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块式T型电梯导轨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9908发布日期:2018-10-02 18:4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梯轨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块式t型电梯导轨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t型电梯导轨主要用于厢式电梯中。t型电梯导轨的加工中,往往需要人工进行翻转,由于导轨长度较长,重量较大,翻转时需要多人配合,且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完成,存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不能实现自动化等问题。目前对于自动翻转装置的研究是个重点,但存在着结构复杂、无法实现360°翻转、翻转容易产生冲击导致零件损坏等问题。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翻转导轨且对电梯导轨冲击较小的t型电梯导轨翻转装置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翻转导轨且对电梯导轨冲击较小的t型电梯导轨翻转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顶块式t型电梯导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翻转机构、缓冲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包括翻转驱动装置和固定设置在翻转驱动装置上的翻转块;所述翻转块呈“l”型,包括水平底部以及与所述底部一端连接垂直向上的顶块;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包括缓冲驱动装置和固定设置在缓冲驱动装置上的缓冲块;所述翻转块水平底部远离顶块的一端朝向所述缓冲块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气缸臂和第一顶台,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气缸臂和第二顶台;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二气缸的第二顶台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气缸臂和第一顶台,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气缸臂和第二顶台;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二气缸的第二顶台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转块水平底部远离顶块的一端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顶部为圆弧状。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顶块内侧顶部具有斜面。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顶块和突起之间设置有弧形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块表面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还设置用于调节所述翻转机构以及缓冲机构之间距离的距离调节装置。

本装置实现电梯导轨翻转的过程如下:

本装置实现电梯导轨翻转有两种模式。

其一:电梯导轨呈轨身朝上、轨底在下的状态。

(1)电梯导轨轨底外侧端与顶块的上表面处接触。电梯导轨轨底内侧端及轨身位于翻转机构与缓冲机构之间的位置。此时翻转机构与缓冲机构的气缸的气缸臂均处于收回状态。

(2)缓冲驱动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顶起。同时或者到位后翻转驱动第一气缸顶起。由于翻转驱动第一气缸顶起,给了电梯导轨外侧端一个向上的力,使电梯导轨两端受力不均匀,电梯导轨向翻转机构与缓冲机构之间发生倾倒并开始翻转。翻转斜面的设置可以在倾倒并翻转时给予电梯导轨一个斜向上的力,更有利于电梯导轨的翻转。

(3)在顶块的作用力以及重力的影响下,导轨轨底外侧端运行一段弧形轨迹后最终落到缓冲块上,导轨轨底内侧端运行一段弧形轨迹后最终和突起接触。电梯导轨整体发生了翻转。此时由于缓冲驱动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均处于顶起状态,降低了轨底外侧端下落至缓冲块的高度,从而减少了轨底外侧端的冲量,加之缓冲块上弹性材料层的设置,可以有效削弱轨底外侧端与缓冲块接触时的冲击,保护了电梯导轨,减少了其受到损害的风险。设置弧形凹槽是为了防止导轨轨底内侧端在运动时,打到水平底部,减少电梯导轨受损的风险。同时弧形相比于方形或“v”字等其他形状,更贴合轨底内侧端的运动轨迹,有利于配合轨底内侧端的运动。突起顶部圆弧状的设置,由于其没有尖角更加圆滑,使电梯导轨和突起接触更加柔和,减少电梯导轨受损的风险。

(4)缓冲驱动第二气缸首先复位。翻转机构第一气缸臂和缓冲机构第一气缸臂设置为相同的长度。故此时电梯导轨呈轨身朝下、轨底在上且呈水平状的状态。电梯导轨发生了180°的翻转。翻转驱动第一气缸、缓冲驱动第一气缸复位,翻转完成。

