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加工物的加工方法、开孔钻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969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被加工物的加工方法、开孔钻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加工物的加工方法以及开孔钻。此方法优选适用于在层叠剥离容器的外壳上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的工序。



背景技术:

已往,已知的一种层叠剥离容器是伴随着内容物的减少,内层从外层剥离、收缩,从而抑制空气进入容器内部(例如专利文献1)。这样的层叠剥离容器具有由内层构成的内袋和由外层构成的外壳。

层叠剥离容器的外壳上设有外部气体导入孔,从而内袋能够收缩。外部气体导入孔一般情况下是用冲压切割机从容器外侧加工而成,不损伤内袋的情况下在外壳上可靠地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是不容易的。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556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中,在承载台抵住口部内侧面的状态下,通过使冲压切割机的前端的切割刃接近承载台,从口部的外侧在口部上加工出外部气体导入孔。然后,通过设定使承载台和切割刃的距离不小于预定距离,从而防止切割刃损伤内袋。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存在难以在容器口部以外的部位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容器外壳的任意位置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的被加工物加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加工物的加工方法,其具备加工工序:在使开孔钻旋转的同时,将平坦面按压在被加工物上使所述刃部接触到被加工物,从而在所述被加工物上形成圆孔,所述开孔钻具有筒状前端部,在所述前端部设有上述平坦面以及切口部并且在所述切口部的侧面具有上述刃部。

本发明中使用开孔钻加工被加工物,开孔钻具有筒状前端部,在所述前端部设有平坦面以及切口部并且在所述切口部的侧面具有刃部。由于开孔钻的这种构成,在被加工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并且容易变形的情况下,使此开孔钻旋转的同时把所述平坦面按压在被加工物上的话,开孔钻前端轻微嵌入被加工物。结果被加工物进入切口部,从而刃部接触到被加工物在被加工物上形成圆孔。

一般情况下因为层叠剥离容器的外壳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并且容易变形,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容易地形成圆孔。一方面,因为开孔钻的平坦面压到层叠剥离容器的话内袋从外壳分离向层叠剥离容器的内部变形,平坦面不陷入(Sink into)内袋。因此,刃部接触不到内袋,不损伤内袋。因而,根据本发明,容易地只在层叠剥离容器的外壳上形成圆孔。这个圆孔,可以在外壳与内袋之间作为导入外气的外部气体导入孔来使用。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种种实施方式示例。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可以互相组合。

优选所述被加工物为层叠剥离容器,具有外壳和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内袋从外壳剥离收缩,所述加工工序具有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的工序,所述平坦面按压在被加工物上使所述刃部接触到被加工物,从而在所述被加工物上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

优选所述开孔钻的所述前端部的横截面为C字型。

优选所述平坦面半径方向的宽度为0.1~0.2mm。

优选所述前端部的内侧面设有向前端延伸的锥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孔钻,具有筒状的前端部,在所述前端部设有平坦面以及切口部并且在所述前端部的侧面具有刃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剥离容器1结构的立体图,(a)是整体图,(b)底部,(c)表示阀部件安装凹部7a附近的放大图,(c)表示卸下阀部件5的状态。

图2表示图1的层叠剥离容器1,(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俯视图,(d)仰视图。

图3是图2(d)中的A-A截面图。但是,图1~图2,表示底密封突出部27弯折前的状态,图3表示底密封突出部27弯折之后的状态。

图4是含有图3中口部9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5表示内层13从图4的状态剥离的状态。

图6是包含图3中底面29区域的放大图,(a)表示底密封突出部27弯折前的状态,(b)表示底密封突出部27弯折后的状态。

图7是表示外层11以及内层13层构成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阀部件5的各种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表示图1的层叠剥离容器1的制造工序。

图10表示图1的层叠剥离容器1的图9的后续制造工序,尤其表示外部气体导入孔的形成以及内袋预备剥离工序。

图11表示用于形成图10中的外部气体导入孔15的开孔钻30的构成,(a)是主视图,(b)是左视图,(c)是A-A截面图,(d)区域B的放大图,(e)是区域C的放大图。

