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5896发布日期:2018-07-31 22:4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在对例如铝制管材等长工件进行矫正的辊矫正机中的工件投入口侧设置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及其相关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装置的感光鼓用基体,多数使用对挤出加工所得的铝制管材进行拉拔加工而得到的拉拔管、所谓的ed管。

作为感光鼓用基体的ed管,在要求高的表面精度的同时也要求高的尺寸精度。尤其是严格要求直线度、即在轴心方向上没有起伏和/或弯曲。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以往以来一般是,对于作为经过了挤出加工和拉拔加工的长工件的ed管,为了使其直线度提高而实施矫正加工,将该矫正后的工件切断成预定尺寸并作为感光鼓用基体来使用。

如下述专利文献1、2所示那样,长工件的矫正加工通常是使用辊矫正机来进行的。辊矫正机具备沿着长工件的输送线配置的在上下成一对的许多组鼓状矫正辊。并且,通过使管状的长工件在该上下矫正辊之间的工件输送线上引导通过,由此一边对长工件赋予利用矫正辊的驱动力实现的绕自身轴旋转(日文:自軸回転)一边将长工件向下游侧送出,其间进行直线度和/或圆度的矫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403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52113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辊矫正机中的矫正辊跟前的工件投入口侧,设置有对长工件一边进行支承一边进行输送的引导辊、支承辊等引导/支承辊。如图5所示,该引导/支承辊100使用在外周面形成有在周向上连续的v槽102的硬质氨基甲酸酯树脂制的被称为v型辊的形态的辊,旋转轴101相对于长工件w的输送方向(朝向该图纸面垂直的方向)正交且水平地配置。并且,通过在长工件w的下部两侧的2个点被支承于引导/支承辊100中的v槽102的内周面的状态下辊100旋转,由此引导/支承辊100上的长工件w被输送并被投入一对矫正辊之间进行矫正。

另一方面,通过矫正辊的长工件w如前文所述那样绕轴心旋转,因此例如若在长工件w的后端部被支承于支承辊100的状态下、前端部(顶端部)被导入矫正辊之间,则如该图的箭头符号所示长工件w会在支承辊100上一边绕轴心向该图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边被输送。若那样做,则会产生下述课题:在长工件w的外周面相对于引导/支承辊100的v槽内周面发生周向上的滑动,因滑动摩擦而在长工件w的外周面产生有害的擦伤,长工件w的质量下降。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鉴于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的和/或其他的问题点而做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已有的方法和/或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在长工件表面产生擦伤、并能够作为长工件而维持高质量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辊及其相关技术。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来明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备以下的方案。

[1]一种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在辊矫正机投入口侧多个引导/支承辊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另一方面,长工件由各引导/支承辊一边支承一边输送并被投入辊矫正机的矫正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引导/支承辊中的至少1个由具备能够互相独立地绕轴心旋转的一对辊主体的分割型辊构成,

构成为,由所述一对辊主体中的一方侧的辊主体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并且由另一方侧的辊主体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另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

[2]根据前项1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所述一对辊主体分别形成为将沿着周向形成有v槽的v型辊在轴心方向的中间位置分割为二而得到的形态即大致圆锥台形状,

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互相一致且配置在水平面内。

[3]根据前项1或2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正交的状态。

[4]根据前项1或2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倾斜的状态。

[5]根据前项1或2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所述一对辊主体构成为在其轴心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正交的状态与其轴心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倾斜的状态之间摆动自如。

[6]根据前项1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所述一对辊主体分别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

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以互相不一致地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分别正交的方式配置。

[7]根据前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所有的所述引导/支承辊均由所述分割型辊构成。

[8]根据前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所述长工件由铝制管材构成。

[9]一种长工件矫正设备,具备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的辊矫正机和长工件输送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矫正机具备对长工件进行矫正的矫正辊、和一边支承长工件一边将长工件朝向所述矫正辊引导的引导辊,

所述长工件输送机具备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且一边支承长工件一边将长工件送入所述引导辊的多个支承辊,

所述引导辊和所述多个支承辊中的至少1个由前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中的所述分割型辊构成。

[10]一种辊矫正机,具备对长工件进行矫正的矫正辊、和一边支承长工件一边将长工件朝向所述矫正辊引导的引导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辊由前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中的所述分割型辊构成。

[11]一种长工件输送机,具备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的多个支承辊,由所述多个支承辊一边支承长工件一边将长工件送入辊矫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承辊中的至少1个由前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中的所述分割型辊构成。

[12]一种长工件输送方法,利用前项4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来实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引导/支承辊中的一部分的引导/支承辊由所述分割型辊构成,

