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管倒角可调节的自动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5076发布日期:2018-11-20 19:5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管倒角可调节的自动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铝管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管倒角可调节的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铝管是有色金属的一种,指用纯铝或铝合金经挤压加工成沿其纵向全长中空的金属管状材料,铝管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如:汽车、轮船、航天、航空、电器、农业、机电、家居等,铝管于我们的生活已经无处不在,

对于长度较短的铝管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需要批量对其两端或一端倒角,即使两端倒角,也可能要求两端倒角的角度不一样,现有技术中,有的机械不能实现一次性两端倒角,增加了工作量,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管倒角可调节的自动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管倒角可调节的自动化装置,包括支撑台面、第一气缸、隔离选择机构和动力电机,所述支撑台面的内部设有动力腔室,支撑台面的上端面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端的中间位置,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上压块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块的正下方位置设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与支撑台面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块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倒角装置,所述倒角装置的一端与动力传递机构的上端键连接,所述动力电机位于支撑台面下端面的中间位置,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动力腔室的内部且与主锥齿轮键连接,所述主锥齿轮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动力传递机构,主锥齿轮与动力传递机构的另一端啮合,所述隔离选择机构位于动力传递机构的中间位置,隔离选择机构与动力传递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左右支柱上设有旋钮,所述支架左侧支柱上的旋钮与支撑台面上端面左侧的倒角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支架右侧支柱上的旋钮与支撑台面上端面右侧的倒角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传递转轴、联动轴和副转轴,所述传递轴通过传递轴承座固定在动力腔室的下侧壁,传递轴的右端与传递锥齿轮键连接,传递轴的左端与隔离选择机构的右端面转动连接,所述传递锥齿轮与主锥齿轮啮合,所述联动轴通过联动轴承座联动轴,联动轴的左端与联动锥齿轮键连接,联动轴的右端与隔离选择机构的左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副转轴的下半部分位于动力腔室的内部,副转轴的上半部分穿过动力腔室的上侧壁延伸至支撑台面的上端面,副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副锥齿轮键连接,所述副转轴下端的副锥齿轮与联动锥齿轮啮合,所述副转轴上端的副锥齿轮与从锥齿轮啮合,所述从锥齿轮与倒角装置的一端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倒角装置包括固定块、驱动转轴、圆柱体、倒角架、调节电机、调节块和铰接杆,所述固定块的下端面与支撑台面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固定块朝向下压块的端面设有倒角槽,所述倒角槽底侧壁的中间位置设有圆柱孔,所述倒角槽与圆柱孔相连通,所述驱动转轴与固定块转动连接,驱动转轴的一端与从锥齿轮键连接,驱动转轴的另一端上下对称设有矩形槽且驱动转轴另一端的中轴线位置设有调节腔,所述圆柱体与圆柱孔转动连接,圆柱体的中轴线位置设有圆形通孔,圆柱体靠近右端的外侧壁设有推动槽,圆柱体的端部边缘位置均匀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圆形通孔的上下侧壁对称设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与矩形槽滑动连接,所述圆柱孔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固定块的内部,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中间位置与推动槽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腔的上下两侧通过矩形通道相连通,所述倒角架底部通过转轴与限位槽转动连接,倒角架的倾斜支腿通过螺栓与倒角刀连接,所述调节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撑板的侧面中心位置,调节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撑板的上下两侧穿过矩形通道与矩形板固定连接,撑板与矩形通道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块与调节腔滑动连接,调节块朝向调节电机的端部中心位置设有稳定孔,调节块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调节块的上下两端与翼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翼板的另一端穿过矩形通道与矩形板固定连接,翼板与矩形通道滑动连接,所述丝杆与稳定孔滑动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设在调节杆底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调节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与空腔滑动连接,调节杆的前端穿过空腔的前侧壁,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倒角架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调节杆的前端铰接,所述调节电机与旋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离选择机构包括隔离块、直杆和滑动块,所述隔离块的内部设有隔离腔,隔离块的上下两端与动力腔室的上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隔离腔的左右两侧设有转动孔,隔离腔的侧壁靠近左侧位置设有t形转动槽,所述转动孔的内侧壁设有圆形转动块,所述联动轴和传递转轴的外侧均设有转动槽,所述联动轴通过转动槽与隔离腔左侧的圆形转动块转动连接,联动轴的右端上下对称设有左槽口,所述传递转轴通过转动槽与隔离腔右侧的圆形转动块转动连接,传递转轴的左端上下对称设有与左槽口相对应的右槽口,所述左槽口靠近底部位置设有环形槽,所述直杆的端部设有t形端头且直杆通过t形端头与t形转动槽转动连接,直杆靠近t形端头位置与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直杆的另一端与环形槽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朝向联动轴的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电磁铁,所述滑动块的中间位置与直杆滑动连接,滑动块的左侧与左铰接杆的左端铰接,滑动块朝向支撑板的端面设有与电磁铁相对应的磁铁,滑动块朝向联动轴的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插杆,所述左槽口的底部设有与插杆相对应的插槽,所述滑动块和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接在直杆上,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左铰接杆的右端面与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设在右铰接杆左端的空腔滑动连接,所述右铰接杆的右端通过转轴与右槽口内部的前后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轴的直径与传递转轴的直径相等,所述联动轴中轴线到动力腔室下侧壁的距离与传递转轴中轴线到动力腔室下侧壁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至少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左槽口的宽度大于直杆的直径,所述滑动块的宽度与左槽口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启动电机支架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支撑台面的下端,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固定在支架的上端,所述支撑台面下端面四个角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腿,支撑台面的下端对称设有按钮,所述启动电机左侧的按钮与启动电机左侧的电磁铁电性连接,所述启动电机右侧的按钮与启动电机右侧的电磁铁电性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铝管自动化倒角的装置,在需要对铝管的端部倒角时,首先通过隔离选择机构选择铝管的两端或一端执行倒角操作,选择完成后,将铝管固定在上压块和下压块之间,然后根据要求调节倒角装置,可实现对铝管的端部进行倒角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一种铝管倒角可调节的自动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压块和下压块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倒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驱动转轴与圆柱体的内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圆柱体的左视图;

