精度,再用V型夹头8夹紧外管件即完成了外管件的固定,再将内管件(不锈钢管材)放置于外管件内,再启动直线驱动电机42、旋转驱动电机51,使模头6旋转同时向外管件内给进(直线运动),对内管件给压,使内管件与外管件紧贴在一起,强度可以达到结合强度达到2.1MPa以上,模头6给进的速度的快慢可以通过预先程序控制,也可以通过设置感应器的方式进行控制。
[0027]如图3、4、5所示,结合附图1,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0、控制器11,压力传感器11包括固定轴12、触头13、弹性部件14、接近开关15,固定轴12 —端固定在模头6后端部、另一端固定接近开关15及弹性部件14 一个端头,触头13通过弹性部件14与固定轴12连接,在压力作用下触头13使弹性部件14发生变形,触头13接近接近开关15时接近开关15发出信号;控制器11与接近开关15电性连接、并接受接近开关15发射的信号,控制器11与直线驱动电机42电性连接、并能控制直线驱动电机42开启或加速或减速或关闭,工作时,启动直线驱动电机42、旋转驱动电机51,使模头6旋转同时向外管件内给进(直线运动),对内管件给压,控制器11通过判定触头13所受压力,来判断内管与外管接合的紧密度,进而判断给进速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给进速度过快,内管与外管接合的紧密度不够,触头13受的压力较大,控制器11控制直线驱动电机42减速,反之加速,当没有压力时则触头13与内管脱离了接触,则关机。
[0028]优选的,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还可以包括超声波检测仪,超声波检测仪设在内轴31上、并随内轴31转动和直线动运,通过超声波检测仪检测也成型的复合管质量,有利于及时发现次品和产品缺陷。
[0029]本例中的结构仅为对于权利要求的举例说明和讲解,以便于大众阅读理解,不应视为对于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和法定等同特征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管机包括管道旋压装置、管道固定装置; 所述管道旋压装置包括主轴、主轴旋转驱动器、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模头,所述模头安装在主轴端头上,主轴旋转驱动器、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与主轴机械连接,主轴旋转驱动器驱动主轴旋转、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驱动主轴直线运动,主轴旋转带动模头旋转,主轴直线运动带动模头直线运动; 所述管道固定装置包括复合管支撑座、V型夹头、升降机,多个所述V型夹头平行的设在复合管支撑座上,所述升降机设在相邻的V型夹头之间的复合支撑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其特征是:所述主轴包括内轴、夕卜轴,所述外轴套在内轴上,内轴能在外轴内转动,模头固定在内轴端头上; 所述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包括移动小车、直线驱动电机,直线驱动电机设在移动小车上、并能驱动移动小车直线运动,移动小车与外轴机械固定,移动小车移动带动外轴移动,外轴带动带动内轴移动; 所述主轴旋转驱动器包括旋转驱动电机、旋转传动机构,旋转驱动电机通过旋转传动机构向内轴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其特征是:所述直线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管机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固定轴、触头、弹性部件、接近开关,固定轴一端固定在模头后端部、另一端固定接近开关及弹性部件一个端头,触头通过弹性部件与固定轴连接,在压力作用下触头使弹性部件发生变形,触头接近接近开关时接近开关发出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接近开关电性连接、并接受接近开关发射的信号,控制器与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电性连接、并能控制主轴直线运动驱动器加速或减速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管机还包括超声波检测仪,所述超声波检测仪设在内轴上、并随内轴转动和直线运动。
【文档编号】B21D22/16GK203635711SQ201420008315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7日
【发明者】李中华, 张 杰, 郑明良, 边新河, 张俊春 申请人:宜昌利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