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工具用刀架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它们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8386发布日期:2019-04-03 03:4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切削工具用刀架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它们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切削工具用刀架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它们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各种具有冷却剂供给机构的切削工具。另外,还提出了向切削刃部的后刀面供给冷却剂的切削工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764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切削工具用刀架具备:上表面;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在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开口的刀槽;位于比所述刀槽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从所述第一侧面向外侧突出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流入口及流出口的流路。所述第一侧面具有第一凹部。所述流路具有作为所述流出口的在所述第一部分开口的第一流出口、以及从所述第一流出口朝向刀架的内侧延伸的第一流路。所述第一流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中的与所述第一凹部对应的区域。

本发明的切削工具具备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切削工具用刀架、以及配置于所述刀槽的切削刀片。

本发明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被切削件旋转的工序;使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切削工具与旋转的所述被切削件接触的工序;以及使所述切削工具从所述被切削件离开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侧视图。

图2是将图1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第一端侧放大而示出的侧视图。

图3是将图1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第一端侧放大而示出的侧视图。

图4是将图1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第一端侧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1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第一端侧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并且是从与图4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图。

图6是将图1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第一端侧放大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7是将图1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第一端侧放大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图1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仰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图,是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7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的侧视图。

图11是将图10的切削工具中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第一端侧放大而示出的侧视图。

图12是将图10的切削工具中的切削工具用刀架的第一端侧放大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概要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概要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切削工具用刀架>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用刀架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以下参照的各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简略地示出为了说明实施方式所需的主要构件。因此,本发明的切削工具用刀架可以具备未被参照的各图示出的任意的构成构件。另外,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并未如实地示出实际的构成构件的尺寸以及尺寸比率等。上述情况在后述的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中也是同样的。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用刀架1(以下,有时称为“刀架1”)呈从第一端1a延伸至第二端1b的形状。换言之,刀架1呈柱状。第一实施方式的刀架1呈大致四棱柱状。大致四棱柱状不仅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四棱柱状,还包括具有微小的凹凸或者弯曲等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刀架1的形状不限定于大致四棱柱状。

刀架1具有位于第一端1a侧的头部10以及位于第二端1b侧的刀柄11。头部10是装配后述的切削刀片110(以下,有时称为“刀片110”)的部位。刀柄11是被机床把持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记载中,为了明确结构、效果,有时对刀片110的各面(上表面111、下表面112以及侧面113)标注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如图2~图7所示,刀架1具备上表面2、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刀槽5、第一部分6以及流路7。另外,如图8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刀架1具备下表面12。需要说明的是,上表面2以及下表面12为便于说明的表述,并不表示上以及下的方向性。例如,上表面2无需为在使用刀架1时朝向上方的面。关于这一点,对于刀片110的上表面111以及下表面112也是同样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方向是指例如与图2所示的刀架1的长度方向a大致垂直的方向b。具体而言,在将从刀架1的内部朝向上表面2的方向设为正,将其相反的方向设为负时,方向b的正侧成为上方,方向b的负侧成为下方。另外,刀架1的内侧是指朝向刀架1的内部的方向,刀架1的外侧是指与刀架1的内侧相反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表面2、第一侧面3以及第二侧面4均位于头部10。另外,第一侧面3沿着刀架1的长度方向a而配置。第二侧面4是与第一侧面3邻接的面,与方向b对应地配置。更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3与长度方向a大致平行,第二侧面4相对于方向b倾斜。

刀槽5是在上表面2、第一侧面3以及第二侧面4开口的部位。第一实施方式的刀槽5位于头部10。另外,刀槽5是供刀片110配置的部位,具有载置刀片110的载置部51。

第一部分6是位于比刀槽5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从第一侧面3向外侧突出的部位。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部分6位于头部10。

流路7作为供冷却剂(冷却流体)流动的部位而发挥功能。作为冷却剂,例如可以列举非水溶性油剂或者水溶性油剂等。作为非水溶性油剂,例如可以列举油性类型、非活性极压类型或者活性极压类型等的切削油。作为水溶性油剂,例如可以列举乳液、调水油或者溶液等切削油。

