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拉簧的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0393发布日期:2019-01-29 17:4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拉簧的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弹簧的制作装置,尤其是一种组合拉簧的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拉簧中,有一种如图1至3所示的组合拉簧100,该组合拉簧100包括包含一端为锥形弹簧圈部1010、另一端连接有拉钩ⅰ1012的弹簧圈体1011的外拉簧101和包含位于弹簧圈体1011的拉钩ⅰ1012的端外的扇形封闭部1020及位于弹簧圈体1011中的一端与扇形封闭部1020连接、另一端伸出于锥形弹簧圈部1010的端外并与拉钩ⅱ1022连接的连接部1021的内拉钩102,其中,拉钩ⅰ1012和拉钩ⅱ1022为对称结构。通常,该组合拉簧100的外拉簧101采用数控自动卷簧机制作,其缠绕时钢丝的送料由数控自动卷簧机的滚轮执行,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钢丝在滚轮转动下进行向前运动,在数控自动卷簧机卷簧部位由几个顶出带弧形模具引导下完成弹簧圈体1011的卷制,并由其它顶出模具完成拉钩ⅱ1022的折弯和弯形,各顶出模具的控制是由曲线凸轮机构完成;而在制作弹簧圈体1011和拉钩ⅱ1022的过程中,钢丝的送料均是由数控自动卷簧机上的滚轮执行的;这样的送料机构不能在制作弹簧圈体1011和拉钩ⅱ1022的过程中对钢丝施加一定的拉应力,致使组合拉簧100的弹簧圈体1011和拉钩ⅱ1022拉应力较小,力—位移曲线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该组合拉簧100的内拉钩102的扇形封闭部1020也是采用数控自动卷簧机制作。然而,数控自动卷簧机制作由于受结构及功能的限制,只能将内拉钩102的扇形封闭部1020做成圆环形。之后,内拉钩102的整体及扇形封闭部1020还需要与组合拉簧100的成品一起制作。大体过程是,首先,将在数控自动卷簧机制作后的其扇形封闭部1020已形成圆环形的内拉钩102的其它部分的钢丝剪切到连接部1021与拉钩ⅱ1022的展开尺寸之和的长度;接着,将前述内拉钩102上的钢丝所对应的连接部1021装配于数控自动卷簧机制作好了的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1011之中,并使其对应的拉钩ⅱ1022的展开尺寸部分伸出于弹簧圈体1011的锥形弹簧圈部1010之外;随后,将直径与拉钩ⅱ1022的内径相适配的钢棒夹持在老虎钳上,并手工将前述的钢丝所对应的拉钩ⅱ1022部分扳弯,再用铜质榔头对该扳弯部分进行击打而弯制拉钩ⅱ1022;然后,再用铜质榔头击打前述拉钩ⅱ1022已形成圆环形的扇形封闭部1020,直到同时制成内拉钩102并同时制成组合拉簧100成品;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是;组合拉簧100的内拉钩102的扇形封闭部1020和拉钩ⅱ1022的形状尺寸受制作者技能的影响,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质量、合格率和工作效率较低,从而使得组合拉簧100成品的合格率也较低,使用中拉力达不到规定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格率的较高组合拉簧的制作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组合拉簧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ⅲ、芯轴a、扳手ⅲ和芯轴b;

所述底座ⅲ包含底座体ⅲ,所述底座体ⅲ的顶面设有凹槽ⅲ和凸起;所述凹槽ⅲ的前、后端为开口,其左、右侧内壁之间的间距大于组合拉簧外拉簧的弹簧圈体的长度、小于组合拉簧内拉钩的扇形封闭部的半圆部分的中心至组合拉簧外拉簧的弹簧圈体的锥形弹簧圈部的外端的长度,其深度与组合拉簧外拉簧的弹簧圈体的半径对应;所述凸起位于凹槽ⅲ的右侧的顶面上,其顶面设有左、右开口且与凹槽ⅲ相互垂直的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长度小于组合拉簧内拉钩的连接部伸出于组合拉簧外拉簧的弹簧圈体的锥形弹簧圈部的外端的长度,其顶端至底座体ⅲ的顶面的深度和前后内壁之间的宽度与制作组合拉簧制的钢丝的直径对应;

所述芯轴a位于条形凹槽的右偏后角并向上伸出,其底部与底座体ⅲ的顶面连接,其直径与组合拉簧内拉钩的拉钩ⅱ的内径对应,其前沿端点的左右水平切线与条形凹槽的后内壁平行,其左沿端点的前后水平切线与条形凹槽的右端开口平行线之间存在微小间隙;

所述扳手ⅲ的底部可转动地套装于芯轴a上,其上设有由底面向下伸出的扳动部ⅲ,所述扳动部ⅲ的内壁至芯轴a的外周的距离与制作组合拉簧的钢丝的直径对应;

所述芯轴b位于底座体ⅲ的顶面的左端并向上伸出,其下部与底座体ⅲ的顶面连接,其直径与组合拉簧内拉钩的扇形封闭部的半圆部分的直径对应,其中心至凹槽ⅲ右侧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组合拉簧内拉钩的扇形封闭部的半圆部分的中心至组合拉簧外拉簧的弹簧圈体的锥形弹簧圈部的外端的长度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ⅲ上设有手柄ⅲ。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a的底部与底座体ⅲ的顶面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b的下部与底座体ⅲ的顶面拆卸地连接。

本发明包含如下有益;

