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接地扁管的冲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4772发布日期:2019-01-16 08:0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接地扁管的冲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接地扁管的冲孔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配电网工程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配电网工程施工呈现出点多、面广、工期短、参与人员多、停电难度大等显著特点,空前的投资力度和目前的供电形势要求配电网工程提速、提质、增效。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接地指电力系统和电气装置的中心点、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经由导体与地面相连,接地通常可以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通过接地能有效保护电力系统和用电设施。为了方便安装接地扁铁,需要对接地扁铁进行冲孔加工。现有的扁铁加工过程中,普遍依靠手动操作台进行冲孔,费时费力,冲孔质量不高,且由于自动化程度低,冲孔效率低,不利于有效提高配电网工程的建设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高冲孔效率的用于接地扁管的冲孔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接地扁管的冲孔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上料机构、定位机构和冲孔机构,上料机构包括盛料斗、传送带和上料气缸,定位机构包括左定位气缸、右定位气缸、定位挡杆及用于带动定位挡杆来回摆动的传动杆,定位挡杆连接于传动杆,冲孔机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冲孔气缸,上模座连接于冲孔气缸且上模座上设有冲头,下模座设于工作台上且下模座上设有与冲头对应的凹孔,上料气缸在上料时将接地扁管推送至下模座上,传动杆在上料时带动定位挡杆向上摆动用于定位接地扁管的上料位置,上料气缸在冲压结束后将接地扁管推离下模座进行卸料,传动杆在卸料时带动定位挡杆向下摆动避免造成干涉。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传动杆来回转动的马达,马达设有转轴,传动杆传动连接于转轴,工作台上设有带轴承的轴承座,传动杆通过与轴承的配合架设于轴承座上。

优选的,所述盛料斗的底部设有位于传送带上方的出料通道,接地扁管经出料通道脱离盛料斗后落至传送带上。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振动电机,振动电机包括电机轴,电机轴连接于盛料斗。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设于工作台上的上料支架,上料支架位于传送带前端的下方,接地扁管脱离传送带后落至上料支架上,上料气缸将落至上料支架上的接地扁管推送至下模座上实现上料。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设于传送带上方的横杆,横杆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大于接地扁管的厚度且小于接地扁管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左定位气缸和右定位气缸分别位于工作台的两端,左定位气缸水平设置,右定位气缸竖直设置,且右定位气缸上设有右定位挡块,左定位气缸推动接地扁管至与右定位挡块接触。

优选的,所述上模座包括第一上模座和第二上模座,下模座包括与第一上模座对应的第一下模座和与第二上模座对应的第二下模座,冲孔气缸包括用于带动第一上模座上下移动的第一冲孔气缸和用于带动第二上模座上下移动的第二冲孔气缸,第一上模座和第二上模座沿接地扁管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优选的,所述冲孔设备还包括固定设置的上导轨,上导轨上设有上滑槽,冲孔气缸上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与上滑槽配合的上滑块,冲孔气缸通过上滑块与上滑槽的配合设于上导轨上,且上导轨和连接座之间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座的上螺栓。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设置有下导轨,下导轨上设有下滑槽,下模座的底部设有与下滑槽匹配的下滑块,下模座通过下滑块与下滑槽的配合连接于下导轨,且下模座和下导轨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下模座的下螺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接地扁管的冲孔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接地扁管的冲孔设备,通过上料机构、定位机构和冲孔机构的结合能实现自动上料、冲孔和卸料,有效提高接地扁管的冲孔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配电网工程建设的效率。通过定位机构使接地扁管在上料时能上料到位,以便冲孔后的接地扁管符合使用要求,避免因上料不到位导致冲孔位置不准确的情况。传动杆带动定位挡杆在上料时向上摆动用于定位接地扁管,且传动杆在卸料时带动定位挡杆向下摆动避免对卸料造成干涉,通过传动杆带动定位挡杆来回摆动满足上料要求和卸料要求,以使冲孔设备运行更加合理。

2、传动杆通过与轴承的配合可转动架设于轴承座上,利用马达带动传动杆来回转动,合理设置传动杆,更好的满足工作要求。

3、接地扁管自出料通道处向下落至传送带上,以便传送带带动接地扁管向前移动。通过加设的振动电机使盛料斗在上料时小幅振动,从而使盛料斗内的接地扁管能挨个通过出料通道落至传送带上。

4、在工作台上加设位于传送带前端下方的上料支架,接地扁管脱离传送带时落至上料支架上,以便上料气缸能顺利将接地扁管推送至下模座上,有利于降低上料难度。

5、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横杆,横杆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大于接地扁管的厚度且小于接地扁管的宽度,通过该横杆能有效调整上料状态不准确的接地扁管,使各接地扁管能按既定的状态进行上料。