流路7是具有流入口7a以及流出口7b的部位。流入口7a是使从外部供给的冷却剂流入流路7内的部位。如图8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流入口7a在刀架1的下表面12开口。流入口7a的开口位置或者形状等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能够根据刀架1的形状、冷却剂流入机构的形状而适当选择。流出口7b是使冷却剂朝向刀片110冷却剂流出的部位。对于流出口7b的详细情况,以下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7所示,第一侧面3具有第一凹部31。另外,流路7具有第一流出口72和第一流路71。第一流出口72在第一部分6开口而作为流出口7b,第一流路71从第一流出口72朝向刀架1的内侧延伸。而且,第一流出口72位于第一部分6中的与第一凹部31对应的区域。根据上述结构,作为冷却剂供给机构的第一流路71以及第一流出口72各自与刀架1构成为一体。因此,能够简化具有冷却剂供给机构的刀架1的结构并且能够提高刀架1的强度。另外,第一流出口72位于第一部分6中的与第一凹部31对应的区域,因此能够减少第一部分6从第一侧面3突出的突出程度并且减少对于第一流出口72的直径的限制。因此,当将冷却剂供给至第一流路71并从第一流出口72流出时,能够主要向刀片110的后述的侧面113充分地供给冷却剂。其结果是,刀架1能够在确保强度以及设计的自由度的同时发挥良好的冷却功能。第一流出口72的直径例如可以设定为0.5~2mm。

第一部分6中的与第一凹部31对应的区域是指如下的区域。如图6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凹部31是具有第一端部31a和第二端部31b的凹状的部分。在俯视观察时,第一端部31a是第一凹部31中的位于接近第二侧面4的一侧的端部,第二端部31b是第一凹部31中的位于远离第二侧面4的一侧的端部。在此,俯视观察是指朝向刀架1的上表面2侧观察的状态。在俯视观察时,将通过第一端部31a且与第一部分6的外缘61正交的直线设为直线l1,将通过第二端部31b且与外缘61正交的直线设为直线l2。而且,在俯视观察时,可以将被第一凹部31、外缘61、直线l1以及直线l2包围的第一部分6的区域s1设为第一部分6中的与第一凹部31对应的区域。并且,可以将第一流出口72位于区域s1内视为在第一部分6中第一流出口72位于与第一凹部31对应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7所示,刀架1可以具备第二部分8,该第二部分8位于比刀槽5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从第二侧面4向外侧突出。此时,第二侧面4可以具有第二凹部41。另外,流路7可以具有第二流出口74和第二流路73。也可以为,第二流出口74在第二部分8开口而作为流出口7b,第二流路73从第二流出口74朝向刀架1的内侧延伸。而且,第二流出口74可以位于第二部分8中的与第二凹部41对应的区域。在满足上述结构时,与上述的第一流出口72同样地,除第一流出口72以外,还能够使冷却剂从第二流出口74良好地流出,因此在确保刀架1的强度以及设计的自由度的同时发挥良好的冷却功能的效果得以提高。

第二部分8中的与第二凹部41对应的区域能够与上述的第一部分6中的与第一凹部31对应的区域同样地进行规定。即,如图6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第二凹部41是具有第三端部41a和第四端部41b的凹状的部分。在俯视观察时,第三端部41a是第二凹部41中的位于接近第一侧面3的一侧的端部,第四端部41b是第二凹部41中的位于远离第一侧面3的一侧的端部。在俯视观察时,将通过第三端部41a且与第二部分8的外缘81正交的直线设为直线l3,将通过第四端部41b且与外缘81正交的直线设为直线l4。而且,在俯视观察时,被第二凹部41、外缘81、直线l3以及直线l4包围的第二部分8的区域s2为第二部分8中的与第二凹部41对应的区域。并且,可以将第二流出口74位于区域s2内视为在第二部分8中第二流出口74位于与第二凹部41对应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8位于头部10。另外,在俯视观察时,第一部分6以及第二部分8关于第一部分6与第二部分8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第一侧面3与第二侧面4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而线对称。并且,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凹部31以及第二凹部41也关于上述的二等分线而线对称,第一流出口72以及第二流出口74也关于上述的二等分线而线对称。

第二部分8、第二凹部41、第二流路73以及第二流出口74各自的结构可以与上述的第一部分6、第一凹部31、第一流路71以及第一流出口72各自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8、第二凹部41、第二流路73以及第二流出口74各自的结构与第一部分6、第一凹部31、第一流路71以及第一流出口72各自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用第一部分6、第一凹部31、第一流路71以及第一流出口72各自的说明,来代替第二部分8、第二凹部41、第二流路73以及第二流出口74各自的说明。