图12表示用于形成图10中的外部气体导入孔15的开孔钻30的其他的构成,(a)是主视图,(b)是左视图。

图13表示图1的层叠剥离容器1的图10的后续工序。

图14表示图1的层叠剥离容器1的使用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示出的各种特征,可以互相组合。并且,各特征独立地使发明成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剥离容器1,具有容器本体3和阀部件5。容器本体3具有容纳内容物的容纳部7和从容纳部7排出内容物的口部9。

如图3所示,容器本体3在容纳部7以及口部9具有外层11和内层13,外壳12由外层11构成,内袋14由内层13构成。随着内容物的减少内层13从外层11剥离,内袋14从外壳12剥离、收缩。

如图4所示,口部9设置有外螺纹部9d。在外螺纹部9d安装有内螺纹的盖帽和泵等。图4中,示出具有内环25的盖帽23的一部分。内环25的外径,与口部9内径大体上一样,内环25的外表面接在口部9的连接面9a能够防止内容物外漏。在本实施方式中,口部9的前端设置有扩径部9b,扩径部9b的内径因为比连接部部9e的内径大,所以内环25的外表面不接触到扩径部9b。口部9没有扩径部9b时,制造口部9的内径时即使有微小制造偏差时也有产生内环25进入外层11和内层13之间这样的制造不良的情况,但在口部9有扩径部9b时,口部9的内径即使有轻微的变化也不产生那样的不良情况。

并且,口部9在连接部9e靠近容纳部7的位置处具有抑制内层13脱落的内层支撑部9c部。内层支撑部9c是在口部9设置缩颈形成的。即使在口部9设置扩径部9b,由于内环25与内层13的摩擦,也能造成内层13从外层11剥离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有内层支撑部9c抑制内层13脱落,从而能够抑制内袋14在外壳12内脱落。

如图3~图5所示,容纳部7具有朝向所述容纳部的纵向横截面形状大致恒定的躯干部19和连接躯干部19与口部9的肩部17。在肩部17设置有弯折部22。弯折部22是如图3表示弯折角度α在140度以下并且容器内表面侧的曲率半径在4mm以下的部分。没有弯折部22时,内层13和外层11间的剥离从躯干部19扩展到口部9,出现在口部9处内层13也从外层11剥离的情况。在口部9内层13从外层11剥离的话内袋14脱落在外壳12内,因此口部9中内层13从外层11剥离是不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设置有弯折部22,内层13和外层11间的剥离从躯干部19扩展到弯折部22的话,如图5所示那样内层13在弯折部22被弯折,内层13从外层11剥离的力不传到弯折部22的上侧部分,结果,在比弯折部22更上侧的部分的内层13从外层11的剥离被抑制。另外,虽然在图3~图5中弯折部22设置在肩部17,弯折部22也可以设置在肩部17和躯干部19的交界处。

就弯折角度α的下限而言,没有特别规定,从制造容易性方面考虑的话,优选在90度以上。曲率半径的下限也没有特别规定,从制造容易性方面考虑的话,优选在0.2mm以上。并且,为了更加可靠的防止口部9的内层13从外层11剥离,弯折角度α优选120度以下,曲率半径优选2mm以下。弯折角度α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度,也可以是在这里示出的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数值。曲率半径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0.2,0.4,0.6,0.8,1,1.2,1.4,1.6,1.8,2mm,也可以是这里示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如图4所示,对于弯折部22,从容器中心轴C到弯折部22处的容器内表面的距离L2是从容器中心轴C到口部9处容器的内表面的距离L1的1.3倍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层叠剥离容器1是吹塑成型的,因为L2/L1越大弯折部22处的吹胀比就越大壁厚也越薄,使L2/L1≥1.3的话,弯折部22处内层13的壁厚就变得非常薄,在弯折部22处内层13变得容易弯折,在口部9处能更可靠地防止内层13从外层11剥离。L2/L1优选例如1.3~3,1.4~2。L2/L1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1.3,1.4,1.5,1.6,1.7,1.8,1.9,2,2.5,3,也可以是在这里示出的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数值。

