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长扁轴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5846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细长扁轴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细长扁轴在机械行业中使用很广泛,然而细长扁轴的加工,难度很大,采用传统打的加工方法加工铣床扁轴,很难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而且该零件在加工后及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变形,进而影响工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过程简单,可保证工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且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细长扁轴加工方法。

本发明细长扁轴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下料,选用合适的材料,并在径向方向上单边留3mm-5mm的加工余量,在长度方向上留5mm-8mm的加工余量,工件全长直线度≤1mm;

第二步,热处理,全相检查球化退火,750℃~770℃保温1h-2h,降到620℃~640℃保温1h—2h,反复三次,炉冷到≤400℃出炉,硬度170hbw-197hbw,全长直线度≤1.5mm;

第三步,粗车,车端面取长度,留3mm-5mm的加工余量,调心钻顶尖孔,夹顶粗车外圆至要求尺寸;

第四步,热处理,高温时效,温度为500℃-550℃,保温loh,外圆径向全跳动量≤1mm;

第五步,半精车,车端面,长度方向留1mm-2mm的加工余量,调心钻顶尖孔,用跟刀架顶车半精车外圆,粗车两端轴颈;

第六步,热处理,低温时效,温度为180℃-240℃,保温12h,外圆径向全跳动量≤0.5mm;

第七步,精车,车端面,长度方向留0.5mm-1mm的加工余量,调心重钻顶尖孔至要求尺寸,精车外圆,辅以跟刀架,测外圆径跳,第一次走刀背吃刀量大于径跳即可,其余两刀背吃刀量依次递减,精车两端轴颈至要求尺寸;

第八步,热处理,低温时效,温度为180℃-240℃,保温12h,外圆径向全跳动量≤0.2mm;

第九步,车,车两端面,调心重钻顶尖孔,长度方向至要求尺寸;

第十步,磨,粗精磨外圆至要求尺寸,每次磨削深度0.01mm,粗精磨两端轴颈至要求尺寸,粗磨两侧面至1要求尺寸,对称度公差≤0.05mm,直线度≤0.05mm,磨削过程中两侧反复磨,每次磨削深度0.01mm,每磨削0.05mm调面。

本发明加工过程简单,可保证工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且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细长扁轴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下料,选用合适的材料,并在径向方向上单边留3mm-5mm的加工余量,在长度方向上留5mm-8mm的加工余量,工件全长直线度≤1mm;

第二步,热处理,全相检查球化退火,750℃~770℃保温1h-2h,降到620℃~640℃保温1h—2h,反复三次,炉冷到≤400℃出炉,硬度170hbw-197hbw,全长直线度≤1.5mm;

第三步,粗车,车端面取长度,留3mm-5mm的加工余量,调心钻顶尖孔,夹顶粗车外圆至要求尺寸;

第四步,热处理,高温时效,温度为500℃-550℃,保温loh,外圆径向全跳动量≤1mm;

第五步,半精车,车端面,长度方向留1mm-2mm的加工余量,调心钻顶尖孔,用跟刀架顶车半精车外圆,粗车两端轴颈;

第六步,热处理,低温时效,温度为180℃-240℃,保温12h,外圆径向全跳动量≤0.5mm;

第七步,精车,车端面,长度方向留0.5mm-1mm的加工余量,调心重钻顶尖孔至要求尺寸,精车外圆,辅以跟刀架,测外圆径跳,第一次走刀背吃刀量大于径跳即可,其余两刀背吃刀量依次递减,精车两端轴颈至要求尺寸;

第八步,热处理,低温时效,温度为180℃-240℃,保温12h,外圆径向全跳动量≤0.2mm;

第九步,车,车两端面,调心重钻顶尖孔,长度方向至要求尺寸;

第十步,磨,粗精磨外圆至要求尺寸,每次磨削深度0.01mm,粗精磨两端轴颈至要求尺寸,粗磨两侧面至1要求尺寸,对称度公差≤0.05mm,直线度≤0.05mm,磨削过程中两侧反复磨,每次磨削深度0.01mm,每磨削0.05mm调面。

本发明加工过程简单,可保证工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且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细长扁轴加工方法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细长扁轴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下料,选用合适的材料,并在径向方向上单边留3mm‑5mm的加工余量,在长度方向上留5mm‑8mm的加工余量,工件全长直线度≤1mm;热处理,全相检查球化退火,750℃~770℃保温1h‑2h,降到620℃~640℃保温1h—2h,反复三次,炉冷到≤400℃出炉,硬度170HBW‑197HBW,全长直线度≤1.5mm;粗车,车端面取长度,留3mm‑5mm的加工余量,调心钻顶尖孔,夹顶粗车外圆至要求尺寸;热处理,高温时效;半精车,车端面;热处理,低温时效,车端面,精车外圆;热处理,低温时效;车两端面;磨;本发明加工过程简单,可保证工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且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一品达石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4
技术公布日:2018.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