如图7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第一流出口72可以位于比连接第一凹部31的第一端部31a与第二端部31b的直线l5的中点m靠第二端部31b侧的位置。在满足这种结构时,即使在如后述那样将从第一流出口72流出的冷却剂的流出方向设定为能够向刀片110的侧面113稳定地供给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第一凹部31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在提高冷却剂的冷却效果的同时确保刀架1的强度,尤其是刀架1的刀槽5的强度。

第一凹部31可以呈如下的形状。即,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凹部31可以呈曲线状。在满足这种结构时,能够使冷却剂的流出顺畅并且确保刀架1的强度。作为曲线状,例如可以列举抛物线状、椭圆弧状或者圆弧状等。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部31在俯视观察时可以呈圆弧状。在满足这种结构时,在使冷却剂的流出顺畅的同时确保刀架1的强度的效果提高,并且刀架1的加工变得容易。

另外,如图2所示,在侧视观察刀架1(俯视观察第一侧面3)时,第一凹部31可以呈从第一部分6延伸至刀槽5的载置部51的形状。刀架1的侧视观察是指从第一侧面3侧观察刀架1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一流路71可以具有从第一流出口72延伸并且位于第一部分6的流出区域711。而且,流出区域711可以以随着朝向第二侧面4而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即,流出区域711可以以随着朝向刀架1的第一端1a而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在满足上述结构时,能够将沿着从第一流出口72流出的冷却剂的流出方向的流路的长度确保得较长。其结果是,能够向刀片110的侧面113稳定地供给冷却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流出区域711可以与第一流出口72相连地配置,且呈直线状地延伸。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从第一流出口72流出的冷却剂的流动方向稳定,从而能够向刀片110的侧面113稳定地供给冷却剂。

对于上述的与第一流路71的流出区域711相关的结构也可以具备第二流路73。即,第二流路73可以具有从第二流出口74延伸并且位于第二部分8的流出区域731。而且,流出区域731可以以随着朝向第一侧面3而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流出区域731可以与第二流出口74相连地配置,并且呈直线状地延伸。

如图3所示,在俯视观察第一侧面3时,第一凹部31可以从第一部分6朝向刀槽5而沿第一方向a延伸。此时,在俯视观察第一侧面3时,第一凹部31的第一方向a可以与流出区域711倾斜的第二方向b交叉。在满足这种结构时,刀架1的制造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增长流出区域711的长度从而提高将冷却剂向所希望的方向喷出的功能。其结果是,能够同时实现刀架1的成本削减以及冷却剂功能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俯视观察第一侧面3时,第一凹部31的第一方向a与流出区域711的第二方向b的交点p可以位于第一凹部31内。

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方向a是沿着连结第一凹部31的下端(与第一部分6的交叉部)的中点和第一凹部31的上端(与载置部51的交叉部)的中点的线的方向。另外,第二方向b是沿着流出区域711的中心轴o711的方向。

在俯视观察第一侧面3时,在将使流出区域711的中心轴o711向刀架1的外侧延伸出的线设为假想线l6时,假想线l6可以通过第一凹部31。即,假想线l6与第一凹部31的上端(与载置部51的交叉部)可以在交点q处交叉。在满足这种结构时,流出区域711的加工变得容易。假想线l6与从第一流出口72流出的流体的流出方向对应。流出区域711的中心轴o711例如通过将流出区域711的内径的中心连续而得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该流出区域711的中心轴o711与第二方向b平行。

在俯视观察时,第一部分6可以具有第一侧面3与第一部分6的外缘61的距离随着朝向第二侧面4而变小的区域。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第一部分6可以具有第一区域61和第二区域62。第一区域61位于第二侧面4侧,第二区域63与第一区域62连接并且位于比第一区域61更远离第二侧面4的位置。而且,也可以为,在俯视观察时,第一侧面3与第一区域62的外缘621的距离d1随着朝向第二侧面4而变小,第一侧面3与第二区域63的外缘631的距离d2恒定。在满足上述结构时,在进行切削加工时,能够发挥良好的冷却功能并且减少刀架1与被切削件发生干涉的情况。

