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胀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2305发布日期:2018-11-07 21:3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胀机。



背景技术: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主要有胀接、焊接和胀焊并用等几种方法,而胀接方法可以分为机械胀接、液压胀接、橡胶胀接和爆炸胀接等几种方法。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是机械胀接方法,该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当管板超过100mm的换热器无法实现全厚度胀接,且实际胀管率、拉脱力和密封压力等指标无直接关联,操作者主要根据经验来确定胀接紧度,胀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且胀接时所用的润滑介质会渗入管子与管板的间隙之中,对后续的焊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水胀机没有专用于翅片换热管加工的专用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胀机。

一种水胀机,它包括:机架、翅片管固定模具、模具转换装置、水胀装置、挤压固定机构;所述的机架左右两侧设有立板,上部设有横梁,横梁下侧设有工作台;挤压固定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上部;所述的挤压固定机构的挤压机构固定在横梁上,挤压机构的输出端与挤压头相固定;所述的翅片管固定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上模具经上模具固定装置固定在挤压头的底部;下模具包括水平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所述的模具转换装置设置在机架左右两侧的立板上;所述的水胀装置固定在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下模具包括下模具底座、下模具模仁;下模具模仁设置在下模具底座的槽内;下模具底座的两端设有下模具定位块;第一下模具与第二下模具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台内侧的下模具与上模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下模具模仁上设有管槽和翅片槽;所述的管槽与翅片槽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的管槽呈半圆状;所述的上模具设有与管槽和翅片槽相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具转换装置包括连接板、第一推动气缸、第二推动气缸;所述的连接板上端固定在挤压头的左右两侧;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导轨;下模具托架设置在第一导轨上;所述的下模具托架上设有托架定位块;所述的第一推动气缸固定在立板上,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下模具托架上对应设置;所述的第二推动气缸设置在工作台的底部,第一推动气缸上设有钩形块;所述的钩形块与下模具托架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架定位块与下模具定位块的结构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胀装置包括水胀装置固定架、水胀连接头、水胀液压缸;所述的水胀液压缸经固定架固定在挤压头的底部;所述的水胀连接头固定在水胀液压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的水胀连接头包括阀块和安装在阀块上的管接头;所述的阀块与高压水源相连接;所述的管接头与下模具模仁的管槽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翅片排布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前部;所述的翅片排布装置包括翅片排布导轨、翅片排布架、翅片管排布机;所述的翅片排布导轨水平设置在机架的前部;所述的翅片排布架安装在翅片排布导轨上;所述的翅片管排布机安装在翅片排布架上;所述的翅片管排布机的头部与第一下模具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模具底座上还设有退料顶杆;所述的退料顶杆设置在下模具模仁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台下侧还设有顶出机构;所述的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液压缸、顶出顶杆;所述的液压缸设置在工作台的底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顶出顶杆固定在顶出液压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的顶出顶杆的位置与退料顶杆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胀机,它包括:机架、翅片管固定模具、模具转换装置、水胀装置、挤压固定机构;所述的机架左右两侧设有立板,上部设有横梁,横梁下侧设有工作台;挤压固定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上部;所述的挤压固定机构的挤压机构固定在横梁挤压机构的输出端与挤压头相固定;所述的翅片管固定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上模具经上模具固定装置固定在挤压头的底部;下模具包括水平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所述的模具转换装置设置在机架左右两侧的立板上;所述的水胀装置固定在固定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布片的同时对另一翅片管进行胀接,实现两工位同时工作,加工效率高,同时具有自动排片的功能,节约人工成本;加工的上下模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进行更换,通用性好,可以满足各种翅片管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胀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胀机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胀机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胀机的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胀机的I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胀机的II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胀机的水胀装置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胀机的下模具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胀机的下模具模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9,一种水胀机,它包括:机架1、翅片管固定模具2、模具转换装置3、水胀装置4、翅片排布装置5、挤压固定机构7;

所述的机架1呈C型,机架1左右两侧设有立板11;

所述的机架1上部设有横梁12,横梁12下侧设有工作台13;

所述的挤压固定机构7设置在机架1的上部;

所述的挤压固定机构7包括:导轨71、挤压头72、挤压机构73;

所述的导轨71设置在立板11上,竖直设置;

所述的挤压头72呈长板状,两侧与导轨71相互配合;

所述的挤压机构73固定在横梁12上;

所述的挤压机构73为液压缸,挤压机构73的输出端与挤压头72相固定;

所述的翅片管固定模具2包括上模具21、下模具22;

所述的上模具21的上部设有上模具固定装置211;

所述的上模具固定装置211固定在挤压头72的底部;

所述的下模具22包括第一下模具2201、第二下模具2202;