图6是图3中驱动转轴的放大图;

图7是图3中调节块的放大图;

图8是图3中推板的左视图;

图9是图1中隔离选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联动轴的右端剖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3是图8中左铰接杆、连接杆和右铰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台面,2-动力腔室,3-支架,4-动力传递机构,5-倒角装置,6-隔离选择机构,7-第一气缸,8-动力电机,9-下压块,10-上压块,11-按钮,12-主锥齿轮,13-支腿,14-旋钮,41-传递锥齿轮,42-传递转轴,43-传递轴承座,44-联动轴承座,45-联动轴,46-联动锥齿轮,47-副锥齿轮,48-副转轴,49-从锥齿轮,51-固定块,52-驱动转轴,53-圆柱孔,54-倒角槽,55-第二气缸,56-推板,57-推动槽,58-矩形槽,59-圆柱体,510-圆形通孔,511-矩形板,512-倒角架,513-倒角刀,514-调节电机,515-丝杆,516-撑板,517-矩形通道,518-调节腔,519-调节块,520-限位槽,521-稳定孔,522-空腔,523-翼板,524-调节杆,525-铰接杆,526-螺纹孔,61-隔离块,62-隔离腔,63-左槽口,64-右槽口,65-左铰接杆,66-连接杆,67-右铰接杆,68-空腔,69-第二弹簧,610-环形槽,611-插槽,612-直杆,613-转动孔,614-圆形转动块,615-转动槽,616-t形转动槽,617-滑动块,618-插杆,619-磁铁,620-电磁铁,621-支撑板,622-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铝管倒角可调节的自动化装置,包括支撑台面1、第一气缸7、隔离选择机构6和动力电机8,所述支撑台面1的内部设有动力腔室2,支撑台面1的上端面与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7固定连接在支架3上端的中间位置,第一气缸7的输出轴与上压块10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块10的正下方位置设有下压块9,所述下压块9与支撑台面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块9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倒角装置5,所述倒角装置5的一端与动力传递机构4的上端键连接,所述动力电机8位于支撑台面1下端面的中间位置,动力电机8的输出轴延伸至动力腔室2的内部且与主锥齿轮12键连接,所述主锥齿轮1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动力传递机构4,主锥齿轮12与动力传递机构4的另一端啮合,所述隔离选择机构6位于动力传递机构4的中间位置,隔离选择机构6与动力传递机构4转动连接,所述支架3的左右支柱上设有旋钮14,所述支架3左侧支柱上的旋钮14与支撑台面1上端面左侧的倒角装置5电性连接,所述支架3右侧支柱上的旋钮14与支撑台面1上端面右侧的倒角装置5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4包括传递转轴42、联动轴45和副转轴48,所述传递轴42通过传递轴承座43固定在动力腔室2的下侧壁,传递轴42的右端与传递锥齿轮41键连接,传递轴42的左端与隔离选择机构6的右端面转动连接,所述传递锥齿轮41与主锥齿轮12啮合,所述联动轴45通过联动轴承座44联动轴45,联动轴45的左端与联动锥齿轮46键连接,联动轴42的右端与隔离选择机构6的左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副转轴48的下半部分位于动力腔室2的内部,副转轴48的上半部分穿过动力腔室2的上侧壁延伸至支撑台面1的上端面,副转轴4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副锥齿轮47键连接,所述副转轴48下端的副锥齿轮47与联动锥齿轮46啮合,所述副转轴48上端的副锥齿轮47与从锥齿轮49啮合,所述从锥齿轮49与倒角装置5的一端键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倒角装置5包括固定块51、驱动转轴52、圆柱体59、倒角架512、调节电机514、调节块519和铰接杆525,所述固定块51的下端面与支撑台面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固定块51朝向下压块9的端面设有倒角槽54,所述倒角槽54底侧壁的中间位置设有圆柱孔53,所述倒角槽54与圆柱孔53相连通,所述驱动转轴52与固定块51转动连接,驱动转轴52的一端与从锥齿轮49键连接,驱动转轴52的另一端上下对称设有矩形槽58且驱动转轴52另一端的中轴线位置设有调节腔518,所述圆柱体59与圆柱孔53转动连接,圆柱体59的中轴线位置设有圆形通孔510,圆柱体59靠近右端的外侧壁设有推动槽57,圆柱体59的端部边缘位置均匀设有若干限位槽520,所述圆形通孔510的上下侧壁对称设有矩形板511,所述矩形板511与矩形槽58滑动连接,所述圆柱孔53