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归位机构。
背景技术:
部分领域的工件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常需要对两个工件的位置进行校正或对位的工序。一般情况下,完成这个动作的机构为手动摇动一手轮,将携带工件的滑板移动至另一固定的工件上方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和对位。问题是,滑板多次运动后,会达到行程极限位置,导致无法再对工件位置进行调整,因此需耗费工时,手动调整滑板回行程中心,归位。由于是手动调整,滑板调整的位置很难准确定位在行程中心,必须多次调整,直到准确归位。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及耗费工时、人力,归位又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归位机构,其至少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归位耗时短、大大提高了生产和工作效率等优点。
具体实用新型内容如下:
一种自动归位机构,它包括一固定板、与固定板滑动连接的工件吸取装置、控制工件吸取装置移动并与其连接的丝杠螺母脱开机构,所述工件吸取装置位于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工件吸取装置的上表面和固定板的下表面各设有至少一组弹簧连接件,所述弹簧连接件之间设有归位弹簧,所述丝杠螺母脱开机构包括丝杠、与丝杠配合连接的半圆螺母、控制半圆螺母与丝杠松脱和压紧的气缸装置,所述半圆螺母在丝杠上的移动进给方向与工件吸取装置的进给方向一致,所述半圆螺母与工件吸取装置连接。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工件吸取装置包括一滑板、连接在滑板下表面的用于吸取和固定工件的吸盘、以及滑板上表面的直线滑轨组件,所述工件吸取装置通过直线滑轨组件与位于其上方的固定板滑动连接。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丝杠螺母脱开机构还包括与丝杠连接的轴承组件、联轴器、行星减速器、与行星减速器连接的手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组丝杠螺母脱开机构控制滑板的进给运动,进给时,气缸装置将半圆螺母压紧丝杠,使与半圆螺母连接的滑板进给;同时在滑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归位弹簧及其组件,使得滑板携带工件进给进行位置调整后,气缸装置将半圆螺母从丝杠上松脱,滑板受到归位弹簧的拉力准确、自动归位。本实用新型无需手动操作归位,其至少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归位耗时短、大大提高了生产和工作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丝杠螺母脱开机构钟部分部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固定板;2、工件吸取装置;3、丝杠螺母脱开机构;4、弹簧连接件;5、归位弹簧;6、丝杠;7、半圆螺母;8、气缸装置;9、滑板;10、吸盘;11、直线滑轨组件;12、联轴器;13、行星减速器;14、手轮;15、轴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自动归位机构,它包括一固定板1、与固定板1滑动连接的工件吸取装置2、控制工件吸取装置2移动并与其连接的丝杠螺母脱开机构3,所述工件吸取装置2位于固定板1的下方,所述工件吸取装置2的上表面和固定板1的下表面各设有至少一组弹簧连接件4,所述弹簧连接件4之间设有归位弹簧5,所述丝杠螺母脱开机构3包括丝杠6、与丝杠6配合连接的半圆螺母7、控制半圆螺母7与丝杠6松脱和压紧的气缸装置8,所述半圆螺母7在丝杠6上的移动进给方向与工件吸取装置2的进给方向一致,所述半圆螺母7与工件吸取装置2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吸取装置2包括一滑板9、连接在滑板9下表面的用于吸取和固定工件的吸盘10、以及滑板9上表面的直线滑轨组件11,所述工件吸取装置2通过直线滑轨组件11与位于其上方的固定板1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丝杠螺母脱开机构3还包括与丝杠6连接的轴承组件15、联轴器12、行星减速器13、与行星减速器13连接的手轮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固定板1固定不动,滑板9相对于固定板1可左右滑动,固定板1和滑板9之间的两端设有归位弹簧5及其连接件4,滑板9的工作进给方向向左,控制滑板9向左进给的机构为丝杠螺母脱开机构3,其中半圆螺母7与滑板9的右端连接,手动摇动手轮14,控制半圆螺母7压紧丝杠6的气缸装置8启动,将两者压紧,手轮14带动丝杠6的旋转传递给半圆螺母7变为半圆螺母7的直线进给运动,使与半圆螺母7连接的滑板9向左进给,归位弹簧5被拉伸,被滑板9下方吸盘10吸住的工件A,工件A相对于下方的固定的工件B之间的位置即可调整,对位或达到滑板9的行程中心极限位置后,将工件A从滑板9的吸盘10上脱离,此时气缸装置8松开半圆螺母7,使得半圆螺母7与丝杠6分离,由于滑板9受到归位弹簧5的拉力而可以自动归位,进行下一行程。
此过程操作简单,无需人工归位,可实现自动归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