所述的第一下模具2201包括下模具底座221、下模具模仁222、退料顶杆223;

所述的下模具底座221呈槽状,下模具模仁222设置在下模具底座221的槽内;

所述的退料顶杆223设置在下模具模仁222的两侧;

所述的下模具底座221的两端设有下模具定位块224;

所述的第一下模具2201与第二下模具2202结构相同;

所述的第一下模具2201与第二下模具2202水平放置在工作台13上;

所述的第一下模具2201的位置与上模具21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第二下模具2202设置在第一下模具2201的外侧;

所述的上模具21与下模具模仁222相匹配;

所述的下模具模仁222上设有管槽2221和翅片槽2222;

所述的管槽2221与翅片槽222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的管槽2221呈半圆状;

所述的上模具21设有与管槽2221和翅片槽2222相匹配的凹槽;

所述的模具转换装置3设置在机架1左右两侧的立板11上;

所述的模具转换装置3包括连接板31、第一推动气缸32、第二推动气缸33;

所述的连接板31呈L形,与立板11平行设置,上端固定在挤压头72的左右两侧;

所述的连接板31的底部设有第一导轨311;

所述的第一导轨311水平设置;

所述的第一导轨311上设有下模具托架312;

所述的下模具托架312上设有托架定位块313;

所述的托架定位块313与下模具定位块224的结构相匹配;

所述的第一推动气缸32固定在立板11上,与第一导轨311平行设置;

所述的第一推动气缸32的活塞杆与下模具托架312上对应设置;

所述的第二推动气缸33设置在工作台13的底部,与第一推动气缸32平行设置;

所述的第一推动气缸32上设有钩形块321;

所述的钩形块321与下模具托架312相对应设置;

所述的水胀装置4包括水胀装置固定架41、水胀连接头42、水胀液压缸43;

所述的固定架41固定在挤压头72的底部;

所述的水胀液压缸43固定在固定架41上;

所述的水胀连接头42固定在水胀液压缸43的活塞杆上;

所述的水胀连接头42包括阀块421和安装在阀块421上的管接头422;

所述的阀块421与高压水源相连接;

所述的管接头422与下模具模仁222的管槽2221同轴设置;

所述的翅片排布装置5设置在机架1的前部;

所述的翅片排布装置5包括翅片排布导轨51、翅片排布架52、翅片管排布机53;

所述的翅片排布导轨51水平设置在机架1的前部;

所述的翅片排布架52安装在翅片排布导轨51上;

所述的翅片管排布机53安装在翅片排布架52上;

所述的翅片管排布机53的头部与第一下模具2201相对应设置;

所述的工作台13下侧还设有顶出机构6;

所述的顶出机构6包括顶出液压缸61、顶出顶杆62;

所述的液压缸61设置在工作台13的底部,固定在机架1上;

所述的顶出顶杆62固定在顶出液压缸61的活塞杆上;

所述的顶出顶杆62的位置与退料顶杆223相对应。

使用时,设备位于初始位置,第一下模具2201与第二下模具2202水平放置在工作台13上;第二下模具2202设置在第一下模具2201的外侧;挤压头72位于最下侧位置,上模具21与第二下模具2202相互配合接触;下模具托架312位于第一下模具2201的下部;首先使用翅片管排布机53将翅片排布至第一下模具2201的翅片槽2222中,移动翅片管排布机53,使其远离第一下模具2201;然后将换热管插入第一下模具2201的管槽2221中,使换热管的两端均位于设有水胀装置4的一侧;模具转换装置3开始工作;挤压头72向上运动,同时经过连接板31带动第一下模具2201向上运动,第一推动气缸32将第一下模具2201向挤压头72拉动,拉动至挤压头72下部停止运动,第二推动气缸33将第二下模具2202推出至原第一下模具2201所在位置;挤压头72向下运动,带动上模具21与第一下模具2201相互配合,夹紧,水胀装置4的水胀液压缸43带动水胀装置固定架41、水胀连接头42运动,使水胀连接头42与换热管端部相配合;高压水源开始对换热管内部进行加压,使换热管膨胀,与翅片胀接;此时利用翅片管排布机53将翅片排布至第二下模具2202的翅片槽2222中;待第一下模具2201中的翅片管胀接完成,模具转换装置3 将第一下模具2201与第二下模具2202进行位置转换,当第一下模具2201位于工作台13的外侧;顶出机构6开始运动,顶出液压缸61带动顶出顶杆62向上运动,顶出顶杆62带动退料顶杆223向上运动,将翅片管顶出,脱离模具。周而复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布片的同时对另一翅片管进行胀接,实现两工位同时工作,加工效率高,同时具有自动排片的功能,节约人工成本;加工的上下模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进行更换,通用性好,可以满足各种翅片管的加工。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