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气缸55,所述第二气缸55固定在固定块51的内部,第二气缸55的输出轴与推板56固定连接,所述推板56的中间位置与推动槽57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腔518的上下两侧通过矩形通道517相连通,所述倒角架512底部通过转轴与限位槽520转动连接,倒角架512的倾斜支腿通过螺栓与倒角刀513连接,所述调节电机51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撑板516的侧面中心位置,调节电机514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丝杆515的一端连接,所述撑板516的上下两侧穿过矩形通道517与矩形板511固定连接,撑板516与矩形通道517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块519与调节腔518滑动连接,调节块519朝向调节电机514的端部中心位置设有稳定孔521,调节块519的内部设有空腔522,所述调节块519的上下两端与翼板5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翼板523的另一端穿过矩形通道517与矩形板511固定连接,翼板523与矩形通道517滑动连接,所述丝杆515与稳定孔521滑动连接,丝杆515的另一端与设在调节杆524底部的螺纹孔526螺纹连接,丝杆515的另一端与调节杆524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524与空腔522滑动连接,调节杆524的前端穿过空腔522的前侧壁,所述铰接杆525的一端与倒角架512铰接,铰接杆525的另一端与调节杆524的前端铰接,所述调节电机514与旋钮14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选择机构6包括隔离块61、直杆612和滑动块617,所述隔离块61的内部设有隔离腔62,隔离块61的上下两端与动力腔室2的上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隔离腔62的左右两侧设有转动孔613,隔离腔62的侧壁靠近左侧位置设有t形转动槽616,所述转动孔613的内侧壁设有圆形转动块614,所述联动轴45和传递转轴42的外侧均设有转动槽615,所述联动轴45通过转动槽615与隔离腔62左侧的圆形转动块614转动连接,联动轴45的右端上下对称设有左槽口63,所述传递转轴42通过转动槽615与隔离腔62右侧的圆形转动块614转动连接,传递转轴42的左端上下对称设有与左槽口63相对应的右槽口64,所述左槽口63靠近底部位置设有环形槽610,所述直杆612的端部设有t形端头且直杆612通过t形端头与t形转动槽616转动连接,直杆612靠近t形端头位置与支撑板62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直杆612的另一端与环形槽610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621朝向联动轴45的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电磁铁620,所述滑动块617的中间位置与直杆612滑动连接,滑动块617的左侧与左铰接杆65的左端铰接,滑动块617朝向支撑板621的端面设有与电磁铁620相对应的磁铁619,滑动块617朝向联动轴45的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插杆618,所述左槽口63的底部设有与插杆618相对应的插槽611,所述滑动块617和支撑板621之间设有第三弹簧622,所述第三弹簧622套接在直杆612上,第三弹簧622的一端与支撑板621固定连接,第三弹簧622的另一端与滑动块617固定连接,所述左铰接杆65的右端面与连接杆66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6的右端与设在右铰接杆67左端的空腔68滑动连接,所述右铰接杆67的右端通过转轴与右槽口64内部的前后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空腔68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69,所述第二弹簧69的一端与连接杆66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9的另一端与空腔68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轴45的直径与传递转轴42的直径相等,所述联动轴45中轴线到动力腔室2下侧壁的距离与传递转轴42中轴线到动力腔室2下侧壁的距离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520至少为三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槽口63的宽度大于直杆612的直径,所述滑动块617的宽度与左槽口63的宽度相等。