距离d1例如可以为0.5~2mm。距离d2例如可以为1~5mm。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区域62的外缘621可以呈曲线状,还可以呈圆弧形状。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区域62以及第二区域63的边界部64位于第一部分6中的与第一凹部31对应的区域。更具体而言,在俯视观察时,边界部64位于比第一凹部31的直线l5的中点m靠第二侧面3侧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边界部64的位置不限于此。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流路7具有主流路75。主流路75与流入口7a相连地配置,且从流出口7a朝向上方延伸。第一流路71以及第二流路73均与主流路75相连地配置。

流路7的形状只要能够使冷却剂流动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71、第二流路73以及主流路75的与冷却剂的流动方向正交的剖面的形状均呈圆形状。第一流路71以及第二流路73各自的内径例如可以为1~4mm。主流路75的内径例如可以为3~12mm。

流路7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钻头等的孔加工而形成。对于通过孔加工而形成的孔部中的不作为流路7而发挥功能的部分,通过密封构件堵塞以不使冷却剂泄漏即可。作为密封构件,例如可以列举焊料、树脂或者螺钉构件等。

作为刀架1的材质,例如可以列举钢、铸铁或者铝合金等。刀架1的大小例如能够设定为如下的值。与刀架1的长度方向a平行的方向上的刀架1的长度例如为32~500mm。与长度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的刀架1的宽度例如为10~50mm。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用刀架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因此,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分,引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而省略说明。

在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用刀架20(以下,有时称为“刀架20”)中,第一流出口72可以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俯视观察时,第一流出口7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凹部31内。在满足这种结构时,能够增大第一流出口72的直径,并且在第一流出口72与第一部分6的外缘61之间确保空间。其结果是,能够发挥良好的冷却功能并且维持刀架20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部31内是指,在俯视观察时,由连结第一凹部31的第一端部31a与第二端部31b的直线l5和第一凹部31包围的区域内。

<切削工具>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2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0是用于车削加工的切削工具,具备刀架1以及刀片110。

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0具备强度高并且冷却剂的冷却功能高的刀架1,因此能够提高切削工具100的工具寿命并且发挥良好的切削性能。

另外,如图12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第一流出口7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比刀片110的外缘116靠刀片110的内侧的位置。在满足这种结构时,能够将通过流出区域711的中心轴o711(参照图3)的冷却剂良好地吹向刀片110。即,在流出区域711的外周侧通过的冷却剂容易在从刀架1喷出后向外侧扩散,相对于此,通过流出区域711的中心轴o711的冷却剂不易在从刀架1喷出后扩散而沿着所希望的流出方向行进。因此,通过流出区域711的中心轴o711的冷却剂在从刀架1喷出后的冷却剂密度相对较高。在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从第一流出口72喷出的冷却剂中的、其冷却剂密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良好地吹向刀片110,因此冷却剂的冷却效果提高。另外,通过流出区域711的中心轴o711的冷却剂的冷却剂密度相对较高,因此喷出力也相对较大。其结果是,冷却剂的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俯视观察时,第二流出口74的一部分也可以位于比刀片110的外缘116靠刀片110的内侧的位置。刀片110的内侧是指朝向刀片110的内部的方向。

并且,如图12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第一流出口72的中心o72可以位于比刀片110的外缘116靠刀片110的内侧的位置。在满足这种结构时,能够向刀片110的侧面113良好地供给冷却剂,并且良好地减少第一部分6从第一侧面3突出的突出程度。其结果是,刀架1能够应用于更大范围的切削加工。需要说明的是,在俯视观察时,第二流出口74的中心o74也可以位于比刀片110的外缘116靠刀片110的内侧的位置。

如图11所示,刀片110配置于刀架1的刀槽5。一实施方式的刀片110可以经由片构件120而配置于刀槽5。换言之,切削工具100可以还具备配置在刀片110与刀槽5之间的片构件120。根据这种结构,在刀片110破损时,能够减少对刀架1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作为片构件120的材质,例如可以列举硬质合金等。对于硬质合金的组成,在后述的刀片110的材质中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刀片110也可以不经由片构件120而直接配置于刀槽5。

一实施方式的刀片110呈板状,且具有上表面111、下表面112、侧面113以及切削刃114。

上表面111以及下表面112均为呈四边形状的面。四边形状大体为四边形状即可,无需为严格意义上的四边形状。另外,上表面111以及下表面112的形状不限定于四边形状,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作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可以列举三角形状、五边形状、六边形状或者八边形状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表面111的至少一部分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作为供切屑流动的前刀面而发挥功能。