其二:电梯导轨呈轨身朝下、轨底在上的状态。

(1)电梯导轨轨底外侧端与缓冲块相接触。电梯导轨轨底内侧端与突起相接触。此时翻转机构与缓冲机构的气缸的气缸臂均处于收回状态。

(2)翻转驱动第二气缸以及缓冲驱动第二气缸顶起。

(3)翻转驱动第一气缸顶起,给了轨底内侧端一个向上的力。同时缓冲驱动第二气缸复位,由于缺少了支撑,轨底外侧端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从而电梯导轨两端受力不均匀,电梯导轨向翻转机构与缓冲机构之间发生倾倒并开始翻转。相比于单纯的翻转驱动第一气缸顶起方式启动电梯导轨翻转的设计,两个气缸一上一下运动的设计,增加了电梯导轨翻转的趋势以及翻转的空间,保证了电梯导轨的顺利翻转。本装置也可以采用缓冲机构的两个气缸始终处于收回状态,而翻转机构两个气缸同时顶起的方式对电梯导轨进行翻转,也能达到良好的翻转效果。另外突起顶部圆弧状的设置可以在倾倒并翻转时给予电梯导轨一个斜向上的力,更有利于电梯导轨的翻转。

(4)缓冲驱动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或两者再次顶起,使缓冲块向上运动接住已翻转并且下落的电梯导轨。缓冲块的向上运动降低了电梯导轨下落至缓冲块的高度,从而减少了电梯导轨的冲量,加之缓冲块上弹性材料层的设置,可以有效削弱电梯导轨与缓冲块接触时的冲击,保护了电梯导轨,减少了其受到损害的风险。此时电梯导轨呈轨身朝上、轨底在下的状态。电梯导轨发生了180°的翻转。翻转驱动的气缸、缓冲驱动气缸复位,翻转完成。

本装置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缓冲块的上升,减少电梯导轨发生翻转下落时的高度,从而减少了电梯导轨的冲量,加之缓冲块上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可以有效削弱电梯导轨与缓冲块接触时的冲击,保护了电梯导轨,减少了其受到损害的概率,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系数。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另外由上述实现电梯导轨翻转的过程可以看出:本装置的翻转驱动装置以及缓冲驱动装置各设置两个气缸,可以对翻转块和缓冲块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分段上升的模式,既可以对其上升的高度进行控制,也能对其上升的时机进行控制,从而更好的对翻转过程进行控制,实现更好的翻转效果,使整个操控过程更加灵活。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翻转导轨且对电梯导轨冲击较小的t型电梯导轨翻转装置。

(1)本装置实现了导轨的自动翻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成本,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相比于常规设计,可以实现电梯导轨在不同状态下的翻转以及360°的翻转,从而对导轨姿态的控制更加有效和灵活,且不需要复杂的机器设备配合,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廉。

(2)相比于常规设计,本装置设置了缓冲机构。通过缓冲块的上升,减少了电梯导轨与缓冲块接触时的冲击,保护了电梯导轨,减少了其受到损害的概率,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系数。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本装置的翻转驱动装置以及缓冲驱动装置均设置两个气缸,而常规设计往往仅会设置一个气缸。本装置的设计通过分段上升的模式,有利于对翻转块和缓冲块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更好的对翻转过程进行控制,实现更好的翻转效果,使整个操控过程更加灵活。同时采用顶块加气缸重叠的方式,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翻转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翻转示意图。

图中:1为底座、2为翻转机构、21为翻转驱动装置、211为翻转驱动第一气缸、211a为翻转驱动第一气缸臂、211b为翻转驱动第一顶台、212为翻转驱动第二气缸、212a为翻转驱动第二气缸臂、212b为翻转驱动第二顶台、22为翻转块、221为水平底部、222为顶块、222a为顶块斜面、222b为顶块上表面、223为突起、224为弧形凹槽、3为缓冲机构、31为缓冲驱动装置、311为缓冲驱动第一气缸、311a为缓冲驱动第一气缸臂、311b为缓冲驱动第一顶台、312为缓冲驱动第二气缸、312a为缓冲驱动第二气缸臂、312b为缓冲驱动第二顶台、32为缓冲块、32a为缓冲块弹性材料层、4为距离调节装置、5为电梯导轨、51为导轨轨身、52为导轨轨底、52a为轨底外侧端、52b为轨底内侧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一种顶块式t型电梯导轨翻转装置包括:底座1、翻转机构2、缓冲机构3以及距离调节装置4。翻转机构2、缓冲机构3、距离调节装置4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协同工作。

