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小空间拔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7652发布日期:2018-06-05 20:0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便小空间拔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拔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便小空间拔管机。



背景技术:

石墨板具有导电性好、耐高温、抗酸、碱腐蚀和易加工等良好特性。因此广泛被应用在冶金,化工、电化学等工业当中。石墨板有高纯石墨板,电极石墨板和柔性石墨板。石墨方:普通规格和高强、高密度石墨方选用优质石油焦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产品具有密度大、抗压和抗折强度高、气孔率低、耐烧蚀、耐酸硷等特点,为冶金炉、电阻炉、炉衬材料、化工设备、机械模具、异型石墨件加工选用材;目前,加工石墨板主要是将石墨放置在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煅烧,在进行煅烧时加热单元需要伸入到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炉内的加热,加热单元在煅烧过程中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而真空烧结炉又要形成真空的环境,所以在进行加热单元的拔出时由于真空的设置需要很大的施力同时真空炉下方的操作空间又极为有限,很难进行操作。

中国专利CN201120004784.7描述了一种陶瓷辊棒专用拔管机,用于拔出陶瓷辊棒管腔内的金属管芯,所述陶瓷辊棒专用拔管机包括机架、链条式拉拔机构和阻隔器,所述链条式拉拔机构和所述阻隔器均设于所述机架;所述链条式拉拔机构包括传送链、设于所述传送链的拔管小车、设于所述拔管小车的钳管器、驱动所述传送链运转的驱动装置;所述阻隔器与所述钳管器在所述机架的位置相对应;实施该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定位效果良好的特点,能够省时省力高质量地拔出陶瓷辊棒内的金属管芯,且陶瓷辊棒和金属管芯都不易变形或损坏。

上述机构存在许多不足,如通过设置链条式拉拔机构和阻隔器在安装时安装空间需要很大操作起来较繁琐极不利于小空间进行拔管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便小空间拔管机,通过设置蜗轮蜗杆配合的驱动组件将施力进行扭矩二次放大代替原有链条式拉拔驱动并配合夹持组件在解决有效将加热单元拔出的同时解决了受限于操作空间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便小空间拔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主体以及开设于该支撑主体上的调节导向槽,所述支撑主体为内部中空设置且其内部形成进行加热单元移动的拔动空间;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拔动空间内且用于加热单元的夹紧;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主体、转动设置于该驱动主体内的蜗轮以及与该蜗轮配合安装的蜗杆,所述蜗杆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调节导向槽数量为四个且其沿周向均布于所述支撑主体外圆周面上。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主体与锅炉接触支撑端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该支撑架正中间开设有容纳加热单元进行上下移动的通孔。

作为改进,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夹具,所述夹具一端与所述蜗杆一端相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上开设有开口,加热单元插入该开口内;

夹紧调节件,所述夹紧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夹具下方且贯穿于该夹具。

作为改进,所述夹紧调节件包括:

螺母,所述螺母数量为固定设置于所述夹具一端;

内六角螺杆,所述内六角螺杆与所述螺母配合安装。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主体一端与所述支撑主体相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蜗轮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杆且该转动杆与所述蜗轮同轴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主体下端面上开设有与蜗杆相适配的蜗杆开口。

作为改进,所述调节导向槽的槽口宽度W与所述内六角螺杆的直径D之间的关系满足,W>D。

作为改进,所述夹具为两块夹板分体设置且其与所述蜗杆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拔管机,通过将驱动组件设置成蜗轮蜗杆传动,蜗轮两端设置有转动杆,在转动杆上配合安装手枪转进行蜗杆的驱动使其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蜗杆进行上下移动,该驱动过程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就能实现很大的施力同时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方式可将扭矩进行二次放大,将手枪转的旋转时的力转化成更大的向下的拉拔力,将加热单元从真空炉内拔出;

(2)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拔管机,通过设置可进行调节松紧的夹持组件,夹具一端呈开口设置,加热单元夹持在该夹具内,由设置于该夹具上的夹紧调节件进行加热单元的松紧调节,同时通过可进行松紧调节也可实现不同直径大小的加热单元的拉拔,适用范围更广;

(3)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拔管机,在支撑主体上开设对称设置的调节导向槽且该调节导向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内六角螺杆的直径,确保内六角扳手可穿过调节导向槽对内六角螺杆进行松紧调节。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轻便、操作空间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拔管设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组件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组件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A的剖开图;

图10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3和8所示,一种轻便小空间拔管机,包括:

