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动式金属网电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3628发布日期:2018-11-02 23:2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网电焊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滚动式金属网电焊机。

背景技术

焊接就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焊接与其他连接方法相比较具有节省金属材料、减轻结构重量、简化加工与装配工序、接头的致密性好、能承受高压、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和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等一系列特点。

电阻焊(resistancewelding)如图1所示,是将被焊工件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并施以电流,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效应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结合的一种方法。

目前传统的电阻焊主要有四种,即点焊、缝焊、凸焊和对焊,而目前对于金属网的焊接中,上述这些结构都需要人工精准把握,无法快捷迅速的操作,对于一些大面积金属网的焊接需求来说,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滚动式金属网电焊机,其主要解决现有的电阻焊结构上的局限导致的金属网大面积焊接中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滚动式金属网电焊机,包括操作平台、支撑顶板和连接侧板,所述支撑顶板设置在操作平台上方且两端通过连接侧板与其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上放有待焊接的由金属丝排列成的金属网,还包括电极板、电极滚筒、连接臂和传动结构,所述电极板内嵌在操作平台表面,所述金属网放置在电极板上,所述电极滚筒两端与连接臂底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结构设置在连接臂的顶端且与其连接,所述支撑顶板的两侧设有齿排,所述连接臂顶部通过传动结构内置的齿轮挂在支撑顶板两侧且沿着操作平台来回移动。

为了保证金属网中金属丝的排列整齐度以及方便焊接后抽出,增设了用于整齐放置金属丝的插框,该插框上下反向堆叠在一起,该插框的厚度足以使堆叠后的上下层金属丝彼此交叉接触,所述插框上设有若干平行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一端具有开口;焊接前先将插框上下水平放置在操作平台上,再从开口方向将金属丝插到底,能够保证金属丝焊接成金属网后美观整洁。

为了保证电极既能在移动中保持与金属网的良好接触,又能对待焊接金属网起到一定的压紧作用,将传统的电极结构改进成电极滚筒结构;所述电极滚筒包括:导电轴、橡胶垫层、导电盘、滚珠轴承和压筒,所述导电轴两端通过滚珠轴承与连接臂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导电盘与导电轴中央固定连接,所述压筒为绝缘材质且夹在导电盘两侧,所述橡胶垫层设置在压筒表面且与导电盘表面保持平齐,所述导电轴两端由开关和导线连接至电源箱。

为了在焊接过程或者焊接前提高待焊接金属网的温度,改善焊接环境,从而加强焊接效果;所述操作平台表面内嵌设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由电源箱控制工作。

为了方便控制;所述连接臂上还连接有电源箱,所述电源箱控制电极板、导电盘和导电轴的通、断电,电源箱采用市面上较为常见的焊机电源箱,主要由金属箱体,元器件安装底板,面盖及塑料护罩组成。

为了使电极滚筒能够雨顶板连接并且能来回移动;所述传动结构由主动齿轮,转轴、被动齿轮和驱动电机组成,所述连接臂的上设有供转轴穿过的轴孔,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其中一个连接臂的顶部,该驱动电机通过转轴驱动主动齿轮转动,所述被动齿轮通过转轴与另一连接臂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均与所述齿排转动啮合,采用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的结构方式,在于电机带动齿轮转动时,不会像传送带一样出现打滑,进而能够使得两端同步移动,保证焊接的精准度。

为方便调节电极滚筒与待焊接金属网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臂中间还能设置成多节升降结构,除此之外还能通过将连接侧板设置成可升降结构替代实现该功能。

电阻焊工艺过程:

1、铺设插框,将金属丝插入插槽内,保证上下金属丝接触良好。2、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运转使得连接臂沿着支撑顶板移动,电极滚筒随之滚动,接触并压紧金属网;使导电盘和电极板接通,随着电极滚筒的滚动使上下层的金属丝在交叉接触处形成电阻焊接点。3、随着连接臂的持续移动,电极滚筒远离已焊接的接触点,焊接点冷却形成组织致密、无缩孔、裂纹的焊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对传统的电阻焊中的电极结构进行改进,利用筒状结构,既能保证压紧作用又能实现滚动中的电接触,再通过传动结构的设置保证电极滚筒能沿支撑顶板移动,从而实现电极滚筒两端同步移动;

2、采用连接臂固定,导电轴与连接臂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的结构,利用滚轴轴承既能保证压筒随之滚动,又能便于电源箱通过导线与导电轴电连接,解决了转动结构的电连接问题;

3、采用导电盘主要考虑其解决面积较小,便于局部通过大电流,提高热效率;

4、压筒采用绝缘材质及表面设置一层橡胶垫层,能够防止意外触摸导致的触电,橡胶垫层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压筒与金属玩接触中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5、插框的设计,一端开口方便铁丝整齐排布插入,其厚度的限定,便于上下层的金属丝交叉接触;

