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6479发布日期:2018-09-18 19:25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控制带钢宽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满足客户对带钢宽度的使用需求,热轧带钢宽度都是正公差控制,例如:[0-15]、[0-20]、[0-25]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宽度公差。

热轧产线粗轧模型的控制目标宽度都是在PDI目标宽度基础上,加上模型内固化的恒定宽度偏移量,再加上操作工在HMI上干预的宽度补偿值。即:

模型控制目标宽度=PDI目标宽度+宽度偏移量+宽度补偿值 (1)

而模型控制宽度偏差可以用模型控制目标宽度,减去PDI目标宽度。即:

模型控制宽度偏差=模型控制目标宽度-PDI目标宽度 (2)

由公式(1)、(2)可得:

模型控制宽度偏差=宽度偏移量+宽度补偿值 (3)

根据统计学原理,当正态分布的均值在上下规格限正中间时,产品合格率最高。在不考虑宽度补偿值影响的情况下,按常规的模型控制方法,恒定的宽度偏移量得出恒定的模型控制宽度偏差。对于变化的带钢宽度公差,恒定的模型控制宽度偏差限制了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提高。即便操作工可以在HMI画面干预宽度补偿值,然而受宽度公差变化、各班组操作工宽度补偿值设置经验不一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不能科学的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PDI宽度公差,

通过所述PDI宽度公差形成宽度公差因素,

所述宽度公差因素结合宽度补偿值形成模型控制宽度偏差。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获取的PDI宽度公差为0~10mm、0~15mm、0~20mm和0~25mm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所述宽度公差因素为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通过所述PDI宽度公差形成宽度公差因素的公式为:

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PDI宽度公差上限值+PDI宽度公差下限值)÷2。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所述宽度补偿值为正向控制幅度或反向控制幅度。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获取的所述PDI宽度公差为0~10mm时,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0+10)÷2=5mm。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获取的所述PDI宽度公差为0~15mm时,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0+15)÷2=7.5mm。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获取的所述PDI宽度公差为0~20mm时,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0+20)÷2=10mm。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获取的所述PDI宽度公差为0~25mm时,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0+25)÷2=12.5mm。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在粗轧模型的控制目标宽度计算方法中引入宽度公差因素后,在不考虑宽度补偿值影响的情况下,模型控制宽度偏差会根据宽度公差的变化而变化,且该值正好处于上下规格限正中间,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最高,提高了带钢宽度控制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PDI宽度公差,

通过所述PDI宽度公差形成宽度公差因素,

所述宽度公差因素结合宽度补偿值形成模型控制宽度偏差。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获取的PDI宽度公差为0~10mm、0~15mm、0~20mm和0~25mm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当然,PDI宽度公差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面所罗列的四种,其还可以为其他范围值,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获取的PDI宽度公差可能为一种,也可能为两种以上的不同组合,这需要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来确定。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所述宽度公差因素为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通过所述PDI宽度公差形成宽度公差因素的公式为:

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PDI宽度公差上限值+PDI宽度公差下限值)÷2。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其中所述宽度补偿值为正向控制幅度或反向控制幅度。

本发明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的方法,在粗轧模型的控制目标宽度计算方法中引入宽度公差因素后,在不考虑宽度补偿值影响的情况下,模型控制宽度偏差会根据宽度公差的变化而变化,且该值正好处于上下规格限正中间,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最高,提高了带钢宽度控制精度。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在粗轧模型的控制目标宽度计算方法中,引入宽度公差因素,所述宽度公差因素为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

粗轧模型的控制目标宽度在PDI目标宽度基础上,加上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再加上操作工在HMI上干预的宽度补偿值。即:

模型控制目标宽度=PDI目标宽度+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宽度补偿值 (4)

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是PDI宽度公差上限值和下限值加和的一半,即: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PDI宽度公差上限值+PDI宽度公差下限值)÷2 (5)由公式(4)、(5)可得:

模型控制目标宽度=PDI目标宽度+

(PDI宽度公差上限值+PDI宽度公差下限值)÷2+宽度补偿值 (6)

由公式(2)、(6)可得:

模型控制宽度偏差=

(PDI宽度公差上限值+PDI宽度公差下限值)÷2+宽度补偿值 (7)

综上所述,在粗轧模型的控制目标宽度计算方法中引入宽度公差因素后,在不考虑宽度补偿值影响的情况下,模型控制宽度偏差会根据宽度公差的变化而变化,且该值正好处于上下规格限正中间,保证了产品合格率最高。

实施例一

获取PDI宽度公差0~10mm,

通过所述PDI宽度公差形成宽度公差因素,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PDI宽度公差上限值+PDI宽度公差下限值)÷2=(0+10)÷2=5mm,

所述宽度公差因素结合宽度补偿值形成模型控制宽度偏差,模型控制宽度偏差=5mm+宽度补偿值。

实施例二

获取PDI宽度公差0~15mm,

通过所述PDI宽度公差形成宽度公差因素,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PDI宽度公差上限值+PDI宽度公差下限值)÷2=(0+15)÷2=7.5mm,

所述宽度公差因素结合宽度补偿值形成模型控制宽度偏差,模型控制宽度偏差=7.5mm+宽度补偿值。

实施例三

获取PDI宽度公差0~20mm,

通过所述PDI宽度公差形成宽度公差因素,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PDI宽度公差上限值+PDI宽度公差下限值)÷2=(0+20)÷2=10mm,

所述宽度公差因素结合宽度补偿值形成模型控制宽度偏差,模型控制宽度偏差=10mm+宽度补偿值。

实施例四

获取PDI宽度公差0~25mm,

通过所述PDI宽度公差形成宽度公差因素,宽度公差因素=PDI宽度公差带的中间值=(PDI宽度公差上限值+PDI宽度公差下限值)÷2=(0+25)÷2=12.5mm,

所述宽度公差因素结合宽度补偿值形成模型控制宽度偏差,模型控制宽度偏差=12.5mm+宽度补偿值。

下面通过一个典型的应用实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某热轧产线恒定宽度偏移量为8mm,宽度控制的标准差为2.25mm,在常规模型控制方法下,由minitb的概率分布图查看概率计算得:

该热轧产线0-15mm宽度公差的合格率为99.89%;

该热轧产线0-20mm宽度公差的合格率为99.91%;

该热轧产线0-25mm宽度公差的合格率为99.98%。

在本发明的模型控制方法下,宽度控制的标准差假设仍为2.25mm,由minitb的概率分布图查看概率计算得:

该热轧产线0-15mm宽度公差的合格率为99.91%;

该热轧产线0-20mm宽度公差的合格率为100%;

该热轧产线0-25mm宽度公差的合格率为100%。

可以看出,各宽度公差带钢的宽度合格率都有提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