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下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662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背板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电化学在背板工件的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下折弯处理,尤其需要进行直角下弯折处理。目前加工这种直角下折弯的背板工件的冲压设备一般都通过一种上下模滑块装置来对其进行加工,通过分别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上的带有相配竖直面的滑块和顶块,来达到冲压成型并顺利脱模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形式的缺点是:滑块和顶块分别位于上下模上,这样在二者接触的瞬间,冲击力较大,可能会影响到加工精度,其生产稳定性差,需要进行修理模具的次数较多,当大批量生产时,往往会因为修模而延误生产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解决现有的背板下折弯模具造成的加工精度低,生产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可活动的上衬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和下模座,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入子,当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闭合时,所述上衬板与入子之间形成用于实现产品下折弯成型的高度差,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设置弹性定位装置。

作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优选方案,所述入子与下模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凹槽。

作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靠近上衬板的侧壁为竖直面。

作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优选方案,所述入子与上衬板相对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圆弧倒角。

作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销和对应的定位孔,定位孔设置在上模板的底部,定位销穿过下模板,定位销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弹簧,第一支撑弹簧的底面抵触下模座,定位销的下部往上挤压下模板。

作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孔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

作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定位冲,定位冲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弹簧。

作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模板和上模座之间以及下模板和下模座之间均设置有压簧。

作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设有导向机构。

作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板上的导柱和设置在下模板上的导向槽,所述导柱上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导向槽与导柱相匹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板下折弯模具,该背板下折弯模具的上膜组件设置有可活动的上衬板和设置在上模板上的入子,当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闭合时,通过上衬板与入子之间形成高度差,实现产品的下折弯成型。本发明有效解决现有的背板下折弯模具造成的加工精度低,生产稳定性差的问题,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便于维修,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背板下折弯模具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背板下折弯模具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上托板;2、上模座;3、上垫板;4、上模板;5、下模板;6、下垫板;7、下模座;8、下托板;9、入子;10、凹槽;11、上衬板;12、定位冲;13、定位销;14、第一支撑弹簧;15、压簧;16、第二支撑弹簧;17、背板;91、圆弧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新型背板下折弯模具,如图1至图4所示,该背板下折弯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托板1、上模座2、上垫板3、可活动的上衬板11和上模板4。下模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下模板5、下垫板6、下模座7、下支架以及下托板8。其中,上托板1和下托板8的设置能够方便拆装,更换模具。上垫板3和下垫板6的设置能够防止冲击力过大进而损伤上模座2和下模座7,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模板4上设置有入子9,该入子9紧贴上衬板11设置,且底面与上模板4的底面相齐平。当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闭合时,入子9与上衬板11之间形成用于实现产品下折弯成型的高度差H(参见图4),如此,钣金件背板17在压合过程中完成下折弯成型,有效保证了下折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了折弯过程中的折弯阻力,降低了背板17产品因为折弯过程中的磨损而产生的不合格率,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便于维修,加工成本低。

如图2和图4所示,入子9与下模板5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0,凹槽10的设置可方便背板的端部在冲压时预先形成上折弯结构。进一步的,凹槽10靠近上衬板11的侧壁为竖直面,使得背板的端部在冲压时预先形成与水平背板形成直角的上折弯结构,以备之后的直角下折弯成型奠定基础。

如图2和图4所示,入子9与上衬板11相对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圆弧倒角91,不仅方便背板下弯折的加工操作,而且有效避免入子9的尖锐角划损背板17,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高。

进一步的,下模板4上设置有定位冲12,定位冲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弹簧16,能够精确定位待加工产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之间设置有弹性定位装置。弹性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销13和对应的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定位孔设置在上模板4的底部,定位销13穿过下模板5,定位销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弹簧14,第一支撑弹簧14的底面抵触下模座7,定位销13的下部往上挤压下模板5。定位孔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在缓冲弹簧自然伸展状态下,其下端部到定位孔外端面之间的长度为定位销13伸出工作面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使定位销13插入定位孔时能够收缩产生弹力。上模板4和上模座2之间设置有压簧15,下模板5和下模座7之间设置有压簧15,两处的压簧15可增加工作过程中的缓冲作用,提高冲压稳定性。

在使用过程中,上模组件向下运动,定位销13插入定位孔,上模组件继续向下运动,定位销13的上端面与缓冲弹簧下端部顶触,缓冲弹簧和第一支撑弹簧14、第二支撑弹簧16均收缩产生弹力,共同为上模板4的运动带来缓冲。第一支撑弹簧14和第二支撑弹簧16收缩使得定位销13底部挤压下模板5的力逐渐减小,即第一支撑弹簧14和第二支撑弹簧16对下模板5的支撑力逐渐减小,下模板5的压簧15和第一支撑弹簧14、第二支撑弹簧16共同支撑下模板5,当第一支撑弹簧14和第二支撑弹簧16对下模板5支撑力逐渐减小,下模板5的压簧15所受压力逐渐变大并收缩产生弹力,为上模板4接触下模板5时带来缓冲。上模组件向下运动速度越快,下模板5的压簧15给上模板4带来的缓冲作用越显著。上模板4接触下模板5之前,为缓冲弹簧、第一支撑弹簧14配合产生两重缓冲作用。上模板4接触下模板5时,缓冲弹簧、第一支撑弹簧14、第二支撑弹簧16、压簧15的配合共同产生缓冲作用。第一支撑弹簧14和第二支撑弹簧16对下模板5支撑力有一渐变过程,提高冲压稳定性和成品率,减少模具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板4上的导柱和设置在下模板5上的导向槽,导柱上设置有减震弹簧,导向槽与导柱相匹配。通过导向机构的设置,能够在加工过程中对模具进行精确定位,提高加工精度。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