6、采用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结构,并通过支撑顶板上的齿排配合,相对于常见的皮带传动,能够防止打滑,在转动中同时具有限位作用,能够保证焊接的连贯性,减少焊接点的意外遗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阻焊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电焊机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电焊机另一整体示意图;

图4为电极滚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插框与金属丝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5为一种滚动式金属网电焊机,包括操作平台1、支撑顶板2和连接侧板3,支撑顶板2设置在操作平台1上方且两端通过连接侧板3与其连接,操作平台1上放有待焊接的由金属丝4排列成的金属网,还包括电极板5、电极滚筒6、连接臂7和传动结构8,电极板5内嵌在操作平台1表面,金属网放置在电极板5上,电极滚筒6两端与连接臂7底端转动连接,传动结构8设置在连接臂7的顶端且与其连接,支撑顶板2的两侧设有齿排2-1,连接臂7顶部通过传动结构8内置的齿轮挂在支撑顶板2两侧且沿着操作平台1来回移动。

为了保证金属网中金属丝4的排列整齐度以及方便焊接后抽出,增设了用于整齐放置金属丝4的插框9,如图5所示,该插框9上下反向堆叠在一起,该插框9的厚度足以使堆叠后的上下层金属丝4彼此交叉接触,插框9上设有若干平行的插槽9-1,插槽9-1的一端具有开口;焊接前先将插框9上下水平放置在操作平台1上,再从开口方向将金属丝4插到底,能够保证金属丝焊接成金属网后美观整洁。

为了保证电极既能在移动中保持与金属网的良好接触,又能对待焊接金属网起到一定的压紧作用,将传统的电极结构改进成电极滚筒结构;如图4所示,电极滚筒6包括:导电轴6-1、橡胶垫层6-2、导电盘6-3、滚珠轴承6-4和压筒6-5,导电轴6-1两端通过滚珠轴承6-4与连接臂7底端转动连接,导电盘6-3与导电轴6-1中央固定连接,压筒6-5为绝缘材质且夹在导电盘6-3两侧,橡胶垫层6-2设置在压筒6-5表面且与导电盘6-3表面保持平齐,导电轴6-1两端由开关和导线连接至电源箱10。

为了在焊接过程或者焊接前提高待焊接金属网的温度,改善焊接环境,从而加强焊接效果;操作平台1表面内嵌设有加热元件11,如图2所示,加热元件11由电源箱10控制工作。

为了方便控制;所述连接臂7上还连接有电源箱10,如图3所示,电源箱10控制电极板5、导电盘6-3和导电轴6-1的通、断电,电源箱10采用市面上较为常见的焊机电源箱,主要由金属箱体,元器件安装底板,面盖及塑料护罩组成。

为了使电极滚筒能够雨顶板连接并且能来回移动;如图2-3所示,传动结构8由主动齿轮8-1,转轴8-2、被动齿轮8-3和驱动电机8-4组成,连接臂7的上设有供转轴8-2穿过的轴孔,驱动电机8-4通过安装板12固定在其中一个连接臂7的顶部,该驱动电机8-4通过转轴驱动主动齿轮8-1转动,被动齿轮8-3通过转轴与另一连接臂7转动连接,主动齿轮8-1和被动齿轮8-3均与齿排2-1转动啮合,采用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的结构方式,在于电机带动齿轮转动时,不会像传送带一样出现打滑,进而能够使得两端同步移动,保证焊接的精准度。

为方便调节电极滚筒与待焊接金属网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臂中间还能设置成多节升降结构,除此之外还能通过将连接侧板设置成可升降结构替代实现该功能。

电阻焊工艺过程:

1、铺设插框,将金属丝插入插槽内,保证上下金属丝接触良好。2、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运转使得连接臂沿着支撑顶板移动,电极滚筒随之滚动,接触并压紧金属网;使导电盘和电极板接通,随着电极滚筒的滚动使上下层的金属丝在交叉接触处形成电阻焊接点。3、随着连接臂的持续移动,电极滚筒远离已焊接的接触点,焊接点冷却形成组织致密、无缩孔、裂纹的焊点。

本发明对传统的电阻焊中的电极结构进行改进,利用筒状结构,既能保证压紧作用又能实现滚动中的电接触,再通过传动结构的设置保证电极滚筒能沿支撑顶板移动,从而实现电极滚筒两端同步移动;采用连接臂固定,导电轴与连接臂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的结构,利用滚轴轴承既能保证压筒随之滚动,又能便于电源箱通过导线与导电轴电连接,解决了转动结构的电连接问题;采用导电盘主要考虑其解决面积较小,便于局部通过大电流,提高热效率;压筒采用绝缘材质及表面设置一层橡胶垫层,能够防止意外触摸导致的触电,橡胶垫层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压筒与金属玩接触中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插框的设计,一端开口方便铁丝整齐排布插入,其厚度的限定,便于上下层的金属丝交叉接触;采用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结构,并通过支撑顶板上的齿排配合,相对于常见的皮带传动,能够防止打滑,在转动中同时具有限位作用,能够保证焊接的连贯性,减少焊接点的意外遗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