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管切割打磨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6528发布日期:2018-09-18 21:3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管切割打磨一体机,属于金属管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金属管件生产中,管材下料切割是一道不可少的工序,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自动、半自动管材切割机。切割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

中国专利ZL200320108143.1公开了一种热切管器,该专利也是利用灼热剂燃烧后产生的高温流体对被切金属管进行烧蚀切割作业的。其主要结构特点是热切管器壳体表面某一位置存在数个喷孔,呈周向等距排列成一圈,灼热剂产生的高温流体通过这些喷孔直接对被切管柱进行烧蚀切割。该专利公开的装置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高温流体的流向方向转换没有 采用平滑过渡的方式,而是直接通过活塞的阻挡以及喷嘴的打开进行,高温流体在喷孔处易形成高速的回旋冲刷,非常易造成喷孔扩孔后相互联通,工具发生损坏,或者高温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发生堆积堵塞喷孔,从而造成切割作业失败。热切割器作业前喷孔浸泡在井液中,井液中的杂质容易沉积在喷孔内壁,给正常切割作业带来了不利因素。此外热切割器内表面的隔热材料必须加工一些小孔与壳体的喷孔一一相对应,这就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性,而且热切管器的壳体使用后即发生损坏,无法重复使用,作业成本较高。

US6186226B1也公布一种金属管切割装置,其机构及工作原理与专利 ZL 200320108143.1类似,其切割过程中同样存在ZL 200320108143.1专利所 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管切割打磨一体机,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管切割打磨一体机,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一组下夹手,所述下夹手呈开口向上的圆弧形状,所述下夹手的垂直上方设置有一组上夹手,所述上夹手呈开口向下的圆弧形状,所述上夹手和下夹手之间设置有一组内撑管,

一组所述下夹手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一组所述上夹手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一组所述内撑管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操作台上方还设置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位于一组内撑管之间空隙的垂直上方,所述切割刀选用圆盘刀,所述切割刀的两侧面均固定有打磨盘。

所述内撑管包括中心轴杆,所述中心轴杆的四周圆周设置有若干个撑片,所述撑片通过伸缩杆与中心轴杆固定,所述撑片呈弧形片状,当伸缩杆缩回后,所有的撑片依次相接,形成空心圆柱体形状。

所述中心轴杆的端部设置有支撑杆,中心杆能够在支撑杆上水平滑动。

每个所述上夹手均通过连接杆与对应的升降杆连接,所述升降杆站立在操作台上或者地面上。

所述切割刀和打磨盘同轴设置,所述切割刀和打磨盘的中心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锥形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一组所述下夹手至少有两个,且均是偶数个,均匀分布在切割刀的两侧,每组下夹手、上夹手和内撑管的数量一致。

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设置有升降支撑架,所述升降支撑架与旋转轴通过轴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切割金属管的同时能够打磨金属管的断面,打磨和切割使用同一驱动力,节省驱动成本,也节省设备在车间的占用空间,节约操作程序,节省时间,大大提高金属管的切割和打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伸缩杆伸出状态时的内撑管示意图,

图4是伸缩杆缩回状态时的内撑管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切割刀,2—打磨盘,3—旋转轴,4—内撑管,41—中心轴杆,42—撑片,43—伸缩杆,5—上夹手,51—下夹手,6—操作台,7—升降杆,8—连接杆,9—锥形齿轮,1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伸缩杆伸出状态时的内撑管示意图,图4是伸缩杆缩回状态时的内撑管示意图,附图标记部件名称依次为:切割刀1,打磨盘2,旋转轴3,内撑管4,中心轴杆41,撑片42,伸缩杆43,上夹手5,下夹手51,操作台6,升降杆7,连接杆8,锥形齿轮9,电机10。

结合附图可见,本金属管切割打磨一体机,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一组下夹手,所述下夹手呈开口向上的圆弧形状,所述下夹手的垂直上方设置有一组上夹手,所述上夹手呈开口向下的圆弧形状,所述上夹手和下夹手之间设置有一组内撑管。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金属管贯穿在内撑管上,上夹手和下夹手同时夹住金属管,从金属管的内外同时固定金属管,金属管固定牢固,且不容易在切割过程中断面变形。

一组所述下夹手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一组所述上夹手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一组所述内撑管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位于同一直线上才能够较好地支撑金属管。

所述操作台上方还设置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位于一组内撑管之间空隙的垂直上方,所述切割刀选用圆盘刀,所述切割刀的两侧面均固定有打磨盘。金属管固定稳定后,切割刀下降过程中高速旋转,打磨盘与切割刀同步旋转,切割完成后的断面被打磨盘打磨,形成光滑断面。

所述内撑管包括中心轴杆,所述中心轴杆的四周圆周设置有若干个撑片,所述撑片通过伸缩杆与中心轴杆固定,所述撑片呈弧形片状,当伸缩杆缩回后,所有的撑片依次相接,形成空心圆柱体形状。当需要移动金属管时,伸缩杆缩回,撑片与金属管分离,当金属管需要固定切割时,伸缩杆伸出,撑片支撑顶住金属管内壁,配合上夹手和下夹手,金属能够被牢牢固定住。

所述中心轴杆的端部设置有支撑杆,中心轴杆能够在支撑杆上水平滑动。当待切割的金属管上料和下料时,将一根或两根中心轴杆水平从金属管中滑出,便于金属管上料和下料。

每个所述上夹手均通过连接杆与对应的升降杆连接,所述升降杆站立在操作台上或者地面上。通过升降杆调节上夹手的高度,当金属需要移动时,上夹手向上移动,松开金属管,当金属管需要夹紧切割时,上夹手下降与下夹手配合,夹紧金属管。

所述切割刀和打磨盘同轴设置,所述切割刀和打磨盘的中心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锥形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切割金属管时,启动电机,电机通过锥齿轮驱动旋转轴高速旋转,旋转轴带动切割刀和打磨盘同步旋转,在切割刀下降过程中,将金属管切割和打磨。

一组所述下夹手至少有两个,且均是偶数个,均匀分布在切割刀的两侧,每组下夹手、上夹手和内撑管的数量一致。金属管两侧对称设置,确保金属管夹紧固定平稳。

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设置有升降支撑架,所述升降支撑架与旋转轴通过轴承连接。通过升价支撑架实现切割刀能够上升和下降。升价支撑架通过轴承与旋转轴的两端连接,升降支撑架升降过程中,旋转轴和电机与切割刀和打磨盘同步上升和下降,该部分为现有技术,简单易于理解,图中没有示意画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支撑架、伸缩杆和升降杆均是现有技术,不再赘述,现有市场采购即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