6、冲孔设备还设置上导轨和下导轨,上模座通过上滑块与上滑槽的配合安装在上导轨上,下模座通过下滑块与下滑槽的配合安装在下导轨上,可以根据接地扁管的具体型号和不同的冲孔位置要求相应的调节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具体位置,提高设备整体的通用性,更好的满足冲孔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接地扁管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冲孔设备中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冲孔设备中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视图。

图中,100-接地扁管,200-工作台,210-轴承座,310-盛料斗,311-出料通道,320-传送带,330-上料气缸,331-上料活塞杆,340-振动电机,341-电机轴,351-主动辊,352-从动辊,360-横杆,370-立架,380-上料支架,410-左定位气缸,411-左定位活塞杆,412-左定位推头,420-右定位气缸,421-右定位活塞杆,422-定位挡块,430-定位挡杆,431-定位块,440-传动杆,510-上模座,511-第一上模座,512-第二上模座,520-下模座,521-第一下模座,522-第二下模座,523-下滑块,530-冲孔气缸,531-第一冲孔气缸,532-第二冲孔气缸,540-冲头,550-凹孔,560-连接座,561-上滑块,610-上导轨,620-下导轨,630-上螺栓,640-下螺栓,710-支撑座,720-夹紧座,730-夹紧气缸,731-夹紧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用于接地扁管的冲孔设备,用于对长条形的导电工件进行冲孔,得到如图1、图2所示的接地扁管100。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地扁管的冲孔设备,包括工作台200,工作台上设有上料机构、定位机构和冲孔机构。上料机构包括盛料斗310、传送带320和上料气缸330,定位机构包括左定位气缸410、右定位气缸420、定位挡杆430及用于带动定位挡杆430来回摆动的传动杆440,定位挡杆430连接于传动杆440,冲孔机构包括上模座510、下模座520和冲孔气缸530。上模座5连接于冲孔气缸且上模座上设有冲头540,下模座设于工作台200上且下模座上设有与冲头540对应的凹孔550。上料气缸330在上料时将工件推送至下模座上,传动杆440在上料时带动定位挡杆430向上摆动用于定位工件的上料位置。上料气缸330在冲压结束后将工件推离下模座进行卸料,传动杆在卸料时带动定位挡杆430向下摆动避免造成干涉。

通过上料机构、定位机构和冲孔机构的结合能实现自动上料、冲孔和卸料,有效提高接地扁管的冲孔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配电网工程建设的效率。通过定位机构使工件在上料时能上料到位,以便冲孔后的工件符合使用要求,避免因上料不到位导致冲孔位置不准确的情况。传动杆带动定位挡杆在上料时向上摆动用于定位工件,且传动杆在卸料时带动定位挡杆向下摆动避免对卸料造成干涉,通过传动杆带动定位挡杆来回摆动满足上料要求和卸料要求,以使冲孔设备运行更加合理。

为了实现传动杆440的来回转动,定位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传动杆来回转动的马达,马达上设有转轴,传动杆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于转轴。为了合理设置传动杆440,工作台200的顶面上设有带轴承的轴承座210,传动杆通过与轴承的配合架设于轴承座上。上料时,马达驱动传动杆440正转,传动杆带动定位挡杆430向上摆动至竖直用于定位工件的上料位置。卸料时,马达驱动传动杆440反转,传动杆440带动定位挡杆430向下摆动至水平,避免对工件的卸料造成干涉。定位挡杆430的一端通过轴孔配合固定套设于传动杆440上,为了更好的定位工件的上料位置,定位挡杆的另一端设有定位块431,定位块呈长方体状。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挡杆430对工件的定位作用,定位挡杆430可以并排间隔设置多根。

为了便于出料,盛料斗310的底部设有位于传送带320上方的出料通道311,工件经出料通道311脱离盛料斗后落至传送带上。为了便于控制出料的数量,出料通道311呈扁平的长条形,出料通道311的宽度略宽于单根接地扁管100的厚度。

为了能顺利出料,上料机构还包括振动电机340,振动电机包括电机轴341,电机轴连接于盛料斗310。通过振动电机340使盛料斗310在上料时小幅振动,从而使盛料斗内的工件能挨个通过出料通道落至传送带320上。

为了安装传送带320,上料机构还包括主动辊351和从动辊352,主动辊和从动辊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工作台200上,传送带320套设于主动辊351和从动辊352上。本实施例中,从动辊352设于前方,主动辊351设于后方,即传送带320位于从动辊352一端即为传送带的前端。

为了筛除下落位置不符合要求的工件,避免对冲孔加工造成不良影响,上料机构还包括设于传送带320上方的横杆360,横杆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大于接地扁管100的厚度且小于接地扁管的宽度。通过该横杆360能有效调整上料状态不准确的工件,使各工件能按既定的状态进行上料。本实施例中,横杆360通过立架370设于工作台200上。