侧面113配置在上表面111与下表面112之间,是与上表面111以及下表面112分别连接的面。侧面113由与四边形状的上表面111以及下表面112的四个边部对应的四个面区域构成。侧面113的至少一部分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作为后刀面而发挥功能。

切削刃114配置于上表面111与侧面113相交的棱部115的至少一部分。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刃114可以配置于棱部115的整体。刀片110以切削刃114在刀架1的第一端1a侧突出的状态配置于刀槽5。

作为刀片110的材质,可以列举例如硬质合金、金属陶瓷等。作为硬质合金,例如可以列举wc-co、wc-tic-co或wc-tic-tac-co等。wc-co通过向碳化钨(wc)添加钴(co)的粉末并进行烧结而生成。wc-tic-co通过向wc-co添加碳化钛(tic)而成。wc-tic-tac-co通过向wc-tic-co添加碳化钽(tac)而成。金属陶瓷是使金属与陶瓷成分复合而成的烧结复合材料。作为金属陶瓷,例如可以列举以碳化钛(tic)或者氮化钛(tin)等钛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物质。

刀片110的表面可以由被膜覆盖。作为被膜的组成,例如可以列举碳化钛(tic)、氮化钛(tin)、碳氮化钛(ticn)、氧化铝(al2o3)等。作为被膜的成膜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化学蒸镀(cvd)法或者物理蒸镀(pvd)法等。

刀片110的大小例如能够设定为如下的值。上表面111以及下表面112中的四边形状的一边的长度例如为3~54mm。从上表面111到下表面112的刀片110的厚度例如为1~10mm。刀片110可以为正型或负型的任一方。

切削工具100还具备夹紧构件130作为将刀片110固定于刀槽5的固定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构件不限于夹紧构件130,也可以为其他的固定构件。作为其他的固定构件,例如可以列举螺钉等。

在图10~图12所示的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刀架而使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刀架1,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刀架1,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刀架20作为刀架。

<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13~图15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1)~(3)的工序。

(1)如图13所示,使被切削件200旋转的工序。

(2)如图14所示,使切削工具100与旋转的被切削件200接触的工序。

(3)如图15所示,使切削工具100从被切削件200离开的工序。

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3所示,使被切削件200以其旋转轴o200为基准而旋转。作为被切削件200的材质,例如可以列举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或者非铁金属等。

接下来,通过使切削工具100沿箭头x1方向移动,从而使切削工具100相对接近旋转的被切削件200。

接下来,如图14所示,使切削工具100的切削刃114与旋转的被切削件200接触,对被切削件200进行切削。此时,可以一边使冷却剂从第一流出口72以及第二流出口74分别流出一边对被切削件200进行切削。

最后,如图15所示,通过使切削工具100沿箭头x2方向移动,从而使切削工具100相对远离被切削件200,由此得到切削加工物210。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能够在将冷却剂良好地吹向刀片110的状态下进行切削加工。其结果是,切削工具100的工具寿命变长,并且切削加工物210的加工表面的精度提高。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且高效率地制造切削加工物2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图15所示的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切削工具100运动而得到切削加工物210,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1)的工序中,使被切削件200接近切削工具100。同样地,在(3)的工序中,也可以使被切削件200远离切削工具100。在继续进行切削加工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维持使被切削件200旋转的状态并使切削刃114与被切削件200的不同部位接触的工序即可。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例示,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采用任意方式。

另外,在本发明的整体中,对于单数形,在由上下文清楚表明并非单数的情况下,是指包括多个。

附图标记说明

1…切削工具用刀架;1a…第一端;1b…第二端;2…上表面;3…第一侧面;31…第一凹部;31a…第一端部;31b…第二端部;4…第二侧面;41…第二凹部;41a…第三端部;41b…第四端部;5…刀槽;51…载置部;6…第一部分;61…外缘;62…第一区域;621…外缘;63…第二区域;631…外缘;64…边界部;7…流路;7a…流入口;7b…流出口;71…第一流路;711…流出区域;72…第一流出口;73…第二流路;731…流出区域;74…第二流出口;75…主流路;8…第二部分;81…外缘;10…头部;11…刀柄;12…下表面;20…切削工具用刀架;100…切削工具;110…切削刀片;111…上表面;112…下表面;113…侧面;114…切削刃;115…棱部;116…外缘;120…片构件;130…夹紧构件;200…被切削件;210…切削加工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