在长工件的前端被投入所述矫正辊之前,由所述多个引导/支承辊中的除了所述一部分的引导/支承辊之外剩余的引导/支承辊来支承长工件,并且

在长工件的前端被投入到所述矫正辊之后,由所述一部分的引导/支承辊来支承长工件。

[13]一种长工件输送方法,利用前项5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来实现,

其特征在于,

在长工件的前端被投入所述矫正辊之前,将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相对于工件输送线正交的状态,由该状态的所述一对辊主体来支承长工件,并且

在长工件的前端被投入到所述矫正辊之后,将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倾斜的状态,由该状态的所述一对辊主体来支承长工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发明[1]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引导/支承辊由分别支承长的辊的两侧下部且互相独立地旋转的一对辊主体构成,因此在长工件被导入矫正辊并被赋予了绕自身轴旋转时,根据该旋转状况一方侧的辊主体和另一方侧的辊主体分别独立地旋转,所以能够防止长工件相对于一对辊主体的滑动,能够防止在长工件产生擦伤,能够制造高质量的长工件。

根据发明[2]~[6]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能够更切实地得到上述的效果。尤其是根据发明[5]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在对前进的长工件w赋予了绕自身轴旋转时,根据该旋转状况一对辊主体摆动而被配置成倾斜的状态,因此在长工件w中的与一对辊主体接触的接触点,长工件w的移动方向与一对辊主体的旋转方向成为大致一致,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发生长工件w相对于一对辊主体的滑动。

根据发明[7][8]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能够更进一步切实地得到上述的效果。

根据发明[9]的长工件矫正设备,与上述同样地,能够防止长工件相对于一对辊主体的滑动,能够防止在长工件产生擦伤,能够制造高质量的长工件。

根据发明[10]的辊矫正机,与上述同样地,能够防止长工件相对于一对辊主体的滑动,能够防止在长工件产生擦伤,能够制造高质量的长工件。

根据发明[11]的长工件输送机,与上述同样地,能够防止长工件相对于一对辊主体的滑动,能够防止在长工件产生擦伤,能够制造高质量的长工件。

根据发明[12][13]的长工件输送方法,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在长工件产生擦伤,能够更切实地制造高质量的长工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被提供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长工件支承辊的长工件矫正设备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示出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应用于长工件矫正设备的引导/支承辊的分割型辊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分割型辊的俯视图,图3(a)是初始状态下的俯视图,图3(b)是倾斜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应用于长工件矫正设备的引导/支承辊的分割型辊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以往的长工件矫正设备中的引导/支承辊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辊矫正机

10:矫正辊

2:引导辊

3:长工件输送机

4:支承辊

5:分割型辊

51a、51b:辊主体

l:工件输送线

sa、sb:轴心

w:长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长工件支承机构的长工件矫正设备的概略侧视图。通过本第1实施方式的长工件矫正设备来矫正的长工件(管状工件)w被用作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装置的感光鼓用基体,多数情况下由对挤出加工所得的铝制管材进行拉拔加工而得到的拉拔管、所谓的ed管构成。此外,在本发明中,“铝”这一用语以包括铝及其合金的含义来使用。

如图1所示,本第1实施方式的长工件矫正设备具备沿着工件输送线l排列配置的辊矫正机1和长工件输送机3。

辊矫正机1具备沿着工件输送线l配置且在上下成一对的许多组鼓状矫正辊10、10。此外,在图1中,仅记载了许多组鼓状矫正辊10、10中的第1组的一对矫正辊10、10。而且,在辊矫正机1,在工件输送线l上的第1组的一对矫正辊10、10的上游侧,配置有定位用引导辊2。该引导辊2为吊挂保持式,由升降缸11吊挂保持为升降工作自如。该引导辊2构成为,在上升位置能够支承长工件w,并且在下降位置从长工件w离开而退避。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引导辊2作为引导/支承辊而构成,如下文详细叙述那样由分割型辊5构成。

并且,通过将长工件w经由引导辊2依次引导通过各组矫正辊10、10之间,由此一边对长工件w赋予利用矫正辊10、10的旋转驱动力实现的绕自身轴旋转一边将长工件w送出,其间对长工件w进行矫正从而得到所需的直线度和/或圆度。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长工件矫正设备中,配置于辊矫正机1的上游侧的长工件输送机3具备沿着工件输送线l隔有预定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支承辊4…。该支承辊4作为引导/支承辊而构成,如下文详细叙述那样由分割型辊5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辊4均由硬质氨基甲酸酯制等硬质合成树脂构成,并构成为能够从下方担载支承长工件w。而且,各支承辊4构成为,由升降缸31支承为升降自如,并能够在支承长工件w的上升位置、与从长工件w离开而不进行支承的下降位置之间独立地进行升降工作。