此外,所述启动电机8支架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支撑台面1的下端,所述第一气缸7通过气缸支架固定在支架3的上端,所述支撑台面1下端面四个角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腿13,支撑台面1的下端对称设有按钮11,所述启动电机8左侧的按钮与启动电机8左侧的电磁铁620电性连接,所述启动电机8右侧的按钮与启动电机8右侧的电磁铁620电性连接。

工作过程及原理:上压块10的下端面和下压块9的下端面设有相对的且直径相等的圆弧,圆滑内壁设有橡胶圈,防止固定铝管时,将铝管表面损伤,在需要对铝管进行倒角操作时,首先确定是一端倒角还是两端都倒角,如果是一端倒角,首先通过其中一个旋钮14调节相对应的倒角装置,然后按下相对应的按钮11,如果是两端都要倒角,首先通过旋钮14分别调节倒角装置,然后将两个按钮11全部按下,在通过旋钮14调节倒角装置时,首先旋钮14动作启动调节电机514,进而带动丝杆515转动,丝杆515通过螺纹孔526带动调节杆524在空腔522内滑动,进而通过调节524来带动铰接杆525来达到调节倒角架512的效果,这样在倒角时,倒角的角度可以根据要求来改变,而且及时两端的倒角角度不同也可以通过一次操作完成,方便快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按下按钮11时,相对应的隔离选择机构6中的电磁铁620得电产生磁力使,使电磁铁620朝向磁铁619的磁极性与磁铁619朝向电磁铁620的磁极性相同,从而产生排斥力,推动滑动块617克服第三弹簧617的弹力向靠近联动轴45的方向移动,同时滑动块617带动左铰接杆65跟着滑动块617移动,当滑动块617移动到左槽口63的内部且插杆618插入到插槽611中时,右铰接杆67在左铰接杆65和连接杆66的作用下将联动轴45和传递转轴42联动起来,这时将铝管放置到下压块9的圆弧内,同时启动第一气缸7带动上压块10向下移动,从而通过上压块10和下压块9将铝管固定,然后使启动电机8通电启动,启动电机8启动后通过主锥齿轮12带动传递锥齿轮41和传递转轴42转动,在这里,在未被按下按钮11的隔离选择机构6中,由于滑动块617在第三弹簧622的带动下,位于靠近支撑板621的位置,这样带动左铰接杆65和连接杆66脱离左槽口63,在传递转轴42转动时,将不会带动联动轴45转动,将会带动直杆612在环形槽610和t形转动槽612内转动,在被按下按钮11的隔离选择机构6中,由于右铰接杆67在左铰接杆65和连接杆66的作用下将联动轴45和传递转轴42联动,这样在传递转轴42转动时,将会带动联动轴45转动,同时通过联动锥齿轮46、副锥齿轮47和副锥齿轮47带动从锥齿轮49转动,从锥齿轮49带动驱动转轴52转动,驱动转轴52通过矩形槽58和矩形板511带动圆柱体59转动,在圆柱体59转动时,通过圆柱体59端部的限位槽520带动倒角架512转动,然后启动第二气缸55带动圆柱体59向靠近铝管的方向移动,当倒角刀513与铝管的端部接触时,将会对铝管的端部进行倒角操作,当倒角完成后第二气缸55方向移动,当倒角架512远离铝管时,启动第一气缸7,使上压块10向上移动,然后取下倒角好的铝管,再重复上述动作,在圆柱体59移动时,通过撑板516、调节块519和翼板523使倒角架512与圆柱体59的移动状态一致,保持倒角的一致性,提高倒角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铝管自动化倒角的装置,在需要对铝管的端部倒角时,首先通过隔离选择机构选择铝管的两端或一端执行倒角操作,选择完成后,将铝管固定在上压块和下压块之间,然后根据要求调节倒角装置,可实现对铝管的端部进行倒角操作。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