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内芯侧针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1431发布日期:2018-10-12 23:1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机,具体是涉及一种传感器内芯侧针折弯机。



背景技术:

在传感器的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传感器,需要将传感器的侧针进行不同的形变处理,现在市场上没有专门用来进行弯针的设备,而传统的弯针方式为人工弯针,工人带手套弯折,但是这种弯针方式效率低、效果差,经常出现侧针报废的情况,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内芯侧针折弯机,用于解决现有的弯针方式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内芯侧针折弯机,包括:底板、支撑板、气缸一、挡板一、传感器夹具、传感器、侧针、支板、滑孔、滚珠丝杠模组、固定板、气缸二、挡板二、电路控制器,所述的底板上平面的右端固定安装一个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安装一个气缸一,所述的气缸一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一个挡板一,所述的底板上平面的左端固定安装一个传感器夹具,所述的传感器夹具上固定安装一个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上设有侧针,所述的传感器夹具的左端固定安装一个支板,所述的支板上开设一个滑孔,所述的滑孔内设置一个滚珠丝杠模组,所述的滚珠丝杠模组的滚珠螺母上固定安装一个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固定安装一个气缸二,所述的气缸二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一个挡板二,所述的底板上固定安装一个电路控制器,所述的电路控制器分别与气缸一、气缸二、滚珠丝杠模组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板一和挡板二上开设有针槽。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传感器内芯侧针折弯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方便;

2、提高弯针效率;

3、提高弯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传感器内芯侧针折弯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挡板一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挡板二的俯视图。

其中:底板1、支撑板2、气缸一3、挡板一4、传感器夹具5、传感器6、侧针61、支板7、滑孔71、滚珠丝杠模组8、固定板81、气缸二9、挡板二10、电路控制器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内芯侧针折弯机,包括:底板1、支撑板2、气缸一3、挡板一4、传感器夹具5、传感器6、侧针61、支板7、滑孔71、滚珠丝杠模组8、固定板81、气缸二9、挡板二10、电路控制器11,所述的底板1上平面的右端固定安装一个支撑板2,所述的支撑板2上固定安装一个气缸一3,所述的气缸一3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一个挡板一4,所述的底板1上平面的左端固定安装一个传感器夹具5,所述的传感器夹具5上固定安装一个传感器6,所述的传感器6上设有侧针61,所述的传感器夹具5的左端固定安装一个支板7,所述的支板7上开设一个滑孔71,所述的滑孔71内设置一个滚珠丝杠模组8,所述的滚珠丝杠模组8的滚珠螺母上固定安装一个固定板81,所述的固定板81上固定安装一个气缸二9,所述的气缸二9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一个挡板二10,所述的底板1上固定安装一个电路控制器11,所述的电路控制器11分别与气缸一3、气缸二9、滚珠丝杠模组8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板一4和挡板二10上开设有针槽。

具体实施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气缸一3带动挡板一4的左右移动距离,通过滚珠丝杠模组8带动固定板上的气缸二9左右移动,气缸二9带动挡板二10上下移动,通过挡板一4的移动距离控制传感器6的侧针61的弯折长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