另外,在长工件输送机3中的后方位置,在工件输送线l上设置有工件推送用的推动部件32。该推动部件32承担送出机构的功能,该送出机构具有例如呈向前方扩开的喇叭状的顶端部件(日文:金具),一边由该顶端部件接受容纳长工件w的后端部而对该长工件w的后端部进行捕捉支承,一边通过未图示的链驱动机构或流体压力缸机构等的驱动力将长工件w遍及预定距离范围地朝向前方(下游侧)推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工件支承机构由引导/支承辊构成,该引导/支承辊由引导辊2和支承辊4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辊矫正机投入口侧是指辊矫正机1的第1组矫正辊10、10的上游侧。

图2是示出长工件输送机3中的支承辊4的主视图,图3是俯视图。如这两幅图所示支承辊4由分割型辊5构成。

分割型辊5具备一对辊主体51a、51b。各辊主体51a、51b形成为圆锥台形状,并在使轴心sa、sb一致了的状态下分别独立地绕轴心sa、sb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旋转轴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辊主体51a、51b由通过将在外周面形成有在周向上连续的v槽(周槽)的v型辊(参照图5)在轴心方向的中间位置分割为二而得到的形态即圆锥台形状的v型辊分割体分别形成,并以彼此的小径侧的端面相对的方式配置。

一对辊主体51a、51b,其轴心sa、sb配置在水平面内,并在初始状态(基本状态)下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正交地配置。换言之,包括一对辊主体51a、51b和工件输送线l的平面成为水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由一对辊主体51a、51b中的一方侧的辊主体51a的外周面通过点接触来支承长工件w的一方侧半部分(图2的右侧半部分)的下侧部,并且由另一方侧的辊主体51b的外周面通过点接触来支承长工件w的另一方侧半部分(图2的左侧半部分)的下侧部。而且,一对辊主体51a、51b进行从动旋转,在被支承在一对辊主体51a、51b上的长工件w被推动部件32沿着工件输送线l推送了时,一对辊主体51a、51b追随长工件w的移动而分别独立地进行从动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辊主体51a、51b构成为,其轴心sa、sb在水平面内在初始状态下如图3(a)所示那样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正交地配置,但是能够摆动成如图3(b)所示那样其轴心sa、sb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不正交的状态(倾斜了的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辊主体51a、51b构成为在图3(a)所示的其轴心sa、sb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正交了的状态与图3(b)所示的其轴心sa、sb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倾斜了的状态之间摆动自如。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长工件输送机3的所有支承辊4均由具有一对辊主体51a、51b的分割型辊5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支承辊4同样地,辊矫正机1的引导辊2也由具有一对辊主体51a、51b的分割型辊5构成。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本第1实施方式的长工件矫正设备中,在对长工件w进行矫正加工时在初始状态下,作为辊矫正机1和长工件输送机3的引导辊2和支承辊4的各分割型辊5,如图3(a)所示,配置成该一对辊主体51a、51b的轴心sa、sb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正交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从长工件输送机3的上游侧被推动部件32送出了的长工件w,从上游侧按顺序被依次支承于长工件输送机3的多个支承辊4,长工件w被沿着工件输送线l向前方(下游侧)送出。长工件w被进一步送出,长工件w的前端被从长工件输送机3的前端的支承辊4送入辊矫正机1的引导辊2。在该输送时在长工件w的前端被导入辊矫正机1的矫正辊(第1组矫正辊)10之前,作为引导/支承辊2、4的分割型辊5中的一对辊主体51a、51b的轴心sa、sb如图3(a)所示那样配置成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正交的状态。

长工件w被进一步送出,在长工件w的前端被导入矫正辊10时,通过矫正辊10的驱动力对长工件w赋予绕自身轴旋转,长工件w一边旋转一边被向下游侧送出。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分割型辊5的一对辊主体51a、51b构成为在水平面内摆动自如,因此若长工件w一边前进一边绕自身轴旋转,则根据该旋转状况一对辊主体51a、51b摆动并如图3(b)所示那样配置成倾斜的状态。因此,在长工件w中的与一方侧的辊主体51a接触的接触点,长工件w的移动方向与一方侧的辊主体51a的旋转方向大致一致,并且同样地在长工件w中的与另一方侧的辊主体51b接触的接触点,长工件w的移动方向与另一方侧的辊主体51b的旋转方向大致一致。因此,能够防止发生长工件w相对于一对辊主体51a、51b的滑动。