在一个例子中,在口部9处的壁厚为0.45~0.50mm,弯折部22处的壁厚为0.25~0.30mm,在躯干部19处的壁厚为0.15~0.20mm。这样,弯折部22的壁厚与口部9的壁厚相比非常的小,由此弯折部22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

然而,如图4所示,容纳部7设有阀部件5,来调节外壳12和内袋14之间的中间空间21与容器本体3的外部空间S之间的空气进出。在外壳12的容纳部7处设置有连通中间空间21和外部空间S的外部气体导入孔15。外部气体导入孔15是只设置在外壳12处的通孔,不接触到内袋14。阀部件5具有:插入到外部气体导入孔15并且可以相对外部气体导入孔15移动的轴部5a、设置在轴部5a的中间空间21一侧而且比轴部5a的横截面积大的盖部5c、以及设置在轴部5a的外部空间S一侧并且防止阀部件5进入中间空间21的卡合部5b。

盖部5c的结构是在外壳12压缩时实质上使外部气体导入孔15阻塞,随着接近轴部5a成为横截面小的形状。并且,卡合部5b构成为在外壳12被压缩之后复原时能向中间空间21导入空气。若压缩外壳12,则中间空间21内的压力变得比外压高,中间空间21内的空气从外部气体导入孔15漏到外部。由于该压力差和气流,盖部5c向外部气体导入孔15移动,盖部5c阻塞外部气体导入孔15。就盖部5c而言,由于随着盖部5c靠近于轴部5a,其为横截面积变小的形状,因此盖部5c容易嵌入到外部气体导入孔15而阻塞外部气体导入孔15。

在这个状态下,若进一步压缩外壳12,则中间空间21内的压力升高,结果使内袋14压缩,排出内袋14内的内容物。并且,若解除向外壳12的压力,外壳12则由于自身的弹性有复原的倾向。这时,盖部5c离开外部气体导入孔15,外部气体导入孔15的阻塞被解除,外部的气体进入到中间空间21内。并且,为了使卡合部5b不阻塞外部气体导入孔15,在卡合部5b与外壳12抵接的部位设置有突起5d,由于突起5d和外壳12抵接,在外壳12和卡合部5b之间设置有间隙。应予说明,也可以通过在卡合部5b设置沟槽来取代突起5d,以防止卡合部5b阻塞外部气体导入孔15。图8中示出阀部件5的具体构成。

就阀部件5而言,盖部5c撑开外部气体导入孔15,并且将盖部5c插入到中间空间21内,由此可以安装于容器本体3。为此,盖部5c的前端优选尖细的形状。这样的阀部件5只需把盖部5c从容器本体3的外侧压入向中间空间21内就能够完成安装,所以生产率优良。

在安装阀部件5之后以收缩膜覆盖容纳部7。这时,将阀部件5安装在设置于容纳部7的安装凹部7a,使阀部件5不干扰到收缩膜。并且,设置从阀部件安装凹部7a向口部9方向延伸的空气流通槽7b,使阀部件安装凹部7a不被收缩膜密封。

阀部件安装凹部7a设置在外壳12的肩部17。肩部17为斜面,在阀部件安装凹部7a内设有平坦区域FR。因为平坦区域FR设置成与肩部17的斜面大体平行,因此平坦区域FR也为斜面。由于外部气体导入孔15设置在阀部件安装凹部7a内的平坦区域FR,所以外部气体导入孔15设置在斜面上。若外部气体导入孔15设置在例如躯干部19的垂直面上,一旦剥离的内袋14接触到阀部件5可能阻碍阀部件5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外部气体导入孔15设置在斜面上,因此没有那样的影响,保证了阀部件5的顺畅移动。应予说明,斜面的倾斜角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45~89度,更优选55~85度,进一步优选60~80度。

