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合金面有油穴的双金属带料用辊压连续压角成型倒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9087发布日期:2019-04-05 23:1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合金面有油穴的双金属带料用辊压连续压角成型倒角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金属带料,需要在带料时先完成倒角,再成型后无需重新倒角的连续性合金面倒角成型方法,特别是一种铜合金面有油穴的双金属带料,用刀具切削刨边倒角会产生凹陷不平的刀痕,达不到图纸尺寸要求和粗糙度要求。本发明用辊压连续压角的方法,可以满足带料倒角尺寸要求和粗糙度要求,使带料倒角取代轴承倒角,大大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制造业中金属圆筒类零件比如轴套经常会需要在内圆以及外圆上进行倒角,外圆倒角有利将轴承压入座孔,起到导向作用。内圆倒角,有利轴装配,还有利倒角口接触轴,起到保护轴的作用。以前倒角是在卷圆后的轴套上用车床旋转轴承,刀具进刀、退刀而完成倒角。(比如实用新型专利cn201195212y)。这样一个一个的倒角,工效很低。而在卷圆加工前的金属带料先进行倒角,然后再卷圆成型,就不需要重新倒角,其工效是数十倍的提高。因此,其带料刨边倒角已经是卷制轴承非常重要的工序。

在轴承设计中,需要有油穴来储存油,保证有油润滑,这样,在带料表面就形成了不规则油穴,当带料表面有油穴再刨边倒角时,原来的刨边方法就无法适应,刨边倒角后,倒角口会产生凹陷不平的现象,不能达到粗糙度要求和尺寸精度要求,手感毛糙。本发明用一种辊压连续压角成型倒角方法,有效解决了刨边倒角所产生的问题,无论有空穴位置还是光板位置,都可以压出需要的角度,而且圆滑过渡,手感光滑,粗糙度比原来降低,精度也随之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方法来解决有油穴的双金属带料表面刨边倒角问题,无论表面有空穴还是无空穴,都可以适用。有油穴的表面可以解决原来刨边的凹陷毛刺问题、粗糙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问题。无油穴的双金属带料表面压角,可以消除废料产生,使环境整洁、合金密度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用一种辊压连续压角成型倒角方法,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两个紧密接触外径相同的轧辊,其中一个轧辊的辊表面中间开有一条梯形槽,槽外宽与要被倒角的金属带料的宽度相配合,槽深度也与要被倒角的金属带料的厚度相配合,两个轧辊在动力作用下作相向旋转,把金属带料引入二辊之间在梯形槽内挤压,挤压主要是由槽的二个梯形角对金属带料的直角进行挤压,挤压成与轴承图纸要求的角度,并圆滑过渡,表面光滑。该倒角角度由轧辊的车槽设计决定。所用两个紧密接触外径相同的轧辊可以是上下排列的,也可以是有角度的左右排列的。

在金属带料表面有空隙结构,比如有油穴、油槽、缺口排列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压角方法相比刨角方法有如下优点:1、由于铜合金表面有油穴,刨角时刀具碰到油穴位置时刀具受力不均产生跳动,刨削表面出现凹坑以及角度不均匀,压角方法完全避免了这种现象,并可保证角度大小均匀;2、由于挤压作用,压角比刨角倒角表面更致密更光滑;3、因不需要刀具费用,压角的加工成本低,而且加工效率更高;4、压角后不产生废料,改善了环境;

5、压角可以使倒角口圆滑过渡,对轴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上下排列的二辊压角成型倒角方法的原理和示意图。

图2是上下排列的二辊压角成型倒角方法的侧视(即平行于金属带料引入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采用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帮助阐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其限制。应理解为在阅读本发明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都在权利要求书限制范围内。

附图1.上下排列的二辊压角成型倒角方法的原理和示意图。

图1中:1、轧辊一:2、轧辊二:3、金属带料。

附图2.上下排列的二辊压角成型倒角方法的侧视(即平行于金属带料引入方向)示意图并附金属带料在梯形槽内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2中:1、轧辊一:2、轧辊二:3、金属带料在梯形槽内。

轧辊一和轧辊二是两个紧密接触外径相同的两个轧辊,轧辊一的辊表面中间开有一条梯形槽,槽外宽与要被倒角的金属带料的宽度相配合,槽深度也与要被倒角的金属带料的厚度相配合,两个轧辊在动力作用下作相向旋转,把金属带料引入二辊之间在梯形槽内挤压(见图2金属带料在梯形槽内部分放大示意图),挤压主要是由槽的二个梯形角度面对金属带料的二个直角进行挤压,这样金属带料通过二辊之后就形成倒角,该倒角角度决定于梯形槽的梯形侧面角度的设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有油穴双金属带料的连续成型倒角方法,即一种能适用于有油穴的双金属带料的辊压连续压角成型倒角方法。相比常规的刨角方法,本发明的辊压连续压角成型倒角方法有以下优点:可避免带料倒角口出现凹坑毛边,可以使有油穴带料倒角口更致密更光滑,提高材料耐磨性,可以让倒角口圆滑过渡,防止损伤对磨轴,可以充分利用材料,不产生废料,体现工序环保,还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工效,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引春;蔡根荣;薛良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双飞无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2
技术公布日:2019.04.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