而且,长工件w进一步绕自身轴旋转,但是根据该旋转状况一方侧的辊主体51a与另一方侧的辊主体51b分别独立地进行从动旋转,因此从这一点出发也能够防止发生长工件w相对于一对辊主体51a、51b的滑动。这样,即使长工件w欲绕自身轴旋转,也能够防止发生长工件w相对于一对辊主体51a、51b的滑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滑动摩擦而在长工件w产生有害的擦伤,并能够制造高质量的长工件w。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长工件矫正设备,作为分割型辊5(引导辊2和支承辊4),能够通过仅是采用互相独立地旋转的圆锥台形状的一对辊主体51a、51b这样简单的构造来实现,因此能够实现设备整体的构造的简化和成本的削减。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分割型辊5的一对辊主体51a、51b构成为在其轴心sa、sb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正交的状态(参照图3(a))与其轴心sa、sb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倾斜的状态(参照图3(b))之间摆动自如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是仅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一对辊主体51a、51b也可以构成为不摆动。也可以是,例如将一对辊主体51a、51b以其轴心sa、sb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正交的状态(参照图3(a))固定。在该情况下,也根据长工件w的旋转状况一方侧的辊主体51a和另一方侧的辊主体51b分别独立地从动旋转,因此也能够防止发生长工件w相对于一对辊主体51a、51b的滑动。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将一对辊主体51a、51b以倾斜的状态(参照图3(b))固定。也可以是,例如将本发明的一对辊主体51a、51b以倾斜的状态固定了的分割型辊5、与以往的v型辊交替地配置,在初始状态也就是长工件w被导入矫正辊10之前,使分割型辊5下降而退避,由上升位置的以往的v型辊来支承输送长工件w,另一方面,在长工件w被导入矫正辊10并被赋予了绕自身轴旋转之后,使v型辊下降而退避,并且使分割型辊5上升而由该分割型辊5的一对辊主体51a、51b来支承长工件w。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一对辊主体51a、51b从动于长工件w的举动而摆动,但是不是仅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设为使一对辊主体51a、51b的摆动主动地进行。也可以构成为,例如配置有用于使一对辊主体51a、51b摆动的摆动驱动单元,通过该摆动驱动单元使一对辊主体51a、51b在预定的定时在正交的状态(参照图3(a))与倾斜的状态(参照图3(b))之间切换。

<第2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割型辊5的概略主视图。如该图所示该第2实施方式的分割型辊5具备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上的长工件w配置于该长工件w的下部两侧的大致圆筒形状或圆柱形状的一对辊主体51a、51b。各辊主体51a、51b绕轴心各自旋转自如地分别安装于不同的旋转轴52a、52b。

各辊主体51a、51b的轴心sa、sb以相对于工件输送线l分别正交的方式配置。而且,一方侧的辊主体51a的轴心sa以越朝向上方越位于一方侧(图4的右侧)地向右斜上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另一方侧的辊主体51b的轴心sb以越朝向上方越位于另一方侧(图4的左侧)地向左斜上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因此,一对辊主体51a、51b以彼此的轴心sa、sb不一致的方式配置。

另外,一对辊主体51a、51b在图4的主视下配置成v字状,并构成为在其v槽(v凹部)内配置有工件输送线l上的长工件w。因此,构成为,由一对辊主体51a、51b中的一方侧的辊主体51a的外周面通过点接触来支承长工件w的一方侧半部分(图4的右侧半部分)的下侧部,并且由另一方侧的辊主体51b的外周面通过点接触来支承长工件w的另一方侧半部分(图4的左侧半部分)的下侧部。

另外,一对辊主体51a、51b进行从动旋转,在被支承在一对辊主体51a、51b上的长工件w被推动部件32(参照图1)沿着工件输送线l推送了时,一对辊主体51a、51b追随长工件w的移动而分别从动旋转。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也采用该分割型辊5来作为辊矫正机1的引导辊2和长工件输送机3的支承辊4,从而构成长工件矫正设备。

在该长工件矫正设备中,长工件w一边被支承于支承辊4和引导辊2一边被推动部件32(参照图1)沿着工件输送线l推送,即使长工件w被投入矫正辊10并被赋予了绕自身轴旋转,也根据该旋转状况一方侧的辊主体51a和另一方侧的辊主体51b分别独立地进行从动旋转,因此能够防止发生长工件w相对于一对辊主体51a、51b的滑动。因此,能够防止因滑动摩擦而在长工件w产生有害的擦伤,并能够制造高质量的长工件w。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使长工件矫正设备中的引导辊2和支承辊4的所有辊由分割型辊5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是仅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使引导辊2和支承辊4等多个引导/支承辊中的至少1个辊由分割型辊5构成即可。不过,分割型辊的设置数量越多,越能够增大防止长工件w相对于辊的滑动的效果。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所有的引导/支承辊均由分割型辊构成。

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1月24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的特愿2017-10309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原样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应该认识到:此处所使用的用语和表达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使用的、并不用于进行限定性地解释,也并不排除此处所示且叙述了的特征事项的任何均等物,也容许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能够适合用于对铝制管材等长工件进行矫正的长工件矫正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