并且,如图1(c)所示,以外部气体导入孔15周围3mm以上(优选3.5mm或4mm以上)的宽度W设置阀部件安装凹部7a内的平坦区域FR。例如,如果外部气体导入孔15为φ4mm,若外部气体导入孔15设置在平坦区域FR的中心,则阀部件安装凹部7a为φ10mm以上。平坦区域FR的宽度W的上限没有特别规定,但随着平坦区域FR的宽度W增大,阀部件安装凹部7a的面积变大,结果外壳12和收缩膜之间之间隙面积也变大,因此宽度W优选为不宜过大,上限为例如10mm。因此,幅度W可以是3~10mm,具体而言例如3、3.5、4、4.5、5、6、7、8、9,10mm,也可以在这里示出的任意两个数之间的范围。

并且,本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外壳12外表面侧的平坦区域FR越宽,外壳12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就越大,在外壳的外表面侧以气体导入孔15周围3mm以上的范围设置平坦区域FR时,外壳12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变得非常大,结果提高了外壳12和阀部件5的密合性。外壳12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在外部气体导入孔15周围2mm的范围内优选200mm以上,更优选250mm以上,或300mm以上。这是由于曲率半径为这些值时,外壳12内表面实质上为平坦,外壳12和阀部件5之间的密合性良好。

如图1(b)所示,在容纳部7的底面29处,设置有中央内凹区域29a和设置在其周围的周边区域29b,中央内凹区域29a处,设置有从底面29突起的底密封突出部27。如图6(a)~(b)所示,底密封突出部27是使用具有外层11和内层13的圆筒状层叠型坯的吹塑成型的层叠型坯密封部。底密封突出部27从底面29侧依次具有基座部27d、薄壁部27a和比薄壁部27a壁厚大的厚壁部27b。

如图6(a)所示,吹塑成型之后紧接着,底密封突出部27即为相对于由周边区域29b确定的平面P而大体上垂直立起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下,容器受到冲击时,焊接部27c的内层13彼此容易脱离,抗冲击性不充分。而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在吹塑成型后对底密封突出部27吹热风使薄壁部27a软化,在薄壁部27a处弯折底密封突出部27。这样,仅仅通过弯折底密封突出部27这样的简单工序就能提高底密封突出部27的抗冲击性。而且,如图6(b)所示,底密封突出部27不从以弯折状态由周边区域29b确定的平面P突出。这样,把层叠剥离容器1立起来时,能防止底密封突出部27从平面P突出来而造成的层叠剥离容器1摇晃。

应予说明,基座部27d是设置在比薄壁部27a更靠近底面29一侧且比薄壁部27a还厚的部分,也可以没有基座部27d,通过在基座部27d上设置薄壁部27a就能提高底密封突出部27的抗冲击性。

并且,如图1(b)所示,底面29的内凹区域在底密封突出部27的长边方向上横贯整个底面29。即,中央内凹区域29a和周边内凹区域29c相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底密封突出部27容易被弯折。

接着详细说明容器本体3的层结构。容器本体3具有外层11和内层13。为了使之具有高复原性,外层11比内层13的壁厚。

外层11例如由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构成。外层11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优选其最内层和最外层至少一层含有润滑剂。由于外层11为单层时,单层既是最内层又是最外层,让其含有润滑剂即可。外层11为2层时,由于容器内表面侧的一层为最内层,容器外表面侧的一层为最外层,让其至少一层含有润滑剂即可。外层11为3层以上时,容器最内表面侧的一层为最内层,容器最外表面侧的一层为最外层。如图7所示,外层11优选最内层11b和最外层11a之间具有再生层11c。再生层是指:重复利用容器成型时产生的毛边(burr)而得到的层。当外层11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使其最内层和最外层都具有润滑剂。

作为润滑剂,一般可以使用市面上出售的润滑剂,烃系,脂肪酸系,脂肪族酰胺系,金属肥皂系中任何一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作为烃系润滑剂,可以是液体石蜡,石蜡,合成聚乙烯蜡等。作为脂肪酸系润滑剂,可以是硬脂酸或硬脂醇等。作为脂肪族酰胺润滑剂,可以是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的脂肪酸酰胺,亚甲基双硬脂酰胺(Methylene-bis-stearic acid amide)、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的亚烷基脂肪酸酰胺等。作为金属肥皂系润滑剂,可以是硬脂酸金属盐等。

