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钻孔质量的冲击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6977发布日期:2018-07-13 17:1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电钻,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钻孔质量的冲击电钻。



背景技术:

冲击电钻以旋转切削为主,兼有依靠操作者推力生产冲击力的冲击机构,是用于砖、砌块及轻质墙等材料上钻孔的电动工具。冲击电钻一般由电动机、齿轮减速器、冲击机构、机壳构件和电源控制组件等组成。冲击电钻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剧烈的径向抖动,导致所钻的孔直径增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钻孔材料的碎裂。

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冲击电钻”,其公告号为CN100562391C,公告日为2009年11月25日,该申请案公开的冲击电钻机壳为二哈夫式,即由左机壳和右机壳夹紧电动机经齿轮减速箱减速后的输出轴,冲击电钻机壳的精度将影响所夹输出轴的振动情况,现有技术中的冲击电钻的二哈夫式机壳常由塑料材料制造,精度差,输出轴的振动剧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冲击电钻机壳精度差,使所夹输出轴振动剧烈而导致钻孔质量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冲击电钻,其能够提高冲击电钻机壳的制造精度,减小输出轴的振动以提高钻孔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钻孔质量的冲击电钻,包括电动机、齿轮减速器、冲击机构、机壳构件和电源控制组件,电动机经齿轮减速器减速后经输出轴输出,所述机壳构件包括头壳、左机壳和右机壳,所述头壳上设有供输出轴穿过的孔,所述头壳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左机壳和右机壳为塑料机壳。机壳构件将卡设输出轴的头壳分离设计,并采用铝合金材料,可通过精加工提高精度,显著提高了冲击电钻的钻孔精度、稳定性和耐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机壳与右机壳通过若干自攻螺钉相连接,所述头壳与所述左机壳和右机壳通过若干自攻螺钉相连接,用于连接所述左机壳与右机壳的螺钉槽设置在所述左机壳和右机壳内部靠近机壳边缘处,用于连接所述头壳与所述左机壳和右机壳的螺钉槽嵌入所述头壳、左机壳和右机壳并部分露出机壳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机壳与右机壳以及所述头壳与所述左机壳和右机壳通过插接结构插接,所述插接结构包括插条和插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分体设计的头壳、左机壳和右机壳,将铝合金头壳精加工,能够提高冲击电钻机壳的制造精度,减小输出轴的振动以提高冲击电钻的钻孔精度、稳定性和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输出轴1、头壳2、左机壳3、右机壳4、自攻螺钉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提高钻孔质量的冲击电钻,包括电动机、齿轮减速器、冲击机构、机壳构件和电源控制组件等组成,电动机经齿轮减速器减速后经输出轴1输出,机壳构件包括头壳2、左机壳3和右机壳4,头壳2上设有供输出轴1穿过的孔,头壳2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左机壳3和右机壳4为塑料机壳。

左机壳3与右机壳4以及头壳2与左机壳3和右机壳4通过插接结构插接,插接结构包括插条和插槽。左机壳3与右机壳4通过若干自攻螺钉5相连接,头壳2与左机壳3和右机壳4通过若干自攻螺钉5相连接,用于连接左机壳3与右机壳4的螺钉槽设置在左机壳3和右机壳4内部靠近机壳边缘处,用于连接头壳2与左机壳3和右机壳4的螺钉槽嵌入头壳2、左机壳3和右机壳4并部分露出机壳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