支撑组件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主体11以及开设于该支撑主体11上

的调节导向槽12,所述支撑主体11为内部中空设置且其内部形成进行加热单元2移动的拔动空间111;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组件1紧贴于所述炉体的下表面上,支撑主体11上对称开设的调节导向槽12用于内六角扳手伸入到该支撑主体11内形成的拔动空间111进行夹持组件3的夹紧调节。

夹持组件3,所述夹持组件3位于所述拔动空间111内且用于加热单元2的夹紧;以及

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主体41、转动设置于该驱动主体41内的蜗轮42以及与该蜗轮42配合安装的蜗杆43,所述蜗杆43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3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将驱动组件4设置成蜗轮42蜗杆43传动,蜗轮42两端设置有转动杆421,在转动杆421上配合安装手枪转进行蜗杆42的驱动使其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蜗杆43进行上下移动,该驱动过程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就能实现很大的施力同时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方式可将扭矩进行二次放大,将手枪转的旋转时的力转化成更大的向下的拉拔力,将加热单元2从真空炉内拔出,经发明人测试,当使用正反转手枪钻进行正转时,通过蜗轮42蜗杆43转换放大作用将手枪钻的扭矩二次放大,可转化为一吨以上的拉拔力。

需要进一步地说明的是,为了确保蜗杆43的强度和硬度将蜗杆43进行热处理并增加螺牙。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导向槽12数量为四个且其沿周向均布于所述支撑主体11外圆周面上。确保内六角扳手可伸入到支撑主体11内形成的拔动空间111中对夹持组件3进行松紧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主体11与锅炉接触支撑端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112,该支撑架112正中间开设有容纳加热单元进行上下移动的通孔1121,设置支撑架112主要为了更好实现支撑组件1的支撑作用确保处于支撑组件1下方的驱动组件4能将扭矩进行转化为向下的拉拔力。

进一步地,如图5、6和7所示,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

夹具31,所述夹具31一端与所述蜗杆43一端相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上开设有开口311,加热单元2插入该开口311内;

夹紧调节件32,所述夹紧调节件32设置于所述夹具31下方且贯穿于该夹具3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可进行调节松紧的夹持组件3,夹具31一端呈开口设置,加热单元2夹持在该夹具31内,由设置于该夹具31上的夹紧调节件32进行加热单元的松紧调节,同时通过可进行松紧调节也可实现不同直径大小的加热单元2的拉拔,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如图5、6和7所示,所述夹紧调节件32包括:

螺母321,所述螺母321固定设置于所述夹具31一端;

内六角螺杆322,所述内六角螺杆322与所述螺母321配合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蜗杆43与所述夹持组件3为可拆卸连接,该蜗杆43与夹持组件3连接端上固定设置有六角螺母,内六角螺杆322在穿过螺母321进行夹紧调节时同时穿过与蜗杆43固定连接的六角螺母将蜗杆43与夹持组件3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主体41一端与所述支撑主体11相固定连接,提高整个拔管机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8、9和10所示,所述蜗轮42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杆421且该转动杆421与所述蜗轮42同轴设置,同轴设置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传递扭矩,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生产过程中的加工。

进一步地,如图8、9和10所示,所述驱动主体41下端面上开设有与蜗杆43相适配的蜗杆开口411,蜗杆43一端与所述夹具31相固定连接,在蜗杆43向下移动的同时拉动夹具31向下移动,由于加热单元2的露出端有限需要在驱动主体41下端面上开设于蜗杆43相适配的蜗杆开口411,蜗杆43穿过驱动主体41实现夹具31更大幅度的向下拉拔加热单元。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导向槽12的槽口宽度W与所述内六角螺杆322的直径D之间的关系满足,W>D,确保内六角扳手可以伸入到调节导向槽12内对内六角螺杆322进行松紧的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5、6和7所示,所述夹具31为两块夹板分体设置且其与所述蜗杆43同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将夹具31设置成圆柱体,呈圆柱体的开口可在进行加热单元2夹紧时更多的与加热单元2进行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增大夹具31与加热单元2的摩擦力,便于加热单元2轻便的将加热单元2向外拔出。

工作过程:

如图1和8所示,人躺在地面上用通过内六角扳手调节夹紧调节件32将加热单元2露出部分在夹具31内进行夹紧,夹紧完成之后通过手枪钻固定在转动杆421上,手枪钻进行正转并通过蜗轮42蜗杆43将扭矩进行转换放大,将手枪钻的扭矩进行二次放大,转化成一吨以上的拉拔力,将加热单元拔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