为了便于将工件推送至下模座520上,上料机构还包括设于工作台200上的上料支架380,上料支架位于传送带320前端的下方。工件脱离传送带320后落至上料支架380上,上料气缸330将落至上料支架上的工件推送至下模座上实现上料,合理降低上料难度。

上料气缸330设有上料活塞杆331,本实施例中,上料气缸水平设置,上料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传动杆440的长度方向垂直。为了更好的上料,上料气缸330可以设置两个且间隔设置,两个上料气缸在上料时分别作用于工件的两端。另外,还可以在上料活塞杆331的端部设置长方体状的上料推头,增大上料时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借此提高工件在上料时的稳定性。

左定位气缸410设于工作台200的左侧,右定位气缸420设于工作台的右侧。左定位气缸410水平设置,左定位气缸上设有左定位活塞杆411,左定位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传动杆440的轴向一致,且左定位活塞杆的末端设有左定位推头412。右定位气缸420竖直设置,右定位气缸上设有右定位活塞杆421,右定位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传动杆440的轴向垂直,且右定位活塞杆的末端设有定位挡块422。

为了便于通过左定位气缸410和右定位气缸420使工件上料到位,工件落至上料支架380上的位置应落后于上料到位时的位置,即工件落至上料支架上的位置应偏左,然后左定位活塞杆411推动工件向右移动,工件移动至与右定位活塞杆421上的定位挡块422接触即上料到位。

本实施例中,上模座510包括包括第一上模座511和第二上模座512,下模座520包括与第一上模座对应的第一下模座521和与第二上模座对应的第二下模座522,冲孔气缸530包括用于带动第一上模座上下移动的第一冲孔气缸531和用于带动第二上模座上下移动的第二冲孔气缸532,第一上模座511和第二上模座512沿工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上模座511上设有一个冲头540,相应的,第一下模座521上设有一个凹孔550。第二上模座512上并排设有四个冲头540,相应的,第二下模座522上设有四个凹孔550。第一上模座511用于对工件的左端进行冲孔,第二上模座512用于对工件的右端进行冲孔。

为了提高设备的通用性,冲孔设备还包括固定设置的上导轨610和下导轨620,上导轨610固定设置于工作台200的上方,下导轨620固定于工作台上,上导轨和下导轨的长度方向均与传动杆440的轴向一致。

上导轨610上设有上滑槽,冲孔气缸530上设有连接座560,连接座上设有与上滑槽配合的上滑块561,冲孔气缸通过上滑块与上滑槽的配合设于上导轨610上,且上导轨和连接座之间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座的上螺栓630。

下导轨620上设有下滑槽,下模座520的底部设有与下滑槽匹配的下滑块523,下模座通过下滑块523与下滑槽的配合连接于下导轨620,且下模座和下导轨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下模座的下螺栓640。

本实施例中,上滑块561与上滑槽之间、下滑块523与下滑槽之间均采用燕尾形配合。

为了避免工件在冲孔时移位导致冲孔不符合要求,冲孔设备还包括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支撑座710、夹紧座720和夹紧气缸730。支撑座710固定于工作台200上,支撑座710可以间隔设置多个。夹紧气缸730设有夹紧活塞杆731,夹紧座720连接于夹紧活塞杆731的末端。为了增大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夹紧座720的底部设有长条形的夹板。

利用本实施例的冲孔设备进行冲孔时,根据接地扁管100的型号调节冲孔气缸530和下模座520的具体位置,使上模座510和下模座上下对应。将待冲孔的工件放入盛料斗310内。接通电源,启动设备。

振动电机340带动盛料斗310小幅振动,工件沿出料通道311挨个脱离盛料斗并落在传送带320上,传送带带动工件向前移动,并通过横杆360调整下落位置不准确的工件使各工件按既定的位置状态被送出。工件到达传送带320的前端后下落至上料支架380上,上料气缸330运行,同时,传动杆440在马达的作用下带动定位挡杆430向上摆动,上料活塞杆331前移将工件从上料支架上推送至下模座520上直至与定位块431接触。

然后,左定位气缸410和右定位气缸420运行,左定位活塞杆411前移驱动工件前移至与定位挡块422接触,工件上料到位,上料气缸330、左定位气缸410、右定位气缸420复位,传动杆440带动定位挡杆430向下摆动复位。夹紧气缸730运行,夹紧活塞杆731带动夹紧座720下移使工件保持固定。

夹紧机构压紧工件后,冲孔气缸530运行,带动上模座510下移对工件进行冲孔。冲孔完成后,冲孔气缸530带动上模座510上移复位,夹紧气缸730带动夹紧座720上移复位松开工件。

卸料时,上料气缸330运行,上料活塞杆331前移将工件推离下模座520实现卸料。卸料完成后,上料活塞杆331复位,然后前移将下一工件自上料支架380上推送至下模座520上,进行下一工件的夹紧、冲孔工序,如此往复,实现自动上料、冲孔、卸料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气缸具体型号可根据使用要求合理选择。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