外层11的最内层为与内层13接触的层,通过使外层11的最内层含有润滑剂来提高外层11和内层13之间的剥离性,且提高层叠剥离容器的内容物的排出性。另一方面,外层11的最外层为吹塑成型时接触模具的层,通过使外层11的最外层含有润滑剂可提高脱模性。

外层11的最内层和最外层的一方或双方,可以由丙烯与其它单体之间的无规共聚物形成。由此可以提高外壳12的形状复原性·透明性·耐热性。

无规共聚物中丙烯以外的单体的含量不到50mol%,优选5~35mol%。这个含量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5,10,15,20,25,30mol%,也可以是在这里示出的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数值。作为与丙烯共聚作用的单体,与聚丙烯的均质聚合物相比能提高无规共聚物的抗冲击性即可,特别优选乙烯。关于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乙烯的含量优选5~30mol%,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5,10,15,20,25,30mol%,也可以是在这里示出的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数值。无规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50万,更优选为10~30万。这个重量平均分子量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10,15,20,25,30,35,40,45,50万,也可以是在这里示出的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数值。

并且,无规共聚物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400~1600MPa、1000~1600MPa。拉伸弹性模量在这个范围时,形状复原性特别好。拉伸弹性模量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Mpa,也可以是在这里示出的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数值。

应予说明,若容器过硬,则容器的使用感不好,因此可以也把无规共聚物和例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柔软材料混合使用。但是为了不使无规共聚物的有效性被大幅度阻碍,混合材料的重量优选低于混合物总重的50%。例如可以使用重量比为85:15的无规共聚物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材料。

如图7所示,内袋13具有:设置于容器外面侧的EVOH层13a,设置于EVOH层13a的容器内面侧的内表面层13b和设置于EVOH层13a和内表面层13b之间的粘合层13c。设置EVOH层13a能提高阻气性以及从外壳11的剥离性。

EVOH层13a是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层,由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加水分解得到。EVOH树脂的乙烯含量可以是25~50mol%,考虑到氧气阻隔性,优选32mol%以下。乙烯含量的下限没有特别规定,但是乙烯含量越少EVOH层13a的柔软性越容易下降,优选25mol%以上。并且,EVOH层13a优选含有脱氧剂。若EVOH层13a含有脱氧剂,则能提高EVOH层13a的氧气阻隔性。

EVOH树脂的熔点优选比构成外层11的树脂的熔点高。在外层11上优选用加热式穿孔装置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15,通过使EVOH树脂的熔点比构成外层11的树脂的熔点高,能够防止:在外层11上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15时,孔到达内层13。从这个观点来看,(EVOH的熔点)-(构成外层11的树脂的熔点)的差越大越好,优选15℃以上,特别优选30℃以上。这个熔点差可以是例如5~50℃,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5,10,15,20,25,30,35,40,45,50℃,也可以是在这里示出的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数值。

内表面层13b是层叠剥离容器1内容物的接触层,由例如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等的聚烯烃构成,优选由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构成。构成内表面层13b的树脂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50~300MPa,优选70~200MPa。因为拉伸弹性模量在这个范围时,内表面层13b特别柔软。拉伸弹性模量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50,100,150,200,250,300Mpa,也可以是在这里示出的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数值。

粘合层13c可以是向上述聚烯烃添加导入有羧基的酸改性聚烯烃(例如∶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得到的,或者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具有粘合EVOH层13a和内表面层13b的功能。作为粘合层13c的一个例子,为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与酸改性聚乙烯的混合物。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剥离容器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9(a)所示,挤出具有待生产容器本体3所对应的层叠结构(一个实例是从容器内表面侧按顺序为PE层/粘合层/EVOH层/PP层/再生层/PP层的层叠结构)的溶融状态层叠型坯,把这个溶融状态的层叠型坯放置在吹塑成型用分割模具上,关闭分割模具。

