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线材自动送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2613发布日期:2018-11-02 22:2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弹簧线材自动送线设备,属于弹簧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0029211.7的一种弹簧线材自动送线设备,包括工作台、设在工作台内的送线电机和设在工作台上的置线盘;送线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置线盘,以驱动置线盘转动送线;该种弹簧线材自动送线设备还包括送线震动感应臂;送线震动感应臂设有第一导线圈,弹簧线材穿过第一导线圈,第一导线圈起到导线作用;送线震动感应臂设有震动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电性连接送线电机,在弹簧制造设备需要弹簧线材时,弹簧制造设备会拉扯弹簧线材产生震动,震动传感器会感应到震动,震动传感器给出指令让送线电机工作,送线电机驱动置线盘转动送线,但是该现有技术对该设备送线时,有引导效果不够强,会导致线材缠绕,增加生产时间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弹簧线材自动送线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对该设备送线时,有引导效果不够强,会导致线材缠绕,增加生产时间浪费资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弹簧线材自动送线设备,其结构包括内引导杆、外引导杆、盛线盘、机箱、底座、指示灯、启动开关按钮、机箱门开关按钮、螺孔、固定脚、支撑架、固定螺栓、转动轴、支撑杆、震动传感器、线材通过圈、线材导向装置,所述内引导杆的下端嵌入安装于盛线盘的内部,所述盛线盘的底部与底座的上方相连接,所述盛线盘的内部设有转动轴,所述机箱的背部与支撑架正面相连接,所述机箱的表面设有指示灯,所述底座的下方与支撑架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指示灯位于启动开关按钮的上方,所述启动开关按钮嵌入安装于机箱上,所述机箱的表面设有机箱门开关按钮,所述机箱的下端与固定脚的上方相连接,所述螺孔与固定脚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脚的上方与支撑架的下方相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下端嵌入安装于支撑杆的侧端,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震动传感器的下端相连接,所述震动传感器的上端设有线材通过圈,所述线材导向装置包括转动引导轴、固定块、螺纹、螺栓、垫片、加固块、外壳,所述引导轴嵌入安装于外壳内,所述固定块的背部与外壳的内部相贴合,所述螺纹与螺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栓嵌入安装于外壳上,所述垫片的内表面与螺栓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垫片的背部与外壳表面相连接,所述加固块的侧边与螺栓的侧端相贴合,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加固块,所述外引导杆嵌入安装于外壳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引导杆的下端与支撑杆的侧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侧端与支撑架上方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引导杆的外表面设有线材导向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引导杆的长为45cm、直径为1.5cm的圆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震动传感器是由固定部分、可动部分以及支承弹簧部分所组成,实际上是一个速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外引导杆由铝合金制成,具有较强的硬度和耐磨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弹簧线材自动送线设备,结构上设有线材引导装置,通过将线材环绕转动引导轴一圈在穿过线材通过圈,使其转动引导轴是引导线材,而外壳可以在外引导杆上下移动调节高度使其线材更不容易缠绕,增强该装置线材的引导效果,加强弹簧的生产效率和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弹簧线材自动送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材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引导杆-1、外引导杆-2、盛线盘-3、机箱-4、底座-5、指示灯 -6、启动开关按钮-7、机箱门开关按钮-8、螺孔-9、固定脚-10、支撑架-11、固定螺栓-12、转动轴-13、支撑杆-14、震动传感器-15、线材通过圈-16、线材导向装置-17、转动引导轴-1701、固定块-1702、螺纹-1703、螺栓-1704、垫片-1705、加固块-1706、外壳-17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簧线材自动送线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内引导杆1、外引导杆2、盛线盘3、机箱4、底座5、指示灯6、启动开关按钮7、机箱门开关按钮8、螺孔9、固定脚10、支撑架11、固定螺栓12、转动轴13、支撑杆14、震动传感器15、线材通过圈16、线材导向装置17,所述内引导杆1的下端嵌入安装于盛线盘3的内部,所述盛线盘3的底部与底座5的上方相连接,所述盛线盘3的内部设有转动轴 13,所述机箱4的背部与支撑架11正面相连接,所述机箱4的表面设有指示灯6,所述底座5的下方与支撑架11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指示灯6位于启动开关按钮7的上方,所述启动开关按钮7嵌入安装于机箱4上,所述机箱4的表面设有机箱门开关按钮8,所述机箱4的下端与固定脚10的上方相连接,所述螺孔9与固定脚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脚10的上方与支撑架11的下方相连接,所述支撑架11的上表面设有固定螺栓12,所述固定螺栓12的下端嵌入安装于支撑杆14的侧端,所述支撑杆14的上端与震动传感器15的下端相连接,所述震动传感器15的上端设有线材通过圈16,所述线材导向装置17包括转动引导轴1701、固定块1702、螺纹 1703、螺栓1704、垫片1705、加固块1706、外壳1707,所述引导轴1701 嵌入安装于外壳1707内,所述固定块1702的背部与外壳1707的内部相贴合,所述螺纹1703与螺栓170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栓1704嵌入安装于外壳1707上,所述垫片1705的内表面与螺栓1704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垫片1705的背部与外壳1707表面相连接,所述加固块1706的侧边与螺栓 1704的侧端相贴合,所述外壳1707的内部设有加固块1706,所述外引导杆2嵌入安装于外壳1707的内部,所述外引导杆2的下端与支撑杆14的侧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杆14的侧端与支撑架11上方相贴合,所述外引导杆2的外表面设有线材导向装置17,所述外引导杆2的长为45cm、直径为 1.5cm的圆柱体,所述震动传感器15是由固定部分、可动部分以及支承弹簧部分所组成,实际上是一个速度传感器,所述外引导杆2由铝合金制成,具有较强的硬度和耐磨性。

本专利所说的震动传感器15在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中,现代测试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已成必然发展趋势,而测试系统的最前端是传感器,它是整个测试系统的灵魂,被世界各国列为尖端技术,特别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IC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与可靠的科学技术基础,使传感器的发展日新月益,且数字化、多功能与智能化是现代传感器发展的重要特征,所述垫片1705是用纸、橡皮片或铜片制成,放在两平面之间以加强密封的材料,为防止流体泄漏设置在静密封面之间的密封元件。

在该设备给弹簧制造送线时,线材通过环绕转动引导轴1701一圈在穿过线材通过圈16,使其转动引导轴1701是引导线材,而外壳1707可以在外引导杆2上下移动调节高度使其线材更不容易缠绕,而螺栓1704通过螺纹1703向内旋紧带动加固块1706贴合外引导杆2外表面,再贴合固定块1702 是起该装置能牢牢固定在外引导杆2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对该设备送线时,有引导效果不够强,会导致线材缠绕,增加生产时间浪费资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线材引导装置,通过将线材环绕转动引导轴一圈在穿过线材通过圈,使其转动引导轴是引导线材,而外壳可以在外引导杆上下移动调节高度使其线材更不容易缠绕,增强该装置线材的引导效果,加强弹簧的生产效率和时间,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线材导向装置17包括转动引导轴1701、固定块1702、螺纹1703、螺栓1704、垫片1705、加固块1706、外壳1707,所述引导轴1701嵌入安装于外壳1707内,所述固定块1702的背部与外壳1707的内部相贴合,所述螺纹1703与螺栓170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栓1704嵌入安装于外壳 1707上,所述垫片1705的内表面与螺栓1704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垫片 1705的背部与外壳1707表面相连接,所述加固块1706的侧边与螺栓1704 的侧端相贴合,所述外壳1707的内部设有加固块1706,所述外引导杆2 嵌入安装于外壳1707的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