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刀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6323发布日期:2018-09-04 22:4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开孔刀盘。



背景技术:

根据需要,有些管材需要在其上钻很多长孔或圆孔,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采用人工钻孔,由于需要钻孔的个数多,所以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制作粗糙,且精度低。目前,出现了钻孔装置,通过安装开孔刀盘实现开孔作业,现有的开孔刀盘存在加工局限,应用范围不广,刀齿的切入和切屑的排出不顺利,刀盘的耐用度和使用寿命也不高,所以需要改进现有开孔刀盘的结构,以扩大应用、提高耐用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开孔刀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孔刀盘,它包括刀盘,刀盘的中间是刀轴孔,刀盘的表面均布工艺孔,刀盘边沿设有刀体,所述刀体上圆周分布若干个切削刀齿,所述切削刀齿的一侧开设有排屑槽,切削刀齿与刀盘轴线形成α的夹角,切削刀齿与刀盘圆心形成β的夹角,切削刀齿包括按顺序分布在刀体上的、且顶端角度均不同的第一刀齿、第二刀齿和第三刀齿,所述第二刀齿和第三刀齿均与第一刀齿具有H的高度差。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α具体为5°~12°。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β具体为5°~10°。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H具体为0.2mm~0.5mm。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第一刀齿、第二刀齿和第三刀齿顶端的角度分别为10°、15°和23°。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刀盘的内壁上设置有减震条。这样设置,能降低切削力引起的振动,增加刀盘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削刀齿与刀盘轴线形成α的夹角,有利于切入管壁,切削刀齿与刀盘圆心形成β的夹角,可使切屑能沿排屑槽顺利推出,切削刀齿包括按顺序分布在刀体上的、且顶端角度均不同的第一刀齿、第二刀齿和第三刀齿,第二刀齿和第三刀齿均与第一刀齿具有H的高度差,可分散切削力,提高刀盘的耐用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刀齿、第二刀齿和第三刀齿的齿形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刀齿、第二刀齿和第三刀齿的切削轨迹图。

图中:1.刀盘,2.刀轴孔,3.工艺孔,4.刀体,5.排屑槽,6.第一刀齿,7.第二刀齿,8.第三刀齿,9.减震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开孔刀盘,它包括刀盘1,刀盘1的中间是刀轴孔2,刀盘1的表面均布工艺孔3,刀盘1的内壁上设置有减震条9,刀盘1边沿设有刀体4,刀体4上圆周分布若干个切削刀齿,切削刀齿的一侧开设有排屑槽5,切削刀齿与刀盘1轴线形成α的夹角,切削刀齿与刀盘1圆心形成β的夹角,如图3所示,切削刀齿包括按顺序分布在刀体4上的、且顶端角度均不同的第一刀齿6、第二刀齿7和第三刀齿8,第二刀齿7和第三刀齿8均与第一刀齿6具有H的高度差。

第一刀齿6、第二刀齿7和第三刀齿8顶端不同的角度使切削轨迹形成如图4所示,分散了切削力,能够提高刀盘的耐用度。

在本实施例中,α优选为10°,β优选为5°,H优选为0.2mm,第一刀齿、第二刀齿和第三刀齿顶端的角度分别为10°、15°和23°。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