接着,如图9(b)所示,在容器本体3的口部9一侧的开口部插入吹塑喷嘴,合模状态下向分割模具的模腔内吹气。

接着,如图9(c)所示,打开分割模具,取出吹塑成型品。分割模具具有使阀部件安装凹部7a,空气流通槽7b,底密封突出部27等容器本体3各种形状吹塑成型的模腔形状。并且,分割模具中,在底密封突出部27下方设有夹断部,来除去在底密封突出部27下侧形成的毛边。

接着,如图9(d)所示,使取出的吹塑成型品排成一列。

其次,如图10(a)~(c)所示,使用穿孔装置2在层叠剥离容器1的外壳12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孔15,以下对此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10(a)所示,把层叠剥离容器1设置在接近穿孔装置2的位置。穿孔装置2具有本体部31和带有前端部32的开孔钻30和通过传送带2b驱动开孔钻30旋转的电机2c。穿孔装置2构成为:通过由伺服电机的旋转而使穿孔装置2单轴移动的伺服缸(未图示)而被支撑,可朝向图10(a)的箭头X1方向和图10(c)的箭头X2方向移动。通过这样的构成,使开孔钻30旋转的同时,其前端部可以压到层叠剥离容器1的外壳12上。而且,通过穿孔装置2的位置和移动速度来控制,能够缩短节拍的时间(Tact time)。

开孔钻30设有从本体部31向前端部32延伸的空洞33(参照图11~图12),连接有与空洞部33连通的通气管2e。通气管2e连接于未图示的吸排气装置。由此,可以从开孔钻30内部吸引空气,也可以向开孔钻30内部吹入空气。

如图11~图12所示,开孔钻30的前端部为横截面是c字形的筒状。前端部32设有平坦面34和切口部37,切口部37的侧面为刃部38。前端部32的侧面32a可以如图11所示与平坦面34相垂直,也可以为如图12所示随着接近平坦面34而向中心倾斜的锥面。后者的情况下,由于形成的外部气体导入孔15的边缘为向外侧延伸的锥面,因此有阀部件5容易插入的优点。

平坦面34的半径方向的宽度W优选0.1~0.2mm,更优选0.12~0.18mm。宽度过小的话穿孔时容易损伤内袋14,宽度W过大的话刃部很难接触到外壳12,难以顺利地进行穿孔。切口部37的设置范围优选60~120度,更优选75~105度。若这个范围过大,则穿孔时容易损伤内袋14,若这个范围过小,则难以顺利地进行穿孔。在刃部38中,倾斜面P2相对于外接面P1的角度α优选30~65度,更优选40~55度。若角度α过小,则穿孔时容易损伤内袋14,若角度α过大,则难以顺利地进行穿孔。

并且,在前端部32的内面35,设有向前端延伸的锥面36。由此,穿孔时产生的切除片15a(参照图10(c))不残留在层叠剥离容器1一侧,容易转移到内面35一侧。锥面相对平坦面34的角度优选95~110度,更优选95~105度。换句话说,如图11(e)所示,锥面相对于与开孔钻30旋转轴平行的方向X的角度β优选5~20度,更优选5~15度。另外,优选在内面35上与平坦面34垂直的方向(与开孔钻30的转轴平行的方向X)上间隔0.2~1mm开有深0.05~0.1mm宽0.1~0.2mm的凹形或者V形大致环状槽,这种情况下,切除片15a更容易转移到内面35一侧。槽39的间距更优选0.3~0.7mm。另外,优选对内面35进行喷砂处理,这样切除片15a更容易转移到内面35一侧。

接着,如图10(b)所示,使开孔钻30旋转的同时将平坦面34压到外壳12上。这时,平坦面34稍稍陷入外壳12。结果外壳12的一部分进入切口部,刃部38接触外壳12,外壳12被切入。若平坦面34到达外壳12和内袋14的边界,则外壳12被钻空成圆形形成圆孔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15。这时,通过开孔钻30的内部的吸气,钻空外壳12形成的切除片被吸到开孔钻30的空洞33内。

平坦面34到达外壳12和内袋14的边界后,若平坦面34压到内袋14上,则因为内袋14从外壳12剥离而容易向层叠剥离容器1的内侧变形,平坦面34不会陷入内袋14,内袋14不接触刃部38,抑制内袋14被损伤。