本发明能够按照以下步骤制作组合拉簧;首先,将扳手ⅲ在芯轴a上转动,使其扳动部ⅲ位于条形凹槽的前方;接着,将经制作而成的组合拉簧内拉钩半成品上对应内拉钩的连接部装入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中,并将对应内拉钩的拉钩部分的钢丝伸出于外拉簧的弹簧圈体的锥形弹簧圈部之外;然后,将内拉钩半成品上的扇形封闭部套装于芯轴b上,并将外拉簧的弹簧圈体放入凹槽ⅲ、将对应内拉钩的拉钩部分的钢丝放入扳手ⅲ的扳动部ⅲ与芯轴a之间;之后,将扳手ⅲ绕芯轴a反时针转动,由扳手ⅲ的扳动部ⅲ带动对应内拉钩的拉钩部分的钢丝在芯轴a上弯折变形,制成内拉钩上的拉钩,从而,制成组合拉簧。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不需要采用钢棒、老虎钳和铜质榔头等将内拉钩上的拉钩制作成形;不受操作者技能的影响,内拉钩上的拉钩的形状尺寸、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于是,质量、合格率和工作效率较高,从而使得组合拉簧的合格率也较高,并在使用中拉力达到规定要求。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拉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组合拉簧内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组合拉簧外拉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组合拉簧内拉钩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组合拉簧的制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组合拉簧的制作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5至图7,本发明的组合拉簧的制作装置,包括底座ⅲ225、芯轴a226、扳手ⅲ227和芯轴b229;所述底座ⅲ225包含底座体ⅲ2250,所述底座体ⅲ2250的顶面设有凹槽ⅲ2251和凸起2252;所述凹槽ⅲ2251的前、后端为开口,其左、右侧内壁之间的间距大于组合拉簧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1011的长度、小于组合拉簧内拉钩102的扇形封闭部1020的半圆部分的中心至组合拉簧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1011的锥形弹簧圈部1010的外端的长度,其深度与组合拉簧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1011的半径对应;所述凸起2252位于凹槽ⅲ2251的右侧的顶面上,其顶面设有左、右开口且与凹槽ⅲ2251相互垂直的条形凹槽22521;所述条形凹槽22521的长度小于组合拉簧内拉钩102的连接部1021伸出于组合拉簧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1011的锥形弹簧圈部1010的外端的长度,其顶端至底座体ⅲ2250的顶面的深度和前后内壁之间的宽度与制作组合拉簧制的钢丝的直径对应;所述芯轴a226位于条形凹槽22521的右偏后角并向上伸出,其底部与底座体ⅲ2250的顶面连接,其直径与组合拉簧内拉钩102的拉钩ⅱ1022的内径对应,其前沿端点的左右水平切线(为简略起见,图中未画出该左右水平切线)与条形凹槽22521的后内壁平行,其左沿端点的前后水平切线(为简略起见,图中未画出该前后水平切线)与条形凹槽22521的右端开口平行线之间存在微小间隙;所述扳手ⅲ227的底部可转动地套装于芯轴a226上,其上设有由底面向下伸出的扳动部ⅲ2271,所述扳动部ⅲ2271的内壁至芯轴a226的外周的距离与制作组合拉簧的钢丝的直径对应;所述芯轴b229位于底座体ⅲ2250的顶面的左端并向上伸出,其下部与底座体ⅲ2250的顶面连接,其直径与组合拉簧内拉钩102的扇形封闭部1020的半圆部分的直径对应,其中心至凹槽ⅲ2251右侧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组合拉簧内拉钩102的扇形封闭部1020的半圆部分的中心至组合拉簧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1011的锥形弹簧圈部1010的外端的长度对应。这样一来,本发明能够按照以下步骤制作组合拉簧;首先,将扳手ⅲ227在芯轴a226上转动,使其扳动部ⅲ2271位于条形凹槽22521的前方;接着,将图4所示的经制作而成的组合拉簧内拉钩102半成品上对应的内拉钩102的连接部1021装入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1011中,并将对应内拉钩102的拉钩部分的钢丝伸出于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1011的锥形弹簧圈部1010之外;然后,参见图6和图7,将图4所示的经制作而成的组合拉簧内拉钩102半成品上对应的内拉钩102上的扇形封闭部1020套装于芯轴b229上,并将外拉簧101的弹簧圈体1011放入凹槽ⅲ2251、将对应内拉钩102的拉钩部分的钢丝放入扳手ⅲ227的扳动部ⅲ2271与芯轴a226之间;之后,将扳手ⅲ227绕芯轴a226反时针转动,由扳手ⅲ227的扳动部ⅲ2271带动对应内拉钩102的拉钩部分的钢丝在芯轴a226上弯折变形,制成内拉钩102上的拉钩,从而,制成组合拉簧如图1所示的组合拉簧。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不需要采用钢棒、老虎钳和铜质榔头等将内拉钩102上的拉钩制作成形;不受操作者技能的影响,内拉钩102上的拉钩的形状尺寸、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于是,质量、合格率和工作效率较高,从而使得组合拉簧100的合格率也较高,并在使用中拉力达到规定要求。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

参见图5和图6,所述扳手ⅲ227上优选设有手柄ⅲ228。这使得通过手柄ⅲ228将扳手ⅲ227在芯轴a226上转动,制作内拉钩102的拉钩的过程比较轻松、省力。

所述芯轴a226的底部与底座体ⅲ2250的顶面优选可拆卸地连接。比如,可以采用螺纹可拆卸地连接。这使得芯轴a226安装维修更换等均比较方便容易。

所述芯轴b229的下部与底座体ⅲ2250的顶面优选可拆卸地连接。比如,可以采用螺纹可拆卸地连接。这使得芯轴b229安装维修更换等均比较方便容易。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