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跷跷板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5559发布日期:2018-10-30 22:37阅读:39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成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跷跷板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折弯成型会拉料,模具在折弯时,都会先压料再折弯成型。尤其向上折弯成型时,传统模具一般都是在下模做浮料块压料,但这种结构需要折弯边周围有足够的空间和下模足够大的力;在空间不够的情况下则无法实现,会跟工艺排布带来困难,会增加工程数量,增加模具数量,造成模具成本增加。

已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320022544.9,专利名称:90°折弯五金模具,申请日:20130116,其公开了一种90°折弯五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生产出的部品90°折弯不稳定,经常修模,调模,当换下一批冲压材料时,90°成形角度需重新调模维修,生产效率低同时经常修模,浪费材料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下模活动式滑块,下模板内部设有下模折弯块,下模折弯块上方设有上模折弯冲,下模活动式滑块内部设有下模导向块和滑块,下模活动式滑块上方设有上模滑块;下模板还设有微调弹簧和调整块。采用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减少材料的浪费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跷跷板模具结构,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跷跷板模具结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和脱料板5,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三者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成为随压力机能够及时运动的上半段;止挡板4和脱料板5二者固定,成为缓冲段,上半段和缓冲段相互独立且二者之间连接有上模顶块9,所述上模顶块9通过螺丝固定在上夹板3上;

所述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之间贯穿安装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下方安装有卸料螺栓11,所述卸料螺栓11下连接有卸料块12;

所述下模组件位于上模组件的正下方,所述下模组件从上到下包括:下模板6、下垫板7、下模座8,所述下模板6、下垫板7、下模座8三者固定安装;

所述下垫板7上挂接有一号下模顶块13和二号下模顶块14,所述一号下模顶块13贯穿下模组件,所述一号下模顶块13和上模顶块9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下模板6上对应卸料块12安装有折弯冲头15,所述折弯冲头15下设置有二号下模顶块14;

所述一号下模顶块13和二号下模顶块14的底端分别与跷跷板16的两端接触,所述跷跷板16安装在下模座8内部。

优选的,止挡板4和脱料板5之间通过上模销钉17紧固。

优选的,上模顶块9的外径小于一号下模顶块13外径。

优选的,卸料块12呈倒置的“L”形。

优选的,跷跷板16的底部与侧壁分别安装有垫块18。

优选的,设置在跷跷板16底部的垫块18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模座8上。

优选的,跷跷板16呈带有支点的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解决模具向上折弯成型时下模无法做压料浮块以及压料力不够导致无法折弯成型的问题,减少模具的工程数,降低开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状态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合状态结构图;

图中,

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止挡板;5、脱料板;6、下模板;7、下垫板;8、下模座;9、上模顶块;10、弹簧;11、卸料螺栓;12、卸料块;13、一号下模顶块;14、二号下模顶块;15、折弯冲头;16、跷跷板;17、上模销钉;18、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和脱料板5,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三者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成为随压力机能够及时运动的上半段;止挡板4和脱料板5二者固定,成为缓冲段,上半段和缓冲段相互独立且二者之间连接有上模顶块9,所述上模顶块9通过螺丝固定在上夹板3上;

所述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之间贯穿安装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下方安装有卸料螺栓11,所述卸料螺栓11下连接有卸料块12;

所述下模组件位于上模组件的正下方,所述下模组件从上到下包括:下模板6、下垫板7、下模座8,所述下模板6、下垫板7、下模座8三者固定安装;

所述下垫板7上挂接有一号下模顶块13和二号下模顶块14,所述一号下模顶块13贯穿下模组件,所述一号下模顶块13和上模顶块9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下模板6上对应卸料块12安装有折弯冲头15,所述折弯冲头15下设置有二号下模顶块14;

所述一号下模顶块13和二号下模顶块14的底端分别与跷跷板16的两端接触,所述跷跷板16安装在下模座8内部。

在使用中,产品折弯的步骤为:

第一步:模具在开模状态如下图所示,跷跷板16的左端点低于右端点,上模组件部分随着机台上滑块而向下移动,脱料板5接触到材料;

第二步:继续移动,卸料块12接触到折弯冲头15,在压力的作用下卸料块12向上移动,弹簧10被压缩。

第三步:上模组件继续向下移动,脱料板5与下模板6夹紧材料;夹板继续下压,上模顶块9凸出脱料板5,顶住一号下模顶块13向下运动;

第四步:二号下模顶块14连接跷跷板的右端点,其运动带动跷跷板16转动,使右端点下降,左端点上升;

左端点向上运动带动二号下模顶块14运动,二号下模顶块14连接折弯冲头15,从而带动折弯冲头15向上运动,即完成了折弯成型的过程,到达下死点闭合状态。

第五步:返回过程中,上夹板3脱开后,卸料块12在弹簧10的作用下把折弯冲头15顶回原位,使跷跷板16左端点低于右端点,回到开模状态,然后上下模分开,完成一个成型周期。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止挡板4和脱料板5之间通过上模销钉17紧固。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上模顶块9的外径小于一号下模顶块13外径;设置此种结构,有利于提高上模顶块9的接触面,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卸料块12呈倒置的“L”形。

为了在整个压模成型过程中,当二号下模顶块14向上升起时,跷跷板16起到了一个力的转向的作用,配合卸料块12的弯角部分,可有效将产品进行折弯,解决了向上折弯成型时下模无法做压料浮块以及压料力不够导致无法折弯成型的问题。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跷跷板16的底部与侧壁分别安装有垫块18。

为了增加跷跷板16的光滑度与耐磨度,在跷跷板16的周围安装了垫块18。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设置在跷跷板16底部的垫块18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模座8上。

为了保证跷跷板16以及下模座8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跷跷板16呈带有支点的椭圆形。

为了保证跷跷板16运动过程中的光滑度与耐磨度,设置带有支点的椭圆形状。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