本实施方式中,开孔钻30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外部气体导入孔15的边缘不被融化,具有形成锐化边缘的优点。并且,为了抑制开孔钻30与外壳12摩擦生热造成的影响,开孔钻30优选使用热传导效率高(例如:20℃下35W/(m·℃)以上)的材质。另外,为了使穿孔更容易,也可加热开孔钻30。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开孔钻30的热量不致内袋14融化,构成内袋14的树脂的熔点,优选比构成外壳12的最内层的熔点高。

接着,如图10(c)所示,通过使穿孔装置2沿箭头X2方向后退,并向开孔钻30的空洞内吹入空气,来使切除片15a从刀刃2a的前端排出。

通过以上的工序,完成外壳12上外部气体导入孔15的形成。

接着,如图10(d)所示,使用鼓风机43,通过外部气体导入孔15向外壳12与内袋14之间吹入空气使外壳12从内袋14预备剥离。并且,使外部气体导入孔15不漏气的同时吹入规定量的空气,内袋14的预备剥离的控制变得容易。预备剥离可对整个容纳部7进行,也可以对容纳部7的一部分进行,由于没有预备剥离的部位无法检查出内袋14是否有针孔,优选在收容部7的大致整体上,使内袋14从外壳12预备剥离。

接着,如图13(a)所示,对底密封突出部27吹热风使薄壁部27a软化,弯折底密封突出部27。

接着,如图13(b)所示,向外部气体导入孔15插入阀部件5。

接着,如图13(c)所示,切掉上部筒状部41。

接着,如图13(d)所示,对内袋14吹气,使内袋14鼓起。

接着,如图13(e)所示,在内袋14内填充内容物。

接着,如图13(f)所示,在口部9安装盖帽23。

接着,如图13(g)所示,用收缩膜包装容纳部7来完成产品。

在这里示出的各种工序的顺序,可以适当调换。例如,热风弯曲工序可以在开外部气体导入孔工序之前,也可以在内袋预备剥离工序之前。另外,切除上部筒状部41的工序,也可以在向外部气体导入孔15插入阀部件5之前进行。

接下来说明使用产品时的工作原理。

如图14(a)~(c)所示,在倾斜装有内容物的产品的状态下,握住并挤压外壳12的侧面使内容物排出。开始使用时,实质上内袋14和外壳12之间没有间隙,施加在在外壳12上的压力直接转化为内袋14的压力,压缩内袋14使内容物排出。

盖帽23内装有未图示的止回阀,能使内袋14内的内容物排出,但是无法使外部空气进入内袋14内。为此,若在内容物排出后除掉施加在外壳12上的压力,则外壳12因自身的回弹力而有恢复到原状的倾向,但使内袋14维持萎缩的状态而只有外壳12膨胀。并且,如图14(d)所示,内袋14与外壳12之间的中间空间21内为减压状态,外部空气通过形成于外壳12上的外部气体导入孔15导入中间空间21。在中间空间21为减压状态时,由于无法将盖部5c按压于外部气体导入孔15,因此不阻碍外部气体的导入。并且,在卡合部5b设有突起5d或沟槽等确保气道的方法,使卡合部5b即使在卡合部5b与外壳12接触的状态下也不妨碍外部气体的导入。

接着,如图14(e)所示,再次握住并压缩外壳12的侧面时,由于盖部5c阻塞外部气体导入孔15,中间空间21内的压力升高,施加在外壳12上的压力通过中间空间21传到内袋14,由这个力压缩内袋14使内容物排出。

其次,如图14(f)所示,内容物排出后若除去施加在外壳12上的压力,则外壳12一边自外部气体从外部气体导入孔15进入中间空间21,一边由于自身的回弹力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1∶层叠剥离容器,3∶容器本体,5∶阀部件,7∶容纳部,9∶口部,11∶外层,12∶外壳,13∶内层,14∶内袋,15∶外部气体导入孔,23∶盖帽,27∶底密封突出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