翻转机构2设置在底座1上,包括翻转驱动装置21和固定设置在翻转驱动装置21上的翻转块22。翻转驱动装置21设置有两个气缸,第一气缸211和第二气缸212。第一气缸211包括第一气缸臂211a和第一顶台211b,第二气缸212包括第二气缸臂212a和第二顶台212b。两个气缸叠在一起设置,第一气缸211设置在第二气缸212的第二顶台212b上。翻转块22呈“l”型,包括水平底部221以及与底部221一端连接垂直向上的顶块222。顶块222内侧顶部具有斜面222a。翻转块22水平底部221远离顶块222的一端设置有顶部为圆弧状的突起223。顶块222和突起223之间设置有弧形凹槽224。

缓冲机构3设置在底座1上,包括缓冲驱动装置31和固定设置在缓冲驱动装置31上的缓冲块32。缓冲驱动装置31设置有两个气缸,第一气缸311和第二气缸312。第一气缸311包括第一气缸臂311a和第一顶台311b,第二气缸312包括第二气缸臂312a和第二顶台312b。两个气缸叠在一起设置,第一气缸311设置在第二气缸312的第二顶台312b上。翻转块22水平底部221远离顶块222的一端朝向所述缓冲块32设置,缓冲块32表面设置有弹性材料层32a,减少翻转对电梯导轨5的冲击,提高电梯导轨5的质量。

距离调节装置4设置在底座1之上,翻转机构2及缓冲机构3之下。用于根据电梯导轨的尺寸大小调节翻转机构2以及缓冲机构3之间距离,增加翻转装置的通用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介绍一下本装置的工作原理:

翻转模式1

如图2所示,电梯导轨5呈轨身51朝上、轨底52在下的状态。

(1)电梯导轨5由输送轨道(未图示)输送至翻转机构2处。电梯导轨轨底52外侧端52a与顶块222的上表面222b处接触。电梯导轨轨底52内侧端52b及轨身51位于翻转机构2与缓冲机构3之间的位置。此时翻转机构2与缓冲机构3的气缸的气缸臂均处于收回状态。

(2)缓冲驱动第一气缸311以及第二气缸312顶起,到位后翻转驱动第一气缸211顶起。由于翻转驱动第一气缸211顶起,给了电梯导轨5外侧端52a一个向上的力,电梯导轨5向翻转机构2与缓冲机构3之间发生倾倒并开始翻转。

(3)在顶块222的作用力以及重力的影响下,导轨轨底52外侧端52a运行一段弧形轨迹后最终落到缓冲块32上,导轨轨底52内侧端52b运行一段弧形轨迹后最终和突起223接触。电梯导轨5整体发生了翻转。

(4)缓冲驱动第二气缸312首先复位。翻转机构第一气缸臂211a和缓冲机构第一气缸臂311a设置为相同的长度。故此时电梯导轨5呈轨身51朝下、轨底52在上且呈水平状的状态。电梯导轨5发生了180°的翻转。翻转驱动第一气缸211、缓冲驱动第一气缸311复位,翻转完成。

翻转模式2:

如图3所示,电梯导轨5呈轨身51朝下、轨底52在上的状态。

(1)电梯导轨轨底52外侧端52a与缓冲块32相接触。电梯导轨轨底52内侧端52b与突起223相接触。此时翻转机构2与缓冲机构3的气缸的气缸臂均处于收回状态。

(2)翻转驱动第二气缸212以及缓冲驱动第二气缸312顶起。

(3)翻转驱动第一气缸211顶起,给了轨底内侧端52b一个向上的力。同时缓冲驱动第二气缸312复位,由于缺少了支撑,轨底外侧端52a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从而电梯导轨5两端受力不均匀,电梯导轨5向翻转机构2与缓冲机构3之间发生倾倒并开始翻转。

(4)缓冲驱动第一气缸311再次顶起,使缓冲块32向上运动接住已翻转并且下落的电梯导轨5。此时电梯导轨5呈轨身51朝上、轨底52在下的状态。电梯导轨5发生了180°的翻转。翻转驱动第一气缸211、第二气缸212、缓冲驱动第一气缸311复位,翻转完成。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